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梗豨莶论文-王建斌,吴孟华,曹晖

腺梗豨莶论文-王建斌,吴孟华,曹晖

导读:本文包含了腺梗豨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豨莶属,腺梗豨莶,单萜苷,二萜苷

腺梗豨莶论文文献综述

王建斌,吴孟华,曹晖[1](2019)在《腺梗豨莶中1个新的单萜苷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腺梗豨莶Siegesbeckia pubescens地上干燥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萃取法、硅胶色谱、凝胶及反相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综合运用IR、HR-ESI-MS、1H-NMR、13C-NMR、DEPT、HSQC、HMBC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腺梗豨莶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1个单萜苷(1)、4个二萜苷(2~5)以及1个二酮哌嗪类化合物(6),分别鉴定为(2Z,5E)-7-羟基-3,7-二甲基-2,6-辛二烯-1-O-[α-L-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1)、腺梗豨莶丁苷(2)、对映-2β,15,16,19-四羟基海松烷-8(14)-烯-19-O-β-吡喃葡萄糖苷(3)、对映-2-酮基-15,16-二羟基海松烷-8(14)-烯-19-羧酸-β-吡喃葡萄糖苷(4)、豨莶新苷(5)、刺参萜酮B(6)。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豨莶苷F,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10期)

胡华萍,许凤清,梁静静,方毅,刘梦迪[2](2017)在《大孔树脂富集纯化腺梗豨莶草总萜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大孔树脂富积纯化腺梗豨莶草总萜工艺。方法以总萜类成分吸附量和解吸附率为考察指标,通过静态吸附、动态吸附-解吸附试验筛选出最优树脂型号;并考察其纯化工艺。结果DM130的静态比吸附量为4.33 mg/g,动态吸附量为3.41 mg/g,动态解吸附率为86.70%。最佳工艺条件为:用2 BV 1.73 mg/ml样品溶液上样。吸附完全后,用2 BV蒸馏水淋洗,4 BV 80%乙醇溶液洗脱,纯化后总萜的质量分数为26.68%,平均收率为94.92%。结论 DM130大孔树脂可用于腺梗豨莶草总萜类化合物的纯化,工艺简便、稳定可行,适用于工业化生产。(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期刊2017年04期)

