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相铁氧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纳米钡铁氧体空心复相陶瓷微珠,低温自反应淬熄法,热处理,吸波剂
复相铁氧体论文文献综述
王建江,娄鸿飞,许宝才,侯永伸,高海涛[1](2014)在《低温自反应淬熄法制备微纳米钡铁氧体空心复相陶瓷微珠吸波剂》一文中研究指出以Fe(NO3)3-Ba(NO3)2-CO(NH2)2-酚醛树脂-硅烷偶联剂KH550为反应体系,采用低温自反应淬熄法结合热处理工艺,制备了微/纳米钡铁氧体空心复相陶瓷微珠。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热分析及高速摄影技术测定了热处理前后微纳米钡铁氧体空心复相陶瓷微珠的形貌、结构及组成,并研究了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热处理前空心复相陶瓷微珠粒径为0.59至27.1μm,主要为非晶态;热处理后复相陶瓷微珠由六角晶型的Ba3Fe32O51、BaFe12O19和Ba5Fe14O26组成,且表现出片晶与固溶体相互交叉的现象。特殊的试验条件使得团聚粉粒子在火焰场中飞行过程中在受热蓄能阶段、热释放阶段、后燃烧阶段与快速凝固阶段都具有不同的反应机理,从而使得尺寸细化,具有较微米级微珠不同的本征参数。(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娄鸿飞,王建江,侯永伸,万国顺,高海涛[2](2014)在《微/纳米锂锌铁氧体-锌铁氧体空心复相陶瓷微珠的低温自反应淬熄法制备及其电磁损耗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Li(NO3)-Zn(NO3)2-Fe(NO3)3-CO(NH2)2-酚醛树脂-KH550为反应配系,采用低温自反应淬熄法,制备了微/纳米锂锌铁氧体-锌铁氧体空心复相陶瓷微珠。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综合热分析、高速摄影技术与矢量网络分析仪分别测定了空心复相陶瓷微珠的本征参数与电磁参数,并研究了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制备的空心复相陶瓷微珠粒径处于几十纳米至5μm之间,成分由尖晶石型的ZnFe2O4和Fe3O4、四方或立方晶系的Fe2O3、菱面体LiFeO2与立方晶系的Li0.5ZnFe2O45种物相组成,表面形貌呈现出纳米等轴晶、多种形貌的纳米析出晶与非晶形态,其中多种形貌的纳米析出晶与非晶组成共晶结构。制备的空心复相陶瓷微珠在低频段具有良好的磁损耗性。"自身细化"、"自身爆裂"、"碰撞"与"边缘效应"是微/纳米锂锌铁氧体-锌铁氧体空心复相陶瓷微珠形成的主要机理。宽的尺寸分布、表面组织结构多样化以及多种成分构成的复相结构是具有良好的电磁损耗性的原因。(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郑辉[3](2013)在《0-3型混合共烧钛酸钡/镍锌铁氧体复相陶瓷的形成及其电磁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0-3型铁电钙钛矿/亚铁磁铁氧体复相陶瓷是一种重要的多铁材料。它可用于实现多功能元器件,如用于制造电容/电感集成的滤波器,以进一步促进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小型化,及用于改善可调元器件和传输、反射或吸收电磁波的元器件的阻抗匹配等。但是在高温烧结过程中,这类材料极易发生晶相间离子的相互扩散,从而容易生成杂相并增加空间电荷。这样,它们通常表现出接近1的高的低频介电损耗,从而限制了它们的实际应用。本文通过增加晶相间的惰性非晶相来阻隔0-3型BTO/NZFO (BaTi03/Ni0.5Zn0.5Fe2O4)铁电/铁磁复相陶瓷中两相离子的直接互扩散,以抑制杂相的生成并降低介电损耗,使其更适合于实际应用。本文详细研究了相组成、化学组成、不同NZFO前驱体粉末和外掺PBO(2PbO-B2O3)玻璃相对0-3型混合共烧多铁BTO/NZFO复相陶瓷的形成和电磁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复相陶瓷中的电磁性能-结构关联机理。