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杂铁论文-郝名叶

掺杂铁论文-郝名叶

导读:本文包含了掺杂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铁酸锌,铟,镓,电子结构

掺杂铁论文文献综述

郝名叶[1](2019)在《稀散金属掺杂铁酸锌电子结构和浸出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铟、镓占据铁酸锌中四面体和八面体间隙对其晶体结构、电子结构以及浸出性的影响,具体分析了价键结构、能带、态密度、差分电荷密度等。计算结果表明:In和Ga原子进入铁酸锌晶格中均会破坏晶格的对称性,In原子的取代相对于Ga对晶格体积的影响要更大一些;无论是In原子还是Ga原子,都更倾向于占据铁酸锌的Zn位;能带及态密度计算结果表明,In和Ga原子取代后,材料的性质转变为半金属、金属属性,且In原子的4d态和Ga原子的3d态电子最为活跃,与O原子相互结合紧密;In、Ga原子进入铁酸锌晶格中,会削弱其周围其它的氧化键,使得Zn-O键和Fe-O键变弱,更易被破坏,强化了铁酸锌的浸出。(本文来源于《冶金与材料》期刊2019年04期)

梁天华,赵巧云,胡静慧,方悦,赵玉玲[2](2019)在《镧掺杂铁酸铋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镧掺杂铁酸铋纳米粒子(Bi_(1-x)La_xFeO_3,x=0~0.40),研究了掺杂浓度对产物的物相结构、形貌、光学吸收性质、吸附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Bi_(1-x)La_xFeO_3的晶体结构由六方晶系转变为正交晶系,催化剂的粒径逐渐减小,吸收带边缓慢红移;在可见光下,Bi_(1-x)La_xFeO_3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RhB)的性能优于纯BiFeO_3,Bi_(0.65)La_(0.35)FeO_3的光催化活性最佳,在重复使用5次时,RhB的降解率仍高于85%;抑菌圈实验显示,Bi_(0.65)La_(0.35)FeO_3在可见光下对大肠杆菌具有抑菌活性;借助捕获实验证实了光催化过程中的主要活性氧物种是·OH,·O_2~-和h~+.综上,Bi_(0.65)La_(0.35)FeO_3有望应用于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废水和光催化抑菌中.(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刘盼盼,徐状,林莉芳,侯婷婷,李佳吉[3](2019)在《钴掺杂铁基超导单晶的超导体积分数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助熔剂法生长了cm量级的NaFe_(1-x)Co_xAs系列高质量单晶.M-H测量结果表明NaFe_(1-x)Co_xAs属于第二类超导体,存在超导混合区.根据超导体的Meissner效应,超导样品处于下临界场范围内时超导体积分数为100%的特点,计算出了系列掺杂样品的超导体积分数,并与NaFe_(1-x)Co_xAs的相图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单晶样品超导体积分数越大,其超导转变温度越高,超导性能也越好.(本文来源于《物理实验》期刊2019年01期)

李文进,姚威龙,徐嘉鑫,蒋琪英,邓洪权[4](2019)在《Ho~(3+)掺杂铁酸铋的制备及光催化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铁酸铋磁性和光催化性能,通过低温热分解前驱体快速制备出可磁分离回收的Ho~(3+)掺杂铁酸铋复合物Bi_(0. 95)Ho_(0. 05)FeO_3纳米颗粒,并用X粉末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DRS),磁强计(VSM)和Zeta电位仪等多种手段对物相和性质进行表征,同时以甲基橙(MO)为降解模型,考察溶液的酸碱性和常见无机阴离子共存下其光催化性能。结果显示,产物以R3c相铁酸铋为主,带隙为1. 90 eV,Ho~(3+)掺杂后使铁酸铋的磁性增强了4倍,催化性能提高30%。而该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受降解溶液本身酸碱性以及共存阴离子的氧化性与酸碱性的影响。另外,对该催化剂的回收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催化剂可通过磁分离回收,从而反复利用。(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9年01期)