李淑军[3](2017)在《腺梗豨莶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分析和对大鼠血清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目的根据前期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对腺梗豨莶酒蜜制之后的炮制品继续进行成分分离,比较生品腺梗豨莶与酒蜜制腺梗豨莶的成分差异。为研究腺梗豨莶炮制前与炮制后功效改变的物质基础,对酒蜜制腺梗豨莶炮制品进行化学成分分离以及鉴定;为了建立腺梗豨莶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对生品及酒蜜制炮制品进指纹图谱研究;比较腺梗豨莶生品及酒蜜制腺梗豨莶中的3,7-二甲基槲皮素的含量,对其含量进行测定;比较腺梗豨莶炮制前后对大鼠血清中血管紧张素I以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影响。2.方法1.采用硅胶、凝胶以及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对酒蜜制腺梗豨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对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核磁共振打谱处理,得到谱图,结合该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以及波谱数据,采用薄层色谱的鉴别方法,再结合参考文献对照,确定化合物的名称以及结构。2.采用HPLC法对腺梗豨莶生品及酒蜜制腺梗豨莶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对生品以及酒蜜制腺梗豨莶中的共有峰进行研究,成功指认出四种成分。3.采用HPLC-MS技术对腺梗豨莶生品及酒蜜制腺梗豨莶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成分比较研究,运用Thermo Xcalibur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4.采用HPLC法检测腺梗豨莶生品及酒蜜制腺梗豨莶中的3,7-二甲基槲皮素含量,比较其在生品及酒蜜制炮制品中的差异。5.采用SELDI-TOF-MS技术对大鼠中的血清进行蛋白质研究,根据给药不同,分为正常对照组,生品组以及炮制品组,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灌胃给药30d后血清中蛋白质的变化。6.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腺梗豨莶生品及酒蜜制炮制品对大鼠血清中血管紧张素I以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影响。3.结果1.从酒蜜制腺梗豨莶中继续分离出16个化合物,鉴别出7个成分,分别为豨莶精醇、豨莶苷、3,7-二甲基槲皮素、对映-16β,17-二羟基-甲壳杉-19-羧酸、3-O-甲基槲皮素、12-羟基奇任醇及咖啡酸。2.腺梗豨莶生品及酒蜜制腺梗豨莶的乙酸乙酯提取物指纹图谱比较发现,生品中共有峰20个,酒蜜制炮制品的共有峰数目减少,为10个,通过比较生品及酒蜜制炮制品的指纹图谱发现,酒蜜制炮制品中的各峰峰面积相对减少,说明其含量有所降低;成功指认生品及炮制品中的四个成分,分别为:奇任醇、5-' '甲氧基表松脂素以、Hythiemoside A 及 Hythiemoside B。3.HPLC-MS结果发现,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腺梗豨莶生品中解析出10个成分,分别为(6S,9S)吐叶醇、3,4-二羟基苯甲醛、5-''甲氧基表松脂素,对映-16β,17,18-叁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对映-2β,15,16-叁羟基海松烷-8(14)-烯-19-羧酸、12-羟基奇任醇、对映-16β,17-二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豨莶酸、β-谷甾醇及3,7-二甲基槲皮素。酒蜜制腺梗豨莶中解析出叁个成分,分别为对映-16β,17,18-叁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12-羟基奇任醇及3,7-二甲基槲皮素。4.3,7-二甲基槲皮素在腺梗豨莶生品和酒蜜制炮制品中的含量分别为228.33 μg/ml及202.63 μg/ml,腺梗豨莶生品中3,7-二甲基槲皮素含量略微高于其酒蜜制炮制品。5.大鼠血清中共发现了 8种蛋白质,分别为Angiotensin-Ⅰ、Rimorphin{ECO:0000250}、VGF(375-407)、Secretoneurin、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Panc-reatic hormo ne、Protein FAM229B 及 Unique cartilage matrix-associated pr-otein,其在大鼠血清中的含量有待于进一步研究。6.放射免疫结果发现,血管紧张素Ⅰ在正常大鼠中表现为肾素活性,其在正常组大鼠的水平为27.84 ± 1.70 ng/ml.hr,在阳性对照组大鼠中水平为11.82 ± 0.76 ng/ml.hr,在生品组中的含量为8.16 ± 1.14 ng/ml.hr,在炮制品组中的水平为16.20 ± 2.03 ng/ml.hr;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正常组大鼠中的水平为80.18 ±3.07 pg/ml,阳性对照组的水平为93.85±1.92pg/ml,在生品组中的水平为119.81±5.32pg/ml,在炮制品组中的水平为107.69 ±2.71 pg/ml;比较发现,生品腺梗豨莶具有更强的降血压作用。4.结论腺梗豨莶经酒蜜制炮制后分离得到的成分在生品中也含有,但其含量是变化的。指纹图谱的研究表明炮制后其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成分减少,可能是转变为其他成分或者在炮制过程中丢失,指认的四个成分其在炮制品中的含量也降低。3,7-二甲基槲皮素在酒蜜制炮制品中的含量变化不大,提示黄酮类成分较稳定,没有在炮制过程中发生变化。HPLC-MS结果表明,其乙酸乙酯提取物在酒蜜制炮制品中的成分减少,共有的成分其含量也降低。腺梗豨莶生品与酒蜜制炮制品对大鼠蛋白质的种类与含量结果表明,腺梗豨莶具有降低血管紧张素I水平和升高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作用,但生品的作用比酒蜜制炮制品的作用强,这提示腺梗豨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管紧张素I和促进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分泌从而起到降血压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6-01)

王举涛,李盈,胡华萍,许凤清[4](2017)在《腺梗豨莶草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腺梗豨莶草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RP-18等分离材料,利用反复柱色谱结合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的方法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波谱数据结合文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腺梗豨莶正丁醇部位共分离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映-16-O-乙酰基-2α,16,19-叁羟基海松烷-8(14)-烯(1)、对映-15-O-乙酰基-2α,16,19-叁羟基海松烷-8(14)-烯(2)、奇壬醇(3)、豨莶苷(4)、对映-2β,15,16-叁羟基海松烷-8(14)-烯-19-羧酸(5)、木犀草素(6)、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8)、(6S,9R)-roseoside(9)、腺苷(10)。结论:其中,化合物1、2、6~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17年03期)

