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老年适宜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老年患者,慢病管理,风险评估
老年适宜性论文文献综述
闫晓媛,林红,罗卫华,张辉,王雅丽[1](2019)在《Beers标准、STOPP标准及《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对我国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评价的适宜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Beers标准、STOPP标准及《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对我国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评价的适宜性。方法对比常用Beers标准、STOPP标准及《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的异同,以5位合并两种及以上慢病的老年患者为例,评估3大风险评估系统的全面性及准确性。结果 Beers在我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的分析过程中,并未发挥太大的作用。而STOPP标准,更切合国内患者的用药实际。而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具有中国特色。结论正确的联合使用叁个评价标准,明确老年患者的高风险药品和注意事项,对于保证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十分必要。(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3期)
魏媛[2](2018)在《吞咽器官功能训练对社区居家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的适宜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了解社区居家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探索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2.评价吞咽器官功能训练对社区居家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及适宜性。方法:1.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7年12月就诊于福建省两所叁级甲等医院门诊的老年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吞咽障碍筛查工具(Eating Assessment Tool-10,EAT-10)、洼田吞咽功能评定法、吞咽生活质量问卷(Swallowing Quality-of-Life Questionnaire,SWAL-QOL)进行调查,了解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探索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2.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的研究方法,通过便利抽样,将福建省某叁级甲等医院言语治疗门诊就诊的64例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最终共有61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实验组31例,对照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验组在干预的1~4周接受吞咽器官功能训练与吞咽电刺激治疗,5~8周仅接受吞咽器官功能训练,对照组在1~4周接受吞咽电刺激治疗,5~8周接受常规随访。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洼田饮水试验(Water Swallow Test,WST)评价研究对象干预前后吞咽功能的改善效果。并根据干预过程中的依从性、不良反应、成本-效果分析及应用情况,对吞咽器官功能训练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1.调查的178例老年吞咽障碍患者SWAL-QOL生活质量总分为51.53±17.74,问卷各维度平均分由低到高依次为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吞咽负担、疲惫、进食时间、食物选择、进食意愿、睡眠、进食恐惧、吞咽症状、语言交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进食方式、吞咽障碍程度是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进食方式及吞咽障碍程度是对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有显着影响的因素(P<0.05)。2.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SSA得分及WST评定等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SSA得分均低于基线水平,且实验组SSA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WST疗效在两组患者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8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SSA得分均低于干预4周后的得分,且实验组SSA得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WST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器官功能训练在干预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发生,安全性为100%;吞咽器官功能训练的成本-效果比为1.99,低于吞咽电刺激治疗的成本-效果比3.94以及两种方法联合治疗的成本-效果比4.05;吞咽器官功能训练的依从性为100%的患者占41.9%;所有患者的依从性均在80%以上;对参与吞咽器官功能训练的患者进行调查,有80.6%的患者表示已熟练掌握了该训练方法;80.7%的患者表示训练难度小,77.4%的患者表示训练所需材料要求低,96.8%的患者对该训练方式表示满意。结论:1.社区居家老年吞咽障碍患者整体生活质量水平较低,其中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吞咽负担、疲惫、进食时间等方面受到的影响较大。年龄、婚姻状况、进食方式、吞咽障碍程度是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其中年龄、进食方式及吞咽障碍程度是影响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2.吞咽器官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符合社区卫生适宜技术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参与性、成熟性、可操作性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杨爱萍[3](2018)在《盆底肌训练技术对社区—居家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适宜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了解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2.评价盆底肌训练技术在社区应用的适宜性。方法:1.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7年8月在福州市温泉街道社区、东街街道社区和养老机构的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了解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2.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将64例福州市温泉街道社区、东街街道社区和养老机构的老年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干预组实施社区压力性尿失禁行为干预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健康知识教育。采用漏尿频率评分、压力性尿失禁知识问卷和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来比较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的差异,并对压力性尿失禁行为干预方案进行效果评价。结果:1.老年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87.1±13.9分,生活质量的3个维度得分由低到高依次为限制性行为、社交活动受限和心理影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月收入状况、漏尿频率、尿失禁类型和尿失禁严重程度是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多元回归线性分析显示,尿失禁类型和尿失禁严重程度是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2.有效性:(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漏尿频率得分存在交互作用;进一步分析显示,干预后第2个月和第3个月2个时间点干预组的漏尿频率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限制性行为、心理影响和社交障碍得分均存在交互作用;进一步分析显示,干预后第2个月和第3个月2个时间点干预组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压力性尿失禁知识、日常生活管理知识和盆底肌锻炼知识及其总分存在交互作用;进一步分析显示,干预后第1个月、第2个月和第3个月3个时间点干预组的知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安全性:有2人报告盆底肌训练结束时出现轻微不良反应。4.可操作性:(1)接受入户指导和电话咨询的依从性:入户指导方面,82.1%患者完成11-12次的入户指导,7.1%患者完成9-10次,其余7.1%和3.7%患者分别完成7-8次和≤6次;电话咨询方面,89.3%患者完成了11-12次的电话询问,10.7%患者完成了9-10的电话询问;(2)盆底肌训练的依从性:在干预第1个月,第2个月和第3个月,训练依从性较好的患者分别占53.6%、64.3%和67.9%;(3)干预效果的满意度:53.6%患者表示非常满意,35.7%患者表示较满意,10.7%患者表示不满意;(4)对技术的信任程度:60.7%的患者表示对该项技术非常信任,39.3%的患者表示对该项技术比较信任。5.参与度:对盆底肌训练技术,53.6%患者非常愿意接受,39.3%愿意接受,7.1%患者不愿意接受。结论:1.婚姻状况、月收入状况、漏尿频率、尿失禁的类型和尿失禁的严重程度是影响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排除混杂因素后,尿失禁类型和尿失禁严重程度是影响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因素。2.盆底肌训练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可行性较强,具有安全有效、经济、可操作性强和参与度较高等优点,适宜于社区推广和应用。(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18-02-01)
