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民画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民画报》,画报社
人民画报论文文献综述
吴亮[1](2019)在《《人民画报》:国家画报的最初十年》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国国家画报"的《人民画报》是一本面向世界的综合性画报,肩负着宣传报道中国形象的重大使命。近70年来,现隶属于中国外文局的《人民画报》始终致力于以丰富多彩的图片报道展现中国国家形象、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成为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历史见证和人民记忆。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创办一份全国性的大型画报,由时任中宣部副(本文来源于《中国摄影》期刊2019年09期)
王蕾[2](2019)在《用影像讲述中国——早期《人民画报》摄影风格的形成及新时期报道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向全中国、全世界展现宣传新中国的面貌与成就,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创办一本全国性的大型画报月刊。1950年7月,《人民画报》第一期面世。至今,已连续出版853期(2019年7期)的《人民画报》也将迎来70岁的生日。光阴荏苒,回顾画报近70年的报道路径,我认为有必要加以总结。温故知新,在继承和发扬前人创造精神财富的同时,如何在新时期创新发力,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画报载体的特征、《人民画报》摄影报道风格的早期形成及传承、在今天媒体发展和对外传播路径下如何(本文来源于《对外传播》期刊2019年08期)
王剑[3](2019)在《《人民画报》上的新中国第一代引航员》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民画报》创刊于1950年7月,由毛泽东主席题写刊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本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的综合性画报。将近70年来,《人民画报》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脚步,用大量真实生动的图片和文字,记录了中华大地的沧桑巨变,涉及重大事件、经济(本文来源于《工会信息》期刊2019年14期)
徐霞[4](2019)在《时代脸谱:建国初期媒体建构下的体育文化——以《人民画报》为中心(1950—1955)》一文中研究指出体育是1949年建国后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形态。在1950年7月创刊的《人民画报》中,体育赛事、设备建设、锻炼宣传在画报中有着图文并茂的生动展现。这些史料不仅是建国初期体育风貌的直接显示,也是当时图景建构者——媒体视角和目的间接印证。体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呈现出复杂的面相。(本文来源于《黑河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陈柏瑾[5](2019)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主流价值观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今新时代的征程已然开启,中国人民必然会在新的道路上乘风破浪。伴随着时代的变革、政治和经济的变迁,我国的文化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社会主流价值观作为社会文化的核心内容也不可避免地改变着。论文将《人民画报》作为传播社会价值观的一个载体,管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变迁过程,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探索不同时期主流价值观的内容和特点,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文章的主要结构和观点如下: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概述了论文的研究现状,阐明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一章,厘清论文研究的基础概念,阐述《人民画报》与我国主流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人民画报》是党刊队伍的重要成员,传播正确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章,将《人民画报》的内容划分为六个时间段,分别提炼出每个时间段刊登的主要议题和重要议题,从中分析我国在不同时期的价值观,从而展现价值观变迁的基本轨迹。第叁章,探讨社会主流价值观呈现的特点,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流价值观以国家意识为基础,在利益观、精神观和实践观等方面有不同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丰富的实践色彩,是平衡国家意识、利益观发展、凝聚精神观的价值观。第四章,根据不同时期价值观的特点,阐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关注现实生活,也要突出精神需要。(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期刊2019-05-20)
刘佳[6](2019)在《20世纪50至6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图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每个时代的人对图像都有其独特的审美品味,这与社会结构、政治环境、生产条件、文化历史、人的认知水平等各方面因素有关。摄影作为当代重要的图像媒介,与社会景观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每一张照片都定格一个瞬间,作为历史的见证,它比现实事物更经得起时间的流逝。《人民画报》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画报之一,记录了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历程。该画报作为中国最早使用彩色反转片拍摄的国家画报,其价值导向、主题内容、视觉审美、制作方式等都与时代同步,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己形成时代特有的图像范式。通过分析这种范式和其中的线索,得以一窥新中国审美的产生和变化,及其背后的根源与逻辑。探寻20世纪50至60年代新中国媒体图像的图像范式和审美标准,不仅可以了解当时新中国的社会生活与时代面貌,也对当下摄影创作有一定的启发性。看见来时的路,以帮助找到未来的路。(本文来源于《中央美术学院》期刊2019-05-01)
