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沙淤泥质海岸论文-刘红,马兴华,张华,刘春嵘

粉沙淤泥质海岸论文-刘红,马兴华,张华,刘春嵘

导读:本文包含了粉沙淤泥质海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淤泥质海岸,粉沙质海岸,海岸性质,分类标准

粉沙淤泥质海岸论文文献综述

刘红,马兴华,张华,刘春嵘[1](2016)在《淤泥质和粉沙质海岸分类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海岸性质分类标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黏粒含量15%~25%泥沙水力特性试验成果,引入黏粒含量作为间接、量化指标开展淤泥质和粉沙质海岸分类标准深化研究。分析表明,中值粒径大于0.10 mm、黏粒含量几乎等于0%的海岸属于沙质海岸;中值粒径介于0.03~0.10 mm、黏粒含量小于10%的海岸属于粉沙质海岸;中值粒径小于0.03 mm、黏粒含量大于等于25%的海岸属于淤泥质海岸,黏粒含量介于10%~25%的海岸定名为淤泥质与粉沙质过渡区海岸。研究成果为国内外淤泥质海岸研究在海岸工程的应用上提供了新的研究实例。(本文来源于《水运工程》期刊2016年08期)

张玮,安翔[2](2012)在《连云港海域粉沙质和淤泥质海岸泥沙运动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连云港埒子口—灌河口海域为淤泥质向粉沙质海岸的过渡带,水沙运动复杂。在考虑淤泥质和粉沙质泥沙特性的基础上,构建泥沙数学模型,可以在一个模型内同时模拟两种不同性质泥沙运动,验证结果令人满意;同时,利用所建立的泥沙数学模型还可以计算悬沙的沉速场,据此分析埒子口—灌河口过渡带的泥沙运动特征和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港湾建设》期刊2012年03期)

刘家驹[3](2012)在《淤泥质、粉沙质及沙质海岸航道回淤统一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淤泥质海岸航道回淤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了拓展研究,使之统一适用于淤泥质海岸、粉沙质海岸及沙质海岸。主要研究内容有,在波浪和潮流综合作用下挟沙力含沙量研究中引入了特定的泥沙因子F1/F,从而挟沙力含沙量公式不仅适用于淤泥质泥沙,也适用于非淤泥质泥沙;在动力因素方面,除了一般寻常潮和波浪动力外,进一步考虑了风暴潮和破波的巨大掀沙能力造成航道骤淤的可能性。并结合连云港30万吨级主航道扩建及徐圩港区10万吨级航道的回淤问题(包括骤淤可能性问题),京唐港外航道和黄骅港外航道的骤淤问题,进行预测计算及校验计算,结果都是良好的。此外,对杭州湾强潮和涌潮情况下的挟沙力含沙量也进行了校验计算,结果也非常满意。(本文来源于《海洋工程》期刊2012年01期)

戴蔚,艾鹏,胡海波,姜鸿爱,王珏[4](2012)在《盐城粉沙淤泥质海岸立地条件及造林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盐城粉沙淤泥质海岸射阳幸福大道和大丰市王竹海堤内侧两个试验样地立地条件分析为基础,对其造林树木生长情况作了野外调查。根据土壤含盐量和pH值,将盐城5县(市)8个试验样地划分成轻、中、重度盐渍土造林区,选取美国白蜡、弗吉尼亚栎、苏柳、七叶树等20多个树种进行造林。调查数据表明,盐城5县(市)造林平均成活率为81%,但不同立地条件树种生长情况和成活率也不同。(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开发》期刊2012年01期)

杨华[5](2008)在《关于淤泥质海岸与粉沙质海岸界定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以往淤泥质海岸和粉沙质海岸的界定方法进行了回顾和剖析,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并根据前人大量试验结果和现场资料,从泥沙粒径、絮凝因子、起动流速、含泥量等因素,结合欧美国家和我国海洋调查规范对泥沙的分类,将泥沙d50<0.016 mm,含泥量大于25%的海岸视为淤泥质海岸;0.016 mm≤d50≤0.12 mm,含泥量小于或等于25%的海岸视为粉沙质海岸,这种海岸的分类不仅与众多泥沙研究成果总体一致,而且包涵了海岸泥沙运动、港口淤积及清淤等组合因素,更贴近于港口工程实际。(本文来源于《水道港口》期刊2008年03期)

李姗[6](2008)在《粉沙淤泥质海岸水流泥沙数学模型理论及工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当前港口建设中所关注的粉沙淤泥质海岸建港问题进行了主要研究。在文章中结合粉沙质沙的特性对粉沙淤泥质海岸进行定义,同时分析了该海岸类型下的泥沙运动特点,在总结前人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方法。泥沙运动特点是港口海岸建设工程中必然要考虑的问题,本文由粉沙淤泥质海岸泥沙运动特点建立起水流泥沙方程,根据粉沙质泥沙特性分别建立悬移质、推移质输沙方程,以及床面变形方程,对于泥沙冲淤模型采用平衡挟沙的原理进行计算,希望能提出一个合理有效的计算模型。与此同时,采用二维迎风有限元方法解决二维水流泥沙问题,用叁角形网格对计算区域进行剖分,同时为了节省计算机内存,采用集中质量法进行计算。在建立模型过程中,对于模型方程中有关物理量的确定,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对前人的工作进行了发展与延伸,同时对海床稳定性条件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床面处于不冲不淤的稳定平衡状态的条件,对海床的稳定性判别给出了一个较为具体的判定条件。最后,为了对所建数学模型进行验证,针对所提出的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方程,编制计算程序,并将程序运用于福清湾元载码头叁期扩建潮流泥沙计算,结合计算结果对工程的布置及规模确定给予适当的建议,并且希望在此研究基础上该模型能够对粉沙淤泥质海岸泥沙运动特性研究有所帮助,特别是针对于潮流动力作用很强的粉沙淤泥质海岸河口。(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8-06-01)

