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转换技术论文-刘毅夫

协议转换技术论文-刘毅夫

导读:本文包含了协议转换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万兆以太网,高速串行传输,协议转换,FPGA

协议转换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刘毅夫[1](2018)在《万兆协议转换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对数据的传输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不同的需求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通信协议。使用不同协议的设备之间互相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需要设计一些专用的协议转换设备来达到这个目的。该课题基于FPGA设计了万兆协议转换系统,实现了标准以太网协议和专用链路协议之间的转换。分析了具体的设计要求后给出了对应的工程实现方法,具体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以太网标准通信协议,通过Xilinx公司以太网IP核结合FPGA内部逻辑设计以太网接口接收与发送控制器,实现对千兆以太网低速数据和万兆以太网高速数据的收发;2)研究系统专用链路协议,通过FPGA内部逻辑设计协议转换器,实现对高低速数据的复接/分接功能,同时实现标准以太网协议和专用链路协议之间的转换;3)研究高速串行传输技术,通过Xilinx公司Aurora IP核结合FPGA内部逻辑设计基于Aurora协议的高速串行通信控制器,实现10Gbps级别的数据传输速率;4)为了确保对高速数据处理的高效性和实时性,通过Xilinx公司FIFO IP核结合FPGA内部逻辑设计数据缓存处理器,实现对10Gbps级数据的缓存和处理。对各个模块的功能进行了功能仿真和板级验证,将生成的比特流文件下载到FPGA硬件开发平台上进行了实际系统测试和联调。使用网络测试仪和配套软件对系统进行了性能上的测试,测试结果验证了模块设计符合功能和性能上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期刊2018-12-01)

王鹏程[2](2018)在《基于协议转换与OPC技术的数据采集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范围内各制造业大国纷纷提出新一轮的发展战略,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方向迈进的步伐正逐步加快。底层设备数据的获取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条件,因此对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是实现智能制造极为重要的一环。为了解决目前的数据采集方式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对基于协议转换与OPC技术的数据采集系统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的数据采集系统主要由叁部分组成:协议转换模块、OPC服务器与数据采集客户端。首先,研究了以netX网络控制器为基础的协议转换技术的实现方式,设计了协议转换模块的硬件电路以及相应程序,将ProfibusMPI协议转换为Modbus/TCP协议,可以实现在不修改设备程序的情况下采集数据。然后研究了 OPC技术的基础COM/DCOM技术,分析了 OPC数据访问规范的内容,根据此规范对OPC服务器进行开发,设计了 OPC服务器的结构并详述了各部分的实现过程。OPC服务器可以将底层信息进行集中并进一步标准化,提高系统兼容性。随后进行了数据采集客户端的开发,设计了数据采集客户端的整体结构并分析了其工作流程完成了各部分的开发。实现了对所需数据项的采集配置以及配置存储;采用多线程技术使数据实时刷新显示的同时进行存储;对数据存储方式进行设计使存储过程更加高效的同时易于数据查询;利用WCF技术,使远程用户也可以访问数据。最后,对系统进行测试分析。先利用第叁方软件对系统分部分测试,证明了系统各部分性能及其兼容性;然后使系统各部分联合运行进行整体测试,证明了系统整体的可靠性。通过这两方面的测试说明本系统性能达到了预期目标。(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10)

刘涛[3](2018)在《基于61850规约的多协议转换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IEC61850规约自颁布以来一直引领着变电站系统建设的发展方向,受到世界各国的支持,推广较为顺利,但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变电站系统内仍然会一定程度的存在着传统规约设备,且IEC61850规约的普及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协议转换网关会长期存在。针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建设,特别是对数据传输无实时性要求的变电站相关领域,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模式的多协议转换平台的概念,为IEC61850规约转换软件的研发探索了一种新的实现方式。首先,在总结IEC61850规约在国内外变电站系统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内容。在对比研究传统IEC61850规约转换实现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多协议转换的核心思路:将各个协议转换模块最大限度解耦,形成独立的服务单元,以灵活配置的形式组建转换关系。其次,对多协议转换进行了平台系统设计与技术实现。在设计层面着重考虑了通用性及可维护性需求,以应对变电站系统日新月异的技术升级,借助于微服务架构思想将各传统协议转换模块、映射配置模块、数据存储模块、IEC61850服务模块转化为互不耦合的微服务单元,各自有着清晰的边界,使整个协议转换平台具有了较好的通用性及可维护性;在技术实现上以稳定性及扩展性为主要考量,采用了业界成熟的SpringCloud微服务技术框架进行平台的架构实现,从多个层面完善了平台的稳定性与扩展性。最后,对IEC61850多协议转换平台进行了综合测试。以Modbus协议及IEC60870-5-104协议模拟设备接入系统进行协议数据转换功能测试;以Python模拟服务作为第叁方组件接入系统进行平台的扩展性测试。两项测试结果均验证了IEC61850多协议转换方案的有效性与可靠性,能够适用变电站系统内传统规约与IEC61850规约的转化工作。(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1)