主要结果如下:第一,本文发现,在用高烧结活性的燃烧法NZFO前驱体制备的BTO/NZFO复相陶瓷中形成了大量的非铁电的六方BTO相。它是由两相离子的互扩散引起的。六方相和两相互扩散的存在增加了陶瓷的介电损耗,并降低了其磁导率。为了抑制六方相的生成和两相互扩散,用柠檬酸铁取代硝酸铁作为制备燃烧法NZFO的铁源,获得的前躯体NZFO中晶粒度减小也即界面非晶相含量增加。进而在用这种NZFO粉末制备的BTO/NZFO复相陶瓷中,利用非晶相对扩散离子的吸收作用及对晶相间离子直接扩散的阻隔作用,既成功地抑制了六方BTO的生成,也减少了扩散离子对两相的掺杂。这样,NZFO含量在渗流闽值以下的复相陶瓷的低频介电色散和介电损耗也就被降低了,获得了即使在102Hz的低频处介电损耗也小于0.1的无杂相的多铁BTO/NZFO复相陶瓷。这对于其走向实际应用很有意义。第二,对于用低烧结活性的NZFO (Ni0.55Zn0.45Fe2.029O4)前躯体制备的复相陶瓷,通过外掺高阻的PBO玻璃相隔断NZFO之间的导电通路,也成功地使其电导率下降了1-2个数量级。同时,PBO玻璃相通过液相烧结机理也显着降低了复相陶瓷的烧结温度,并促进了NZFO的颗粒长大。由于NZFO颗粒的长大和PBO对晶界的清洗作用,复相陶瓷在外掺4wt%PBO时磁导率最高可以提高200%。第叁,采用低于其化学计量比的Fe含量可以减小跳跃电子的浓度,从而NZFO陶瓷和高NZFO含量的BTO/NZFO (Ni0.5Zn0.05F32O4)陶瓷的低频巨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可降低两个数量级。而常压氧气氛中退火可以抑制低NZFO含量复相陶瓷的低频介电色散,并降低其损耗,损耗低于0.1的频率范围可从1MHz以上扩展到100KHz。此外,Ba/Ti小于1可通过抑制氧空位而抑制六方BTO的形成,从而有利于改善BTO和NZFO的共烧性质。第四,我们也研究了渗流转变对复相陶瓷在整个组成范围内的致密化和电磁性能的影响。发现致密度、介电常数和磁导率都受渗流转变的控制。其中后两者随NZFO含量的变化符合Kirkpatrick有效介质方程。通过对介电频谱和温谱及磁导率频谱的深入分析,发现在渗流转变以前,BTO的极化和非磁性主导了复相陶瓷的电磁响应;而在渗流转变之后,NZFO的巨介电响应和高的磁导率主导了电磁响应。第五,进一步分析表明,NZFO中的巨介电响应起源于其内部不均匀的极化子变程跳跃电导,这种跳跃电导的温度依赖关系可由Mott的1/4定律解释。在此基础上结合BTO中的介电响应和有效截止方程,建立了与BTO/NZFO复相陶瓷的实验介电频谱相吻合的理论色散方程,从而增进了对铁氧体及多铁复相陶瓷的介电和电导机理的理解。第六,本文又从180°畴结构的铁磁颗粒的磁导率的频率色散机理出发,推导了其理论色散公式,阐明了在以往研究中未充分考虑的复合材料的内部退磁场对铁氧体磁导率的影响,即它会造成自旋转动对磁导率的贡献被“屏蔽”掉,使得当铁氧体含量减少到渗流阈值附近时,铁氧体的磁导率会急剧下降。最后,通过分析实验的磁导率频谱,本文阐明了BTO/NZFO复相陶瓷中导致NZFO磁导率急剧下降的叁种机理:各向异性场的增加、畴壁运动的回复力系数的增加和退磁因子的增加。前两个因素与两相互掺、应力和颗粒(晶粒)长大被抑制等有关,后一个因素即退磁效应。这个结果对于理解0-3型铁电/铁磁复相陶瓷的磁性质具有普遍意义。(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3-10-20)
张旭辉,陈祖煌,马宁,杜丕一[4](2010)在《液固混合烧结制备渗流型镍锌铁氧体/钛酸钡复相陶瓷》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自燃烧法制备Ni0.5Zn0.5Fe2O4粉体,利用溶胶凝胶法配制BaTiO3溶胶,通过BaTiO3溶胶混合Ni0.5Zn0.5Fe2O4粉体烧结制备得到xNi0.5Zn0.5Fe2O4/(1-x)BaTiO3复合粉体,再将其压成片状或环状后,在不同温度下成功烧结制备了渗流型复相陶瓷.研究了xNi0.5Zn0.5Fe2O4/(1-x)BaTiO3中镍锌铁氧体的摩尔分数x对陶瓷介电性能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x≤0.5时,复合体系与传统渗流型复合材料相似,介电常数随着x的增加呈指数性增长;当x>0.5时,复相陶瓷在低频下的介电常数基本上不随x变化而变化,稳定在10 kF/m左右;随着x从0.5增加到0.9,磁导率可从5 H/m升高至18 H/m.很明显,利用液固混合烧结方法,可以制备得到一种同时具有高介电常数和一定磁导率的复相陶瓷.(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12期)