丁凤,何飞超,钟洪彬,吴腾宴[5](2018)在《水热法镧掺杂铁酸锌的制备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FeCl_3·6H_2O、La(NO_3)_3·6H_2O和Zn(Ac)_2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ZnLa_(0.2)Fe_(1.8)O_4纳米颗粒。主要探讨水热反应时间和pH,并通过X射线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振动磁强计(VSM)等仪器对材料的结构及磁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热反应温度180℃,反应8h,pH值为10时,制备出ZnLa_(0.2)Fe_(1.8)O_4样品具有完整尖晶石结构且无中间产物产生,水热保温时间的延长对ZnLa_(0.2)Fe_(1.8)O_4饱和磁强度(Ms)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徐加焕,苟超,祝志超,向军[6](2018)在《镧掺杂铁酸铋的合成与结构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系溶胶凝胶法在600℃下合成了单相Bi_(1-x)La_xFeO_(3-δ)(x=0,0. 01,0. 05,0. 1,0. 15)粉体,以乙二胺四乙酸和聚丙烯酰胺为螯合剂,硝酸盐为金属离子来源,用氨水将溶液pH值调节到6,制得清澈稳定的溶胶.经干燥、凝胶化和600℃煅烧,获得了钙钛矿结构铋基氧化物材料,用热重差热分析仪分析研究了干凝胶到钙钛矿结构的温度转变,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合成的晶相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合成产物为单相Bi_(1-x)La_xFeO_(3-δ)粉体,是具有微米级孔径的多孔结构.水系乙二胺四乙酸和聚丙烯酰胺溶胶凝胶体系能够合成单相铋基氧化物材料.(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王中超[7](2018)在《基于钇掺杂铁酸铋的制备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酸铋材料是室温下唯一一个具有铁电性和反铁磁性的单相多铁性材料。由于其较高的铁电居里温度(Tc~1103K)和高的G型反铁磁尼尔温度(Tn~643K),因此铋铁氧体有望应用于多铁器件、存储设备和光伏器件,因而受到国内外科学研究者广泛关注。虽然铁酸铋在理论计算上拥有较大的剩余极化强度,但是纯铁酸铋在高温烧结过程中,由于铋元素容易挥发以及叁价铁离子向二价铁离子发生部分转变,造成较多的氧空位产生,使得其漏电流较大;另外铁酸铋内部的螺旋磁结构,使得磁矩被锁定,不能表现出较大的磁性,因此实际应用受到限制。通过离子掺杂可以很大程度改善这一情况。在这篇论文研究中,我们的专注点主要在于钇掺杂或钇与3d过渡金属元素共掺杂来提高铁酸铋的性能。本论文研究工作主要如下:1,我们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纯铁酸铋和掺钇系列样品并研究了其结构、形貌和多铁性能。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测试结果表示随着掺杂浓度的升高,晶体结构会收缩,同时宏观上粒径减小。铁电和铁磁测试结果也表明掺杂明显提高了铁酸铋的多铁性能,并且最佳掺杂量是10%钇掺杂。2,同样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钇和过渡金属(锌,钴)共掺杂系列样品,并且系统研究了其结构、形貌、光学、多铁性能。对于锌和钇共掺样品,对样品测试的X射线衍射谱进行里特伍德精修,掺杂样品能很好地用两相模型(菱形R3C和立方PM-3M)进行精修。其中锌、钇共掺杂样品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明显向低波长方向移动,伴随着带隙的减小。最大的磁化强度发生在锌掺2.5%和钇掺7.5%,这表明过量的掺杂会导致磁性的降低。单掺Co或单掺Y都能提高铁酸铋的铁电和铁磁性能,但是二者适量比例的二元共掺会更进一步提高铁酸铋的铁电和铁磁性能,这归因于Y~(3+)和Fe~(3+)之间的铁磁耦合及Fe~(2+)和Fe~(3+)之间的超交换作用。3,为了研究相变程度对铁酸铋结构、光学、铁电和铁磁性能的影响,我们制备了钇和铕共掺杂样品,我们选定A位掺杂总含量不变,改变掺杂的不同比例,来研究其相变情况及其性能变化。XRD精修数据表明铕掺杂含量相对较高时,菱形到立方的相变程度较大。从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中,可以看出较小程度的相变时,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吸收更大。相变程度对多铁性的影响,我们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发现,电滞回线和漏电测试表明较小程度的相变可以很大程度改变铁酸铋的铁电性能,通过对XPS测试分析铁离子价态,进一步验证上述结果。铁酸铋的菱形相本身磁性很大,但是由于内部的螺旋自选结构,磁化被锁定,掺杂诱发了相转变,释放了磁化,磁性增强。(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11-14)

