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区系地理成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蝗虫,区系,生态地理分布,青海
区系地理成分论文文献综述
郝会文,鲍敏,柯君,李雷雷,马存新[1](2019)在《青海省蝗虫区系成分及生态地理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青海省蝗虫区系和生态地理分布问题,于2014年7—10月以及2015—2017年每年的5—10月采用样带法对青海省所有县级行政区划分布的蝗虫进行了系统调查,结合前人的研究基础,统计出青海省蝗虫共有111种,隶属于7科39属。网翅蝗科属、种数均为最多(12属49种),锥头蝗科属、种数均为最少(1属1种)。根据中国动物地理区划,青海省的蝗虫只有古北种(101种)和广布种(10种),所占比例分别为91. 0%和9. 0%,古北种占有绝对优势。特有种较多(58种),所占比例为52. 3%。不同生境中蝗虫种类由多到少依次是:河湟谷地、青东南、青南高原、祁连山地、青海湖盆地、柴达木盆地;河湟谷地与青东南接近程度最高,青南高原与柴达木盆地的相似性系数为最低。(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赵菁玮,田旭平,柳燕杰[2](2019)在《山西林区地衣种类及区系地理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山西林区地衣物种多样性和区系分布,进行山西林区地衣汇总、物种多样性分析、区系地理成分分析和周边区域种属相似度分析。结果表明,山西林区地衣共19科(含不完全地衣)33属54种;5种及以上地衣的优势科共有4种,分别是茶渍科、网衣科、胶衣科、梅衣科,优势科占总科数的21.05%,其中,梅衣科的地衣种数最多,占全部地衣种数的18.52%,占优势科种数的37.02%;地衣生境有16种岩面生,27种树生,11种为土壤(或苔藓)生。在山西2个以上区域出现的地衣有:盘形黑瘤衣石生变种(Buellia disciformis)、喇叭粉石蕊(Cladonia chlorophaea)、梅衣(Parmelia tinctorum)、莠梅衣(Parmelia ruderata)、石梅衣(Parmelia saxatilis)、黄烛衣(Candelaria concolor)、灰石耳(Umbilicaria cinerascens)、蓝绿癞屑衣(Lepraria aeruginosa)、灰白癞屑衣(Lepraria incana);山西林区地衣区系地理成分中,温带成分占42.6%。山西与陕西地衣共有20种,种相似系数为37%,山西与山东地衣共有14种,种相似系数为25.9%;山西林区地衣和周边区域地衣相比,山西林区地衣科属种的丰富度综合系数为0.071 2。地衣丰富度处于中等水平,山西还有许多区域尚未进行地衣物种调查,还有待于更多地衣学者进行考查研究,为山西林区地衣资源的研究、利用和保护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董雪云,易照勤,王洪峰[3](2018)在《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区系和地理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野外实地调查、植物标本采集和鉴定、文献资料借鉴,对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进行植物区系和地理成分分析。研究表明: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共有植物78科246属440种,其中蕨类植物10科15属23种,裸子植物1科4属7种,被子植物67科227属410种。菊科、蔷薇科、毛茛科等22科为优势科,桦木科、杨柳科、松科等8科为表征科;优势属和表征属分别为86属和15属。保护区植物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单种科,但有2个单种属。在地理成分中温带分布型有23科185属431种,分别占(不含广布型)科、属、种总数的29.49%、74.80%和97.95%;保护区植物与亚洲交流较多,与热带交流较少,具有强烈的温带性质。(本文来源于《林业调查规划》期刊2018年01期)
李彦连,殷世宁,陆耕宇,张洪冰[4](2016)在《泰山攀缘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泰山地处山东省中部,总面积为426km2,有较为丰富的攀缘植物资源。通过调查统计,初步确认该区共有攀缘植物26科48属94种(包括种下等级),其中双子叶植物22科44属87种,单子叶植物4科4属7种。根据对泰山攀缘植物科属种的地理成分分析的结果,指出本区攀缘植物区系具有以下特征:1)地理成分复杂;2)具有暖温带植物的区系特征;3)科属种分类级别愈高,热带性亲缘愈强。