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联免疫检测技术论文-黄戌燕

酶联免疫检测技术论文-黄戌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酶联免疫检测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核酸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液筛查

酶联免疫检测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黄戌燕[1](2019)在《探讨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在血液筛查工作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血液筛查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XXX血站的10571例无偿献血患者的标本,在给予献血者标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基础之上应用核酸检测法。结果本次研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0571例标本,共检测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50例,抗-HCV阳性96例,抗-HIV阳性58例。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基础之上增加核酸检测,检测出HBV-DNA阳性20例,HCV-RNA和HIV-RNA未发现阳性标本。20例HBV-DNA检测阳性标本经乙肝两对半ELISA检测,结果均为感染状态。通过对两种方法阳性样本的结果比较,其中有4例样本为ELISA检测阴性而NAT检测阳性,通过后期随访证实是窗口期感染。P<0.05。结论在血液筛查中增加核酸检测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漏检率,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性。(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55期)

郭真[2](2019)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和线性免疫印迹技术(LIA)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的抗核抗体(ANA)检测中的诊断价值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对比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实施ELISA和LIA诊断的优势。方法:纳入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1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按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叁组,A组: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B组:线性免疫印迹技术检测;C组:联合检测。观察其检测准确率、阳性检出率、阴性检出率、抗核抗体分布情况。结果:A、B两组各指标对比均无显着差异,但与C组对比差异显着。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实施ELISA和LIA诊断准确性无差异,但联合诊断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诊断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曹红[3](2019)在《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118例疑似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根据实际治疗和回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实验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 62例)和对照组(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 5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比较两组患者脑脊液、外周血的诊断阳性率。结果实验组患者中脑脊液指标呈阳性60例(96.8%),对照组患者中脑脊液指标呈阳性2例(3.6%)。实验组患者脑脊液诊断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2.504, P=0.000<0.05)。实验组患者中外周血指标呈阳性56例(90.3%),对照组患者中外周血指标呈阳性0例(0)。实验组患者外周血诊断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266, P=0.000<0.05)。结论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效果良好,提高了患者脑脊液和外周血的诊断阳性率,值得在临床诊断中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12期)

李昶[4](2019)在《HBsAg和抗-HCV酶联免疫检测与血液病毒核酸筛查技术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酶联免疫检测与血液病毒核酸筛查技术的关系。方法抽取90份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份。对照组采用HBsAg和抗-HCV酶联免疫检测,实验组采用血液病毒核酸筛查技术。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实验组检测阳性22份,阴性22份,不确定1份,检测准确率为97.8%。对照组检测阳性20份,阴性12份,不确定13份,检测准确率为71.1%。实验组检测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1805, P=0.0004<0.05)。实验组供血者检测很好20例,一般23例,不好2例,检测满意度为95.6%。对照组供血者检测很好10例,一般22例,不好13例,检测满意度为71.1%。实验组检测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800, P=0.0018<0.05)。实验组敏感性为95.7%(22/23),对照组敏感性为74.1%(20/27),实验组敏感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028, P<0.05)。实验组特异性为100.0%(22/22),对照组特异性为66.7%(12/18),实验组特异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275, P<0.05)。结论在血液检验的过程中,血液病毒核酸筛查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属于新型的血液病毒测定技术,可以更好的保障血液安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07期)

苏锡康[5](2019)在《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准确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初治结核病合并脑膜炎患者作为观察组,一共13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A组,一共130例,选择同期接受治疗的非结核病患者作为对照组B组,一共130例,对患者进行酶联免疫斑点试验(PPD-ELISPOT、E/C-ELISPOT、ESAT-6-ELISPOT)。结果和ESAT-6-ELISPOT对比,PPD-ELISPOT、E/C-ELISPOT检测敏感度明显更高,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和PPD-ELISPOT对比,E/C-ELISPOT、ESAT-6-ELISPOT检测特异度明显更高,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准确率较高,E/C-ELISPOT可以作为活动型结核病的诊断方式,应用价值高。(本文来源于《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2期)

朱付英,段永亮[6](2019)在《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准确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血液检测中最基本的项目是血液常规检测,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此外,它为临床提供了更多的临床价值参数,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通过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正常样本是相对可靠的。对于一些特殊、疑难标本,却常常出现错误甚至荒谬的结果,给临床治疗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导。在此,对一些特殊疑难标本的检测做一些探讨,以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现将总结的几种特殊、疑难标本的现象、原因及处理方式进行如下简介。(本文来源于《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2期)