周云华[8](2018)在《非金属与金属共掺杂铁酸铋的结构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酸铋(BiFeO3)是一种具备菱面体畸变的钙钛矿多铁材料,它的居里温度(Tc)高达1100 K,奈尔温度(TN)高达640 K,因此在室温下就可同时表现出铁电极化与铁磁性。由于具备特殊的螺旋G型反铁磁结构,BiFeO3表现出的宏观磁矩往往很弱,这使得它内部的磁电耦合也受到了限制,进而影响到其在电子存储等方向的应用。前人的研究表明,掺杂到BiFeO3的Fe位和O位均可有效地改善其磁结构,增强铁磁性。此外,BiFeO3属于一种带隙偏窄的半导体结构,在其Fe位和O位的掺杂还可有效地调节其能带结构,应用于光伏器件。因此,改善BiFeO3的磁性并扩展其在电子、光伏器件等方面的应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计算机与密度泛函理论的快速发展,第一性原理已成为多铁材料研究领域的一种常规方法。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构建2×2×1的超胞,模拟了非金属(F、N、S)与不同金属共掺BiFeO3对其结构及性能的影响,有如下结论:(1)非金属(F、N、S)与Cr共掺均会改变BiFeO3的Fe-O-Fe键角及Fe-O键长,使结构由单斜变为叁斜,并分别产生~5.9μB,~6.0μB及~7.8μB的净磁矩。F、N掺杂BiFe0.75Cr0.25O3分别引进了电子与空穴,使体系在距离费米能级很近的地方产生了杂化态,减小能隙。而N掺杂BiFe0.75Cr0.25O3使BiFeO3对可见光的吸收更加敏感,可应用于光伏器件等相应设备。(2)BiFe0.75Mn0.25O3及F、N、S掺杂BiFe0.75Mn0.25O3的体系分别呈现出~8.8μB、~8.7μB、~7.1μB、~8.7μB的净磁矩。而BiFe0.75Co0.25O3及F、N、S掺杂BiFe0.75Co0.25O3的净磁矩分别为4.9μB、~7.0μB、~6.9μB、~4.9μB,其中F、N掺杂可以明显增大BiFe0.75Mn0.25O3的磁矩,主要是由于F和N均能改变Co的电子态,增强Co的局域磁矩。此外,N掺杂BiFe0.75Mn0.25O3以及F掺杂BiFe0.75Co0.25O3均能使体系表现出半金属性,明显增大的折射率,且吸收边缘移动至接近能量为0处,明显拓展了其吸收谱的范围。(3)非等价M(M=Na+、Mg2+)掺杂BiFe0.75Cr0.25O3的体系分别表现为金属性和半金属性,这是由于空穴掺杂导致了O 2p、Bi 6s及Cr 3d电子态的移动。而F掺杂到M掺杂的BiFe0.75Cr0.25O3(BFMCO)中以后,非等价Na+和Mg2+掺杂导致的金属性与半金属性均消失,这为其应用于自旋电子学提供了可能。此外,非等价Na+和Mg2+掺杂的BiFe0.75Cr0.25O3表现出高的静介电常数、大的折射率以及可见光区增强的光响应,证明了其在光伏器件领域的应用。而F掺杂后会使Al3+掺杂的BFCO的吸收边缘左移,进一步增强其可见光区的光响应。(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11-14)