吴海博,韩康[4](2018)在《隧道技术与协议转换相融合的IPv6过渡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隧道技术和协议转换技术是两种IPv6重要的过渡技术,各自有其适用应用场景。结合广电网络的实际需求,针对两种技术的特点,我们提出一种将隧道技术与协议转换技术相结合的方案,使用户优先使用IPv6网络,同时解决仅有IPv4栈用户在过渡期间的上网需求。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融合两种技术,并有助于加快广电网络向IPv6的过渡。(本文来源于《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18年01期)

毕宏振,王蓉晖[5](2016)在《CAN总线技术与ZigBee技术之间协议转换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阐述了Zig Bee无线终端技术与CAN现场总线实现协议转换的解决方案,论述了该方案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及其软件实现。该方案的实现可以为Zig Bee无线技术和CAN现场总线技术有效结合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6年15期)

安妮,董俊[6](2016)在《基于嵌入式的现场总线和TCP/IP协议转换的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企业控制网络和信息网络互联的研究,以期实现数据在控制网络和信息网络之间的传输。企业控制网络基于现场总线,采用现场总线协议。而企业信息网络基于工业以太网,采用TCP/IP协议。因此,控制网络和信息网络的集成就转为现场总线协议和TCP/IP协议的转换。由于现场总线的多样性,着重研究现场总线中使用广泛的RS 232,RS 485,CAN总线协议,采用32位AT91RM9200微处理器的嵌入式系统具有处理速度快、体积小、性能稳定等特点,是嵌入式网关硬件平台的首选。建立了协议转换的网络层次模型,设计了软硬件平台,实现了现场总线协议和TCP/IP协议的转换,测试了协议转换的运行情况,实现了RS 232,RS 485,CAN总线协议和TCP/IP协议的数据双向传输,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家庭网关、远程监控等领域。(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6年01期)

袁帅[7](2015)在《基于ARM技术的CAN-PROFINET协议转换网关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PROFINET已经逐渐成为低压配电系统中各设备间互联通信的主流技术。通过标准PROFINET工业以太网接口可以实现智能断路器与人机界面(HMI)、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等互联通信,进而组成大规模、高实时性的智能的低压电器监控系统。但是,基于CAN总线的智能断路器依然占据市场的不少份额,而CAN-PROFINET协议转换核心技术被少数厂商垄断。因此,论文针对智能断路器接入工业以太网的需求,设计了基于ARM技术的CAN-PROFINET协议转换网关。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了:(1)完成了CAN-PROFINET协议转换网关软硬件设计。定义了CAN-PROFINET协议转换网关的结构与功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了网关硬件;针对协议转换网关CAN总线最多可带8个ETU从节点的应用需求,结合CANOpen、PROFINET协议栈固有的软件架构,设计并实现协议转换网关的软件、编写设备描述文件;实现了CANOpen与PROFINET两种协议应用服务的映射,保证通信数据在CAN总线和PROFINET工业以太网络上的无缝传输。(2)提出基于参数估计方法的总线利用率恒定控制算法。研究了CAN总线的关键性能指标及其影响因素,针对CAN总线过程数据报文数量时变的特性,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控制算法,并在实际协议转换网关中进行了验证。(3)测试了设计网关的综合性能。验证协议转换网关的功能、性能及可靠性:对涉及可靠性的关键信号进行测试评估;搭建CAN总线和PROFINET网络的测试环境,对协议报文进行深度测试;按照协议转换网关的实际应用背景,进行系统组网测试。综合测试的结果表明本项目研发的CAN-PROFINET协议转换网关实现了预先设计的功能,具有性能好、可靠性高的特点,完全能满足复杂低压电器系统通信需求。论文取得的进展包括了:(1)结构约束条件下的高可靠性网关硬件电路设计,包括抗干扰、通信隔离、滤波、主子板接地等设计。(2)针对CAN总线过程数据报文数量时变的特性,提出的基于参数估计方法的总线利用率恒定控制算法,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保证总线利用率静态收敛于设定值且受到干扰时动态性能较好。(3)完成的协议转换网关通过IEC 61000-6-2规定的抗扰度测试以及IEC 61000-6-4规定的辐射发射测试,并且还通过了PI组织的PROFINET一致性B类产品认证,因此符合工业和行业标准可直接投放市场。论文的工作突破了现有技术壁垒,完成的CAN-PROFINET协议转换网关在新一代智能低压电器监控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5-08-23)