吴晓艳,赵文俞,魏平,张清杰[5](2009)在《复相铁氧体材料的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名义组成为xFe+BaFe12O19(0≤x≤1,Δx=0.2)的共沉淀前驱体,研究了该前驱体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条件下形成复相铁氧体材料的结晶行为和烧结体的磁性能。结果表明,所有烧结体中均没有Fe2O3中间相形成,x=0时烧结体为单相M型钡铁氧体(BaM),0<x<0.8时烧结体由BaM、Fe3O4和Ba2Fe14O22(Fe2Y)组成,0.8≤x≤1.0时烧结体由Fe3O4和Fe2Y组成。烧结体中BaM含量随x增加而逐渐降低,Fe3O4和Fe2Y含量逐渐增加,针状Fe2Y主要分布在Fe3O4和BaM之间的界面区,不存在BaM的烧结体中Fe2Y与Fe3O4呈随机分布。饱和磁化强度随x增加先显着降低后几乎不变,最后显着降低再稍增大,这与烧结体的物相组成演变规律相吻合。矫顽力先大幅度降低后略增大,与Fe3O4和Fe2Y含量增多、BaM含量减少和Fe3O4与Fe2Y晶粒长大有关。(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09年09期)
吴晓艳[6](2009)在《金属铁诱导复相铁氧体材料的制备和磁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六角铁氧体是一种广泛应用在微波信号处理领域的重要材料,如何大幅度调控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一直是此类材料研究的重点。本文以金属铁作为诱发剂、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技术制备了一系列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均可大幅度调控的M型、W型和Z型钡铁氧体诱变复相铁氧体材料,重点研究了复相铁氧体的物相组成、结晶反应机制、显微结构和磁性能。通过优化SPS烧结的温度、保温时间和压力,确定了制备M型钡铁氧体(BaM)诱变复相铁氧体材料的优化SPS工艺为900℃、保温30 min和压力20MPa。利用该工艺,以名义组成为xFe+BaFe_(12)O_(19)(0≤x≤1.0,△x=0.1)的共沉淀前驱体制备了BaM诱变复相铁氧体材料。0<x<0.8时复相铁氧体由BaM、Fe_3O_4和Ba_2Fe_(14)O_(22)(Fe_2Y)组成,结晶反应为BaCO_3与Fe(OH)_3生成BaM,Fe(OH)_3与Fe生成Fe_3O_4,BaM与Fe_3O_4生成Fe_2Y;0.85≤x≤1.0时复相铁氧体由Fe_3O_4和Fe_2Y组成,结晶反应为BaCO_3、Fe(OH)_3与Fe生成Fe_3O_4和Fe_2Y。针状Fe_2Y主要分布在Fe_3O_4和BaM之间的界面区。随着x增加,复相铁氧体的σ_s呈先显着降低后几乎不变、再显着降低和缓慢增大现象,H_c呈先大幅度降低后略增大现象。在900℃、保温30 min和20 MPa的SPS条件下,分别用金属铁粉与单相BaM、BaCo_2Fe_(16)O_(27)(Co_2W)和Ba_3Co_2Fe_(24)O_(41)(Co_2Z)粉体构成的xFe+BaFe_(12)O_(19)、xFe+BaCo_2Fe_(16)O_(27)和xFe+Ba_3Co_2Fe_(24)O_(41)(0≤x≤1.0,△x=0.1)的均匀混合物制备了系列M型、W型和Z型钡铁氧体诱变复相铁氧体材料。