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前论文-李新伟

中国史前论文-李新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史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库库特尼—特里波利文化,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马家窑文化

中国史前论文文献综述

李新伟[1](2019)在《库库特尼—特里波利文化彩陶与中国史前彩陶的相似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库库特尼—特里波利文化是分布在黑海西部和北部的重要史前文化,时代与中国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和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期大体相当,而且在彩陶纹饰和器型上都与其有很高度的相似性。本文对库库特尼—特里波利文化的基本文化内涵和分期进行了介绍,列举了其彩陶与庙底沟类型和马家窑期彩陶的多种相似性。因为在此两大文化体之间的中亚地带没有发现可以起到桥梁作用的文化,还难以断定这样的相似性是文化交流的结果,但造成相似性的原因和两大文化体不同的发展历程都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原文物》期刊2019年05期)

[2](2019)在《发现四万年 体验五百年——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水洞沟素描》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自然鬼斧神工地造就了魔鬼城、大峡谷、鸳鸯湖、芦花谷、沙枣湾、红柳滩等二十多处奇绝景观,记录了四万年来人类生生不息的活动轨迹,充满了玄远、雄浑、奇特的旷古神韵。由长城、烽燧、墩台、城堡、深沟、峡谷、藏兵洞等构成的古代长城立体军事防御体系,成为中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长城立体军事防御建筑大观园。四万年到五百年,从史前遗址到边塞文化,从土林景观到高峡平湖,从大漠边关到江南秀色,可谓处处有惊喜,步步有亮点,别有洞天。(本文来源于《全球商业经典》期刊2019年10期)

张黔[3](2019)在《史前审美意识研究的中国声音——兼评陈望衡教授的《文明前的“文明”》》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史前审美意识研究是西方学者的领地,缺乏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学术声音。中华史前审美意识的研究首先要立足于农耕文明这一定性,在研究方法上要注重利用考古学的方法和历史文献研究法,而不是简单地照搬西方人类学的方法。在研究结论上,要敢于走出西方学者划定的圈子。陈望衡教授的《文明前的"文明"》在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上为中华史前审美意识研究确立了新的方向。审美意识是人类的一种本原性意识,这一结论是史前艺术与审美意识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本文来源于《上海文化》期刊2019年08期)

陈南[4](2019)在《中国古代“玉人”发展及其背后的信仰变迁——史前时期至秦代》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石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物质材料之一。自史前时代开始,玉石就承载了远古先民的崇拜与信仰。在此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玉器始终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凝结着不同历史阶段人们的信仰和审美观念。玉人,即人形玉雕,是古代玉器中数量较少的一类,但这类造型的玉器自玉文化滥觞之时就已出现。它们有的是远古先民膜拜的神人化身,有的反映着社会阶层、等级差异,不同时期的人形玉雕具有不同的题材、风格及文化内涵,这种差异直观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人们信仰的变迁。(本文来源于《荣宝斋》期刊2019年08期)

董静怡[5](2019)在《浅谈中国史前史“音乐起源”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起源一直以来都是音乐史首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随着史前考古发现的不断增加,已粗略勾勒出音乐起源的基本框架,本文将从古籍、学术着作以及音乐考古叁个方面对"音乐起源"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13期)

高本汉,葛人[6](2019)在《史前中国的一些礼仪用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遗址河南仰韶村,安特生教授发现了一些标本,初看很是神秘,但是我相信,它们一定是某种崇拜的象征。这些发现可分为叁类,但是我们将会看到,它们彼此之间紧密关联。第一类包括2件陶质标本,如图版所示。第一件(图版一:1)系棕褐色陶质,器表呈暗灰色,高115毫米。第二件(图版一:3)也系棕褐色陶质,器表则呈暗黑色,高112毫米。后者有一个尖锐的边缘突出器身外,却没有形成可拆卸的盖子。两件标本皆中空,开口在下部。图版一:1这件标本,器身底部向周围展开形成一个扁平圆圈,器身就立在其上;图版一:3标本相对应的(本文来源于《南方文物》期刊2019年03期)

