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讳语论文-曾广佳

忌讳语论文-曾广佳

导读:本文包含了忌讳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忌讳语,民俗,生理忌讳,节日忌讳

忌讳语论文文献综述

曾广佳[1](2017)在《忌讳语与民俗浅谈》一文中研究指出避讳的习俗历史悠久,从周朝至清代有3000多年的历史。封建社会避讳的实质是"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现代社会讲求避讳,是尊重理解他人,既是民俗,又是语言艺术。对忌讳语产生的历史原因、使用范围及其区域行业特点,忌讳语所表现的民俗心理及思维习惯,忌讳语与民俗的关系及作用进行了分析。当今时代,如何尊重民意,优化民俗,做到俗为今用。(本文来源于《写作(上旬刊)》期刊2017年12期)

汪彩娟[2](2017)在《中日两国忌讳语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属于习俗和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忌讳语被视为是行为忌讳的延长与补充。当涉及到需要忌讳的行为或事物时,在语言上也需要对其有所避讳。这就是所谓的“忌讳语”。特别是在远古时候的宗教忌讳等成为约定俗成的生活习惯后,忌讳语更是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中。与此同时,人们为了生活得更加安稳,仍然时常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增加新的忌讳和忌讳语。忌讳语与民间信仰、人类心理以及地方风俗密切相关。为了加深对中日两国语言文化的理解,本论文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对中日两国忌讳语的使用现状进行对照研究,来阐明两者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此外,希望本研究能够对由忌讳语产生的摩擦或误解等问题的解决起到参考作用,以促进异文化之间的交流。本论文由以下的7章组成。在第1章的绪论中,首先,在对先行研究进行了整体把握之后,明确了本研究的目的,阐明了本研究的意义。其次,对本研究中所做的问卷调查进行了介绍。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由162名中国人以及78名日本人组成。通过对收集的结果进行统计、记述、分析等,对中日两国忌讳语的使用现状进行了探究。在第2章中,对忌讳语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说明。其次,主要分约束功能、维持人际关系的功能、得到精神满足的功能这叁部分对忌讳语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在第3章中,对中日两国正式场合中的忌讳语进行了比较分析。其中,主要是对婚礼和葬礼中的忌讳语进行了探讨。在婚礼祝辞中,要避开让人联想到衰亡、离婚、再婚等的词语。与婚礼相同,葬礼中也有约定俗成的忌讳语。比如说,葬礼中忌讳迭词。因为迭词让人联想到不幸的事接二连叁地发生,所以被看作是忌讳语。此外,也尽量不要使用对生死的直接表达。在第4章中,分名字、数字、歧视语这叁方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忌讳语进行了考察。首先,古人相信名字具有唤起其本人的力量。因此,在中日两国中都可以看到为了防止邪恶力量的侵害而隐藏自己姓名的现象。其次,在日本的数字文化中,奇数被看作是吉利的数字。与此相对,中国人崇尚偶数。最后,随着人权意识的提高,歧视性的言行已经作为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中特别受关注的歧视语有:身体残障歧视语、性别歧视语、种族歧视语、年龄歧视语、职业歧视语等等。第5章是关于“中日两国忌讳语的使用现状”问卷调查的内容。首先,分别对现在的中日两国国民对“忌讳语”的认知度进行了调查。其次,选定了称呼、姓名、数字、仪式、歧视语等几个重点的项目,对中日两国忌讳语的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尝试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在第6章中,尝试探究了忌讳语的产生原因。忌讳语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并且,忌讳语反映着人们的各种语言心理。在本章中,主要是从萨满教与言灵信仰、面子与耻的文化、重视和的精神、恐惧、?配虑(关怀)?等角度出发,阐明了忌讳语的产生原因。在第7章的终论中,对本论文的结论进行了总结概括,阐明了中日两国忌讳语的异同。最后,反省了本论文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课题。(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7-05-01)

