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语是非疑问句的句法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闫培艺[1](2021)在《基于抽象语义表示的汉语疑问句语料库的标注与分析》文中指出
先泽加[2](2021)在《面向句法树库的藏语疑问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藏文信息处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字”和“词”处理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制定了相关国家和国际标准,句法分析是藏文信息处理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较之“字”处理、“词”处理更加复杂,涉及词法分析、句法分析、语义理解等诸多方面。句法分析主要目标是让计算机能够理解句子的含义,并能够生成合格的句子。本文从语言信息处理的角度,构建藏语问句标注语料库、制定藏文问句分类体系、界定藏文疑问句的概念、较为详细描述藏语疑问句的句法结构。首先,讨论了语料库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从不同题材的各种文本中抽取了5000个藏文疑问句进行分词和词性标注,且参考针对英文而制定的UIUC问句分类体系和内外已有的分类体系基础上,依据藏民族对事物划分的特点,并根据藏语自身的特点,定义了藏文问句分类体系和标注规范。其次,对英语、汉语和藏语的文献中的疑问句的概念进行论述,并通过结合藏语语法理论,对藏文问句的自身结构特点和藏语自然语言处理的需求,界定了藏语疑问句的概念。从大量藏语文本语料中统计归纳了疑问标记,然后通过根据疑问标记的构词特征和语义类型一一进行分类,本文中疑问标记分为疑问代词、疑问助词和疑问结构三类进行详细描述。最后,介绍了对英语、汉语和藏语疑问句的分类情况,然后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藏语疑问句及其结构展开分类统计研究,其目的是检验藏语句法结构分类归纳的正确性,提高藏语句法分析的效率,加快藏语句法树库构建的进程。综上所述,藏语疑问句的研究可以为藏语句法分析和树库构建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可以为藏文问答系统、机器翻译、搜素引擎、文本分类等应用场景提供语言基础。因此,藏语疑问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毛一好[3](2021)在《三穗方言单音节句末语气词研究》文中认为汉语中的语气词是一种人们表达自己情感态度的主要手段,对人们的日常交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语气词词义过于空灵,语义模糊,因此语言学界对语气词的关注较少,特别是汉语方言语气词。本文基于保护方言的角度,深入地了解方言语气词并认识方言语气词的特点,从而深入了解该方言的语法系统。本文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三穗方言单音节句末语气词。在笔者大量搜集语料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地对三穗方言单音节句末语气词的意义与功能进行描述与分析,并且讨论了三穗方言单音节句末语气词之间的连用情况,然后将三穗方言中的几个疑问语气词与普通话中的疑问语气词做比较分析,最后总结归纳出了三穗方言的单音节句末语气词系统。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本章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三穗方言句末语气词的研究概况,其中包括简单介绍了三穗县地理位置及三穗方言;解释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等问题;介绍了当前句末语气词的研究现状。二是介绍语气词相关的概念问题,主要区分了语气系统中的各个结构,然后再清晰地界定语气词的概念,这是我们进一步对方言句末语气词做分类描写的理论基础。第二章是三穗方言单音节句末语气词的分类研究。本章主要是从单音节句末语气词语义功能的角度来描述三穗方言单音节句末语气词系统。首先,根据李小凡对苏州方言语气词的分类标准,再以笔者搜集到的语料库,把三穗方言单音节句末语气词分为三类,分别是:事态语气词、情态语气词和疑问语气词。事态语气词包含“了、的1、来”等三个语气词;情态语气词包含“啊1、嘞1、吧1、的2、哦、嘛、喽、嘎、得、倒、看”等十一个语气词;疑问语气词包含“啊2、吧2、嘞2、没”等四个语气词。本选题主要对三穗方言单音节句末语气词的语义功能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第三章是三穗方言单音节句末语气词连用。本章主要描述了三穗方言单音节句末语气词的组合连用情况,其中有四种情况,分别是:事态语气词与情态语气词连用、事态语气词与疑问语气词连用、情态语气词与情态语气词连用、情态语气词与疑问语气词连用。它们之间组合连用之后的语气意义可能是语气词语气意义的简单补充,也可能会产生一种新的语法意义,比如“喽”和“嘛”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语气词“喽嘛”,其具有与之前两个语气词不同的语气意义。