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表型论文-张鹏

双表型论文-张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表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表型,肝细胞癌,MRI

双表型论文文献综述

张鹏[1](2019)在《初探双表型肝细胞癌MRI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双表型肝细胞癌MR表现。【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以来经病理证实的6例双表型肝细胞癌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男5例,女1例,年龄41-62岁,6例均有乙肝病史,AFP升高2例,1例CA199升高,1例HCC术后发生。【结果】6例患者共发现7个病灶(5个结节型,2个巨块型),单发5例,多发1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DWI高信号,ADC低信号,3例病灶内含少量脂质,7个病灶增强快进快出1个,快进慢出5个,未见明显强化1个。病理均为中低分化双表型肝细胞癌,5例浸润生长,1例侵犯肝包膜,4例可见脉管癌栓,1例胆管内癌栓。【结论】双表型肝细胞癌MR信号特点与HCC相似,但增强扫描以快进慢出多见,病理浸润生长及脉管癌栓常见,提示恶性程度高。(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期刊2019-08-22)

庄莹,吴建农,郑芳,龙卫国[2](2019)在《双表型鼻腔鼻窦肉瘤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女性,31岁,因右鼻阻伴流涕1个月余入院。临床特点: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鼻腔阻塞,呈间断性,交替性,于受凉感冒后加重并逐渐出现右侧鼻腔流脓涕,常不易擤出。体检示鼻腔黏膜稍出血,右侧中鼻道见苍白水肿息肉,鼻中隔左曲。临床诊断右侧慢性鼻窦炎,右侧鼻息肉以及鼻中隔偏曲。CT及MRI示右侧鼻腔息肉形成(图1)。患者接受鼻窦内窥镜肿瘤完整切除术。病理检查眼观:送检(右鼻腔鼻窦病变)灰白、灰红色不整形组织1个,大小3 cm×2.5 cm×1(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黄科团[3](2019)在《基于CT影像参数与双表型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CT影像、临床和病理参数分析,探索其间的相关性及对HCC的复发预后意义。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肝脏肿瘤切除术的97例患者的CT影像、临床与病理资料。计算肝脏和肿瘤各期的平均CT值,并以肿瘤与肝脏平均CT值的比值来评估HCC的增强特性。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CT影像、临床与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和Cox等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无瘤生存分析。结果:在纳入研究的97例HCC病例中,CK7阳性率为35.1%,CK19阳性率为20.6%。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47岁(P=0.005)、肿瘤直径>4cm(P=0.016)或AFP≥400ng/ml(P=0.007)的HCC中CK19表达阳性率显着升高,CK19阳性组门静脉期的HCC与肝脏CT值的比值较CK19阴性组显着降低(P=0.024)。无瘤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K19阳性(P=0.013)、肿瘤直径>4cm(P=0.019)、AFP≥400ng/ml(P=0.002)或CA199≥37U/ml(P=0.020)的HCC复发风险显着性增大。结论:1、CK19阳性表达、肿瘤直径>4cm、AFP≥400ng/ml、CA199≥37U/ml是HCC患者复发风险因素,提示预后不良;2、HCC中CK19的表达与发病年龄、肿瘤大小和AFP表达水平存在显着性相关;3、CK19表达可能与CT图像HCC的强化特征存在关联,但需更多的研究证实。(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郭芳芳,胡桂明,关会娟,张雷,孔令非[4](2019)在《双表型鼻腔鼻窦肉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双表型鼻腔鼻窦肉瘤(biphenotypic sinonasal sarcoma,BSNS)的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及分子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例BSNS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染色观察其镜下形态及免疫表型,采用FISH技术检测SYT基因断裂,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分别为58岁女性和61岁男性。镜下均表现为鼻腔呼吸道黏膜下富于细胞梭形细胞肿瘤,呈束状或鱼骨样排列,胞质嗜伊红,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核细长、有波浪感、较一致,轻度异型,未见坏死及核分裂象。免疫表型:肿瘤细胞S-100蛋白、SMA、Calponin均有不同程度阳性,Ki-67增殖指数较低。FISH检测SYT基因无断裂。2例分别随访6、2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BSNS有其特征的组织形态学特点和免疫表型,具有低度恶性生物学行为。(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王明华,郑晶,罗志飞,方丹丹,翁阳[5](2018)在《双表型鼻腔鼻窦肉瘤1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双表型鼻腔鼻窦肉瘤(biphenotypic sinonasal sarcoma,BSNS)是WHO(2017)头颈部肿瘤分类中新增加的一类肿瘤。