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痰病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痰病,古代医家,痰证,方药
痰病学论文文献综述
魏永生[1](2014)在《浅谈中医痰病学的形成和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痰,是一种病理产物,可以停滞在机体各个组织器官之中而产生各种痰病。自先秦以迄明清,古代医学在各自的医疗实践中,从不同的角度,不断地补充、完善、整理、提高,从而大大丰富了中医痰病学的内容,形成了一个以痰为中心的辨证施治体系。明代李梃《医学入门》云:"痰乃津血所成,随气升降,气血调和则流行不聚,内外感伤则饔逆为患。"又说:"人知气血为病者多,而不知痰病尤多。"强调"百病兼痰"。痰是津液气血"化失其正",凝聚(本文来源于《新疆中医药》期刊2014年04期)
柳文虎[2](2002)在《浅谈中医痰病学的形成和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痰作为一种病理产物 ,停滞于机体各组织器官中可产生各种痰病。中医的痰病学理论和临床实践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从西周、先秦以降至晚清叁千多年 ,代有阐发 ,已基本形成一个以痰为中心的辨证论治理论。(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期刊2002年04期)
何建升[3](1995)在《痰病学浅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痰病学是研究痰饮的概念、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学说,痰饮既为病因又为病证的二重性特点;湿聚生痰、火盛生痰、气郁生痰的病因学特点;怪病多痰、痰生百病、易兼它邪的致病特点及停留为患、流窜为患的病理学特点。痰饮病的治疗应遵循辨证论治的基本精神,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结合临床,参阅中医文献提出“宣肺化痰法”等治痰饮病证之十五法,并举对证之方药论治。特名痰病学浅探。(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学院学报》期刊1995年04期)
许沛虎[4](1994)在《朱丹溪对痰病学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朱丹溪对痰病学的贡献湖北中医学院(430061)许沛虎朱丹溪是金元四大家中最晚出的一家,得着刘完素的再传,旁通张从正、李东垣的学说,因时因地,因人禀赋,根据体验,不仅在医学理论上有所独创,而且在临床施治方面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治病以气血痰瘀为主,对多...(本文来源于《江苏中医》期刊1994年07期)
朱曾桕[5](1989)在《中医痰病学发展史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广义的痰病、痰症,以及某些夹痰之症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可发生在临床各科,亦是导致很多疑难杂症(古人限于当时的水平,称之为“怪病”;即人们常说的“怪病多痰”)、疑难重症的发病原因,因此引起了古代劳动人民和医药学宗的高度重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和医学家对痰病、痰症就引起了重视。我国公元前五世纪作品《诗经·墉风》中就有“陟彼阿丘,言采其虻”句,(本文来源于《新疆中医药》期刊1989年03期)
朱曾柏[6](1987)在《广义痰病学的源流》一文中研究指出痰病学说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近年来发展迅速,广义痰病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又有临床实践性,已形成自己的独立体系。作者从大量的文献中论述了痰病学的源流,其形成于临床实践,在历代都有发展、对疑难杂症,怪症及危重症的治疗都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学报》期刊1987年02期)
俞长荣[7](1985)在《读《中医痰病学》有感》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读了湖北中医学院朱曾柏教授撰着、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医痰病学》,获益不浅。痰,在中医学领域中,既是一种病理产物’又是一种病因’同时又作为多种多样的病症名。“百病皆因痰作崇”,在中医内、外、妇、儿、五官各科临床’无一不与痰病有关,也治好过不少疑难病症。历代医籍中有关痰的论述不胜枚举,然而对痰及痰病作系统阐明并且明确作为学说提出的专着却不多见。《中医痰病学》的问世,为发掘整理祖国医学遗产,为振兴中医作出了很大贡献。首先,作者在浩如烟海的古今医籍中,进行艰巨深入的研讨,结合自己的教学,临床实践,把原来记载零散、阐述不全、概念模糊的有关痰及痰病痰症的论述,加以系统整理、补阙、澄清,为痰病学科写出了一部颇有价值的专着。其次,我认为本书也是中医现代化的产物。“中医现代化”,近来不怎么谈论,因为问题比较复杂,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但现代化是必需的、可行的。一提实现中医现代化,人们很自然地联系到要应用现代自然科学知识或方法,这一点(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期刊1985年08期)
郭辉雄[8](1985)在《朱着《中医痰病学》读后》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北中医学院朱曾柏老师撰着的《中医痰病学》一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是继《论中医内伤热病学》之后又一新作,是系统阐述中医广义痰病学的专着。拜读之后,获益非浅。该书理论精辟,内涵丰富,所举验案,翔实真切,尤以增补《各科疾病辨证施治举隅》一章,更令人耳目一新,思路开拓,不仅有助于对中医广义痰病的认识深化,而且有裨益于临床、教学、科研的提高。示人以法,与人以巧,洵足以开一卷而识百家,承先启后,堪为学者师法。兹择其要点而评介之。(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学报》期刊1985年04期)
李克绍[9](1985)在《读《中医痰病学》后》一文中研究指出“治病难,治怪病更难”。这是医者的临床体会。临床果真有所谓“怪病”吗?冯兆张曾说:“人身之病,四百有四,载之《素问》《灵枢》者,已详八九,外不过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淫,内不过喜怒忧思惊恐悲七情之伤,变见于脏腑经络皮肤之间而为病,安有所谓怪也?”这可见所谓“怪病”,(本文来源于《福建中医药》期刊1985年05期)
朱曾柏[10](1984)在《痰病学史话》一文中研究指出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引起了民间和古代医家对痰病的广泛重视。我国公元前五世纪作品《诗经·墉风》中就有“陟彼阿丘,言采其虻”句,“虻”就是医家常用的解郁化痰药贝母。湖南长沙马王堆叁号汉基出土的医学帛书《五十二病方》中,载有至今治痰仍常用的药物如半夏、服零(茯苓)、白付(白附子)、牡蛎、甘蔗、杏仁、(艹酒)荚(即皂(本文来源于《江苏中医杂志》期刊1984年06期)
痰病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痰作为一种病理产物 ,停滞于机体各组织器官中可产生各种痰病。中医的痰病学理论和临床实践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从西周、先秦以降至晚清叁千多年 ,代有阐发 ,已基本形成一个以痰为中心的辨证论治理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痰病学论文参考文献
[1].魏永生.浅谈中医痰病学的形成和发展[J].新疆中医药.2014
[2].柳文虎.浅谈中医痰病学的形成和发展[J].河南中医.2002
[3].何建升.痰病学浅探[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5
[4].许沛虎.朱丹溪对痰病学的贡献[J].江苏中医.1994
[5].朱曾桕.中医痰病学发展史略[J].新疆中医药.1989
[6].朱曾柏.广义痰病学的源流[J].中医药学报.1987
[7].俞长荣.读《中医痰病学》有感[J].陕西中医.1985
[8].郭辉雄.朱着《中医痰病学》读后[J].中医药学报.1985
[9].李克绍.读《中医痰病学》后[J].福建中医药.1985
[10].朱曾柏.痰病学史话[J].江苏中医杂志.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