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诱导突变体库论文-吴林

化学诱导突变体库论文-吴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化学诱导突变体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银花,化学诱变,体细胞,多倍体

化学诱导突变体库论文文献综述

吴林[1](2012)在《体细胞化学诱导金银花四倍体及抗盐突变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又名二宝花、银花、忍冬,是多年生半常绿藤本植株。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目前,利用金银花提取其有效成分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异绿原酸(iso-chlorogenic acid)等,在治疗温病、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痢疾等症状有明显的效果,在抗癌、抗病毒等方面也有较大的作用。本试验通过对“红星2号”金银花离体再生体系的研究,为实现“红星2号”金银花的人工快繁与规模化组培生产奠定基础;通过组织培养和多倍体育种相结合的方法使“红星2号”金银花体细胞加倍,旨在获得多倍体植株,为培育药用价值更高的金银花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化学诱变技术与离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定向筛选金银花耐盐突变体,为金银花栽培和进一步推广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试验以金银花叶片为试材,对金银花叶片离体再生体系及体细胞化学诱导金银花四倍体和抗盐突变体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金银花叶片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以金银花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2,4-D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B+1.0mg/L2,4-D+0.5mg/L KT,愈伤诱导率达91.8%,生长良好;最佳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B+2.0mg/L6-BA+0.1mg/L IBA,不定芽分化率达93.3%,且生长旺盛;最佳不定芽生根培养基为1/2MB+2.0mg/L IBA+0.2mg/L IAA,生根率达83.3%,且根较多,苗健壮。试管苗移栽成功率达89.3%。2金银花体细胞多倍体诱导及其鉴定在金银花叶片再生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愈伤组织培养;采用秋水仙素浸泡法和混合培养法处理金银花愈伤组织进行多倍体诱导,并比较不同方法和不同处理时间的变异率,以期获得最有效的金银花多倍体诱导方法。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对金银花多倍体诱导率有显着影响。浸泡法以0.1%秋水仙素浸泡15h,四倍体诱导率达到最高,为30.5%。混合培养法以0.1%秋水仙素培养15d,四倍体诱导率达到最高,为21.2%。茎尖染色体压片检测表明,二倍体染色体数2n=2x=18,四倍体2n=4x=36,并获得了同源四倍体金银花植株(2n=4x=36)。四倍体金银花植株与二倍体相比,叶片下表皮气孔保卫细胞减少,叶绿体数增多,叶型指数减小,生长缓慢。同时也发现嵌合体现象。3金银花离体抗盐突变体的筛选及生理特性研究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对金银花离体叶片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增加,叶片的分化率和存活率均下降,并筛选出半致死浓度(0.6%)和处理时间(6h)。利用筛选的EMS浓度和处理时间对离体叶片处理,在0.8%NaCl盐浓度胁迫下进行抗盐突变体筛选,得到抗盐性诱变再生植株。经鉴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丙二醛(MDA)含量降低且脯氨酸(Pro)增加,表明筛选的金银花突变再生植株较对照具有更强的抗盐性。(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2-05-04)

罗雷[2](2011)在《化学诱导番茄耐低温突变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通过低温种子发芽指数和苗期冷害指数筛选番茄耐低温材料,建立高效、高频、省时的再生体系,确定化学诱变剂处理番茄愈伤组织的半致死剂量,最后通过低温胁迫,获得了再生植株。为利用化学诱变剂离体诱导番茄耐低温突变体奠定了方法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番茄耐低温材料的鉴定和筛选番茄种子萌发期和苗期的低温鉴定指标分别是15℃条件种子发芽指数和低温处理后的抗冷指数。以79份番茄材料做15℃条件种子发芽指数,最高的是2.9,最低的为0,根据发芽指数筛选出耐低温能力差异性较大的番茄材料9个,然后进行低温(2士2℃)处理48h后测定番茄苗期抗冷指数,结果显示不同品种间其抗冷指数存在极显着差异,其中抗冷指数指数最大为2.66,最小的是1.54。根据苗期的抗冷指数,筛选出耐低温能力强的番茄品种FTI1115A。2.番茄耐低温材料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以筛选出的耐低温番茄FTI1115A为材料,以下胚轴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通过6-BA、IAA 9个不同激素组合处理,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设定了4个浓度水平诱导不定根的形成,建立其高效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不定芽的分化有极显着差异性,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3.0mgL~(-1) 6-BA+0.2 mgL~(-1)IAA,诱导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mgL~(-1)6-BA +0.1mgL~(-1)IAA,最适宜生根培养基为MS+IAA0.2mgL~(-1)。3.番茄耐低温材料化学诱变剂半致死浓度的确定以番茄品种(FTI1115A)的愈伤组织为材料,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甲基磺酸乙酯(EMS)和迭氮化钠(NaN3)处理不同时间,一共有44个处理组合,根据愈伤组织存活率,确定这两种化学诱变剂处理番茄愈伤组织的半致死浓度和适宜的处理时间,为化学诱变剂诱导番茄突变体的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在相同化学诱变剂浓度处理下,愈伤组织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存活的比率降低;在同一处理时间下,愈伤组织随着化学诱变剂浓度增加存活的比率降低。EMS处理番茄品种(FTI1115A)愈伤组织的半致死浓度为0.2%,处理时间为20-40min;NaN3处理的半致死浓度为3.0mmol/L,处理时间为40-60min。4、番茄耐低温材料的化学诱变采用以上筛选出的诱变剂处理浓度和时间,对番茄愈伤组织进行浸泡处理,诱变处理后的愈伤组织转到继代固体培养基(MS+3.0 mg·L~(-1)6-BA +0.2 mg·L~(-1) IAA)上,低温(10℃)培养48h,移到常温下挑选存活下来的愈伤组织进行分化培养并诱导植株的再生。其中芽分化培养基为MS+2.0 mg L~(-1) 6-BA +0.1 mg·L~(-1)IAA,生根培养基为MS+0.1mg·L~(-1)IAA。对愈伤组织、分化的不定芽数等进行统计和形态观察。结果表明:化学诱变剂使芽分化时间和不定根的分化时间变长,再生频率降低,再生植株的形态也有变化,具体表现为叶皱缩,变细,黄化,分枝增多,生长缓慢或停滞等。通过甲基磺酸乙酯(EMS)低温处理后获得诱变再生植株3棵,通过迭氮化钠(NaN3)低温处理后获得诱变再生植株8棵。(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1-05-01)