第四章是三穗方言与普通话单音节句末疑问语气词比较分析。本章主要是将三穗方言单音节句末疑问语气词与普通话相对应的单音节疑问语气词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以找到三穗方言疑问语气词与普通话的相似性以及三穗方言疑问语气词的独特性。第五章是结语。本章主要是对全文的总结,总结了本文对三穗方言单音节句末语气词的意义和功能的详细描述,系统地构建了三穗方言句末语气词系统,并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与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傅玉[4](2020)在《现代汉语选择疑问句的形式句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形式句法理论框架下,从英汉对比视角探讨现代汉语选择疑问句的句法特性,论证"A-not-A疑问句"和"正反疑问句"作为选择疑问句的合理性,分析现代汉语选择疑问句在析取表达上的特殊性。此外,本文还为现代汉语是非疑问句作为一个独立的疑问句类型提供了相应的形式句法理论支持。
卢恩兰[5](2020)在《关岭方言疑问句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关岭方言疑问句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获取语料,在此基础上,借鉴普通话和其他汉语方言疑问句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主要运用田野调查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总结法以及文献法等方法,首次对关岭方言疑问句进行较为系统地描写与分析,力图从多角度对关岭方言疑问句进行深入分析以丰富西南官话的语法研究。本文共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绪论、正文和结语。绪论部分大致介绍本文的选题缘由及意义、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关岭县的地理历史、方言音位系统以及关岭方言目前的研究现状等内容。正文部分由四个章节组成。其中,第一章主要讨论关岭方言表达疑问范畴的手段,关岭方言表达疑问范畴的手段有语调手段、词汇手段和语法手段;第二章主要讨论关岭方言疑问句的类型,关岭方言疑问可分为是非疑问句、选择疑问句、正反疑问句和特指疑问句,本章还讨论了各个类型的疑问焦点和疑问程度;第三章主要讨论关岭方言疑问句的非疑问功能,关岭方言疑问句的非疑问功能可分为疑问词的非疑问功能和疑问句的非疑问功能,主要有陈述、指令、拒绝、感叹以及一些基础的人际互动功能等;第四章主要讨论关岭方言疑问句的类型学特征,并用分析性的眼光来分析关岭方言疑问句。结语部分概括文章的主要结论,指出文章不足之处以及将来想要努力的方向。本文的创新之处为语料创新和研究思路创新。语料创新,关岭方言属西南官话川黔片中的黔中小片,目前没有关于这个方言小片的研究成果,本文首次以关岭方言疑问句为对象进行描写分析,也首次对黔中小片方言疑问句进行语料收集,所以在语料上有所创新;研究思路创新,以往的疑问句研究中,大多只描写疑问句的分类,本文不仅运用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分析了关岭方言疑问句的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内容,还运用了语言类型学的理论将关岭方言疑问与其他西南官话的疑问句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关岭方言疑问的类型学特征。
杨振远[6](2020)在《禾甸白语疑问范畴的类型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汉语语法研究中,疑问范畴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热门话题。经过几代语言学家的努力,已经产生许多丰富、优秀的疑问范畴的研究着作。其后,在汉语疑问句研究启示之下,少数民族语疑问范畴的研究开始起步,迄今为止也诞生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是,相比于汉语而言,白语疑问范畴研究则比较稀缺,没有形成专门和系统的研究着作。纵观白语研究的着作,主要集中于主要的几大中心白语的研究,对于次要的边缘土语研究更是稀缺。因此,本文选择大理白语的祥云土语—禾甸白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疑问范畴进行系统的描写和研究,不仅可以弥补白语疑问句研究专着稀少的现状,还可以丰富白语疑问范畴的研究内容。本文以禾甸白语疑问范畴为研究对象,在大量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母语人的优势特点,从句法结构、语义内容和语用特征等角度,对禾甸白语疑问范畴进行描写和研究。再次,借鉴汉语疑问范畴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立足于“语言类型学”理论,使用描写分析法、归纳法和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系统细致地再现禾甸白语的疑问范畴面貌。