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栖息环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形态特征,产地,框架测量
栖息环境论文文献综述
郑朝臣,骆仁军,姜涛,陈修报,刘洪波[1](2019)在《采用框架法对不同栖息环境中华绒螯蟹形态差异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把握不同栖息环境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形态差异及其在产地鉴别方面的应用潜力,以长江水系(滆湖、骆马湖、固城湖、军山湖、梁子湖围网养殖环境)、黄河水系(东营黄河口自然环境)以及辽河水系(营口、盘锦等稻蟹共作养殖环境)8个不同产地的中华绒螯蟹为研究对象,应用框架法对其背甲、腹甲、侧面以及步足的32个形态学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和多元统计学研究。结果显示,4个背甲参数、1个腹甲参数、2个第四步足参数、2个第五步足参数及H值均存在显着的差异。基于32个特征的判别分析时初始产地鉴别正确率可达83.1%,但交叉验证正确率却仅52.5%。支持向量机分析时的3种分类结果显示,当测试样本为20%时,基于LDA-SVM的模型分类具有最好的产地鉴别效果,训练集正确率为88.1%,测试集正确率也达83.1%。结果表明,传统的形态学框架法具有对不同栖息环境的中华绒螯蟹产地鉴别潜力。(本文来源于《淡水渔业》期刊2019年05期)
赵斌[2](2019)在《潼江:数千白鹤“与水共舞”》一文中研究指出仲夏时节,在梓潼潼江流域,数千只白鹤或在水上嬉戏,或展翅高飞,或停在水中的石头上小憩,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潼江是梓潼的母亲河,属涪江一级支流。漫步河边,山清水秀鸟翩跹,潼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这得益于梓潼县的大力治理。近年来(本文来源于《绵阳日报》期刊2019-07-16)
陈亭[3](2019)在《我州为水生野生动物营造良好栖息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博乐讯 (陈亭)19日,从州渔政管理总站了解到,为保护我州境内水生野生动物资源,使水生野生动物有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根据相关法规,我州境内的博尔塔拉河、精河、库苏木齐克河、鄂托克赛尔河、艾比湖湖滨区等自然水域常年禁捕,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垂钓、(本文来源于《博尔塔拉报(汉)》期刊2019-04-24)
[4](2019)在《博州为水生野生动物营造良好栖息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保护博州境内水生野生动物资源,使水生野生动物有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根据相关法规,博州境内的博尔塔拉河、精河、库苏木齐克河、鄂托克赛尔河、艾比湖湖滨区等自然水域常年禁捕,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垂钓、围网捕捞,严禁炸鱼、毒鱼、电鱼、迷魂阵等作业行为。2019年,博州计划在赛里木湖水域、州域内各中小型水库人工增殖放流鱼苗550万尾。博州各(本文来源于《新疆农垦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潘强,郭轶凡[5](2019)在《广西涠洲岛强力保护鲸群栖息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自3月11日起,广西北海涠洲岛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携手海警等相关部门启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非法捕捞,为近海岸鲸群栖息创造有利条件。涠洲岛位于北部湾北海海域。正在涠洲岛海域进行科考的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副教授陈炳耀说,每年12月至次年5月是(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报》期刊2019-03-18)
李大伟[6](2018)在《广西布兵盆地第四纪哺乳动物牙釉质同位素组成对栖息环境的指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古生物栖息环境的重建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古生物的起源、灭绝及其行为有着重要作用。第四纪时期古气候冷暖交替变化频繁,对古生物栖息环境及古生物生存造成了显着影响,因此重建古栖息环境对于我们了解古生物演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四纪时期,中国南方洞穴古生物物种从出现、到广泛分布、再至灭绝,都与其栖息环境息息相关,例如巨猿、猩猩、小种大熊猫、直立人等。学者对这些物种的形态学研究已逐步深入,但对其栖息环境及起源、灭绝的环境驱动力等研究却较少。