岳晓红,宋银森,葛丽丽,章波,刘磊[7](2018)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胶体金法、酶联免疫法在检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胶体金法、酶联免疫法3种不同检测方法在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感染中的应用。方法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法3种检测方法检测300例肺炎患儿发病期及痊愈期的Mp感染状况,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法3种检测方法发病期阳性率分别为29.9%、16.63%、20.07%,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期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胶体金法及酶联免疫法阳性率分别为1.9%、26.3%、21.9%,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T-MP是感染初期发现肺炎支原体的有效和有价值的诊断工具。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法在支原体肺炎痊愈期检测阳性率较高,各种方法之间是一种互相补充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8年16期)

张福兴[8](2018)在《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Elispot)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为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诊断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9月在本院脑病科住院治疗的122例疑似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根据最终治疗与随访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结核性脑膜炎组)65例与对照组(非结核性脑膜炎)57例,均行Elispot检测脑脊液、外周血标本的检测阳性率。结果:观察组脑脊液、外周血标本阳性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95.38%vs3.51%,83.08%vs0),经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脑脊液和外周血Elispot检测用于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有助于提高诊断阳性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8年14期)

危燕芬[9](2018)在《酶联免疫检测技术与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检中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检测技术(ELISA)与核酸检测技术(NAT)在血液筛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本地区11234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样本作为检测对象,均实施酶联免疫检测技术与核酸检测技术检测。结果 11234份血液样本中ELISA检测结果为阳性258份(2.30%),其中HBs Ag 241份,抗HCV12份,抗HIV 5份,阴性10976份(97.70%);NAT检测结果:EIA(+)258份中HBV NAT阳性238份(2.11%),EIA(-)HBV NAT(+)6份(0.05%),阴性10990份(97.83%),HCV和HIV均为NAT(-);EIA(-)HBV NAT(+)6份(0.05%)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均<3×102拷贝/ml。结论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和核酸检测技术对血液筛检均具有临床意义,但是核酸检测技术能够缩短血液病毒检测的"窗口期",直接对病毒本身检测,因此NAT检测技术能进一步降低输血传播病毒的风险。(本文来源于《泰山医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吴建松,王丽,卢万清[10](2018)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免疫层析技术检测梅毒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与免疫层析技术检测梅毒的特异性与灵敏度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TP感染患者血清样本120例,以TP-PA法为金标准,分别对以上患者行血清TP-ELISA法、GICA法检测。结果 TP-ELISA法在梅毒Ⅰ期、Ⅲ期的检出率与总检出率结果比较接近金标准TP-PA法,而明显高于GICA法,对比差异明显(χ~2=15.2836,P<0.001;χ~2=32.0777,P<0.001)。叁种方法在梅毒Ⅱ期检出率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PA诊断结果阳性样本18例,阴性样本102例,阳性率为15.00%;TP-ELISA法诊断结果呈阳性17例,阳性率为14.17%;GICA法诊断结果呈阳性20例,阳性率为16.67%(χ~2=2.0724,P=0.3548)。TP-ELISA法诊断梅毒的特异性为99.01%,阳性预测率为94.12%均明显高于GIC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37,P=0.0305;χ~2=4.5973,P=0.0320),而TP-ELISA法诊断梅毒的灵敏度为88.88%,阴性预测率为98.05%也均明显高于GICA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ELISA法不仅在梅毒分期诊断检出率较高,在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阴阳性预测值均优于CICA法,可作为梅毒诊断首选筛查方法。(本文来源于《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期刊2018年06期)

酶联免疫检测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对比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实施ELISA和LIA诊断的优势。方法:纳入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1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按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叁组,A组: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B组:线性免疫印迹技术检测;C组:联合检测。观察其检测准确率、阳性检出率、阴性检出率、抗核抗体分布情况。结果:A、B两组各指标对比均无显着差异,但与C组对比差异显着。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实施ELISA和LIA诊断准确性无差异,但联合诊断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诊断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酶联免疫检测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黄戌燕.探讨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在血液筛查工作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2].郭真.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和线性免疫印迹技术(LIA)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的抗核抗体(ANA)检测中的诊断价值对比[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

[3].曹红.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

[4].李昶.HBsAg和抗-HCV酶联免疫检测与血液病毒核酸筛查技术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药.2019

[5].苏锡康.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准确率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

[6].朱付英,段永亮.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准确率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

[7].岳晓红,宋银森,葛丽丽,章波,刘磊.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胶体金法、酶联免疫法在检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

[8].张福兴.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

[9].危燕芬.酶联免疫检测技术与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检中的对比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8

[10].吴建松,王丽,卢万清.酶联免疫吸附法与免疫层析技术检测梅毒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对比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8

标签:;  ;  ;  

酶联免疫检测技术论文-黄戌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