李盈[5](2017)在《腺梗豨莶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豨莶草为常用中药,始载于唐代《新修本草》。腺梗豨莶作为豨莶草正品之一于1963版《中国药典》收录。其性味辛、苦、寒,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湿、利关节、解毒的效用,临床用于医治筋骨无力、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风疹湿疮等病症。本论文利用正相色谱、反相色谱、凝胶柱色谱、高压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研究腺梗豨莶化学成分研究,利用大孔树脂柱色谱对腺梗豨莶草总萜部位富集工艺进行研究,利用ECV304细胞对腺梗豨莶中部分化合物抗血栓活性进行筛选;同时利用大孔树脂对腺梗豨莶总萜类化合物进行富集工艺研究;并综述了腺梗豨莶草近年来的研究概况。目的:对腺梗豨莶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利用ECV304细胞模型对部分化合物进行抗血栓活性的筛选,寻找具有潜在活性的单体化合物分子;优化腺梗豨莶总萜类成分富集工艺。方法:利用反复正相硅胶、反相硅胶、凝胶、MCI等分离材料,结合高效液相制备色谱(Pre-HPLC)等分离技术和手段,对腺梗豨莶乙酸乙酯及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包括1H-NMR、13C-NMR、HSQC、HMQC、1H-1H COSY)、质谱、紫外、红外波谱学方法,对单体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以总萜类成分吸附量和解吸附率为考量指标,经过静态吸附、动态吸附-解吸附实验筛选出最优树脂型号,并优化其纯化工艺;利用人静脉脐血管内皮细胞膜(ECV304)模型进行体外培养,筛选出单体化合物的抗血栓活性;利用中(中国知网CNKI)、英文数据库(Science Direct、ACS、Web of Science等)查阅相关文献,撰写腺梗豨莶综述。结果:从腺梗豨莶乙酸乙酯及正丁醇部位分离鉴定了27个化合物,其中2个为新成分。化合物结构涉及贝壳杉烷型二萜、对映海松烷型二萜、倍半萜类、黄酮及其苷类等多种类型。总萜类成分富集纯化工艺为:DM130型大孔树脂为最佳树脂,其静态比吸附量为4.33 mg·g-1,动态吸附量为3.41 mg·g-1,动态解吸附率为86.70%。最佳工艺条件为:用2BV 1.73 mg·ml-1样品溶液上样。充分吸附后,用2BV蒸馏水淋洗后,再用4BV 80%乙醇溶液洗脱,纯化后总萜的质量分数为26.68%,平均收率为94.92%。筛选5个单体化合物[对映-17-羟基-16βH-贝壳杉烷-19-羧酸(3),对映-16β,17-二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6),奇壬醇(8),对映-16-O-乙酰基-2α,16,19-叁羟基海松烷-8(14)-烯(12),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20)]对H2O2为诱导剂建立的ECV304血管内皮细胞模型损伤的活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5个化合物在10μM-100μM浓度范围内对以H2O2为诱导剂建立的细胞模型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从腺梗豨莶的乙酸乙酯及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27个单体化合物,包括2个新化合物和25个已知成分;利用DM130树脂对豨莶总萜的吸附纯化稳定,且总萜的质量分数、收率均较高;其中化合物3、6、8、12、20在10μM-100μM浓度范围内对以H2O2为诱导剂建立的细胞模型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徽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3-24)

许凤清,刘金旗,刘丛彬,周娟,徐冉[6](2015)在《腺梗豨莶草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腺梗豨莶草Siegesbeckia pubescens Makino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该部位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RP-18以及HPLC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1H-NMR、13C-NMR结合报道文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鉴定出7个化合物,分别为16βH-17-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1)、对映-16βH,17,18-二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2)、对映-16β,17-二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3)、18-乙酰基-豨莶酸(4)、3,7-二甲氧基槲皮素(5)、3-甲氧基槲皮素(6)和奇壬醇(7)。结论化合物1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里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5年11期)

