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石蜡沉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石蜡,熔融沉积,线宽,试验优化设计
石蜡沉积论文文献综述
张金松,郑凯特,渠国洋[1](2018)在《石蜡熔融沉积的线宽试验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气动式的石蜡熔融沉积装置,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温度t、气压P、喷嘴直径d、喷嘴距离基板高度h和基板移动速度v等工艺参数对熔融石蜡沉积线宽的影响.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工艺参数对线宽影响的显着性由大到小依次是喷嘴直径、气压和基板移动速度,最优参数组合为t=80℃,P=0.2 MPa,d=0.4mm,v=5.4mm/s和h=0.3mm;单因素验证试验证实了正交试验结果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工程机械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郑凯特,刘先锋,伊春明,许阁[2](2017)在《气压驱动石蜡熔融沉积成型工艺研究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熔融沉积成型(FDM)工艺因其加工时间短,精度高,可打印材料广的特点广泛应用于3d打印行业。本文提出以固体石蜡作为原材料代替线材进行熔融沉积成型打印,探究以YH-W205铸造蜡为材料的气压驱动式石蜡熔融沉积特点及气压,喷嘴直径,基板距离喷嘴距离和平台移动速度的变化对石蜡沉积精度的影响。实验以石蜡为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石蜡打印系统运动参数,能够得到质量较好的单层石蜡线,验证石蜡熔融沉积工艺在叁维成型及模具打印方面应用的可行性,为后续成型高质量石蜡模具的打印制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本文来源于《计量与测试技术》期刊2017年11期)
崔书姮,汤勇,赵曜,闫兆金,王海峰[3](2017)在《高温高压凝析气藏石蜡沉积条件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温高压凝析气藏地层到地面的流动保障对开发至关重要。针对高温高压凝析气藏含有较高重烃,开发过程中容易出现石蜡沉积,而实验测试往往费时复杂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简单的实验和相平衡热力学模型相结合进行石蜡沉积条件预测的新方法。以南海西部某凝析气藏为例,利用PVT仪测试凝析气高温高压相态特征,通过差热扫描仪测试地面凝析油石蜡沉积温度。基于气液固叁相相平衡热力学模型,在拟合地面凝析油石蜡沉积点和高温高压凝析气相态基础上,预测地层凝析气流体石蜡沉积点和沉积量。研究凝析气气—液—固叁相相态特征和石蜡沉积的温度压力规律。结果显示:气液固叁相热力学模型结合实验可以很好的预测凝析气的石蜡沉积和气液固叁相相态特征;YC13-1地面油当温度大于30℃后,压力需要高于60 MPa才可能有石蜡沉积。压力降低,析出蜡的量逐渐增加,在大气压的时候,析出的蜡的重量比重约0.45%。高温条件下,该凝析气难以出现石蜡沉积,但在地面输送过程中需重点考虑石蜡沉积。该方法对其它类似凝析气体系的石蜡沉积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油气藏评价与开发》期刊2017年03期)
闫兆金[4](2017)在《深海凝析气藏石蜡沉积实验和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温高压气藏相态变化复杂。南海西部海域目前已发现的油气藏或含油气显示层段,最高温度达242℃、最高压力达77.1MPa,而这种油气藏条件,导致地层流体性质复杂多变。目前已经开采的高温高压气藏就存在流体认识不清等问题,特别是高温高压凝析气藏石蜡沉积状况,因而需要从实验角度出发,对高温高压凝析气藏石蜡沉积进行充分的研究,为这些高温高压气藏中的复杂流体后续的认识评价做好相应的技术储备。基于石蜡沉积机理和石蜡沉积测试的对比分析,本文开展了高温高压高含蜡凝析气藏流体相态实验及凝析气藏石蜡沉积实验。结合实验结果,针对高温高压凝析气藏石蜡沉积的过程,展开高温高压凝析气藏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不同气油比以及不同压力条件下的石蜡沉积温度点和石蜡沉积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凝析气藏井筒温度压力预测模型,预测深海高温高压凝析气藏石蜡沉积的具体状况。