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释论论文-廖方容

文化释论论文-廖方容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化释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牛角,砍牛祭祀,鼓吹器,张赵二郎

文化释论论文文献综述

廖方容[1](2019)在《瑶族牛角文化释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牛角在瑶族人们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瑶族多个支系流行砍牛习俗,其中白裤瑶的砍牛祭祀尤具代表性,钉在"追垒"木桩上牛角的主要作用是为献祭、引领灵魂。在瑶族人们的观念里,作为鼓吹器的牛角号是神圣之物,它的形成与梅山教神祇张赵二郎有关,角声可沟通叁界,召唤兵马。另外,牛角亦可作为占卜问神的工具,是人与神交流的重要媒介。(本文来源于《百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郑敏,陈辉[2](2019)在《精神表征与文化释码:中国民俗艺术在音乐剧中的应用维度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剧属于综合艺术中的一个大类,承载着不同时代、地域和民族的审美特征。在世界各国诸多音乐剧的创作及呈现之中,具有中国传统民俗艺术元素的作品在其中显得尤为特殊。中国民俗艺术在音乐剧当中的借鉴和使用不仅使得这些作品更加富有本土化的传统文化特征,更让音乐剧这样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国民俗精神的精神表征、文化传达媒介,也使得音乐剧其本身可以承载更多的民众集体精神,多维度的应用无疑发挥着更加丰富的现实作用。(本文来源于《四川戏剧》期刊2019年07期)

王鑫羽[3](2019)在《“隐文化”释喻下的《刺客聂隐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刺客聂隐娘》这部影片中,导演以中国传统"隐文化"为根基,将电影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将民族的过往与历史的思考蕴含于影片的深层结构中。影片深层结构中的"隐"在镜像中、人物情感中、核心人物中、主题中无处不在。在光影流转间,都可以感受到"隐"的"气息",仔细感悟,便能体会到"隐"在其中的乐趣。这种"隐"其实就是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含而不放、隐而不露的"隐文化"。(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毛逸源[4](2019)在《地方文化释读与传承的人类学路径实践——基于《千年海曙》文化丛书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宁波出版社《千年海曙》文化丛书的出版是全媒体背景下一项综合性文化工程的成功实践,丛书尝试在人类学、传播学与编辑出版学的交叉领域耕耘,借由整体性文化观、"深描"阐释以及与影像志融合等方法实践地方文化的释读与传承,其在图书策划思路拓展、地方文化题材发掘和出版传播模式创新方面,为现代书业提供了启示。(本文来源于《中国出版》期刊2019年13期)

[5](2018)在《弘扬少林绝学 传播中华文化 释德扬法师南美洲载誉归来》一文中研究指出8月21日—9月12日,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第31代武功衣钵传人释德扬法师受南美洲少林禅协会的邀请,先后来到南美洲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等国家,进行了访问交流,受到了热烈欢迎。由该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南美洲少林禅武术大会于8月24日至25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有10个会员国家的共500多名选手参赛,德扬法师到会观摩、祝贺并为获奖拳师颁奖,比赛气氛紧张激烈。中国驻阿根廷大使(本文来源于《少林与太极》期刊2018年10期)

段鸣鸣[6](2018)在《正史医家传记中师承神异叙事的文化释读——以《史记·扁鹊传》和《后汉书·费长房传》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正史医家传记中包含着大量的神异叙事,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一种"文化胎记"的作用。以《史记·扁鹊传》和《后汉书·费长房传》为例,解读其中的师承神异叙事,可以挖掘出传统师承教育中的尊师、慎授、秘传医术等特色,彰显师承教育的传统文化内涵。(本文来源于《中医药文化》期刊2018年04期)

陈重,李瑞彪[7](2018)在《台江苗族姊妹节的文化释读——以“仪式”和“音乐”作为切入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音乐人类学文化阐释的角度,采用田野考察和民族志的研究方法,从"节日仪式"和"音乐"等多个层次对贵州台江苗族姊妹节文化以及姊妹节中的音乐做了探讨和阐释性描述。结论认为作为"节日仪式"的姊妹节既属于生命危机仪式范畴又属于季节转换仪式范畴的综合性仪式活动;作为"音乐"的姊妹节,游方对歌是姊妹节文化中的重要内容,起着重要的恋爱媒介作用。(本文来源于《音乐创作》期刊2018年05期)