BSNS指一组发生于鼻道的低级别梭形细胞肉瘤,伴神经和肌源性分化。该病罕见,由Lewis等[1]在2012年首先报道,最初称为伴神经和肌源性分化的低级别肉瘤,后改称为双表型鼻腔鼻窦肉瘤。至今共有50余例报道,其中包括国内新近报道的5例[2,3]。现报道我院诊断的BSNS 1例。1 材料与方(本文来源于《诊断病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张杰[6](2018)在《双表型肝细胞癌的诊断方法以及双表型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荧光双重染色诊断双表型肝细胞癌(Dual-phenotyp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DPHCC)的新方法,初步探讨DPHCC的患者术后早期复发与肝癌干细胞标志物表达相关性。方法:1.建立诊断DPHCC的方法:收集2015年80例HCC患者的术后石蜡标本,用Hep par-1和CK19抗体对80例HCC患者的石蜡切片标本进行标记,用荧光染色间接法分别对Hep par-1和CK19进行荧光标记,Hep par-1用FITC结合的二抗标记为绿色,CK19用TRITC结合的二抗标记为红色,观察红色和绿色荧光重迭(黄色)情况,超过15%的细胞阳性表达重迭(黄色)即诊断为DPHCC;2.用目前诊断DPHCC的金标准免疫组织化学法验证荧光染色诊断DPHCC的准确性:将80例患者的石蜡标本进行连续切片,用免疫组化法对相邻两张切片分别用Hep par-1和CK19抗体进行染色,调整两张切片镜下视野,寻找两张切片Hep par-1和CK19双阳性的部位,综合连续切片的染色结果,双阳性的部位超过视野的15%诊断为DPHCC。比较两种染色方法诊断DPHCC的结果有无差异;3.收集2015年80例H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基线资料差异,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无瘤生存率,用COX回归模型评价影响HCC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4.从以上80例HCC患者冰冻组织标本中,选择47例标本,根据染色结果分为DPHCC组和非DPHCC组,分别用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比较两组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标志物CD90、CD133、EPCAM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是否有差异。结果:1.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效果较好,红色、绿色显色清晰,重迭部分呈黄色,叁种颜色在同一张切片中染色对比度较高,在80例HCC中,通过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方法,19例被诊断为DPHCC,19例被诊断为CK19~+HCC,42例被诊断为CK19~-HCC,将未达到DPHCC诊断标准的纳入非DPHCC组;2.免疫组织化学法连续切片染色法图像清晰,对DPHCC的诊断结果与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结果相同;3.DPHCC组和非DPHCC组的各项临床病理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分别为7个月和16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7.4%,36.8%,5.3%和80.3%,63.6%,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AFP>400ng/ml(P=0.013)和肿瘤多结节(P=0.011)是影响HCC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4.qPCR结果显示在DPHCC组中,CD133(P=0.031),EpCAM(P=0.013)在mRNA水平上表达高于非DPHCC组。WB结果显示DPHCC组在Ep CAM(P<0.001)和CD133(P=0.031)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上高于非DPHCC组。而两组间CD90在蛋白表达(P=0.11)和mRNA(P=0.441)表达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技术可作为科研诊断DPHCC常用方法,较IHC更为直观简便,但临床诊断的应用尚需进一步探讨;2.接受手术切除术的DPHCC患者相比较非DPHCC患者有较高的早期复发率;3.DPHCC患者的癌组织肝癌干细胞标志物EPCAM和CD133的表达高于非DPHCC患者,可能是早期复发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王瀚,丛文铭[7](2017)在《双表型肝细胞癌新亚型的临床病理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双表型肝细胞癌(dual-phenotyp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DPHCC)是近年报道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一种新亚型,以组织学上为典型的肝细胞癌但同时表达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基因标志物为特征,因其具有HCC和ICC的双重生物学行为,恶性程度更高,临床预后差,因而正确诊断十分重要。CK19是DPHCC诊断的重要标志物之一,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参与DPHCC的发生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调控。本文拟从DPHCC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组织起源发生等方面对DPHCC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临床》期刊2017年12期)