论文取得了以下结论和认识:(1)不同气油比、不同温压条件下的恒质膨胀实验结果表明,当实际压力低于露点压力后,流体中将有凝析油(液相)出现;其中气油比越大,露点压力越小(在136℃的条件下,气油比12857m~3/m~3、气油比8000m~3/m~3以及气油比5500m~3/m~3的露点压力分别为39.115MPa、41.443MPa和46.125MPa);温度越高,其样品的露点压力越小;随着流体流速的增加,其露点压力会随之降低,但降幅较小。(2)地面凝析油石蜡沉积实验及模拟表明,YC13-1地面油析蜡的最大质量比例约为12%,压力不变时随着温度降低析蜡量增加。当压力升高的时候,析蜡点略有升高,在温度高于30℃后,无论多大的压力石蜡也不会析出。(3)高温高压凝析气藏石蜡沉积实验及模拟表明,气油比为12857m~3/m~3的凝析气中凝析油含量低,150℃下最大反凝析液量只有1%。随压力升高,石蜡沉积点温度降低。温度高于24℃后,无论压力怎么变化,石蜡均不会沉积。高压下凝析气中石蜡沉积的温度很低,高温条件下石蜡沉积的压力很低,因此说明地层条件下凝析气中不可能有石蜡析出。凝析气石蜡沉积量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加,最大量占体系的质量比低于1.2%;温度不变时,随压力的降低而略有增加。(4)凝析气藏气油比增加,露点压力升高,反凝析液量增加。气油比越低石蜡沉积的压力点越高,最大石蜡沉积量越大,石蜡沉积的温度点越高。这说明低气油比的凝析气流体比高气油比的凝析气更容易发生石蜡沉积。总体上,凝析气在低温低压条件下最容易析蜡,而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不容易析出。(5)基于油气多相管流理论,建立了凝析气藏石蜡沉积井筒温压预测模型,根据不同流型的判断,建立了不同的压力梯度计算公式;推导地层条件和海水条件下的井筒温度梯度,来预测井筒静态析蜡点。基于YC13-1气田单井生产数据预测了析蜡位置,研究表明其极限深度为150m,当井口油压高于2MPa,其地层和井筒都不会发生石蜡沉积。(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7-05-01)
龙强,刘洋,陈尧[5](2016)在《石蜡沉积机理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多种石蜡沉积理论,这些理论对进一步研究石蜡沉积问题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6年03期)
陈满英,路风辉,陈纪文,罗孝俊,麦碧娴[6](2014)在《珠江叁角洲沉积柱中氯化石蜡的垂直变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GC/MS分析方法测定了珠江叁角洲4个沉积柱(分别采自东江东莞段、珠江广州段、北江中段和西江入海口)中短链(SCCPs)和中链氯化石蜡(MCCPs)的含量,分析了CPs垂向变化规律及沉积过程中的脱氯降解行为.4个沉积柱中SCCPs浓度范围为224—3800 ng·g-1,MCCPs浓度范围为692—12000 ng·g-1.CPs在沉积柱中的垂向分布结果表明,珠江叁角洲地区近年来CPs的使用量持续上升,且MCCPs所占比例呈递增趋势.沉积柱中CPs的氯含量均出现随深度增加氯含量降低的现象,显示CPs在沉积埋藏过程中可能存在脱氯的降解过程,短链(C10-11)高氯代(Cl9-10)的同类物具有较高的脱氯降解能力.(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4年05期)
刘力华[7](2013)在《高含蜡油井石蜡沉积规律及防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高含蜡油藏的开采,必须重视的问题就是生产过程中石蜡的析出在井筒和地面管线发生沉积,严重时造成堵塞,甚至造成油井停产。石蜡的沉积问题会给现场生产造成重大影响。C油藏平均含蜡量高,油井堵塞频繁,清蜡周期短,作业费用高,严重影响了生产的平稳运行。因此,本文在进行大量石蜡沉积理论调研的基础上,对C油藏具有典型代表性的D井油样进行实验研究后,建立井筒蜡沉积动态预测模型并指导了现场清防蜡技术实践,针对结蜡情况研制适用于C油藏结蜡井的新型清防蜡剂。