嘉绒藏区论文-蒲云劲

嘉绒藏区论文-蒲云劲

导读:本文包含了嘉绒藏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嘉绒藏区碉楼,ADINA软件,剪应力

嘉绒藏区论文文献综述

蒲云劲[1](2018)在《嘉绒藏区碉楼结构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嘉绒藏区碉楼作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瑰宝,一旦发生地震灾害,结构倒塌,会给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造成重大损失。为了更好地保护碉楼,我们就必须要清楚知道碉楼结构性能。为此,文章基于ADINA有限元分析程序,对嘉绒藏区碉楼的简化计算模型进行了结构静态分析。其研究内容主要有:(1)计算模型的建立:利用ADINA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嘉绒藏区碉楼模型。(2)碉楼结构静态分析:碉楼属于凹凸不规则、扭转不规则。且负一层和顶层为刚性楼板,一层和二层为柔性楼板。(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8年29期)

蒋培[2](2018)在《嘉绒藏区“连坐式”森林管护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连坐式"森林管护制度是金山县嘉绒藏区特有的一种森林管理模式。该制度的产生,与当时当地的社会背景、国家森林政策、地方政府管理职能变化以及地方村落社会特点有着紧密联系。这种内发式的森林管护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森林管护方式,能够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不仅保障了当地村民的经济收益,还降低了各种森林管理成本。此外,"连坐式"森林管护制度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能够有效地维持嘉绒藏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为今后藏区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鄱阳湖学刊》期刊2018年04期)

张亚蕊[3](2017)在《嘉绒藏区职业分化与家庭角色式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嘉绒藏区家庭特征一般表现为:家庭多为主干家庭、社会流动和地理流动很弱,婚姻稳定和谐;男性为家长的政治权威模式、"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以农业为主的家庭经济模式、以亲子关系为主体的家庭关系模式、以丈夫和孩子为主的家庭资源分配模式、以家庭目标服从个人目标为特征的家庭发展模式等。然而随着现代化要素的流入,家庭成员的流动极大地改变了这种传统的家庭角色特征,尽管这种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被动的选择,但也有一些改变是由于家庭成员观念和意识的转变引起的。下面我们将分析职业分化对家庭造成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7年16期)

冯燕[4](2016)在《“拉斯巴”制度的新生——嘉绒藏区村组治理的案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拉斯巴"制度是嘉绒藏区乡村社会特有的地域传统。土司时期,由若干个村民轮流担任拉斯巴,负责组织村寨的集体活动,增强村民的合作性和认同感。人民公社时期"政社合一"的制度安排使拉斯巴不复存在。改革开放后,"拉斯巴"制度复兴,并拓展了拉斯巴在行政事务、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功能,在村庄治理中发挥主体性的作用,是村民喜闻乐见的公共事务运作方式。表明国家在现代乡村治理中可倡导多样化的治理形式。传统地域制度"拉斯巴"能够适应新形势并不断创新,首先源于藏民公共生活的需求;其次是现代乡村治理的需要及藏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所致;最后,国家宽松的政策环境是"拉斯巴"制度新生的基础条件。(本文来源于《学海》期刊2016年05期)

王晓春[5](2016)在《见证清政府有效管理嘉绒藏区》一文中研究指出“梭磨宣慰司印”现存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档案馆,是一件十分珍贵的实物档案。该印在清乾隆四十年(1775)十一月由礼部铸造。印重2千克,通高12.2厘米,其中印柄长10厘米。印面呈正方形,边长为9厘米,印面上用满汉两种文字阳刻而成“梭磨宣慰司印”。印(本文来源于《中国档案报》期刊2016-03-18)

何丈华,左茜[6](2016)在《一个“边缘”族群的文化和生活——《嘉绒藏区社会史研究》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尔吉、曹春梅和刘波编着的《嘉绒藏区社会史研究》在整体性、民间性的社会史研究尺度下,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以严肃却也不失趣味性的语言描述了嘉绒藏族社会的全貌。本书使一个长期被"边缘化"的藏族族群之地理、历史、知识、信仰和文化习俗等系统地展现出来,同时也为研究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和历史的多样性提供重要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藏学》期刊2016年01期)