王轲道,王建[7](2004)在《海岸工程对粉沙淤泥质侵蚀性海岸的影响——以茅家港环抱式突堤航道防护工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茅家港环抱式突堤航道防护工程对茅家港岸段的海岸水动力和海岸地貌的影响 ,分析了该岸段海岸水动力变化和海岸地貌演变的原因 ,结果表明 ,堤内和东堤外侧的水动力变弱 ,滩面淤积 ;西堤外侧的水动力变强 ,滩面冲蚀 ;口门处的水动力增强 ,航道位置稳定且冲蚀加深 ;口门以外的水动力未变化 ,航道不稳定(本文来源于《海岸工程》期刊2004年02期)

刘家驹[8](2004)在《粉沙淤泥质海岸的航道淤积》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概述了引起近岸浅水海域航道泥沙淤积的3个因素.回顾了淤泥质海岸航道淤积厚度的计算方法,其中,特别对破波与非破波产生的含沙量作出的比较表明,它们之间的差别非常之大,但只要考虑了破波和正常波的不同水动力特性、粉沙淤泥质泥沙与淤泥质泥沙之间的不同运动特性,则淤泥质海岸航道的淤积计算方法,就可以用于粉沙淤泥质海岸.结合我国渤海湾粉沙淤泥质海岸的某外航道进行了骤淤计算,其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本文来源于《水利水运工程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胡海波,张金池[9](2001)在《平原粉沙淤泥质海岸防护林土壤渗透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淤泥质海岸防护林土壤的渗透特性 ,指出同一林分土壤渗透速率差异较大 ,不同样地间土壤渗透速率的差异也十分显着。林地初渗速率大 ,在降雨初期能吸收大量降雨 ,稳渗时渗透速率未必比光板地大。林地土壤渗透过程符合对数曲线 ,相关系数达极显着水平 ;渗透速率大小主要取决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非毛管孔隙率(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01年01期)

孙连成[10](1992)在《粉沙淤泥质海岸水体含沙量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1 概述在港口及航道整治中,水体含沙量的计算是估算泥沙淤积的重要内容。含沙量的计算有多种方法,但目前仍停留在经验阶段,其主要手段为: a.现场实测。由于受人力、物力、财力及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只能在小风天作短期的测验,得不到反应全年的资料。 b.建立计算式进行预报。前人已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不少经验及半径验的关系,在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大多数的公式都是在波浪、潮流等要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然而就沿海一般地区而言,浪和流的实测资料很少,新开发港区更为空缺,给计算带来相当困难。笔者认为,粉沙淤泥质海岸,风常是造成水体含沙浓度变化的重要动力因素,试用风力与含沙量建立相关关系,力求计算简便,资料易取。(本文来源于《水道港口》期刊1992年02期)

粉沙淤泥质海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连云港埒子口—灌河口海域为淤泥质向粉沙质海岸的过渡带,水沙运动复杂。在考虑淤泥质和粉沙质泥沙特性的基础上,构建泥沙数学模型,可以在一个模型内同时模拟两种不同性质泥沙运动,验证结果令人满意;同时,利用所建立的泥沙数学模型还可以计算悬沙的沉速场,据此分析埒子口—灌河口过渡带的泥沙运动特征和影响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粉沙淤泥质海岸论文参考文献

[1].刘红,马兴华,张华,刘春嵘.淤泥质和粉沙质海岸分类标准研究[J].水运工程.2016

[2].张玮,安翔.连云港海域粉沙质和淤泥质海岸泥沙运动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港湾建设.2012

[3].刘家驹.淤泥质、粉沙质及沙质海岸航道回淤统一计算方法[J].海洋工程.2012

[4].戴蔚,艾鹏,胡海波,姜鸿爱,王珏.盐城粉沙淤泥质海岸立地条件及造林试验[J].林业科技开发.2012

[5].杨华.关于淤泥质海岸与粉沙质海岸界定的探讨[J].水道港口.2008

[6].李姗.粉沙淤泥质海岸水流泥沙数学模型理论及工程应用[D].天津大学.2008

[7].王轲道,王建.海岸工程对粉沙淤泥质侵蚀性海岸的影响——以茅家港环抱式突堤航道防护工程为例[J].海岸工程.2004

[8].刘家驹.粉沙淤泥质海岸的航道淤积[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4

[9].胡海波,张金池.平原粉沙淤泥质海岸防护林土壤渗透特性的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1

[10].孙连成.粉沙淤泥质海岸水体含沙量的计算[J].水道港口.1992

标签:;  ;  ;  ;  

粉沙淤泥质海岸论文-刘红,马兴华,张华,刘春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