BaM诱变复相铁氧体随x增加其晶粒尺寸、瓯和皿逐渐减小但致密度逐渐增大,物相组成为BaM、Fe_3O_4和Fe_2Y时结晶反应为BaM与Fe生成Fe_2Y和Fe_3O_4,为Fe_3O_4、Fe_2Y和BaFe_2O_4时结晶反应为BaM与Fe生成Fe_2Y和Fe_3O_4,Fe与Fe_2Y生成BaFe_2O_4和Fe_3O_4;CO_2W诱变复相铁氧体随x增加其致密度逐渐增大、σ_s逐渐降低、H_c先增大后降低,物相组成为Co_2W、Ba_2Co_2Fe_(12)O_(22)(Co_2Y)、CoFe_2O_4和Fe_3O_4时结晶反应为Co_2W与Fe生成Co_2Y、CoFe_2O_4和Fe_3O_4,为BaFe_2O_4、Fe_3O_4、CoFe_2O_4和Co_2Y时结晶反应为Co_2W与Fe生成CoFe_2O_4、Co_2Y和Fe_3O_4,Fe与Co_2Y生成BaFe_2O_4、Fe_3O_4和CoFe_2O_4;Co_2Z诱变复相铁氧体随x增加其致密度和H_c增大、σ_s降低,物相组成由Co_2Z、Fe_3O_4、BaFe_2O_4和Co_2Y组成,但x=1.0时Co_2Z消失,结晶反应为Co_2Z与Fe生成Co_2Y、Fe_3O_4和BaFe_2O_4。(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09-05-01)
董艳玲,王鑫,陈祖煌,韩高荣,翁文剑[7](2008)在《热处理条件对钛酸盐/铁氧体复相陶瓷制备及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Sol-gel原位法成功制备了一种钛酸盐/铁氧体复相陶瓷。利用XRD,SEM对两相复合体系的结构和形貌进行研究,并用精密介电分析仪(Agilent 42942A)精密磁性分析仪(Agilent 16454A)测试了复相陶瓷的介电性能和磁性能。探讨了热处理条件对复相陶瓷中两相形成及其介电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晶相含量与预热处理温度几乎无关,随烧结温度的增加而增大,在1150℃时达到最大。低频下陶瓷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随热处理样品中缺陷的减少而减小;随预处理温度和烧结温度的增加,复相陶瓷中两相晶粒逐渐增大,陶瓷致密度增加。从而使得初始磁导率增加,磁损耗减小。(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08年S1期)
王琦,岳云龙,李晓枫[8](2007)在《复相铁氧体空心球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丙烯酸、氨水作缓冲络合剂,以氨水作沉淀剂,合成了复相铁氧体空心球的先驱体,利用IR对先驱体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通过喷雾干燥、火焰喷烧方法制备了复相铁氧体空心微球。并利用SEM、XRD对试样进行了结构分析和表征,研究了预热处理先驱体及回火对空心球组成和形貌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07年06期)
董艳玲,杜丕一,翁文剑,韩高荣[9](2005)在《原位复合钛酸铅/镍(铅)铁氧体复相粉体的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sol-gel法并通过原位复合方法制备了具有铁电性能的PbTiO3和具有铁磁性能的NiFe2O4和PbFe12O19多相复合体系陶瓷粉体.利用XRD、SEM对多相复合体系的物相结构和形貌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700℃时可控制形成纯铁电(PbTiO3)/铁磁(NiFe2O4)两相复合体系,在750℃以上则形成铁电(PbTiO3)/铁磁(NiFe2O4和PbFe12O19)叁相复合体系.热处理温度对多相复合体系晶相的形成和生长产生关键性作用.多相复合共存体系中形成的晶相多以固溶体存在,各固溶晶相的晶格常数随固溶量的不同而不同.(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2005年05期)