张健,徐金相,孔英珍,纪振动,王兴春[3](2005)在《化学诱导激活型拟南芥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化学诱导激活XVE(LexA-VP16-ER)系统构建了一个包含40000余个独立转化株系的拟南芥突变体库,并对其中的18000余个株系进行了初步的遗传学和表型分析鉴定。卡那霉素抗性分离比表明,51.6%的株系为单位点插入株系,T-DNA插入的平均拷贝数为每株系1.38个。部分T1代和T2代植株表现出了可见的形态变异,包括下胚轴长度、根长度、植株大小和颜色、叶子颜色和形态、开花时间、种皮颜色及结实情况等。对数个代表性突变株系表型及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的表型是由于T-DNA的插入造成的,而且这些突变体中包括前人发现的AP2和AGAMOUS的等位基因。由于T-DNA标记或相邻的基因可被XVE系统诱导性的激活,或被T-DNA破坏导致功能缺失,该突变体库可以用于大规模筛选鉴定功能缺失性和功能获得性突变体。(本文来源于《遗传学报》期刊2005年10期)

化学诱导突变体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论文通过低温种子发芽指数和苗期冷害指数筛选番茄耐低温材料,建立高效、高频、省时的再生体系,确定化学诱变剂处理番茄愈伤组织的半致死剂量,最后通过低温胁迫,获得了再生植株。为利用化学诱变剂离体诱导番茄耐低温突变体奠定了方法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番茄耐低温材料的鉴定和筛选番茄种子萌发期和苗期的低温鉴定指标分别是15℃条件种子发芽指数和低温处理后的抗冷指数。以79份番茄材料做15℃条件种子发芽指数,最高的是2.9,最低的为0,根据发芽指数筛选出耐低温能力差异性较大的番茄材料9个,然后进行低温(2士2℃)处理48h后测定番茄苗期抗冷指数,结果显示不同品种间其抗冷指数存在极显着差异,其中抗冷指数指数最大为2.66,最小的是1.54。根据苗期的抗冷指数,筛选出耐低温能力强的番茄品种FTI1115A。2.番茄耐低温材料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以筛选出的耐低温番茄FTI1115A为材料,以下胚轴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通过6-BA、IAA 9个不同激素组合处理,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设定了4个浓度水平诱导不定根的形成,建立其高效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不定芽的分化有极显着差异性,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3.0mgL~(-1) 6-BA+0.2 mgL~(-1)IAA,诱导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mgL~(-1)6-BA +0.1mgL~(-1)IAA,最适宜生根培养基为MS+IAA0.2mgL~(-1)。3.番茄耐低温材料化学诱变剂半致死浓度的确定以番茄品种(FTI1115A)的愈伤组织为材料,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甲基磺酸乙酯(EMS)和迭氮化钠(NaN3)处理不同时间,一共有44个处理组合,根据愈伤组织存活率,确定这两种化学诱变剂处理番茄愈伤组织的半致死浓度和适宜的处理时间,为化学诱变剂诱导番茄突变体的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在相同化学诱变剂浓度处理下,愈伤组织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存活的比率降低;在同一处理时间下,愈伤组织随着化学诱变剂浓度增加存活的比率降低。EMS处理番茄品种(FTI1115A)愈伤组织的半致死浓度为0.2%,处理时间为20-40min;NaN3处理的半致死浓度为3.0mmol/L,处理时间为40-60min。4、番茄耐低温材料的化学诱变采用以上筛选出的诱变剂处理浓度和时间,对番茄愈伤组织进行浸泡处理,诱变处理后的愈伤组织转到继代固体培养基(MS+3.0 mg·L~(-1)6-BA +0.2 mg·L~(-1) IAA)上,低温(10℃)培养48h,移到常温下挑选存活下来的愈伤组织进行分化培养并诱导植株的再生。其中芽分化培养基为MS+2.0 mg L~(-1) 6-BA +0.1 mg·L~(-1)IAA,生根培养基为MS+0.1mg·L~(-1)IAA。对愈伤组织、分化的不定芽数等进行统计和形态观察。结果表明:化学诱变剂使芽分化时间和不定根的分化时间变长,再生频率降低,再生植株的形态也有变化,具体表现为叶皱缩,变细,黄化,分枝增多,生长缓慢或停滞等。通过甲基磺酸乙酯(EMS)低温处理后获得诱变再生植株3棵,通过迭氮化钠(NaN3)低温处理后获得诱变再生植株8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化学诱导突变体库论文参考文献

[1].吴林.体细胞化学诱导金银花四倍体及抗盐突变体研究[D].西南大学.2012

[2].罗雷.化学诱导番茄耐低温突变体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3].张健,徐金相,孔英珍,纪振动,王兴春.化学诱导激活型拟南芥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分析[J].遗传学报.2005

标签:;  ;  ;  ;  

化学诱导突变体库论文-吴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