本文共分三大部分,分别为绪论、正文和结语。其中,正文分别从禾甸白语的四类疑问句(是非问、正反问、选择问和特指问)的句法结构、语义内容和语义特征等角度出发进行描写、研究。禾甸白语是非问,从句法结构上看,可以分为“传疑标记型”是非问和“语调型”是非问。禾甸白语“传疑标记型”是非问的显着特征就是“传疑标记”,“传疑标记”主要有a55、mu33和a55 mu33三个,它们承载着是非问的疑问信息和疑问含义。“语调型”是非问与汉语是非问句类似,通过句末语调的改变来传达疑问的含义;禾甸白语正反问句用关联标记?au53“还是”连接正反两个方面的选项,构成“正面+?au53+反面”句法结构来表示疑问信息。从语义内容角度分析,禾甸白语正反问句语义内容分为问事件原由、动作行为、性质状态和情感喜好等四类。此外,由于受到当地语言使用习惯的影响,禾甸白语反复式正反问和附加式正反问,可以转变为带有传疑标记的a55类是非问句,句子意思基本相同;禾甸白语选择问,从选择问的“关联标记”的有无情况,可以将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结构形式,分别是:半省略形式、完全固定形式、全省略形。从语义角度分析,语义关系可以分为对立关系、差异关系和相容关系等三类;禾甸白语特指问句,疑问代词是其显着的标志。根据询问的信息及询问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七类,每一类都有自己主要的疑问代词。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一,选题创新。基于汉语疑问范畴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以及前贤们对于白语的研究成果,系统全面地再现了边缘白语—禾甸白语的疑问范畴全貌。第二,语料创新。本文中所有的白语疑问句语料均为笔者亲身田野调查所得,其次结合了笔者母语人的语言优势。第三,研究理论新颖。笔者在刘丹青老师的“语言类型学”研究理论的启发之下,将禾甸白语和其它中心白语方言进行了比较,突出二者之间存在的共性和个性。
丁情(Harivola Diamondra Liliane)[7](2020)在《汉语、法语和马达加斯加语的疑问句比较研究》文中认为语言是一种工具,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也有不同的语法,当然有一些规则是一样的,有一些则不同,有共性也有个性。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共性和个性,语言才会变的有趣起来。想了解一个国家也往往从它的语法开始。学习第二外语最基本的就是从语言的规则入手,想快速地从一种语言的整体上把握它的规律,往往从它的语法开始。疑问句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的汉语语法的特点。疑问句是生活交际中重要的句子,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之一。本文是通过查找大量的资料,经过了分析,对汉语、法语和马达加斯加语三种疑问句的疑问句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比较。第一章介绍了本人选题的目的,然后对前人做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第二章全面地将汉语、法语和马达加斯加语疑问句的概述。第三章对汉语、法语和马达加斯加语的疑问句进行比较。第四章对汉语、法语和马达加斯加语疑问句提出一些教学建议。最后第五章是结语。
武安然[8](2020)在《巴西中学生汉语疑问句习得研究》文中认为提问是学生在日常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交际手段,因此汉语疑问句在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有的汉语疑问句习得的研究中,已有一些无国别的汉语疑问句作为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研究,且取得一定成果,还有少部分基于国别的汉语疑问句习得研究,但没有专门针对国籍为巴西且群体为中学生的偏误分析,所以本文主要以汉语疑问句句式系统为基础,通过收集课堂内外疑问句语料和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来考察巴西中学生习得汉语疑问句的过程和规律等情况,以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等第二语习得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巴西中学生习得汉语疑问句的偏误及其成因,探索巴西中学生习得汉语疑问句的顺序,考察疑问句式在《跟我学汉语》葡语版教材的分布情况并给出教学经验和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为绪论。绪论主要说明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对外汉语疑问句研究的现状,以及本次研究的范围与方法。第二个部分是汉语葡语疑问句的对比分析,以汉语疑问句系统的划分为基础,根据对比分析理论对汉语葡语疑问句做一个简单的共时上的比较,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预测难点,为后面偏误分析提供依据。第三部分是对巴西中学生习得汉语疑问句的偏误分析,为本论文的重点。包括对偏误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四大类汉语疑问句的偏误分析、造成偏误的原因。第四部分是考察巴西中学生习得汉语疑问句的情况,统计分析中学生使用各汉语疑问句的频率以及使用各汉语疑问句的正确率,考察巴西中学生习得汉语疑问句的顺序。第五部分是教学建议。结合教材《跟我学汉语》葡语版疑问句式分布的情况,针对巴西中学生习得汉语疑问句的规律特点,给予老师教授巴西中学生汉语疑问句的建议。最后一部分是全文的结束语。