(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刘晔,朱鑫鑫,沈泽昊,孙航[5](2016)在《中国西南干旱河谷植被的区系地理成分与空间分异》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对云南、四川、甘肃叁省九条主要河流干旱河谷的植物群落调查数据,对我国西南干旱河谷维管束植物区系的科、属分布区类型进行划分,并分析其地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西南干旱河谷区的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共包含11个科级和15个属级分布区类型;总体上,科、属两级热带/温带成分比例分别为3.06和1.77,显示了强烈的热带区系亲缘及温带区系的后期影响;与地中海–西亚至中亚植物区系存在一定联系;其东亚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比例低于亚热带区系平均水平,且中国–喜马拉雅成分比例高于中国–日本成分。(2)从西南向东北方向,植物区系的热带性质逐渐减弱,温带性质逐渐增强;科、属水平区系成分与古地中海–中亚区系的相似性逐渐增强;东亚和中国特有成分比例增加;南盘江与元江的干旱河谷植物区系之间存在中国–日本和中国–喜马拉雅成分的分界线。(3)根据干旱河谷植物属区系成分的比例构成将怒江、澜沧江和元江与其他流域分开,显示了长江溯源侵蚀和水系合并对西南诸河流植物区系发育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期刊2016年04期)
王捷,徐成东,冯建孟[6](2015)在《尼泊尔地区种子植物的区系地理成分及其生物地理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尼泊尔地区大尺度的植物志资料,探讨该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及板块归属。结果表明,尼泊尔地区拥有种子植物4 870种,分属于221科,1 403属。在属水平上,所占比重最大的区系分布类型是泛热带分布成分(T2)(17.18%),其次为北温带分布成分(T8)(14.75%)。在科水平上,主要以热带区系成分为主,其所占比重达到68.77%,而温带区系成分则仅为23.97%。无论在科水平还是在属水平上,该地区的种子植物区系均以热带区系成分为主。但从科到属的水平,热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从68.77%减少到51.60%。这可能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撞,导致地势抬升和环境热量降低有关。(本文来源于《大理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罗晓莹,陈秋慧,蔡纯榕,曾浩宁,任斌[7](2015)在《极小种群植物丹霞梧桐群落的地理区系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丹霞梧桐主要分布于广东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丹霞梧桐群落中设置了11个10m×10m的样方,样方中记录维管植物48种,隶属27科46属.其中,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蕨类植物仅2种,缺乏裸子植物.从科、属、种叁水平进行的地理区系成分分析均显示,该区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亦有一定比例的温带成分.整体来看,本区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南亚热带北缘性质.(本文来源于《韶关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马小婷,冯建孟[8](2015)在《云南地区种子植物热带亚洲区系成分的地理分布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以相对完整的植物区系分布信息为基础,利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探讨了云南地区种子植物区系中热带亚洲区系成分的地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总体上热带亚洲区系成分所占比例从南到北呈递减趋势.爪哇、喜马拉雅间断或星散分布到华南、西南分布亚型和热带印度至华南(尤其是云南南部)分布亚型所占比例从东到西呈递增趋势,而越南(或中南半岛)至华南(或西南)分布亚型所占比例的经度格局则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热带亚洲区系成分在云南地区的扩散方向以南—北向为主,其次为东—西向.滇东南地区植物区系组成不同于滇南和滇西南植物分区.虽然"田中线"对于热带亚洲区系成分的总体分布具有明显的限制作用,但是对各亚型的限制作用却不尽相同.在区系成分的亚型层次上探讨"田中线"的限制作用,可能有助于更深刻、全面地理解其成因和限制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7期)