王志成,曹光旱[9](2018)在《新型交生结构自掺杂铁基超导体》一文中研究指出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基本结构单元是反萤石型Fe_2X_2层(X为磷族或硫族元素),因此,设计具有Fe_2X_2层的新化合物成为探索铁基超导材料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回顾铁基超导体结构特征和基本结构类型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铁基超导体块层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着重介绍迄今发现的几类具有层状交生(intergrowth)结构的新型自掺杂铁基超导材料.(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20期)

李宁[10](2018)在《稀土元素钬掺杂铁酸铋基纳米薄膜铁电性及疲劳性能的增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该项研究中,通过化学溶胶凝胶法,将纯铁酸铋薄膜与钬掺杂铁酸铋薄膜镀在Pt(100)/Ti/SiO_2/Si衬底上面,然后进行材料的性能研究。通过对铁酸铋薄膜进行电性能的测试,发现在掺杂稀土元素钬之后,铁酸铋薄膜的铁电性能显着增强,漏电流明显减少。铁酸铋电性能的增强归因于钬元素掺杂后该物质一种从六方相到四方相的结构转变。与此同时,通过对铁酸铋薄膜进行疲劳测试,发现在掺杂钬元素后,该物质的疲劳行为也得到了显着的增强,这也归因于掺钬后铁酸铋结构的转变与氧空位的减少。目前的工作为铁酸铋薄膜铁电和疲劳特性的增强提供了一种可用的方法,使其的实际应用成为可能。(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8年07期)

掺杂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镧掺杂铁酸铋纳米粒子(Bi_(1-x)La_xFeO_3,x=0~0.40),研究了掺杂浓度对产物的物相结构、形貌、光学吸收性质、吸附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Bi_(1-x)La_xFeO_3的晶体结构由六方晶系转变为正交晶系,催化剂的粒径逐渐减小,吸收带边缓慢红移;在可见光下,Bi_(1-x)La_xFeO_3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RhB)的性能优于纯BiFeO_3,Bi_(0.65)La_(0.35)FeO_3的光催化活性最佳,在重复使用5次时,RhB的降解率仍高于85%;抑菌圈实验显示,Bi_(0.65)La_(0.35)FeO_3在可见光下对大肠杆菌具有抑菌活性;借助捕获实验证实了光催化过程中的主要活性氧物种是·OH,·O_2~-和h~+.综上,Bi_(0.65)La_(0.35)FeO_3有望应用于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废水和光催化抑菌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掺杂铁论文参考文献

[1].郝名叶.稀散金属掺杂铁酸锌电子结构和浸出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冶金与材料.2019

[2].梁天华,赵巧云,胡静慧,方悦,赵玉玲.镧掺杂铁酸铋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刘盼盼,徐状,林莉芳,侯婷婷,李佳吉.钴掺杂铁基超导单晶的超导体积分数测量[J].物理实验.2019

[4].李文进,姚威龙,徐嘉鑫,蒋琪英,邓洪权.Ho~(3+)掺杂铁酸铋的制备及光催化性[J].应用化学.2019

[5].丁凤,何飞超,钟洪彬,吴腾宴.水热法镧掺杂铁酸锌的制备及表征[J].人工晶体学报.2018

[6].徐加焕,苟超,祝志超,向军.镧掺杂铁酸铋的合成与结构表征[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王中超.基于钇掺杂铁酸铋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8

[8].周云华.非金属与金属共掺杂铁酸铋的结构及性能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8

[9].王志成,曹光旱.新型交生结构自掺杂铁基超导体[J].物理学报.2018

[10].李宁.稀土元素钬掺杂铁酸铋基纳米薄膜铁电性及疲劳性能的增强[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8

标签:;  ;  ;  ;  

掺杂铁论文-郝名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