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洪泽县教师研修中心陈宏
近年来,我省在苏北地区实施了“三新一亮”“校校通”“四配套”等扶贫济困工程,使宽敞明亮的教学大楼拔地而起,新老三室焕然一新,美化绿化日新月异。但是师资队伍很不尽人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实施新课改以来,很多教师更是力不从心。那么农村学校教师的现状怎样呢?怎样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呢?对此,本文尝试进行探讨。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1.结构不合理。
一是男女性别结构失衡。在中小学教师中女教师偏多。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三是知识结构陈旧,农村教师相比城区学校教师观念陈旧、教学能力差、学历水平低。四是学科结构不合理。有些科目教师稀缺,只能让非此专业的教师代替。专业的音美教师严重缺少。
2.学历与实际素质有偏差。
一是农村中学大部分教师是中师毕业,到中学任教后通过自修或函授等形式获得专、本科文凭。二是教非所学现象十分突出。
3.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
由于存在着学校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优质教育资源流动频繁。有“能耐”的教师工作两三年调入城市,刚刚培养成熟进入骨干行列的教师就被条件优越的学校挖走,导致学校骨干非常稀少。无骨干教师的辐射效应,青年教师成长缓慢、中老年教师知识陈旧,由此造成一种恶性循环,教育教学质量上不来,家长不满意,社会不认同,生源大量流失。
4.观念滞后,进取意识淡薄。
一是课改意识不强。二是竞争意识不强。
5.工作与心理负荷偏重。
从收入看,城区大大好于农村;从工作生活条件来看,城区学校好于乡镇所在地学校。由于农村小学大多包班任教,一个教师往往担任几科教学,负担较重;由于投入不到位,这些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落后,一些常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教育现代化成为空谈。教师生活质量低,思想困扰多,心理压力日趋增大。
二、建设高素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对策
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改变农村面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当务之急。
1.深化制度改革,强化师德教育。一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保证农村学校必要的编制需求。二是,深化师德师风教育。教师队伍管理中,要始终强调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师德教育。三是,实现科学合理流动。要制订一定的优惠政策,每年有计划地选聘一批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校任教,让学校始终充满活力与朝气,实现梯队培养目标。还要建立城区学校教师与农村学校交流制度。四是,健全管理机制,保障师资力量。在核定编制时,要充分考虑向农村和边远地区适当倾斜,保证农村地区教学编制的基本需求。还要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校中、高级教师职称岗位比例,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创造机会。
2.改善农村教师生活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教育公平。为了稳定提高农村教师队伍,必须把政府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第一,对学校的评价和对教师的评价不能一刀切,要有农村的评价标准。第二,农村教师或到农村工作的城市教师在评聘和晋职上,不受指标的限制。第三,要建立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津贴的标准要达到稳定农村师资队伍有些方面甚至于应该优先侧重农村学校。第四,城市新聘用的教师和晋职的教师必须在农村学校工作一定时间才可聘用和晋职。第五,落实城乡教师交流,城市优秀校长派到农村任职,农村校长到各级学校学习培训。
坚持以人为本。一是要认真贯彻《教育法》、《教师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等法律法规。二要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妥善解决好农村教师的生活问题。
实行人文关怀。要搭建教师展示平台。我们要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教师政治进步、业务提高、职级提升、晋级、评优、继续学习等方面的正当需求,激发他们教书育人的热情,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3.树立新观念,强化培训实效,强化校本培训。第一,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定期讲座培训,跟踪测试纳入教师个人考核中。第二,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展城乡教师手拉手活动。第三,有计划的安排教师个人自学内容。第四,鼓励教师参加学历培训,提高业务技能水平。第五,注重青年教师培养。鼓励青年教师参加高学历进修,提升自身素质。
发挥优势,开辟培训新路。一是坚持城区学校教师支教制度。二是优化师资配置。
4.关注教师的成长与提高科研兴校已成为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识,也是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培养骨干教师的有效途径。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校长要挂帅,校长要成为教科研的领导者、组织者、研究者、指导者和服务者。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能产生辐射效应的核心群体,是使教师队伍具有向心力、凝聚力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