在之前研究中,学者利用洞穴沉积物、粘土矿物、孢粉及分子化合物等指标重建古生物栖息环境,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上述指标都是和古生物间接相连的环境指标,缺乏与古生物本体的直接联系,且涉及时间尺度较大,而哺乳动物牙釉质同位素分析直接从化石牙齿取样,可以更加直观并精确地复原当时的环境。布兵盆地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经过多年考古调查和科研工作,已发现第四纪时期不同阶段的古生物化石,且年代序列完整,已建立中国南方乃至东南亚地区古生物演化和迁徙一个重要标尺。早期布兵盆地的科学研究建立在古生物化石形态学和考古遗址年代学基础上,在古人类演化和哺乳动物演化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但是其栖息环境背景研究较为薄弱,限制了研究的深入。本文以哺乳动物牙釉质同位素分析为基础,结合古生物学、年代学、考古学等多学科研究手段,对布兵盆地不同时期古生物地点进行古环境重建,讨论古环境变化与生物演化关系,特别是栖息环境发生激烈变化(例如极端气候)对古生物演化节点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一、哺乳动物牙釉质同位素重建布兵盆地第四纪古环境,显示在低纬度地区的广西,古栖息环境明显受到气候波动影响,出现了草原、森林、茂密森林等不同程度环境的变化。二、哺乳动物群重建古栖息环境结果与牙釉质同位素重建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哺乳动物牙釉质同位素重建古栖息环境的科学性和重要意义。叁、牙釉质同位素结果显示,布兵盆地早更新世巨猿动物群在生存时期经历过两种不同栖息环境,这丰富了我们对巨猿栖息环境的认识。四、牙釉质同位素结果暗示,在东亚地区,晚更新世早期智人生活环境较为温和,适合古人类生存发展,这有力地反驳了关于距今5~10万年东亚地区气候寒冷,所以并未出现早期智人的理论。五、中山遗址多学科(牙釉质同位素、哺乳动物群、年代学等)研究表明,在低纬度地区广西,古栖息环境依然受到极端气候事件(YD事件)影响,同时,古人类对栖息环境突变快速响应,调整自身生存方式以应对栖息环境的变化。六、在布兵盆地不同时期考古遗址古环境重建基础上,我们认为,布兵盆地在更新世时期,古栖息环境变化是推动古生物演化的一个重要动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期刊2018-11-01)
温立海,张稽博[7](2018)在《沈阳地区不同栖息环境有瓣蝇类生物多样性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沈阳地区不同栖息环境中有瓣蝇类生物多样性。方法笼诱法采集,体视解剖镜鉴定,DPS和SPSS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2015年共发现有瓣蝇类13种,8 693只。优势种为厩腐蝇和丝光绿蝇,占总数的68.7%。不同栖息环境有瓣蝇类丰富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不同,丰富度、辛普森、香浓威纳和均匀度多样性指数在居民区中最高(分别为8.73、0.74、2.34和0.76);其次为餐饮行业(6.47、0.66、1.94和0.73)、农贸市场(5.20、0.75、2.07和0.87)和公园绿化(4.27、0.66、1.72和0.80);学校中最低(1.40、0.14、0.24和0.19)。结论有瓣蝇类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学校中对蝇类的控制和杀灭处理较好,而餐饮行业应该加强对有瓣蝇类的控制以确保顾客饮食安全。(本文来源于《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期刊2018年03期)
杨兴卓,张棋麟,李敏,贾程琳,周敏强[8](2018)在《栖息于青藏高原不同海拔环境的两种草原毛虫miRNA转录组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关动物适应异质性海拔环境的研究,已在表型、解剖学、生理学、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等方面广泛开展,但是很少关注小RNA(micro RNAs或miRNAs)的生态适应性功能.草原毛虫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重要害虫,并对不同海拔环境产生了良好的适应性.为此,本研究以两种栖息于青藏高原不同海拔环境的黄斑草原毛虫和门源草原毛虫为研究对象,基于Illumina Hi Seq技术对这两种草原毛虫的miRNA转录组进行了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两种草原毛虫中共鉴定到109个成熟miRNAs,其中47个为保守miRNAs.在所有miRNAs种,共有9个miRNAs的表达水平在两种草原毛虫间存在显着差异性.对这9个差异性表达的miRNA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验证,发现8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与高通量测序结果完全一致.功能分析表明,差异性表达的miRNAs共预测到93个靶基因.这些靶基因主要富集到脂、核酸和维生素等代谢或衰老相关的GO条目,并与代谢、抗寒和低氧等KEGG通路相关(如AMPK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和m TOR信号通路).