张西昌[8](2017)在《“野蛮”的文化释读——陕西省大荔县王马村烧社火民俗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烧社火是留存于某些乡土空间内,用以组织、调整和完成社火游演活动的前备环节,随着乡民生活行为的现代性变迁以及整体社会文明语境的变更,其"野蛮"的形式外表也逐渐遭受臧否。虽然该民俗并不具有普遍性,但它却是当地风俗民情的直接反映,同时也与村落民众的生活片段及社火仪式共同构成了颇具特色的行为方式和文化空间。因此,剥除本民俗的"野蛮"外衣,进而探究其与民众交流方式及生活结构之间的深度关联,应是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赵鹏[9](2017)在《现代重彩画语言传达与文化释意——读郭正民绘画有感》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彩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石色(矿物颜料)的运用可上溯到千余年前的古代,至今在一些古老寺庙的壁画中仍然可以寻觅到它的踪迹。从现有文字记载和绘画遗迹来看,历史上中国"重彩"画名画家不可胜数,艺术大师辈出,各种流派争奇斗艳。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国古典绘画向现代形态的转换时期,是中国重彩画的现代复兴时期,其中中国重(本文来源于《南风》期刊2017年17期)

刘潇[10](2017)在《汉字文化释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以举例的形式说解一些有助于展现中华民族成长史即能反映我们祖先物质生产、生活以及精神面貌,具有文化之美且具有鲜明的以形表意特点的汉字,并配以图片。按照其形体或蕴含的文化上的联系进行排列组合,据其早期的形体来分析其本义及文化内涵,充分体现其以形表意的特点,传递其潜藏的文化魅力。根据个人的职业规划,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中小学或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实践当中。全文主要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说明选题理由,总结前人成果,指出本文的与众不同之处,并说明写作思路。第二部分为关于人的汉字,说解的汉字分为四小类,分别为人的概念类(如:人、男、女等),人的器官类(如:目、口、耳、舌、手、足等),人的动作、行为和生命状态类(休、比、奔、乘、生、死等),人的身份和相互关系类(君、王、父、母、夫、妻、子等)。第叁部分为关于自然界的汉字,说解的汉字分为六小类,分别为自然现象类(如:天、地、日、月、山、雷等),植物类(如:木、果、瓜等),动物类(如:牛、羊、马、鱼、鸟等),时空、方位类(如:春、夏、秋、冬、年、季、上、下、东、西等),数字类(如:一、二、叁等),颜色类(如:黑、彤等)。第四部分为关于社会生活的汉字,说解的汉字分为五小类,分别为衣食住行类(如:衣、裘、鬻、酒、穴、亭、行、车等),劳动生产类(如:渔、采、舂等),占卜、祭祀类(如:占、卜、巫、示、祭等),军事行动类(如:兵、戍、钺等),精神层面类(如:德、美、仁等)。(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7-03-10)

文化释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音乐剧属于综合艺术中的一个大类,承载着不同时代、地域和民族的审美特征。在世界各国诸多音乐剧的创作及呈现之中,具有中国传统民俗艺术元素的作品在其中显得尤为特殊。中国民俗艺术在音乐剧当中的借鉴和使用不仅使得这些作品更加富有本土化的传统文化特征,更让音乐剧这样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国民俗精神的精神表征、文化传达媒介,也使得音乐剧其本身可以承载更多的民众集体精神,多维度的应用无疑发挥着更加丰富的现实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化释论论文参考文献

[1].廖方容.瑶族牛角文化释析[J].百色学院学报.2019

[2].郑敏,陈辉.精神表征与文化释码:中国民俗艺术在音乐剧中的应用维度与反思[J].四川戏剧.2019

[3].王鑫羽.“隐文化”释喻下的《刺客聂隐娘》[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

[4].毛逸源.地方文化释读与传承的人类学路径实践——基于《千年海曙》文化丛书的考察[J].中国出版.2019

[5]..弘扬少林绝学传播中华文化释德扬法师南美洲载誉归来[J].少林与太极.2018

[6].段鸣鸣.正史医家传记中师承神异叙事的文化释读——以《史记·扁鹊传》和《后汉书·费长房传》为例[J].中医药文化.2018

[7].陈重,李瑞彪.台江苗族姊妹节的文化释读——以“仪式”和“音乐”作为切入视角[J].音乐创作.2018

[8].张西昌.“野蛮”的文化释读——陕西省大荔县王马村烧社火民俗解析[J].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17

[9].赵鹏.现代重彩画语言传达与文化释意——读郭正民绘画有感[J].南风.2017

[10].刘潇.汉字文化释读[D].曲阜师范大学.2017

标签:;  ;  ;  ;  

文化释论论文-廖方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