朱棠,刘頔[3](2016)在《中日“婚嫁”忌讳语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婚嫁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人生仪礼中的重要阶段。中日语言文化间的相似性使中日两国的婚嫁礼俗、仪式及婚宴场合下的忌讳语有着相似乃至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容易让人联想到离婚、再婚、感情不和、死亡等方面。但是,不同国家、民族的语言有其自身特色,所以"婚嫁"忌讳语的表达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通过此研究,可以透过语言现象把握其背后的文化特性,洞察中日民族文化的"同"与"异",深化对中日语言与文化的理解。(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6年02期)

朱棠,邹晓玲[4](2014)在《中日“死亡”忌讳语之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死亡"忌讳语在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它既是语言现象,又是文化和社会现象。中日"死亡"忌讳语除映射出政治体制大致相同,宗教信仰呈多元化,价值观念大同小异,发展变迁相去无几等相似乃至相同之处外,还因民族文化等的不同而存在的独特表达方式而映射出两国独特的文化内涵等。通过此对比研究,有助于透过语言现象,挖掘背后的文化内涵,加深对两种语言文化的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外国语文》期刊2014年01期)

朱棠,童江宁[5](2012)在《日本礼仪中忌讳语使用现状的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以日籍日本人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的形式考察了日本礼仪中诞生、婚嫁、死亡叁个阶段中忌讳语的使用现状。结果显示日本人的忌讳语意识依旧存在并对其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忌讳语是语言、社会、文化等综合作用的产物,它虽长期存在但逐渐淡薄的趋势不可逆转。同时,通过对忌讳语使用现状的分析,为把握日本民族语言、民族特性,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等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2年12期)

朱棠[6](2012)在《日本礼仪中忌讳语的变迁及最新发展——以“死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忌讳语的概念界定入手具体阐述日本礼仪中的"死亡"忌讳语,通过对部分"死亡"忌讳语的具体分析,阐明忌讳语本身及其功能等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进一步阐明忌讳语受重视的程度及其存在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的发展等而逐渐淡薄,但仍将长期存在。通过探讨发掘隐藏于忌讳语背后的日本社会文化现象,把握日本民族心理,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朱棠[7](2012)在《日本礼仪中“婚嫁”的忌讳语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婚嫁是日本礼仪中的重要一环。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具体探讨"结婚仪式"、"婚宴"等场合下的忌讳语,探究宗教信仰、言灵思想、心理联想、同音因素和交际需要等方面对其产生和存在的影响,能够发掘隐藏于忌讳语后的日本社会文化现象,把握日本民族心理,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本文来源于《学术探索》期刊2012年01期)

陈姗姗[8](2011)在《日语忌讳语及其替代语的修辞手法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人的言语禁忌渗透在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首先从性和生理现象、死亡和疾病、定例活动等五个方面来论述日语忌讳语及其代替语,从修辞学的角度来探讨日语替代语所使用的主要修辞方式,指出忌讳语的替代语所使用的主要是隐喻、提喻、换喻和委婉语法等修辞手法。(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期刊2011年06期)

冯龙飞[9](2011)在《医学行业中某些忌讳语的英汉委婉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在进行交际时,总是要考虑到言语美,并通过美的言语来达到交际的目的,委婉语就是属于美学修辞的一种辞格,人们通过使用委婉语,避免刺激对方,避免引起双方不快,从而满足交际双方的利益和心理需要。(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1年23期)

陈方[10](2011)在《浅谈日语中的忌讳语》一文中研究指出忌讳语在日本人的语言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有必要从社会文化的视角更加深入地研究日语忌讳语的使用状况和使用原因。本文通过列举当代日本几类常见忌讳语的使用特征,从文化的背景对忌讳语的产生原因和变化进行论述。(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1年01期)