雷霆[7](2016)在《嘉绒藏区碉楼聚落的形态发展历程及演变动因》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嘉绒藏区碉楼聚落的空间格局与人居环境,分析了该聚落形态演变的内在动因,探讨了碉楼聚落的形态特征与藏族历史文化的关系,并提出了保护发展碉楼聚落的建议,使民族碉楼的文化特色得到更好的传承。(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6年01期)

邹立波[8](2015)在《明清时期嘉绒藏区的地域概念及其演变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藏汉文献的相关记载表明,嘉绒的地域概念在不同时期存在较大差异,地域范围呈现扩大的趋势。早期的嘉绒地域概念展现出宗教信仰在整合藏区地理空间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到清代中前期,"土司"政治层面建构起来的地域概念渗入藏族知识精英有关"嘉绒十八土司"的地理认知中。但是藏族知识精英接纳内地舆地知识仍以本土地理认知为基础。藏区宗教信仰及其同内地的政治文化联系,应是我们研究嘉绒藏区历史地理的两条重要主线。(本文来源于《藏学学刊》期刊2015年02期)

邹立波[9](2015)在《明清时期嘉绒藏区的地域概念及其演变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藏汉文献的相关记载表明,嘉绒的地域概念在不同时期存在较大差异,地域范围呈现扩大的趋势。早期的嘉绒地域概念展现出宗教信仰在整合藏区地理空间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到清代中前期,"土司"政治层面建构起来的地域概念渗入藏族知识精英有关"嘉绒十八土司"的地理认知中。但是藏族知识精英接纳内地舆地知识仍以本土地理认知为基础。藏区宗教信仰及其同内地的政治文化联系,应是我们研究嘉绒藏区历史地理的两条重要主线。(本文来源于《藏学学刊(第13辑)》期刊2015-12-01)

多尔吉[10](2015)在《嘉绒藏区语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嘉绒地区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藏彝走廊"核心区之一,是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地带。其语言在语音结构、词汇关系和形态变化等方面独具特色,有很重要的语言学研究价值。本文概述了这个地区语言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研究历史、主要特点和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认为,语言和方言、同源词和借词的划分标准、描写语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等问题是导致系属分歧的主要原因,提出这个地区或许没有这么多语言,但与藏语其他方言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本文来源于《中国藏学》期刊2015年04期)

嘉绒藏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连坐式"森林管护制度是金山县嘉绒藏区特有的一种森林管理模式。该制度的产生,与当时当地的社会背景、国家森林政策、地方政府管理职能变化以及地方村落社会特点有着紧密联系。这种内发式的森林管护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森林管护方式,能够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不仅保障了当地村民的经济收益,还降低了各种森林管理成本。此外,"连坐式"森林管护制度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能够有效地维持嘉绒藏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为今后藏区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嘉绒藏区论文参考文献

[1].蒲云劲.嘉绒藏区碉楼结构性能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

[2].蒋培.嘉绒藏区“连坐式”森林管护制度研究[J].鄱阳湖学刊.2018

[3].张亚蕊.嘉绒藏区职业分化与家庭角色式微研究[J].明日风尚.2017

[4].冯燕.“拉斯巴”制度的新生——嘉绒藏区村组治理的案例研究[J].学海.2016

[5].王晓春.见证清政府有效管理嘉绒藏区[N].中国档案报.2016

[6].何丈华,左茜.一个“边缘”族群的文化和生活——《嘉绒藏区社会史研究》评介[J].中国藏学.2016

[7].雷霆.嘉绒藏区碉楼聚落的形态发展历程及演变动因[J].山西建筑.2016

[8].邹立波.明清时期嘉绒藏区的地域概念及其演变初探[J].藏学学刊.2015

[9].邹立波.明清时期嘉绒藏区的地域概念及其演变初探[C].藏学学刊(第13辑).2015

[10].多尔吉.嘉绒藏区语言研究[J].中国藏学.2015

标签:;  ;  ;  

嘉绒藏区论文-蒲云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