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铁皮病论文-姜娜,毛永民,申连英,陈亮,李艳辉

枣铁皮病论文-姜娜,毛永民,申连英,陈亮,李艳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枣铁皮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枣铁皮病,杀菌剂,防效,抑菌试验

枣铁皮病论文文献综述

姜娜,毛永民,申连英,陈亮,李艳辉[1](2007)在《不同杀菌剂对枣铁皮病两种主要病原菌的防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7种杀菌剂对枣铁皮病的两种主要病原菌细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e(Fr)Keissler) 和毁灭茎点霉(Phoma destructive Plowr)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并选用抑菌效果显着的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室内,25%真高在生长速率法和抑菌圈法中对两种病菌的抑制效果均表现最好,对 A.alternata 和 P.destructiva 的 EC_(50)值分别为3.21930μg/ml 和8.4478μg/ml。在田间防效最佳的为多菌灵和必得利的药剂组合,防效达62.23%。真高防效为47.4%,必得利防制效果不显着。(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7-09-01)

毛永民,康绍兰,彭士琪,邸垫平,周俊义[2](1998)在《枣铁皮病病原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广泛采集标样,经多年多次分离,应用柯氏法则,采用田间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枣铁皮病的病原、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证明,在生长期未见病果产生病症,仅在越冬病落果或病果采摘后存放过程中可产生子实体;该病害无再侵染,为单循环病害;病原菌为:细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毁灭茎点霉(Phoma destructiva Plowr)、和壳梭孢属中一种真菌(Fusicoccum sp.)。这3种病原菌可单独或混合侵染,细交连孢和毁灭茎点霉分别在5月下旬和6月下旬侵入枣花,Fusicoccum sp 于8月下旬才侵入果实。8 月中下旬果实着色时出现症状,有潜伏侵染现象,8月底或9月上旬进入发病盛期。病原菌可以在落果、落吊、落叶、枝条及树皮上越冬。枣铁皮病的发病与果实的生理状况有关。采用综合防治方法进行防治,防效达95.12%。(本文来源于《首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1998-09-01)

康绍兰,邸垫平,李兴红,彭士珙,毛永民[3](1998)在《枣铁皮病病原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枣铁皮病主要为害大枣果实,可导致果实腐烂和提早落果,据症状特点可分为铁皮型和缩果型2种类型。1993~1995年对河北和河南2省6个不同枣区大枣铁皮病病果进行分离、接种和再分离,证实枣铁皮病病原为: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Fr.)Keissler;实腐茎点霉PhomadestructivaPlowr,壳梭孢属一种真菌Fusicoccumsp.3种病原真菌可以单独或混合侵染。(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报》期刊1998年02期)

毛永民[4](1997)在《防治“枣铁皮病”特效药剂研制成功》一文中研究指出枣铁皮病又名“枣缩果病”,俗称“铁焦”、“”雾焯”“雾燎头”“干腰”。是近十几年来在枣树上危害严重的一种果实病害。在河北、河南一些大枣产区发病率在30~80%以上,个别枣园甚至绝收。该病在果实近成熟期(白熟期至着色期)开始表现症状,初期在枣果中部至果肩处出现黄褐色(本文来源于《农村科技开发》期刊1997年05期)

康绍兰,邸垫平,李兴红,彭士琪,毛永民[5](1997)在《枣铁皮病病原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枣铁皮又名缩果病、黑腐病。目前对该病病原的研究尚未取得统一认识,故防治效果不明显,为此,明确该病病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作者连续多年在河北、河南两省枣的主要产区进行了广泛调查、采集标样,经分离、接种、再分离的柯氏法则验证,结果证明,枣铁皮病是由细交链抱((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7年01期)

邸垫平,康绍兰,李兴红[6](1995)在《枣铁皮病发病生理机制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枣铁皮病又名黑腐病、缩果病,染病多在果实近成熟期,果皮出现褐色病斑,果肉变褐,味变苦,引起提早落果。近年来,枣铁皮病在我国大枣主产区发生严重,极大地降低枣的产量和质量。在一般年份盛发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此期正是枣果迅速膨大并开始着色成熟阶段,(本文来源于《河北省果树学会第十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1995-11-01)

枣铁皮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通过广泛采集标样,经多年多次分离,应用柯氏法则,采用田间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枣铁皮病的病原、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证明,在生长期未见病果产生病症,仅在越冬病落果或病果采摘后存放过程中可产生子实体;该病害无再侵染,为单循环病害;病原菌为:细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毁灭茎点霉(Phoma destructiva Plowr)、和壳梭孢属中一种真菌(Fusicoccum sp.)。这3种病原菌可单独或混合侵染,细交连孢和毁灭茎点霉分别在5月下旬和6月下旬侵入枣花,Fusicoccum sp 于8月下旬才侵入果实。8 月中下旬果实着色时出现症状,有潜伏侵染现象,8月底或9月上旬进入发病盛期。病原菌可以在落果、落吊、落叶、枝条及树皮上越冬。枣铁皮病的发病与果实的生理状况有关。采用综合防治方法进行防治,防效达95.1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枣铁皮病论文参考文献

[1].姜娜,毛永民,申连英,陈亮,李艳辉.不同杀菌剂对枣铁皮病两种主要病原菌的防效试验[C].第五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

[2].毛永民,康绍兰,彭士琪,邸垫平,周俊义.枣铁皮病病原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C].首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8

[3].康绍兰,邸垫平,李兴红,彭士珙,毛永民.枣铁皮病病原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1998

[4].毛永民.防治“枣铁皮病”特效药剂研制成功[J].农村科技开发.1997

[5].康绍兰,邸垫平,李兴红,彭士琪,毛永民.枣铁皮病病原鉴定[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

[6].邸垫平,康绍兰,李兴红.枣铁皮病发病生理机制的初步研究[C].河北省果树学会第十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1995

标签:;  ;  ;  ;  

枣铁皮病论文-姜娜,毛永民,申连英,陈亮,李艳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