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深入调研了石蜡的化学组成及物理化学性质,并分析了石蜡沉降机理,总结了油井结蜡的危害,认识到石蜡沉积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是多种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2)分析了蜡沉积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常见的蜡沉积防治方法进行了总结,并评价了各种蜡沉积防治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化学清防蜡剂防治方法可操作性强,作用时间也较长,效果明显,可显着节省经济成本。(3)对D井油样做了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油样密度粘度在常温下都很高,重质组分含量高,含蜡量大约为12.7%,同时伴随着胶质、沥青质和其他杂质。(4)对甲苯、二甲苯、环己酮叁种有机溶剂进行正交实验得出叁者的最佳复配浓度比为1:0.6:1,再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新型清防蜡剂DK-5的最佳浓度配比为主剂X:降凝剂Y:分散剂Z为1:0.6:1;(5)通过对新型清防蜡剂DK-5的评价,发现新型清防蜡剂在浓度为0.5%时,对含蜡油样的防蜡率在80%左右,其他几种清防蜡剂对含蜡油样的防蜡率均不足50%,说明新型清防蜡剂DK-5的防蜡效果明显;通过实验也可看出DK-5型清防蜡剂具有降粘、溶蜡和抑制蜡晶生长等作用;DK-5溶蜡速度测试结果表明,常温下溶蜡速度为4.12mg/(mL·min),饱和溶蜡量为0.23/mL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蜡中含水率降低,溶蜡速度显着加快;(6)根据井筒石蜡沉积是一个先析出再沉积的静、动态过程,建立了井筒结蜡动态预测新模型,并用MATLAB数学软件编程求解。使蜡沉积相平衡静态模型和目前动态预测模型得到了统一,求解结果和现场数据很吻合,证明了模型的可靠性;(7)对D井进行了静态预测,结果表明在井深600m左右开始析蜡,与现场实际清蜡施工作业的数据吻合较好,验证了实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建议合理清防蜡深度为650m;(8)运用所得图版预测了不同产量下D井合理清蜡周期以及堵死时间。根据实际产量28t/d的生产状况,建议该井清防蜡周期从目前的5天增加为15天,可显着节省施工时间和生产成本。如不进行刮蜡,D井在28t/d的产量下连续生产55天时,油管将被彻底堵死。(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3-06-01)
刘力华,陈亮,史纪元[8](2013)在《原油中石蜡沉积测试方法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原油的石蜡沉积问题是石油工业长久以来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伴随着石油生产和运输的多个环节。本文对目前主要的石蜡沉积测试方法作了全面评价,分析了偏光显微镜法、激光法、粘度法、差示扫描量热法、超声波法、环道法等方法在不同测试条件下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13年05期)
陈五花,陈建[9](2013)在《降凝剂对原油石蜡沉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石油开采和输送过程中由于石蜡沉积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达数十亿美元。添加化学降凝剂的方法可以避免或减小固相沉积造成的不利影响和危害,因此研究降凝剂对石蜡沉积的影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流变学和晶体学方面对降凝剂影响原油中的石蜡沉积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数据显示,加剂后原油的析蜡点不变,析蜡峰温向低温方向移动,这是因为降凝剂的加入使得蜡晶的晶格结构由正交型转变为了旋转型,延缓了蜡晶的析出速率,且由于加剂后蜡晶颗粒变大,形状更接近于球形、使得蜡晶聚集体的絮凝能力减弱,原油的低温流动性得到了改善。(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3年04期)