彭祥丽[7](2019)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人民画报》封面人物形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50年7月正式创刊的《人民画报》是新中国出版的第一本面向世界的综合性摄影画报,也是我国第一家大量使用彩色胶片和彩色印刷的期刊。60多年来,《人民画报》以“大国脸谱,人民记忆”为宗旨,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的发展、民族的成长、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生活,谱写了中国人民的记忆;另一方面则立足国内面对海外,展现国家的辉煌成就、传播中华文化,构建了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至今仍是世界人民认识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2018年正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本文以自1978年1月至2018年6月《人民画报》的封面人物为研究对象,从中选取了符合筛选条件的210张人物封面,以量化的内容分析和质化的文本分析方法,分别研究封面人物的生理形象、职业形象、社会形象、身体形象、呈现方式,分析了《人民画报》建构的封面人物形象及其变化,并结合视觉文化等相关理论分析人物图像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从深层次去发现人物形象反映的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和塑造的国家形象。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梳理《人民画报》的发展概况,并对选取的封面人物图片进行编码,对其基本特征进行总体描述。第二章在前一章数据整理的基础上,从性别形象、职业形象和社会形象叁方面对封面人物的形象特点进行分析和阐释。第叁章节从国际传播视角出发,分析作为文化符号的封面人物具有的社会含义和国家象征意义。第四章是《人民画报》四十年封面人物形象的变迁所反映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画报》塑造的人物形象主要是国家领袖和行业精英形象,拥有明显的职业特征和较高的社会荣誉,在社会或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也因此具有多重的社会身份,逐渐突破自己的专业领域,在政治、文化领域以及国际领域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其中,作为封面主体的中国人物,他们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符号,在国际上代表着中国人这一国家民族身份,他们的个人形象和民族精神,塑造了一个发展进步、和平友好和自信强大的国家形象。此外,这些封面人物作为社会镜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包括社会结构、思想价值观、中国文化和民族信心等方面的转变。其中,社会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为职业结构趋向高级化;思想价值观由多元化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一;中国文化传播呈现开放、包容的气象;中国民族信心逐渐增强,表现为从含而不露到从容表达。(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04)
朱晓凯[8](2018)在《国家画报有关地域形象的视觉呈现研究——以《人民画报》(1950—1966)建构“安徽形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创刊于1950年7月的《人民画报》是1949年后中国新闻发展史上迄今为止从未间断出版的四种刊物之一,也是研究新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珍贵文献资料。本文通过梳理1950—1966年《人民画报》有关安徽经济、城市、旅游和文化形象等所作的报道,解读该画报针对地域形象的视觉呈现。《人民画报》对地域形象的报道与传播不仅符合其建构新中国国家形象的办刊宗旨,同时对建国初期宣传地域形象、推动地域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也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新闻战线》期刊2018年20期)
李亚[9](2018)在《《人民画报》:用经典影像讲好中国故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展了第叁届全国"百强报刊"推荐活动,《人民画报》入选百强社科期刊。作为1946年创刊于河北邯郸市的国家画报,最初由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人民画报社编辑出版,后与《晋察冀画报》合并,改名《华北画报》。1950年7月真正意义上的《人(本文来源于《传媒》期刊2018年18期)
宋航[10](2018)在《图绘新中国:1950年《人民画报》的主题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宣传事业充分关照战时复杂的本土情境,在内容上以鼓动群众为最终目的。而新政权建立后,历史情境和政治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新中国宣传事业的目标亦发生了重要转向。本文通过对创刊年间的六期《人民画报》进行文本分析,总结出事业建设报道与政治报道的内容特征,还原《人民画报》描绘的新中国图景:各项事业建设稳步发展并最终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新中国、社会主义政权领导下的"完美"新中国。(本文来源于《东南传播》期刊2018年08期)
人民画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向全中国、全世界展现宣传新中国的面貌与成就,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创办一本全国性的大型画报月刊。1950年7月,《人民画报》第一期面世。至今,已连续出版853期(2019年7期)的《人民画报》也将迎来70岁的生日。光阴荏苒,回顾画报近70年的报道路径,我认为有必要加以总结。温故知新,在继承和发扬前人创造精神财富的同时,如何在新时期创新发力,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画报载体的特征、《人民画报》摄影报道风格的早期形成及传承、在今天媒体发展和对外传播路径下如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民画报论文参考文献
[1].吴亮.《人民画报》:国家画报的最初十年[J].中国摄影.2019
[2].王蕾.用影像讲述中国——早期《人民画报》摄影风格的形成及新时期报道的思考[J].对外传播.2019
[3].王剑.《人民画报》上的新中国第一代引航员[J].工会信息.2019
[4].徐霞.时代脸谱:建国初期媒体建构下的体育文化——以《人民画报》为中心(1950—1955)[J].黑河学刊.2019
[5].陈柏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主流价值观变迁[D].重庆邮电大学.2019
[6].刘佳.20世纪50至60年代《人民画报》封面图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9
[7].彭祥丽.改革开放四十年《人民画报》封面人物形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9
[8].朱晓凯.国家画报有关地域形象的视觉呈现研究——以《人民画报》(1950—1966)建构“安徽形象”为例[J].新闻战线.2018
[9].李亚.《人民画报》:用经典影像讲好中国故事[J].传媒.2018
[10].宋航.图绘新中国:1950年《人民画报》的主题建构[J].东南传播.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