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图形适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图像分割,图形模糊聚类,鲁棒距离,空间邻域信息
图形适应论文文献综述
吴成茂,孙佳美[1](2019)在《自适应鲁棒图形模糊聚类分割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图形模糊聚类算法缺乏噪声抑制能力的不足,提出基于鲁棒距离的自适应图形模糊聚类分割算法.首先,将邻域像素灰度信息嵌入图形模糊聚类目标函数,得到鲁棒图形模糊聚类分割算法.然后,利用鲁棒距离代替鲁棒图形模糊聚类目标函数中的平方欧氏距离,并对该鲁棒聚类中正则因子采用当前样本与邻域信息均值之偏差进行自适应调节.最后,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获得自适应鲁棒图形模糊聚类迭代表达式.灰度图像及其噪声干扰图像的分割测试结果表明:该分割算法相比图形模糊聚类算法、鲁棒图形模糊聚类算法以及现有的鲁棒模糊聚类算法等具有更强的分割能力和抑制噪声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张辉,郑佳[2](2014)在《适应儿童用户特征的图形化交互界面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信息可视化技术的理论指导下,分析儿童交互界面的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方法结合儿童的生理和认知特点,对图形化交互界面设计的要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适应儿童用户特征的图形化交互界面设计思路。结论图形化儿童交互界面设计应充分考虑儿童用户心理及生理特征,以提升用户对交互产品的有效操作和认知目的,提供简洁化、生活化、高反馈、高容差度的交互设计和用户体验,从而引导儿童更好地辨别、理解和使用界面功能。(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2014年18期)
谈彧君[3](2012)在《神经细胞的图形适应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视觉的图形适应机制一直以来被广泛研究,作为一项紧密联系神经元编码的底层机制,其又同时与方位的认知和皮层的可塑性等高级功能密切相关。关于其形成的原因和内在的机制一直存在广泛的争论,提出了从突触递质释放到皮层整体网络水平调控的诸多假说,在众多的观点中一直以神经元为核心,而胶质细胞是否参与其中以及其参与的方式和作用一直以来研究甚少。与此同时,对于图形适应在各个层面上的效应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也存在争议,通过对于其机制的研究也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图形适应的起源以及其依赖的功能组织模式。我们通过视觉诱发电位的记录皮层整体的电活动,同时利用内源信号光学成像的方法在更为精细的空间分布尺度上进行血氧依赖信号的记录,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图形适应依赖何种机制实现整体的功能调整。并且我们利用了DL-TBOA作为工具药来阻断胶质细胞对于谷氨酸的转运,从而研究胶质细胞对于图形适应产生的影响。本次研究结果如下:(1)在视觉诱发电位的水平上记录到图形适应的效应,适应方位的诱发电位N1,P1成分出现了不同程度地幅值降低,而其潜伏期并不变化。(2)在内源信号光学成像的全局信号水平上记录到图形适应的效应,适应方位的全局信号幅度出现了降低。(3)图形适应在皮层上存在于各个区域,与适应的方位无关,呈现一种刺激特异的模式。(4)通过施加DL-TBOA能够有效影响视觉诱发电位的幅值,同时阻断图形适应现象的出现,并且同样地作用于光学成像信号的图形适应现象中。研究表明:图形适应现象主要体现在皮层水平,受到来自其他各级的反馈和输入影响。在皮层的功能组织上,方位适应采取了一种较特别的策略,在各个区域上产生了一致的适应效应。此外,胶质细胞显着地参与了图形适应的建立过程,胶质细胞的干扰能够影响图形适应过程的建立。(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2-04-01)
金坚中,徐鹏景,李祥瑞,周逸峰[4](2003)在《刺激图形对外膝体细胞图形适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以条形光栅和环形光栅作为刺激,研究了猫外膝体细胞对运动正弦光栅刺激产生的图形适应。结果表明,用两种光栅刺激时,外膝体细胞均产生了明显的图形适应现象,但用环形光栅刺激时,外膝体细胞的发放和图形适应程度均明显高于条形光栅的相应结果。环形光栅和条形光栅在空间频率、时间频率和对比度等参数上均相同,但外膝体细胞对它们的反应和适应程度却不同。这一结果与心理学对上述两种运动光栅的适应现象和后效应相一致,可能反映了这一心理学现象的皮层下神经机制。(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03年13期)