梁亮[8](2015)在《网络协议转换工程实现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使用网络进行通信的人越来越多,人们根据特定的需求和设计制定了多种不同的通信协议。在这些协议日渐增多的同时,各种不同协议下设备进行通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设计一些专用的协议转换设备来完成这一目的。本文针对协议转换项目中的FPGA设计进行研究,在分析了具体的设计要求后给出了对应的工程实现方法。其中,本文主要讨论了以太网MAC协议在FPGA上的设计与实现。首先介绍了协议转换中所需要用到的各个模块以及它们所对应的功能,包括以太网MAC模块、内部连接模块、循环冗余校验模块以及介质独立接口等部分,其中重点给出了以太网MAC控制器的整体设计方案与模块划分,包括各个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特别是分析了MAC核与外部模块连接的用户接口、主机或设备接口、MDIO接口以及物理接口的详细内容。实现难点为解决了外部接口与内部模块之间的数据互联。在完成模块设计后,给出了模块级和系统级的验证仿真结果,最后在FPGA芯片上实现了对以太网MAC协议的转换。系统能够实时地处理网络数据流量,而且能通过MDIO接口实现对外部PHY芯片进行相关配置。在使用厂商自带的IP核设计的基础上,同时加上系统的设计和规划,最终的系统对FPGA内的资源占用也比较合理。本设计可对同类型协议转换的设计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高正明,赵勇,包伟华[9](2014)在《PROFIBUSDP/PA网络协议转换技术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PROFIBUS DP/PA技术及其网络协议转换原理,并提出了基于通用型器件实现PROFIBUS DP/PA网络协议转换的技术方案,研究并开发了PROFIBUS DP/PA网关,为进一步研究PROFIBUS DP/PA网络的协议转换设备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期刊2014年04期)

冯艳娜,俞洪[10](2014)在《基于SoPC技术的串口与以太网协议转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研究了如何利用SoPC技术实现UART串行口和以太网接口的数据转换功能。不同于基于处理器或控制器及SoC的嵌入式系统,基于SoPC的嵌入式系统具有可配置的特点,不包括任何专用外设,而是可根据需要灵活地在一片FPGA中构造外设接口。通过研究UART串行口和以太网的数据通信方式,采用编程方法即可在一片FPGA中实现二者的通信。(本文来源于《电气时代》期刊2014年07期)

协议转换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世界范围内各制造业大国纷纷提出新一轮的发展战略,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方向迈进的步伐正逐步加快。底层设备数据的获取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条件,因此对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是实现智能制造极为重要的一环。为了解决目前的数据采集方式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对基于协议转换与OPC技术的数据采集系统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的数据采集系统主要由叁部分组成:协议转换模块、OPC服务器与数据采集客户端。首先,研究了以netX网络控制器为基础的协议转换技术的实现方式,设计了协议转换模块的硬件电路以及相应程序,将ProfibusMPI协议转换为Modbus/TCP协议,可以实现在不修改设备程序的情况下采集数据。然后研究了 OPC技术的基础COM/DCOM技术,分析了 OPC数据访问规范的内容,根据此规范对OPC服务器进行开发,设计了 OPC服务器的结构并详述了各部分的实现过程。OPC服务器可以将底层信息进行集中并进一步标准化,提高系统兼容性。随后进行了数据采集客户端的开发,设计了数据采集客户端的整体结构并分析了其工作流程完成了各部分的开发。实现了对所需数据项的采集配置以及配置存储;采用多线程技术使数据实时刷新显示的同时进行存储;对数据存储方式进行设计使存储过程更加高效的同时易于数据查询;利用WCF技术,使远程用户也可以访问数据。最后,对系统进行测试分析。先利用第叁方软件对系统分部分测试,证明了系统各部分性能及其兼容性;然后使系统各部分联合运行进行整体测试,证明了系统整体的可靠性。通过这两方面的测试说明本系统性能达到了预期目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协议转换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刘毅夫.万兆协议转换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8

[2].王鹏程.基于协议转换与OPC技术的数据采集系统研究[D].山东大学.2018

[3].刘涛.基于61850规约的多协议转换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

[4].吴海博,韩康.隧道技术与协议转换相融合的IPv6过渡技术研究[J].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2018

[5].毕宏振,王蓉晖.CAN总线技术与ZigBee技术之间协议转换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

[6].安妮,董俊.基于嵌入式的现场总线和TCP/IP协议转换的技术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6

[7].袁帅.基于ARM技术的CAN-PROFINET协议转换网关研制[D].东南大学.2015

[8].梁亮.网络协议转换工程实现关键技术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

[9].高正明,赵勇,包伟华.PROFIBUSDP/PA网络协议转换技术及实现[J].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2014

[10].冯艳娜,俞洪.基于SoPC技术的串口与以太网协议转换研究[J].电气时代.2014

标签:;  ;  ;  ;  

协议转换技术论文-刘毅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