努尔买买提,张相锋,张维[9](2015)在《新疆野核桃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和地理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野外实地调查,采集植物标本鉴定,借鉴文献资料,对新疆野核桃自然保护区植物进行了植物区系和地理成分分析。研究表明:自然保护区内共有植物56科182属329种,其中蕨类植物6科7属17种,裸子植物3科4属9种,被子植物47科171属303种。平均种密度27.88种·km-2。菊科、蔷薇科、禾本科等14科为优势科,毛茛科、豆科、紫草科等8科为表征科;优势属和表征属分别为17属和5属。保护区植物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单种科,但有6个单种属。中国特有属1属(鸦葱属),中国特有种14种,其中新疆特有种9种。在地理成分中温带分布型有14科140属299种,分别占(不含广布型)科、属、种总数的60.87%、94.59%和96.78%;保护区植物与中亚、地中海交流较多,与热带和东亚交流较少,具有强烈的温带性质。(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5年07期)
刘洋,张勇,鲁飞飞,刘增力[10](2014)在《辽宁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及地理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植物地理学方法,结合科学考察等野外实地调查及相关文献资料,对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野生维管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是被子植物,其次是蕨类植物,裸子植物所占比例最小。在属、种水平上,较大科和大型科的区域优势明显,且科内属、种的分化强度较高,其次是6~20种的中型科具有较大种群而且具有一定的优势性,再次为寡种科,单种科对区域植物区系的影响程度最弱。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主要以北温带植物区系成分为主,植物区系中热带性质成分占一定比例。本区有中国特有分布属6属,也映了该地区独特的植物资源保护价值。(本文来源于《林业资源管理》期刊2014年06期)
区系地理成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分析山西林区地衣物种多样性和区系分布,进行山西林区地衣汇总、物种多样性分析、区系地理成分分析和周边区域种属相似度分析。结果表明,山西林区地衣共19科(含不完全地衣)33属54种;5种及以上地衣的优势科共有4种,分别是茶渍科、网衣科、胶衣科、梅衣科,优势科占总科数的21.05%,其中,梅衣科的地衣种数最多,占全部地衣种数的18.52%,占优势科种数的37.02%;地衣生境有16种岩面生,27种树生,11种为土壤(或苔藓)生。在山西2个以上区域出现的地衣有:盘形黑瘤衣石生变种(Buellia disciformis)、喇叭粉石蕊(Cladonia chlorophaea)、梅衣(Parmelia tinctorum)、莠梅衣(Parmelia ruderata)、石梅衣(Parmelia saxatilis)、黄烛衣(Candelaria concolor)、灰石耳(Umbilicaria cinerascens)、蓝绿癞屑衣(Lepraria aeruginosa)、灰白癞屑衣(Lepraria incana);山西林区地衣区系地理成分中,温带成分占42.6%。山西与陕西地衣共有20种,种相似系数为37%,山西与山东地衣共有14种,种相似系数为25.9%;山西林区地衣和周边区域地衣相比,山西林区地衣科属种的丰富度综合系数为0.071 2。地衣丰富度处于中等水平,山西还有许多区域尚未进行地衣物种调查,还有待于更多地衣学者进行考查研究,为山西林区地衣资源的研究、利用和保护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系地理成分论文参考文献
[1].郝会文,鲍敏,柯君,李雷雷,马存新.青海省蝗虫区系成分及生态地理分布[J].生物学杂志.2019
[2].赵菁玮,田旭平,柳燕杰.山西林区地衣种类及区系地理成分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9
[3].董雪云,易照勤,王洪峰.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区系和地理成分分析[J].林业调查规划.2018
[4].李彦连,殷世宁,陆耕宇,张洪冰.泰山攀缘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5].刘晔,朱鑫鑫,沈泽昊,孙航.中国西南干旱河谷植被的区系地理成分与空间分异[J].生物多样性.2016
[6].王捷,徐成东,冯建孟.尼泊尔地区种子植物的区系地理成分及其生物地理意义[J].大理学院学报.2015
[7].罗晓莹,陈秋慧,蔡纯榕,曾浩宁,任斌.极小种群植物丹霞梧桐群落的地理区系成分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2015
[8].马小婷,冯建孟.云南地区种子植物热带亚洲区系成分的地理分布格局[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9].努尔买买提,张相锋,张维.新疆野核桃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和地理成分[J].生态学杂志.2015
[10].刘洋,张勇,鲁飞飞,刘增力.辽宁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及地理成分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