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耕地地力评价信息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耕地,地力评价,耕地地力综合指数,海口
耕地地力评价信息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吴光辉,谢良商,王绥干,陈胜,夏海洋[1](2016)在《基于耕地资源信息系统的海口市琼山区耕地地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海口市耕地质量状况,并为该地区的耕地地力评价提供理论参考,以海口市琼山区为例,运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选取排涝能力、成土母质和耕层厚度等共12个指标构建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数学理论与层次分析法计算耕地地力综合指数,按照累积曲线法划分的耕地地力等级对该地区的耕地地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琼山区耕地中一级地1713.05hm~2,占耕地总面积的7.05%;二级地6500.50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6.78%;叁级地10768.03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4.37%;四级地4418.12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8.20%;五级地870.43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59%。(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7期)
董超,万红,李百红[2](2013)在《基于AE的耕地地力评价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加强土地定量化与信息化研究,更好的将GIS与传统耕地评价相结合。在分析耕地地力评价流程的基础上,基于二次开发组件ArcGIS Engine开发了耕地地力评价系统,并以广饶县为例进行评价。研究得出利用AE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能力,CLFEIS系统的执行效率更高。利用其实现的空间数据的迭加、属性连接、属性提取、报表生成等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数据与广饶县实际地力状况相符,有助于管理者对广饶县耕地地力情况的深入了解和为下一步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提供技术与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3年26期)
陈和平,杨子凡,王选社,王叁宝[3](2013)在《基于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武都区耕地地力等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专门用于县域内耕地地力等级评价的软件。该软件基于GIS平台开发,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和层次分析原理,由《行政区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图》迭加求交生成评价单元,选取县域内影响耕地质量的重要因子,建立层次模型,由专家根据特尔斐法给出各因子隶属度值,从而由该软件完成区域内耕地地力评价,并生成评价结果。武都区共生成评价单元5590个,选取海拔、坡度、地貌类型、剖面构型、有效土层厚度、质地构型、有效磷和有机质8个指标,有7名专家通过特尔斐法确定各指标对武都区耕地地力等级影响程度大小的权重和各指标的隶属度,然后由县域耕地资源管理系统根据权重值和隶属度值计算每个评价单元的耕地地力综合指数(IFI)值,由IFI值的大小,将武都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为一等地、二等地、叁等地、四等地、五等地共五个等级。(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3年01期)
杨子凡[4](2012)在《基于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耕地地力评价与配方施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多年耕地地力评价工作经验,结合甘肃省合水县耕地地力评价项目和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根据耕地地力评价结果和“3414”实验结果,采用模糊数学法、层次分析法、地力差减法和养分丰缺指标法,使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v4.0》软件,对合水县耕地地力等级进行了划分,并对各等级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统计。同时,应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v4.0》进行县域配方拟合,得出合水县县域内施肥配方。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一等地综合评价指数(IFI值)>0.9200,共137个评价单元,面积为943.06hm~2,占总耕地面积的2.71%。二等地综合评价指数(IFI值)在0.9200~0.8850之间,共558个评价单元,耕地面积5879.91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6.93%。叁等地综合评价指数(IFI值)在0.8850~0.7250之间,共2480个评价单元,耕地面积15835.44hm~2,占总耕地面积的45.58%。四等地综合评价指数(IFI值)在0.7250~0.6250之间,共1613个评价单元,耕地面积9316.1hm~2,占总耕地面积的26.82%。五等地综合评价指数(IFI)<0.6250,共699个评价单元,耕地面积2764.47hm~2,占总耕地面积的7.96%。2.一等地平均pH8.42,缓效钾平均为1037mg/kg,速效钾平均值为221mg/kg,有效磷平均为10.1mg/kg,有机质平均为14.5g/kg,全氮平均值为0.850g/kg,≥10°积温平均为2969.3℃,平均坡度为0.9°,平均海拔为1281m。二等地平均pH8.42,缓效钾平均为1028mg/kg,速效钾平均值为223mg/kg,有效磷平均值为10.1mg/kg,有机质平均为13.1g/kg,全氮平均值为0.827g/kg,≥10°积温平均为2968.7℃,平均坡度为2.5°,平均海拔为1284m。叁等地平均pH8.42,缓效钾平均为1015mg/kg,速效钾平均值为223mg/kg,有效磷平均值为10.3mg/kg,有机质平均为12.7g/kg,全氮平均值为0.821g/kg,≥10°积温平均为2958.3℃,平均坡度为8.8°,平均海拔为1226m。四等地平均pH8.43,缓效钾平均为1007mg/kg,速效钾平均值为225mg/kg,有效磷平均值为10.6mg/kg,有机质平均为12.3g/kg,全氮平均值为0.821g/kg,≥10°积温平均为2891℃,平均坡度为13.9°,平均海拔为1255m。五等地平均pH8.43,缓效钾平均为1006mg/kg,速效钾平均值为232mg/kg,有效磷平均值为11.0mg/kg,有机质平均为12.3g/kg,全氮平均值为0.849g/kg,≥10°积温平均为2794.8℃,平均坡度为16.2°,平均海拔为1331m。3.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2.8g/kg,比第二次土壤普查9.3g/kg增加了3.50g/kg,增幅37.6%;全氮由第二次土壤普查的0.73g/kg增加到目前的0.82g/kg,平均增加0.09g/kg,增幅为12.3%;全磷目前的平均含量为1.38g/kg,第二次土壤普查值为1.37g/kg,平均增加0.01g/kg,变化值很小;全钾平均含量由第二次土壤普查的18.00g/kg增加至目前的24.10g/kg,平均增加6.1g/kg,变化率为33.80%。碱解氮由第二次土壤普查的34mg/kg增至目前的66.15mg/kg,平均增加32.15mg/kg,变化率为94.50%;有效磷由第二次土壤普查的7.30mg/kg,增加到8.50mg/kg,增加1.2mg/kg,增幅16.40%;速效钾第二次土壤普查值为192mg/kg,增至223mg/kg,平均增加31mg/kg,增幅16.1%。4.根据养分空间插值结果,并对应甘肃省养分分级标准,确定了合水县各养分等级。合水县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对应甘肃省有机质含量为四到六级;有效磷含量为四到五级;速效钾含量为二到四级;缓效钾处于二、叁级等级;有效铁含量为叁、四两级;有效铜含量为二、叁两个等级;有效锌含量为叁、四两个等级。5.系统建议县域配方拟合结果为:配方01N:P:K比例为5:2:0;配方02N:P:K比例为5:2:1;配方03N:P:K比例为5:1:1;配方04N:P:K比例为6:3:1。在施肥过程中,小麦氮肥采用1/2基施,1/2追施;磷肥全部采用基施的方法。6.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输入正确的参数和有效的化验数据对于系统正常运行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2-06-01)