周梦云[9](2020)在《《儿女英雄传》里“啊”类语气词及其相关句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语气词是汉语区别于印欧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语气词作为语气的外在标记,常常在句末或句中帮助表达语气。近代汉语语气词在汉语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借鉴既有的研究成果,着重对近代汉语的句末语气词“啊”及“呀”、“哇”、“哪”在不同句类中的意义和功能进行了对比研究。本文特地选取清代白话小说《儿女英雄传》作为语料来源,在对其中“啊”类句末语气词的语气意义、所在句类和使用情况进行详细整理、归纳的基础上,描述和分析了句末“啊”类语气词的语气意义及其在句子的表达功能,并初步探明了近代“啊”类语气词及相关句类的发展轨迹。本文的基本结论是:语气词“啊”、“呀”、“哇”、“哪”在成书时期并未形成稳定的本体和变体关系,但“呀”、“哇”、“哪”已经开始融入到“啊”音变系统之中。就语义和语用方面的研究结果来看,不同的“啊”类语气词对句类有不同的选择,它们与不同话语成分的搭配都会使得句子的语气意义及功能表达产生差异。论文共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语气词及相关句类的研究概况、研究对象、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重点介绍近代汉语语气词及相关句类的研究概况,概述了国内外有关语气词系统的代表性研究。第三部分为《儿女英雄传》中“啊”类语气词及相关句类的统计分析,先统计出语气词的出现频次,再对相关句类逐个进行描写与分析。第四部分重点对《儿女英雄传》中句末“啊”类语气词与相关句类的表达功能展开描写和分析。第五部分为结语。
陈氏美幸(TRAN THI MY HANH)[10](2020)在《现代汉、越语有疑而问问句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越南语受三种语言的影响最深:汉语;泰语;蒙高棉语。虽然越南语属于南亚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但从表面上汉语和越南语有很多共同点。也是因为不同的语言系统导致各个语言的个性。在平常生活交流当中,疑问句担当很重要的作用,是在语言系统最基本的句式之一。因为每个语言有自己的特征,导致越南学生在学习汉语疑问句的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难点,尤其是有疑而问句子。因此,我选择这个题目来研究,研究对象是汉、越语口语中疑问句的语法形式,利用对比研究方法,帮助越南学生更加掌握汉语疑问句。希望本人的研究结果有助于越南学生有效地运用汉语疑问句。除了绪论和结语以外,本文这主要包括五部分:第一章概述汉、越语是非疑问句的定义,将汉、越语是非疑问句的提问手段与句子结构以及回答方式进行对比,并且指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第二章概述汉、越语特指疑问句的定义,将两者的疑问代词进行对比分析,并且讨论到汉语特指疑问句语气词“呢”、“啊”与越南语特指疑问句句尾语气词的异同。最终指出汉、越语特指疑问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第三章说名选择疑问句的定义、汉语和越南语中的关联词,从特点与结构方面将汉、越语选择疑问句进行对比,指出异同之处。第四章对汉语正反问句与越南语“用疑问副词的是非疑问句”进行比较分析。第五章针对越南学生学习汉语疑问句的难点,并且提出一些教学策略。
二、汉语是非疑问句的句法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汉语是非疑问句的句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面向句法树库的藏语疑问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1 国外研究现状 |
1.1.2 国内研究现状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 |
第2章 藏文疑问句标注语料库 |
2.1 文本语料收集 |
2.2 分词和词性标注 |
2.3 疑问句收集 |
2.4 藏文问句分类体系与标注规范 |
第3章 藏文疑问句概念及标记 |
3.1 藏文疑问句的概念 |
3.2 藏文疑问标记 |
3.2.1 藏文疑问代词标记 |
3.2.2 藏文疑问助词标记 |
3.2.3 疑问句法结构标记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藏文疑问句的分类与结构 |