这些研究表明,miRNAs在草原毛虫对异质性海拔环境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加深了对青藏高原特有昆虫适应高海拔环境的遗传基础的理解.(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栾静,张崇良,徐宾铎,薛莹,任一平[9](2018)在《海州湾双斑蟳栖息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双斑蟳栖息分布规律,实验根据2011—2016年多个季度航次在海州湾进行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数据,采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广义可加模型(GAM)以及随机森林3种物种分布模型(SDMs)方法,结合AIC(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准则、累积偏差解释率和交叉检验等评判指标筛选和构建了双斑蟳栖息分布模型,并分析了环境因子对双斑蟳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模型在解释因子与响应变量间的关系上基本一致;其中GAM在模型拟合上具有优势,而随机森林的预测性能明显高于传统的GLM和GAM。双斑蟳相对渔获量在年份和月份间的变异性最为显着,两个因子的解释率分别在18%和3.8%以上。水深和表层盐度对双斑蟳资源分布的影响较大,均与双斑蟳相对丰度呈正相关关系;双斑蟳分布总体呈现冬季相对较高,夏季东北部海域高、西南部低的特点,与海州湾水深分布特点基本一致。本研究还根据FVCOM(finite-volume coasta ocean model)模拟环境数据,利用随机森林分布模型估计了双斑蟳在海州湾海域2011年各个季节的空间分布,为渔业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田永亮,蒋永梅,王贵珍,刘丽,王婷[10](2018)在《地下啮齿动物栖息环境及其生存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啮齿动物一般生活在黑暗、低氧、高二氧化碳、高湿的环境中,这种独特的栖息环境以及地下啮齿动物与之相适应的形态、行为等特征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地下啮齿动物长期营地下生活,增加了对其栖息环境和生存策略的研究难度,相关的文献报道较少。为全面了解当前地下啮齿动物栖息环境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地下啮齿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策略方面的研究,旨在为今后探索地下啮齿动物生存环境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控制地下啮齿动物危害及保护草地生物多样性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18年03期)
栖息环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仲夏时节,在梓潼潼江流域,数千只白鹤或在水上嬉戏,或展翅高飞,或停在水中的石头上小憩,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潼江是梓潼的母亲河,属涪江一级支流。漫步河边,山清水秀鸟翩跹,潼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这得益于梓潼县的大力治理。近年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栖息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1].郑朝臣,骆仁军,姜涛,陈修报,刘洪波.采用框架法对不同栖息环境中华绒螯蟹形态差异的比较研究[J].淡水渔业.2019
[2].赵斌.潼江:数千白鹤“与水共舞”[N].绵阳日报.2019
[3].陈亭.我州为水生野生动物营造良好栖息环境[N].博尔塔拉报(汉).2019
[4]..博州为水生野生动物营造良好栖息环境[J].新疆农垦科技.2019
[5].潘强,郭轶凡.广西涠洲岛强力保护鲸群栖息环境[N].中国海洋报.2019
[6].李大伟.广西布兵盆地第四纪哺乳动物牙釉质同位素组成对栖息环境的指示[D].中国地质大学.2018
[7].温立海,张稽博.沈阳地区不同栖息环境有瓣蝇类生物多样性调查[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8
[8].杨兴卓,张棋麟,李敏,贾程琳,周敏强.栖息于青藏高原不同海拔环境的两种草原毛虫miRNA转录组的比较分析[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8
[9].栾静,张崇良,徐宾铎,薛莹,任一平.海州湾双斑蟳栖息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水产学报.2018
[10].田永亮,蒋永梅,王贵珍,刘丽,王婷.地下啮齿动物栖息环境及其生存策略研究[J].四川动物.2018
标签: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形态特征; 产地; 框架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