杨昱鹏,金坚中,周逸峰,寿天德[5](2001)在《猫外膝体细胞对光栅刺激图形适应的时间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猫外膝体细胞对扫描正弦光栅刺激产生的图形适应的反应时间特性,结果表明:与视皮 层细胞类似,外膝体细胞适应后与适应前相比反应幅度降低,潜伏期延长.但与之不同的是,外膝体细 胞适应后反应的基频相位提前了.这暗示长潜伏期的抑制作用可能参与外膝体适应的形成,也说明外 膝体细胞的适应现象可能存在与视皮层细胞不同的形成机制.(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01年10期)
林屹,李祥瑞,胡兵,寿天德[6](2000)在《猫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显示对长时间光栅刺激的弱图形适应和明显的图形易化作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图形适应被认为仅存在于视觉皮质水平 ,然而本实验室新近实验表明 ,光栅图形适应也存在于正常猫和去视皮质猫的外膝体神经元。本研究目的在于澄清外膝体的图形适应是否来源于视网膜。研究了 79个X和 Y型猫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对长时间的光栅刺激反应。结果显示 :1与外膝体中继细胞不同 ,71 %的神经节细胞对长时间刺激反应不变 ,只有 6%的细胞显示光栅适应 ,而有 2 3%的细胞显示易化作用 ;2上述对长时间的光栅刺激的效应与细胞类型 (X和 Y型或 On-和 Off-中心型 )无关 ;3如同外膝体细胞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光栅易化作用在刺激后 30 s内结束 ,平均反应幅度上升 1 7% ,其时程符合指数函数 ,平均时间常数为 1 7.7s。本结果提示 ,图形适应可能基本上起源于外膝体 ,而图形易化则起源于视网膜 ,因此外膝体内机制可能导致中继神经元的图形适应(本文来源于《中国神经科学杂志》期刊2000年04期)
王伟,寿天德[7](2000)在《双眼和单眼视觉剥夺猫外膝体细胞的图形适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测定丘脑外膝体细胞的图形适应是否依赖于早期视觉经验 ,在细胞外记录了双眼和单眼缝合的猫外膝体中继细胞对长时间运动光栅刺激的反应。在双眼剥夺猫 ,占 6 8%的记录到的细胞在 30s内反应下降到稳定值 ,其平均反应值下降 33% ,适应程度较正常猫显着。在单眼剥夺猫 ,记录到的剥夺眼驱动的和非剥夺眼驱动的细胞中 ,分别有占 5 3%和 44 %的细胞显示图形适应 ,两者差别不大。研究表明 ,早期视剥夺能增强或保持图形适应 ,提示图形适应是外膝体细胞常见的固有性质 ,可能主要由遗传因素所决定。(本文来源于《生理学报》期刊2000年03期)
高树香[8](1995)在《视觉适应与颜色图形识别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计算机设计不同彩色图形,使用心理物理学方法研究视觉在不同光色适应下对颜色和图形的反应,并与诱发电位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在颜色反应敏感性方面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1995年01期)
图形适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在信息可视化技术的理论指导下,分析儿童交互界面的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方法结合儿童的生理和认知特点,对图形化交互界面设计的要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适应儿童用户特征的图形化交互界面设计思路。结论图形化儿童交互界面设计应充分考虑儿童用户心理及生理特征,以提升用户对交互产品的有效操作和认知目的,提供简洁化、生活化、高反馈、高容差度的交互设计和用户体验,从而引导儿童更好地辨别、理解和使用界面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图形适应论文参考文献
[1].吴成茂,孙佳美.自适应鲁棒图形模糊聚类分割算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张辉,郑佳.适应儿童用户特征的图形化交互界面设计[J].包装工程.2014
[3].谈彧君.神经细胞的图形适应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2
[4].金坚中,徐鹏景,李祥瑞,周逸峰.刺激图形对外膝体细胞图形适应的影响[J].科学通报.2003
[5].杨昱鹏,金坚中,周逸峰,寿天德.猫外膝体细胞对光栅刺激图形适应的时间特性[J].科学通报.2001
[6].林屹,李祥瑞,胡兵,寿天德.猫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显示对长时间光栅刺激的弱图形适应和明显的图形易化作用(英文)[J].中国神经科学杂志.2000
[7].王伟,寿天德.双眼和单眼视觉剥夺猫外膝体细胞的图形适应[J].生理学报.2000
[8].高树香.视觉适应与颜色图形识别的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