朱兴忠,薛东[5](2010)在《甘州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及耕地地力评价项目通过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甘州讯 近日,由市科技局邀请相关专家组成专家鉴定委员会,对甘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承担实施的《甘州区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及耕地地力评价》项目进行科技成果鉴定,通过听取汇报、观看演示、查阅资料、质疑答辩后,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选题准确,技术路线(本文来源于《张掖日报》期刊2010-11-28)
窦晓黎,段庆钟[6](2004)在《地理信息系统在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定期开展耕地地力调查,准确掌握耕地地力变化情况,是因地制宜搞好农业结构调整,科学合理施肥,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耕地保养管理的关键,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农业基础工作。 但是,传统的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不(本文来源于《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期刊2004-06-30)
胡德勇[7](2004)在《基于组件式GIS的耕地地力评价信息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软件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探讨构建耕地地力评价信息系统的技术和方法。 在耕地地力评价的方法和技术思路方面,将多元统计法、AHP决策分析方法、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等具体应用到评价中,将评价因子定量化,尽量地避免了定性评价中人为因素带来的主观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因素选择、权重计算、单因素分值计算、综合评价和分等定级等评价模型。 耕地地力评价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本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对组件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应用、组件式GIS的特点及产品等的介绍,论述了基于组件式GIS开发应用系统的先进性、可行性。在对耕地地力评价的目标与任务、用户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评价系统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设计、系统功能总体设计,然后以面向对象和组件技术为实现手段,在通用开发平台Visual Basic 6.0中对SuperMap进行二次开发,构建了耕地地力评价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空间数据处理子系统、属性数据处理子系统和分等定级子系统叁大部分。 针对划分评价单元实际工作中面临的迭置分析数据量大、效率低下的现状,本文提出“格网迭置分析法”来分步进行评价区域的单元划分,从而将整个迭置分析目标“化整为零”,提高了迭置分析的效率。 最后,本文以湖南省宁乡县耕地地力评价为例,应用建立的系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实证研究显示,该系统运行良好、稳定,能够按照实际要求完成县域耕地地力评价工作,从而大大地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文的突出之处在于将前沿的GIS技术与耕地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有机结合,综合集成了多种新技术,解决了传统信息系统中难以解决空间迭置分析难题,为耕地资源的评价和管理提供了一种快捷、有效的工具。(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04-06-18)
耕地地力评价信息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进一步加强土地定量化与信息化研究,更好的将GIS与传统耕地评价相结合。在分析耕地地力评价流程的基础上,基于二次开发组件ArcGIS Engine开发了耕地地力评价系统,并以广饶县为例进行评价。研究得出利用AE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能力,CLFEIS系统的执行效率更高。利用其实现的空间数据的迭加、属性连接、属性提取、报表生成等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数据与广饶县实际地力状况相符,有助于管理者对广饶县耕地地力情况的深入了解和为下一步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提供技术与数据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耕地地力评价信息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吴光辉,谢良商,王绥干,陈胜,夏海洋.基于耕地资源信息系统的海口市琼山区耕地地力评价[J].贵州农业科学.2016
[2].董超,万红,李百红.基于AE的耕地地力评价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3
[3].陈和平,杨子凡,王选社,王叁宝.基于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武都区耕地地力等级评价[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3
[4].杨子凡.基于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耕地地力评价与配方施肥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2
[5].朱兴忠,薛东.甘州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及耕地地力评价项目通过鉴定[N].张掖日报.2010
[6].窦晓黎,段庆钟.地理信息系统在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中的应用[C].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2004
[7].胡德勇.基于组件式GIS的耕地地力评价信息系统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