张祎[4](2016)在《城市街道的老年适宜性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代城市的机动化发展的背景下,城市整体步行环境日益恶化,街道空间对行人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关心和考虑严重缺失。为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城市建设发展需求,本研究针对老年人出行困难的现状,着眼于街道步行空间的适老性特征,提出改善街道步行环境的设计要素和实施策略,鼓励老年人走向街道并享受户外公共生活,改善其生活质量。因此,城市街道的适老性建设是老龄社会下人性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国外在城市建成环境研究方面对老年人户外活动已非常重视,而我国对于适老性建设的研究主要还集中在建筑室内设计、居住区环境设计以及公园绿地设计等方面,对街道的适老性研究暂停留在无障碍设计上,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无法全面满足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对街道空间提出的使用需求,因而希望通过本研究填补理论空缺。首先,本文结合文献研究和调查问卷的方法了解老年人的身心特征和出行状况,并将安全性、可达性、舒适性、易读性和参与性归纳为街道空间的五项适老性特征。其次,以重庆大坪区域的六条街道为调研对象,调查街道的适老性现状,及其与街道客观形态间的关系。具体方法为使用语义差别法让老年人对20项与适老特征相关的街道意象进行评分,从而反映出老年人对街道适老性的评价。同时,利用意象评分数据与街道形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明确老人视角下街道意象与街道形态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实地调研所得出的分析结果,从道路形态、建筑界面、功能配置、环境设施等方面系统性地归纳了适老性城市街道的设计要素,为适老性街道的规划建设实践提供参考建议。最后,为保证街道适老性建设的落实,本文对相关实施策略进行探讨。并分为新建项目和改造项目论述其策略要点。此外,街道的适老性建设应该是一个持续的建设和管理过程,因此文章还强调了建立相应参与机制以及保障机制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6-05-01)
潘彤[5](2016)在《珠叁角城市老年住宅发展适宜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年住宅的开发建设逐渐被房地产开发企业重视和关注,尤其在行业整体调整、发展速度减缓的背景下,企业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协助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老年住宅开发投资方面实现科学决策,通过建立老年住宅发展适宜性评价体系,运用TOPSIS模型对珠叁角城市老年住宅开发的适宜程度进行计算分析,为企业对老年住宅的开发投资实践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老年适宜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1.了解社区居家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探索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2.评价吞咽器官功能训练对社区居家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及适宜性。方法:1.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7年12月就诊于福建省两所叁级甲等医院门诊的老年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吞咽障碍筛查工具(Eating Assessment Tool-10,EAT-10)、洼田吞咽功能评定法、吞咽生活质量问卷(Swallowing Quality-of-Life Questionnaire,SWAL-QOL)进行调查,了解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探索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2.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的研究方法,通过便利抽样,将福建省某叁级甲等医院言语治疗门诊就诊的64例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最终共有61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实验组31例,对照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验组在干预的1~4周接受吞咽器官功能训练与吞咽电刺激治疗,5~8周仅接受吞咽器官功能训练,对照组在1~4周接受吞咽电刺激治疗,5~8周接受常规随访。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洼田饮水试验(Water Swallow Test,WST)评价研究对象干预前后吞咽功能的改善效果。并根据干预过程中的依从性、不良反应、成本-效果分析及应用情况,对吞咽器官功能训练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1.调查的178例老年吞咽障碍患者SWAL-QOL生活质量总分为51.53±17.74,问卷各维度平均分由低到高依次为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吞咽负担、疲惫、进食时间、食物选择、进食意愿、睡眠、进食恐惧、吞咽症状、语言交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进食方式、吞咽障碍程度是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进食方式及吞咽障碍程度是对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有显着影响的因素(P<0.05)。2.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SSA得分及WST评定等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SSA得分均低于基线水平,且实验组SSA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WST疗效在两组患者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8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SSA得分均低于干预4周后的得分,且实验组SSA得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WST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器官功能训练在干预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发生,安全性为100%;吞咽器官功能训练的成本-效果比为1.99,低于吞咽电刺激治疗的成本-效果比3.94以及两种方法联合治疗的成本-效果比4.05;吞咽器官功能训练的依从性为100%的患者占41.9%;所有患者的依从性均在80%以上;对参与吞咽器官功能训练的患者进行调查,有80.6%的患者表示已熟练掌握了该训练方法;80.7%的患者表示训练难度小,77.4%的患者表示训练所需材料要求低,96.8%的患者对该训练方式表示满意。结论:1.社区居家老年吞咽障碍患者整体生活质量水平较低,其中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吞咽负担、疲惫、进食时间等方面受到的影响较大。年龄、婚姻状况、进食方式、吞咽障碍程度是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其中年龄、进食方式及吞咽障碍程度是影响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2.吞咽器官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符合社区卫生适宜技术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参与性、成熟性、可操作性的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老年适宜性论文参考文献
[1].闫晓媛,林红,罗卫华,张辉,王雅丽.Beers标准、STOPP标准及《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对我国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评价的适宜性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2].魏媛.吞咽器官功能训练对社区居家老年吞咽障碍患者的适宜性评价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8
[3].杨爱萍.盆底肌训练技术对社区—居家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适宜性评价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8
[4].张祎.城市街道的老年适宜性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6
[5].潘彤.珠叁角城市老年住宅发展适宜性评价[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