4.1 藏文疑问句的分类 |
4.1.1 是非疑问句 |
4.1.2 选择疑问句 |
4.1.3 反复疑问句 |
4.1.4 特指疑问句 |
4.1.5 自问自答句 |
4.2 藏语疑问句结构统计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藏语问句标注语料库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三穗方言单音节句末语气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三穗县地理位置及三穗方言介绍 |
1.2 研究意义及研究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
1.3.1 研究方法 |
1.3.2 语料来源 |
1.3.3 体例说明 |
1.4 研究综述 |
1.4.1 普通话语气词的研究现状 |
1.4.2 方言中语气词的研究现状 |
1.4.3 语气及语气系统的概念 |
1.4.4 语气词 |
第二章 三穗方言句末语气词分类研究 |
2.1 事态语气词 |
2.1.1 的_1[di] |
2.1.2 了[?u] |
2.1.3 来[lai] |
2.1.4 事态语气词对比 |
2.2 情态语气词 |
2.2.1 啊_1[a] |
2.2.2 嘞_1[le] |
2.2.3 吧_1[ba] |
2.2.4 的_2[di] |
2.2.5 哦[o] |
2.2.6 嘛[ma] |
2.2.7 喽[lo] |
2.2.8 嘎[ka] |
2.2.9 得[te] |
2.2.10 倒[tau] |
2.2.11 看[kan] |
2.3 疑问语气词 |
2.3.1 没[mei] |
2.3.2 啊_2[a] |
2.3.3 嘞_2[le] |
2.3.4 吧_2[ba] |
2.4 小结 |
第三章 三穗方言句末语气词连用 |
3.1 事态语气词与情态语气词的连用 |
3.1.1 事态语气词“了”+情态语气词的连用 |
3.1.2 事态语气词“的_1”+情态语气词的连用 |
3.1.3 事态语气词“来”+情态语气词的连用 |
3.2 事态语气词与疑问语气词的连用 |
3.2.1 事态语气词“了”与疑问语气词连用 |
3.2.2 事态语气词“的_1”与疑问语气词连用 |
3.2.3 事态语气词“来”与疑问语气词连用 |
3.3 情态语气词与情态语气词的连用 |
3.3.1 情态语气词“的_2”的连用 |
3.3.2 情态语气词“喽”的连用 |
3.4 情态语气词与疑问语气词的连用 |
3.4.1 情态语气词“的_2”与疑问语气词连用 |
3.4.2 情态语气词“啊_1”与疑问语气词连用 |
3.4.3 情态语气词“看”与疑问语气词连用 |
3.4.4 情态语气词“得”与疑问语气词连用 |
3.5 小结 |
第四章 三穗方言与普通话句末疑问语气词对比分析 |
4.1 普通话中的句末疑问语气词 |
4.2 与普通话句末疑问语气词的对比分析 |
4.2.1 数量对比 |
4.2.2 句法语义对比 |
4.2.3 语用对比 |
4.3 小结 |
第五章 结语 |
5.1 研究总结 |
5.2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4)现代汉语选择疑问句的形式句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A-not-A疑问句”、“正反疑问句”和“特指选择问句” |
3.“还是”:用还是不用? |
4.“A-not-A疑问句”的选择疑问特性 |
5. 余论 |
(5)关岭方言疑问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术语及符号说明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三、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
四、关岭县的概况及关岭方言音系 |
五、研究现状 |
第一章 关岭方言表达疑问范畴的手段 |
第一节 语调手段 |
第二节 词汇手段 |
第三节 语法手段 |
一、疑问语气词 |
二、谓词正反叠用表疑问范畴 |
三、多项并举表疑问范畴 |
第二章 关岭方言疑问句的类型 |
第一节 是非疑问句 |
一、是非问句的结构形式 |
二、不同疑问语气词之间的差异 |
三、是非问句的语义类型 |
四、是非问句的疑问程度 |
五、是非问句的疑问焦点 |
第二节 选择疑问句 |
一、选择问句的结构形式 |
二、选择问句的语义关系 |
三、选择问句中的语气词 |
四、选择问的疑问程度 |
五、选择问的疑问焦点 |
第三节 正反疑问句 |
一、正反问句的句法结构 |
二、正反问句的语义内容 |
三、正反问句中的语气词 |
四、正反问的疑问程度 |
五、正反问的疑问焦点 |
第四节 特指疑问句 |
一、一般式特指问 |
二、省略式特指问 |
三、特指问句中的语气词 |
四、特指问句的疑问程度 |
五、特指问的疑问焦点 |
第三章 关岭方言疑问句的非疑问功能 |
第一节 疑问词的非疑问功能 |
一、反问 |
二、否定 |
三、用于回答特指问 |
四、用于非疑问句 |
第二节 疑问句的非疑问功能 |
一、陈述类 |
二、指令类 |
三、反驳或申辩 |
四、拒绝 |
五、指责 |
六、感叹 |
七、人际互动 |
第三节 疑问句功能偏离的原因 |
第四章 关岭方言疑问句的类型学分析 |
第一节 关岭方言疑问句的共性特征 |
一、是非问句的共性特征 |
二、选择问句的共性特征 |
三、特指问句的共性特征 |
四、正反问句的共性特征 |
第二节 关岭方言疑问句受分析性语言特点的制约 |