许晶晶[7](2019)在《试论中国史前的鹿角靴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鹿角靴形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一类比较特殊的器物。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柄部特征,将鹿角靴形器分为五型,并对其式别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简要探讨了其起源及传播的问题。鹿角靴形器应是一种缚柄使用的复合工具,型别不同,缚柄方式也不一样。从制作工艺的角度分析,并参考民族学材料,推测鹿角靴形器用于锄刨或掏掘,类似于锄。(本文来源于《华夏考古》期刊2019年03期)

唐雯雯[8](2019)在《中国北方地区史前城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址作为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性因素之一,学界对于这方面的探讨从未间歇。北方地区作为中国文明的边缘地带,一直以来未能得到学术界足够的重视。之前关于北方地区史前城址的研究,大多限定一个流域,或者对某一处城址开展性质、功能、背景方面的探讨。随着近几年来考古资料逐渐丰富,将中国北方地区发现的城址进行系统整理,置于北方地区这一大环境内进行探讨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地理因素的差异,以及城址的发现状况,北方地区可分为内蒙古中南部、陕西北部、山西中北部、河北西北部四个大的区域。本文在北方地区考古学文化和年代分期的基础上,对城址的始建及持续年代进行分析,依城址修筑年代来看,可分为仰韶晚期、庙底沟二期、龙山早期和龙山晚期四个阶段。同时对城址营造方式、规模、聚落形态进行了考察,横向比较各个地区城址发展状况、了解每个时期各个地区发展社会形态;纵向掌握每个地区城址发展演变过程,从而分析出北方地区社会发展进程和聚落层级结构。(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戴勇[9](2019)在《中国史前拟形陶器的艺术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拟形陶器是与陶器、陶塑并立的史前陶艺叁大高峰之一,且是陶器和陶塑两类器型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融合而生的陶艺新类型。史前拟形器出土数量较少,是实用理性和艺术感性的结合体、经验传承和集成创新的结合体、触觉艺术和视觉艺术的结合体、抽象与具象的结合体,成为中国民族艺术和审美传统的重要源头。(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王立夫[10](2019)在《中国史前陶器装饰工艺分类及衍生》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史前陶器装饰工艺分为叁个阶段。早期工艺有拍印、捏塑等,它们多脱胎于成型技术,伴随着陶器的发明而产生;锥刺、堆贴、彩绘、磨光为中期工艺,这一阶段的装饰或出于图腾崇拜,或出于巫卜活动,或出于记录事件等;到晚期阶段,镂空、镶嵌、衬花相继产生。这时,装饰已经彻底解脱了功能的羁绊,成为了纯粹视觉美感的产物。(本文来源于《美术观察》期刊2019年04期)

中国史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自然鬼斧神工地造就了魔鬼城、大峡谷、鸳鸯湖、芦花谷、沙枣湾、红柳滩等二十多处奇绝景观,记录了四万年来人类生生不息的活动轨迹,充满了玄远、雄浑、奇特的旷古神韵。由长城、烽燧、墩台、城堡、深沟、峡谷、藏兵洞等构成的古代长城立体军事防御体系,成为中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长城立体军事防御建筑大观园。四万年到五百年,从史前遗址到边塞文化,从土林景观到高峡平湖,从大漠边关到江南秀色,可谓处处有惊喜,步步有亮点,别有洞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史前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新伟.库库特尼—特里波利文化彩陶与中国史前彩陶的相似性[J].中原文物.2019

[2]..发现四万年体验五百年——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水洞沟素描[J].全球商业经典.2019

[3].张黔.史前审美意识研究的中国声音——兼评陈望衡教授的《文明前的“文明”》[J].上海文化.2019

[4].陈南.中国古代“玉人”发展及其背后的信仰变迁——史前时期至秦代[J].荣宝斋.2019

[5].董静怡.浅谈中国史前史“音乐起源”问题[J].北方音乐.2019

[6].高本汉,葛人.史前中国的一些礼仪用品[J].南方文物.2019

[7].许晶晶.试论中国史前的鹿角靴形器[J].华夏考古.2019

[8].唐雯雯.中国北方地区史前城址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9].戴勇.中国史前拟形陶器的艺术特征[J].中国美术研究.2019

[10].王立夫.中国史前陶器装饰工艺分类及衍生[J].美术观察.2019

标签:;  ;  ;  ;  

中国史前论文-李新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