张小芳,栗瑞敏,张运刚,李守霞[8](2016)在《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在急性双表型白血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与骨髓细胞形态学的比对研究。方法对19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四色免疫荧光直接标记技术检测细胞免疫表型,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分型进行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四色免疫荧光直接标记技术与CD45/SSC设门分析技术检测11例双表型急性白血病患者,根据欧洲白血病免疫分类协作组(EGIL)积分标准进行免疫学分型。结果 190例急性白血病中被免疫分型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88例(占46.3%),急性淋系白血病88例(占46.3%),未分化白血病3例(占1.6%),与骨髓细胞形态学和组织化学诊断具有高符合率。190例急性白血病中被免疫分型诊断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11例(占5.8%),其中髓系与B系共表达的抗原7例(占3.7%),均共同表达cCD79a和cMPO,胞膜抗原CD19和CD10表达量较高;髓系与T系共表达的抗原3例(占1.6%),均共同表达cCD3和cMPO,胞膜抗原CD5和CD7表达量较高;髓系、B系与T系均表达的抗原1例(占0.5%)。此外,急性双表型白血病患者高表达CD34胞膜抗原(占81.8%),提示预后不良。结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发病率较低,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对诊断及鉴别双表型急性白血病有特异性,以髓系和B系抗原共表达为主。采用骨髓细胞形态学和流式细胞术联合检测急性双表型白血病可提高诊断准确性,能有效地指导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和进行预后判断。(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21期)

梅振华,王红权,徐刚林,刘超,敖会芳[9](2015)在《培门冬酶联合化疗治疗T-B双表型淋巴瘤性白血病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双表型急性白血病(biphenotypic acute leukemia)是一种少见类型急性白血病,该类型白血病约占所有急性白血病的5%,而T-B双表型淋巴瘤性白血病则更为少见,本文用联合培门冬酶方案化疗治疗T-B双表型淋巴瘤性白血病1例,病情缓解,报道如下。患者男,67岁。因"上腹痛1 d"入院。入院前1d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上腹部钝痛,肛门排气后稍有缓解,伴干呕,无发热、胸痛、咳嗽、咳痰、气(本文来源于《内科急危重症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鲁广建,宋志善,张群妹,李平法[10](2014)在《CD34抗原在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探讨白细胞CD34抗原在急性双表型白血病(biphenotypic acute leukemia,BAL)的表达情况,以明确其与BAL预后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血病相关抗原,所用单克隆抗体B淋巴细胞系列为CD10,CD19和CD34;T淋巴细胞系列为CD2,CD3和CD5;髓系为MPO,CD13和CD33,最终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1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9例(4.2%)被诊断为急性双表型白血病,其中髓系和B淋巴细胞系共同表达6例(66.7%),髓系和T淋巴细胞系共同表达3例(33.3%)。4例CD34表达阳性(44.4%)与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比,双表型急性白血病患者表现出显着较高的CD34抗原阳性表达率(P<0.05)。结论:与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比,急性双表型白血病患者的预后较差,CD34阳性表达可能与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呈负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4年05期)

双表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患者女性,31岁,因右鼻阻伴流涕1个月余入院。临床特点: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鼻腔阻塞,呈间断性,交替性,于受凉感冒后加重并逐渐出现右侧鼻腔流脓涕,常不易擤出。体检示鼻腔黏膜稍出血,右侧中鼻道见苍白水肿息肉,鼻中隔左曲。临床诊断右侧慢性鼻窦炎,右侧鼻息肉以及鼻中隔偏曲。CT及MRI示右侧鼻腔息肉形成(图1)。患者接受鼻窦内窥镜肿瘤完整切除术。病理检查眼观:送检(右鼻腔鼻窦病变)灰白、灰红色不整形组织1个,大小3 cm×2.5 cm×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表型论文参考文献

[1].张鹏.初探双表型肝细胞癌MRI表现[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19

[2].庄莹,吴建农,郑芳,龙卫国.双表型鼻腔鼻窦肉瘤1例[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9

[3].黄科团.基于CT影像参数与双表型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9

[4].郭芳芳,胡桂明,关会娟,张雷,孔令非.双表型鼻腔鼻窦肉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9

[5].王明华,郑晶,罗志飞,方丹丹,翁阳.双表型鼻腔鼻窦肉瘤1例报道[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8

[6].张杰.双表型肝细胞癌的诊断方法以及双表型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8

[7].王瀚,丛文铭.双表型肝细胞癌新亚型的临床病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17

[8].张小芳,栗瑞敏,张运刚,李守霞.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的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

[9].梅振华,王红权,徐刚林,刘超,敖会芳.培门冬酶联合化疗治疗T-B双表型淋巴瘤性白血病1例[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5

[10].鲁广建,宋志善,张群妹,李平法.CD34抗原在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4

标签:;  ;  ;  

双表型论文-张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