一、分析性的特点使关岭方言疑问句缺少形态变化 |
二、语序和虚词制约着关岭方言疑问句的句法结构 |
三、单音节词根为主制的特征制约着关岭方言疑问句的句法结构 |
结语 |
一、本文研究内容的总概括 |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 |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
参考文献 |
一、学术着作 |
二、学位论文 |
三、期刊论文 |
攻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禾甸白语疑问范畴的类型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禾甸白语的语言系属和人文地理概况 |
一、禾甸白语的语言系属 |
二、禾甸人文地理概况 |
(一)自然地理 |
(二)经济文化 |
(三)社会文化 |
(四)语言使用概况 |
第二节 疑问范畴研究现状综述 |
一、汉语普通话和方言疑问范畴研究概况 |
(一)汉语普通话疑问范畴研究概况 |
(二)汉语方言疑问范畴研究概况 |
(三)少数民族语疑问范畴研究概况 |
二、白语疑问范畴研究现状综述 |
第三节 禾甸白语的语音系统 |
一、声母系统 |
(一)声母说明 |
(二)声母例词 |
二、韵母系统 |
(一)韵母说明 |
(二)韵母例词 |
三、声调系统 |
四、音节结构类型 |
五、音变现象 |
第四节 本文相关说明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价值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查阅法 |
(二)田野调查法 |
(三)描写分析法 |
(四)对比分析法 |
(五)归纳法 |
五、语料来源 |
六、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禾甸白语的是非问句 |
第一节 是非问句的类型及特点 |
一、传疑标记型是非问 |
二、语调型是非问 |
第二章 禾甸白语的正反问句 |
第一节 正反问的关联标记 |
一、“关联标记”的相关研究 |
二、“关联标记”的范围和内涵 |
三、禾甸白语的关联标记“?au~(53)” |
第二节 正反问的类型及特点 |
一、反复式 |
二、附加式 |
第三节 正反问的语义内容 |
一、问事件原由 |
二、问动作行为 |
三、问性质状态 |
四、问情感喜好 |
第四节 正反问与是非问之间的演变形式 |
第三章 禾甸白语的选择问句 |
第一节 选择问的关联标记 |
一、无标记类型 |
二、有标记类型 |
三、关联标记的句法演变 |
第二节 选择问的结构类型 |
一、半省略形式 |
二、完整固定形式 |
三、全省略形式 |
第三节 选择问的语义特征 |
一、对立关系 |
二、差异关系 |
三、相容关系 |
第四章 禾甸白语的特指问句 |
第一节 特指问的疑问代词 |
一、疑问代词系统 |
二、疑问代词的用法 |
第二节 特指问的类型 |
一、问人 |
二、问事 |
三、问原因 |
四、问地点 |
五、问数量 |
六、问性质状态 |
七、问方式 |
第五章 禾甸白语非疑而问的用法及功能 |
第一节 禾甸白语疑问代词“非疑而问”的用法及功能 |
一、特指问疑问代词的“非疑而问” |
二、反问句疑问代词的“非疑而问” |
三、回声问疑问代词的“非疑而问” |
第二节 禾甸白语疑问句“非疑而问”的用法及功能 |
一、语言交际的需要 |
二、情感表达的需要 |
第六章 大理白语方言疑问句的比较 |
第一节 赵庄白语 |
一、赵庄白语的疑问语气词 |
二、赵庄白语的疑问句 |
第二节 鹤庆白语 |
一、鹤庆白语的疑问语气词 |
二、鹤庆白语的疑问句 |
第三节 检漕白语 |
一、检漕白语的疑问语气词 |
二、检漕白语的疑问句 |
第四节 漕涧白语 |
一、漕涧白语的疑问语气词 |
二、漕涧白语的疑问句 |
第五节 不同大理白语方言的比较 |
一、白语方言间疑问语气词比较 |
二、疑问句式的比较 |
结语 |
一、论文撰写的准备及过程 |
二、禾甸白语的疑问范畴特征 |
三、本文的创新点 |
四、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7)汉语、法语和马达加斯加语的疑问句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选题意义和目的 |
2.相关研究动态 |
3.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汉语、法语和马达加斯加语疑问句概述 |
1.1 汉语疑问句的概念及类别 |
1.1.1 是非问句 |
1.1.2 特指问句 |
1.1.3 选择问句 |
1.1.4 正反问句 |
1.2 法语疑问句的概念及类别 |
1.2.1 一般疑问句 |
1.2.2 特殊疑问句 |
1.3 马达加斯加语疑问句的概念及类别 |
1.3.1 马达加斯加的是非疑问句 |
1.3.2 马达加斯加语正反问句 |
1.3.3 马达加斯加的特指疑问句 |
第二章 汉语、法语、马达加斯加语疑问的基本特征考察 |
2.1 汉语的疑问句基本特征考察 |
2.1.1 问句形式方面 |
2.1.2 答句形式方面 |
2.1.3 语气词使用情况 |
2.2 法语疑问句的基本考察 |
2.2.1 问句形式方面 |
2.2.2 答句形式方面 |
2.3 马达加斯加语疑问句特征考察 |
2.3.1 问句形式方面 |
2.3.2 答句形式方面 |
第三章 汉语、法语和马达加斯加语疑问句比较 |