董艳玲,杜丕一,翁文剑,韩高荣,沈鸽[10](2004)在《sol-gel法原位复合PbTiO_3/镍铅铁氧体复相粉体材料的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电-铁磁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磁电转换功能的新材料,它由两种单相材料——铁电相与铁磁相经一定方法复合而成的。铁电-铁磁复合材料的磁电转换功能是通过铁电相与铁磁相的乘积效应(即磁电效应)实现的。由于铁电-铁磁复合材料既有铁电性又有铁磁性,还有电磁耦合等独特的性质,它在微波领域、高压输电线路的电路测量、宽波段磁探测、磁场感应器等领域有着广泛而重(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叁届溶胶—凝胶科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4-06-30)
复相铁氧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Li(NO3)-Zn(NO3)2-Fe(NO3)3-CO(NH2)2-酚醛树脂-KH550为反应配系,采用低温自反应淬熄法,制备了微/纳米锂锌铁氧体-锌铁氧体空心复相陶瓷微珠。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综合热分析、高速摄影技术与矢量网络分析仪分别测定了空心复相陶瓷微珠的本征参数与电磁参数,并研究了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制备的空心复相陶瓷微珠粒径处于几十纳米至5μm之间,成分由尖晶石型的ZnFe2O4和Fe3O4、四方或立方晶系的Fe2O3、菱面体LiFeO2与立方晶系的Li0.5ZnFe2O45种物相组成,表面形貌呈现出纳米等轴晶、多种形貌的纳米析出晶与非晶形态,其中多种形貌的纳米析出晶与非晶组成共晶结构。制备的空心复相陶瓷微珠在低频段具有良好的磁损耗性。"自身细化"、"自身爆裂"、"碰撞"与"边缘效应"是微/纳米锂锌铁氧体-锌铁氧体空心复相陶瓷微珠形成的主要机理。宽的尺寸分布、表面组织结构多样化以及多种成分构成的复相结构是具有良好的电磁损耗性的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相铁氧体论文参考文献
[1].王建江,娄鸿飞,许宝才,侯永伸,高海涛.低温自反应淬熄法制备微纳米钡铁氧体空心复相陶瓷微珠吸波剂[J].硅酸盐学报.2014
[2].娄鸿飞,王建江,侯永伸,万国顺,高海涛.微/纳米锂锌铁氧体-锌铁氧体空心复相陶瓷微珠的低温自反应淬熄法制备及其电磁损耗性[J].硅酸盐学报.2014
[3].郑辉.0-3型混合共烧钛酸钡/镍锌铁氧体复相陶瓷的形成及其电磁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3
[4].张旭辉,陈祖煌,马宁,杜丕一.液固混合烧结制备渗流型镍锌铁氧体/钛酸钡复相陶瓷[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0
[5].吴晓艳,赵文俞,魏平,张清杰.复相铁氧体材料的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合成[J].功能材料.2009
[6].吴晓艳.金属铁诱导复相铁氧体材料的制备和磁性能[D].武汉理工大学.2009
[7].董艳玲,王鑫,陈祖煌,韩高荣,翁文剑.热处理条件对钛酸盐/铁氧体复相陶瓷制备及性能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
[8].王琦,岳云龙,李晓枫.复相铁氧体空心球的制备[J].硅酸盐通报.2007
[9].董艳玲,杜丕一,翁文剑,韩高荣.原位复合钛酸铅/镍(铅)铁氧体复相粉体的制备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5
[10].董艳玲,杜丕一,翁文剑,韩高荣,沈鸽.sol-gel法原位复合PbTiO_3/镍铅铁氧体复相粉体材料的制备研究[C].全国第叁届溶胶—凝胶科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4
标签:微纳米钡铁氧体空心复相陶瓷微珠; 低温自反应淬熄法; 热处理; 吸波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