忌讳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语言属于习俗和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忌讳语被视为是行为忌讳的延长与补充。当涉及到需要忌讳的行为或事物时,在语言上也需要对其有所避讳。这就是所谓的“忌讳语”。特别是在远古时候的宗教忌讳等成为约定俗成的生活习惯后,忌讳语更是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中。与此同时,人们为了生活得更加安稳,仍然时常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增加新的忌讳和忌讳语。忌讳语与民间信仰、人类心理以及地方风俗密切相关。为了加深对中日两国语言文化的理解,本论文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对中日两国忌讳语的使用现状进行对照研究,来阐明两者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此外,希望本研究能够对由忌讳语产生的摩擦或误解等问题的解决起到参考作用,以促进异文化之间的交流。本论文由以下的7章组成。在第1章的绪论中,首先,在对先行研究进行了整体把握之后,明确了本研究的目的,阐明了本研究的意义。其次,对本研究中所做的问卷调查进行了介绍。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由162名中国人以及78名日本人组成。通过对收集的结果进行统计、记述、分析等,对中日两国忌讳语的使用现状进行了探究。在第2章中,对忌讳语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说明。其次,主要分约束功能、维持人际关系的功能、得到精神满足的功能这叁部分对忌讳语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在第3章中,对中日两国正式场合中的忌讳语进行了比较分析。其中,主要是对婚礼和葬礼中的忌讳语进行了探讨。在婚礼祝辞中,要避开让人联想到衰亡、离婚、再婚等的词语。与婚礼相同,葬礼中也有约定俗成的忌讳语。比如说,葬礼中忌讳迭词。因为迭词让人联想到不幸的事接二连叁地发生,所以被看作是忌讳语。此外,也尽量不要使用对生死的直接表达。在第4章中,分名字、数字、歧视语这叁方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忌讳语进行了考察。首先,古人相信名字具有唤起其本人的力量。因此,在中日两国中都可以看到为了防止邪恶力量的侵害而隐藏自己姓名的现象。其次,在日本的数字文化中,奇数被看作是吉利的数字。与此相对,中国人崇尚偶数。最后,随着人权意识的提高,歧视性的言行已经作为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中特别受关注的歧视语有:身体残障歧视语、性别歧视语、种族歧视语、年龄歧视语、职业歧视语等等。第5章是关于“中日两国忌讳语的使用现状”问卷调查的内容。首先,分别对现在的中日两国国民对“忌讳语”的认知度进行了调查。其次,选定了称呼、姓名、数字、仪式、歧视语等几个重点的项目,对中日两国忌讳语的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尝试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在第6章中,尝试探究了忌讳语的产生原因。忌讳语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并且,忌讳语反映着人们的各种语言心理。在本章中,主要是从萨满教与言灵信仰、面子与耻的文化、重视和的精神、恐惧、?配虑(关怀)?等角度出发,阐明了忌讳语的产生原因。在第7章的终论中,对本论文的结论进行了总结概括,阐明了中日两国忌讳语的异同。最后,反省了本论文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课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忌讳语论文参考文献

[1].曾广佳.忌讳语与民俗浅谈[J].写作(上旬刊).2017

[2].汪彩娟.中日两国忌讳语的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7

[3].朱棠,刘頔.中日“婚嫁”忌讳语对比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

[4].朱棠,邹晓玲.中日“死亡”忌讳语之对比研究[J].外国语文.2014

[5].朱棠,童江宁.日本礼仪中忌讳语使用现状的调查分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

[6].朱棠.日本礼仪中忌讳语的变迁及最新发展——以“死亡”为例[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7].朱棠.日本礼仪中“婚嫁”的忌讳语探究[J].学术探索.2012

[8].陈姗姗.日语忌讳语及其替代语的修辞手法探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

[9].冯龙飞.医学行业中某些忌讳语的英汉委婉表达[J].考试周刊.2011

[10].陈方.浅谈日语中的忌讳语[J].青年文学家.2011

标签:;  ;  ;  ;  

忌讳语论文-曾广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