3.1 是非疑问句比较 |
3.1.1 -法语完全问与汉语是非问比较 |
3.1.2 汉语和马达加斯加语的是非疑问句比较 |
3.2 特质疑问句比较 |
3.2.1 法语部分问和汉语特指问对比 |
3.2.2 汉语和马达加斯加语的特指疑问句对比 |
3.3 选择问句比较 |
3.3.1 法语的选择问句和汉语的选择问句比较 |
3.3.2 汉语选择问句和马达加斯加语的选择问句比较 |
3.4 正反问句比较 |
第四章 汉语、法语和马达加斯加语疑问句难点及教学建议 |
4.1 马达加斯加学生学习汉语初学者的疑问句难点 |
4.2 针对初学者汉语疑问句的教学对策 |
第五章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8)巴西中学生汉语疑问句习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
1.1.1 选题缘由 |
1.1.2 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疑问句的本体研究 |
1.2.2 汉语疑问句习得研究 |
1.3 研究范围与方法 |
1.3.1 研究范围 |
1.3.2 研究方法 |
1.4 调查对象与方法 |
1.4.1 调查对象 |
1.4.2 调查方法 |
第2章 汉葡疑问句的对比分析 |
2.1 汉葡是非问句对比 |
2.1.1 语气词 |
2.1.2 语调 |
2.1.3 答句 |
2.2 汉葡特指问句对比 |
2.2.1 疑问代词“什么”“(O)que”的对比 |
2.2.2 疑问代词“哪”“qual”的对比 |
2.2.3 疑问代词“谁(的)”“(De)quem”的对比 |
2.2.4 疑问代词“几(多少)”“quanto(s)”的对比 |
2.2.5 疑问代词“哪儿”“onde”的对比 |
2.2.6 疑问代词“怎么(样)”“como”的对比 |
2.2.7 疑问代词“什么时候”“quando”的对比 |
2.2.8 疑问代词“为什么”“por que”的对比 |
2.3 汉葡选择问句对比 |
2.4 汉葡正反问句对比 |
2.5 巴西中学生习得汉语疑问句难点预测 |
第3章 巴西中学生习得汉语疑问句偏误分析 |
3.1 偏误数据统计分析 |
3.1.1 各类疑问句偏误数据分析 |
3.1.2 不同水平学习者学习疑问句的偏误数据分析 |
3.2 巴西中学生习得汉语疑问句偏误分析 |
3.2.1 是非问句偏误分析 |
3.2.2 特指问句偏误分析 |
3.2.3 选择问句偏误分析 |
3.2.4 正反问句偏误分析 |
3.3 巴西中学生习得汉语疑问句的偏误原因分析 |
3.3.1 母语负迁移 |
3.3.2 目的语负迁移 |
3.3.3 文化因素负迁移 |
3.3.4 习得难度 |
3.3.5 学习者的策略 |
3.3.6 学习环境 |
第4章 巴西中学生习得汉语疑问句情况的考察 |
4.1 理论基础与统计方法 |
4.1.1 理论基础 |
4.1.2 统计方法 |
4.2 巴西中学生对各疑问句式的使用率 |
4.2.1 初级水平学生各疑问句式使用率 |
4.2.2 中级水平学生各疑问句式使用率 |
4.2.3 巴西中学生各疑问句式使用率 |
4.3 巴西中学生对各疑问句式的使用正确率 |
4.3.1 初级水平学生各疑问句式使用正确率 |
4.3.2 中级水平学生各疑问句式使用正确率 |
4.3.3 巴西中学生各疑问句式使用正确率 |
4.4 小结 |
第5章 教学建议 |
5.1 针对教师使用教材的建议 |
5.2 针对课堂教学的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儿女英雄传》里“啊”类语气词及其相关句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思路 |
第三节 语料说明 |
第一章 近代汉语的语气词及相关句类研究概况 |
第一节 国内外关于语气系统的研究 |
1.1.1 西方学界关于语气的研究 |
1.1.2 国内学界关于语气的研究 |
第二节 近代汉语语气词研究概况 |
1.2.1 语气词的界定 |
1.2.2 近代语气词的研究 |
1.2.3 近代句末语气词“啊”的研究 |
第三节 近代汉语句类研究概况 |
(一) 近代汉语陈述句研究 |
(二) 近代汉语祈使句研究 |
(三) 近代汉语感叹句研究 |
(四) 近代汉语疑问句研究 |
第二章 《儿女英雄传》中句末“啊”类语气词及其相关句类 |
第一节 句末语气词“啊”及其相关句类 |
2.1.1 语气词“啊”的分布状况 |
2.1.2 语气词“啊”与所在句类的表意功能 |
第二节 句末语气词“呀”及其相关句类 |
2.2.1 语气词“呀”的分布状况 |
2.2.2 语气词“呀”与所在句类的表意功能 |
第三节 句末语气词“哇”及其相关句类 |
2.3.1 语气词“哇”的分布状况 |
2.3.2 语气词“哇”与所在句类的表意功能 |
第四节 《儿女英雄传》中句末语气词“哪”及其相关句类 |
2.4.1 语气词“哪”的分布状况 |
2.4.2 语气词“哪”与所在句类的表意功能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儿女英雄传》中句末“啊”类语气词与相关句类的表达功能 |
第一节 与句末“啊”类语气词相关句类的礼貌功能 |
3.1.1 “啊”类祈使句的礼貌功能 |
3.1.2 “啊”类陈述句的礼貌功能 |
3.1.3 “啊”类感叹句的礼貌功能 |
3.1.4 “啊”类疑问句的礼貌原则 |
第二节 句末“啊”类语气词相关句类的话语功能 |
3.2.1 “啊”字句的话语功能 |
3.2.2 “呀”字句的话语功能 |
3.2.3 “哇”字句的话语功能 |