翁俊飞[10](2013)在《Ni/石蜡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电沉积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润滑复合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摩擦性能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设计并电沉积制备了Ni/石蜡复合材料,利用石蜡熔点低的性质和摩擦生热的特点,实现了原位液态自润滑。以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将石蜡与CTAB水溶液的混合物加热至80℃后在机械搅拌和超声振荡的共同作用下自然冷却制备石蜡乳液。石蜡乳液中的石蜡颗粒平均在1μm左右,搅拌速度增加,石蜡颗粒变小。SEM图像表明乳液中石蜡颗粒呈球形。将石蜡乳液引入到氨基磺酸镍镀液中,通过直流电沉积制备了Ni/石蜡复合材料。稀硝酸腐蚀后的表面SEM图像可以清楚地看到石蜡颗粒被成功地镶嵌到了Ni基体中。随着镀液中石蜡浓度的增加,复合材料中石蜡含量增加,在1.8g/L的浓度下石蜡复合量达到12.33vol%。石蜡复合量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减小。研究了搅拌方式对镀层表面质量的影响,相比磁力搅拌,机械搅拌能够更有效地使镀液流动均匀,镀层质量更好。镀液中加入糖精会使纯Ni镀层的择优取向由绝对的Ni(200)变成Ni(111),而且细化了晶粒,但含糖精的复合镀层择优取向又变回到Ni(200),晶粒比含糖精的Ni镀层大,但比不含糖精的Ni镀层小。随着石蜡复合量的增加,镀层的显微硬度逐渐降低。利用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对镀层的摩擦性能进行了研究。2.38vol%镀层的摩擦性能和Ni镀层相似,摩擦系数很高,在0.7以上。5.85vol%和7.12vol%镀层的摩擦系数相比Ni镀层有所改善,但不明显。9.65vol%镀层的摩擦系数显着降低,达到0.15左右。石蜡复合量增加后,镀层的磨损率增加。Ni镀层和5.85vol%镀层的磨损机理主要是剥层磨损和氧化磨损,同时发生了从对磨件向镀层的物质转移。9.65vol%镀层的磨损机理为塑性涂抹。本文还讨论了摩擦载荷与摩擦转速对镀层摩擦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3-01-01)
石蜡沉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熔融沉积成型(FDM)工艺因其加工时间短,精度高,可打印材料广的特点广泛应用于3d打印行业。本文提出以固体石蜡作为原材料代替线材进行熔融沉积成型打印,探究以YH-W205铸造蜡为材料的气压驱动式石蜡熔融沉积特点及气压,喷嘴直径,基板距离喷嘴距离和平台移动速度的变化对石蜡沉积精度的影响。实验以石蜡为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石蜡打印系统运动参数,能够得到质量较好的单层石蜡线,验证石蜡熔融沉积工艺在叁维成型及模具打印方面应用的可行性,为后续成型高质量石蜡模具的打印制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石蜡沉积论文参考文献
[1].张金松,郑凯特,渠国洋.石蜡熔融沉积的线宽试验优化设计[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18
[2].郑凯特,刘先锋,伊春明,许阁.气压驱动石蜡熔融沉积成型工艺研究及优化[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7
[3].崔书姮,汤勇,赵曜,闫兆金,王海峰.高温高压凝析气藏石蜡沉积条件预测研究[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7
[4].闫兆金.深海凝析气藏石蜡沉积实验和理论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
[5].龙强,刘洋,陈尧.石蜡沉积机理研究综述[J].石化技术.2016
[6].陈满英,路风辉,陈纪文,罗孝俊,麦碧娴.珠江叁角洲沉积柱中氯化石蜡的垂直变化规律[J].环境化学.2014
[7].刘力华.高含蜡油井石蜡沉积规律及防治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
[8].刘力华,陈亮,史纪元.原油中石蜡沉积测试方法评价[J].内江科技.2013
[9].陈五花,陈建.降凝剂对原油石蜡沉积的影响[J].当代化工.2013
[10].翁俊飞.Ni/石蜡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电沉积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