3.2.4 “哪”字句的话语功能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现代汉、越语有疑而问问句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问题提出 |
0.2 本文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
0.2.1 研究对象 |
0.2.2 研究意义 |
0.3 汉、越语疑问句研究现状 |
0.3.1 汉语疑问句研究现状 |
0.3.2 越南语疑问句研究现状 |
0.3.3 汉、越语疑问句对比研究现状 |
0.4 研究方法与语料来源 |
0.4.1 研究方法 |
0.4.2 语料来源 |
1 汉、越语是非疑问句对比分析 |
1.1 汉、越语是非疑问句定义 |
1.1.1 汉语是非疑问句定义 |
1.1.2 越南语是非疑问句的定义 |
1.2 汉、越语是非疑问句提问手段与句子结构以及回答方式 |
1.2.1 汉语是非疑问句提问手段与句子结构以及回答方式 |
1.2.2 越南语是非疑问句提问手段与句子结构以及回答方式 |
1.3 汉、越语是非疑问句异同 |
1.3.1 相同点 |
1.3.2 不同点 |
2 汉、越语特指疑问句对比分析 |
2.1 汉、越语特指疑问句的定义 |
2.2 汉、越语疑问代词比较 |
2.2.1 问人 |
2.2.2 问物或事情 |
2.2.3 问具体对象 |
2.2.4 问处所 |
2.2.5 问时间 |
2.2.6 问性质、状态或方式 |
2.2.7 问数量 |
2.2.8 问程度 |
2.2.9 问原因或目的 |
2.3 汉语不含有疑问代词的特指疑问句 |
2.3.1 “NP+呢?”特指疑问句 |
2.3.2 “VP+呢”特指疑问句 |
2.4 汉语特指疑问句语气词“呢”、“啊”与越南语特指疑问句句尾语气词比较 |
2.4.1 疑问语气词“呢”与越南语相应语气词的比较 |
2.4.2 疑问语气词“啊”与越南语相应语气词比较 |
2.5 汉、越语特指疑问句的异同 |
2.5.1 相同点 |
2.5.2 不同点 |
3 汉、越语选择疑问句对比分析 |
3.1 选择疑问句的定义 |
3.2 汉、越语关联词的比较 |
3.2.1 汉语选择疑问句中的关联词 |
3.2.2 越南语选择疑问句中的关联词 |
3.3 汉、越语选择疑问句比较分析 |
3.3.1 汉、越语选择疑问句的特点比较 |
3.3.2 汉、越语选择疑问句句式的异同 |
4 汉语正反问句与越南语“用疑问副词的是非疑问句”比较 |
4.1 汉语的正反问句 |
4.2 越南语的“用疑问副词的是非问句” |
4.3 汉语一般正反问句与正反选择问句 |
4.3.1 汉语正反选择问句与正反问句“X不/没X”句式 |
4.3.2 正反选择问句与正反问句的语义表达差异 |
4.3.3 正反问句与正反选择问句的作答差异 |
4.4 汉语反正问句与越南语“用疑问副词的是非疑问句”的异同 |
4.4.1 相同点 |
4.4.2 不同点 |
5 汉语疑问句教学难点以及教学策略 |
5.1 汉语疑问句教学难点 |
5.1.1 越南学生学习汉语是非疑问句的难点 |
5.1.2 越南学生学习汉语特指疑问句的难点 |
5.1.3 越南学生学习汉语选择疑问句的难点 |
5.1.4 越南学生学习汉语正反问句的难点 |
5.2 汉语疑问句教学策略 |
5.2.1 正反问句“X不X”形式的教学策略 |
5.2.2 特指问句中教学策略 |
5.2.3 选择疑问句的教学策略 |
5.2.4 是非疑问句的教学策略 |
5.2.5 创设与知识点相关教学环境的策略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汉语是非疑问句的句法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抽象语义表示的汉语疑问句语料库的标注与分析[D]. 闫培艺.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面向句法树库的藏语疑问句研究[D]. 先泽加.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9)
- [3]三穗方言单音节句末语气词研究[D]. 毛一好.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2)
- [4]现代汉语选择疑问句的形式句法研究[J]. 傅玉.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20(04)
- [5]关岭方言疑问句研究[D]. 卢恩兰.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禾甸白语疑问范畴的类型学研究[D]. 杨振远.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汉语、法语和马达加斯加语的疑问句比较研究[D]. 丁情(Harivola Diamondra Liliane).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8]巴西中学生汉语疑问句习得研究[D]. 武安然. 吉林大学, 2020(08)
- [9]《儿女英雄传》里“啊”类语气词及其相关句类研究[D]. 周梦云. 苏州大学, 2020(03)
- [10]现代汉、越语有疑而问问句对比研究[D]. 陈氏美幸(TRAN THI MY HANH). 辽宁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