汤莹[7](2015)在《黄独和腺梗豨莶内生真菌芸薹生链格孢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由两章组成。第一章详细论述了薯蓣科(Dioscoreaceae)植物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第二章详细论述了菊科植物腺梗稀莶(Siegesbeckia pubescens)的内生真菌芸薹生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icola)的次生代谢产物及药理活性研究,并对brassicicene C型骨架化合物进行量子化学理论计算研究。一、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为薯蓣科(Dioscoreaceae)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其药用部位为黄独的地下块茎,具有祛痰散结、清热解毒、消肿止疼、凉血止血之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甲状腺肿、抗肿瘤、炎症等疾病治疗。本文通过系统溶剂提取法,采用正相硅胶色谱柱、ODS反相柱色谱、SephadexLH-20、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和方法对湖北蕲春产黄独地下块茎进行化学成分分离与纯化,并综合利用理化鉴别、IR、UV、HRESIMS、1D&2DNMR、X-ray单晶衍射、Mosher's method等现代波谱技术与方法鉴定了其中的41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是:Diosbulbin N (1)、Diosbulbin O(2)、Diosbulbin P (3)、12-epidiosbulbin B (4)、Diosbulbin A (5)、Diosbulbin B (6)、Diosbulbin C (7)、 Diosbulbin D (8)、Diosbulbin F (9)、Diosbulbin G (10)、Doisbulbinoside G (11)、β-谷甾醇(12)、豆甾醇(13)、薯蓣皂苷元(14)、Diosbulbisin A (15)、Diosbulbisin B (16)、Diosbulbisin C (17)、Diosbulbisin D (18)、胡萝卜苷(19)、薯蓣次苷甲(20)、Diosbulbiside A (21)、Diosbulbiside B(22)、槲皮素(23)、7,3’,4’-叁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24)、3,5,3’-叁甲氧基槲皮素(25)、山奈酚(26)、7,4’-二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27)、3,7-二甲氧基-5,4’-二羟基黄酮(28)、3,7-二甲氧基-5,3’,4’-叁羟基黄酮(29)、5,7,3’,4’-四羟基黄烷-3-醇(30)、2,5,2',3'-tetrahydroxy-3-methoxybibenzyl (31)、batatasin Ⅲ(32)、thunalbene(33)、大黄素(34)Diobulbinone A(35)、异香草酸(36)、methyl eucomate(37)、n-butyl eucomate (38)、planchol A (39)、1-Linolenoylglycerol (40)、1-Linoleoylglycerol (41)。其中1-11为新克罗烷型二萜类化合物,12-22为甾体及甾体皂苷类化合物,23-30为黄酮类化合物,31-33为联苄类化合物,34-41为其他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3为新化合物,2、4为首次报道核磁数据的新天然产物,37、38、39、40、41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对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1-4进行HL-60, SMMC-7721, A-549, MCF-7, SW-480五种肿瘤细胞株细胞毒测试,结果显示均无明显细胞毒活性。二、腺梗豨莶(Siegesbeckia pubescens)共生真菌芸薹生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icola)的次生代谢产物及药理活性研究芸薹生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icola)为链格孢属真菌的一个种。我们通过组织分离法,经过不断分离纯化从腺梗稀莶中分离得到其内生真菌芸薹生链格孢,经过大米发酵培养,然后用乙酸乙酯提取得到总膏。采用正相硅胶色谱柱、ODS反相柱色谱、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并综合利用IR、UV、HRESIMS、1D&2D NMR、X-ray单晶衍射、Mosher's method、ECD计算等现代波谱技术、物理化学及化学合成等方法鉴定了其中的21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是:tarassicene A (1)、tarassicene B (2)、harassicene A (3)、brassicicene A (4)、brassicicene L (5)、brassicicene B (6)、tricycloalternarene K (7)、cinnacidin B (8). cinnacidin C (9)、cinnacidin D (10)、cinnacidin E (11)、N-[9,10-Dihydrojasmonoyl]-isoleucine (12)、(35,75)-N-jasmonoyl-D-isoleucine (13)、 N-[9,10-Dihydrojasmonoyl]-valine (14)、infectopyrone (15)、4Z-infectopyrone (16)、novae-zelandin A (17)、novae-zelandin B (18)、3,5-dihydroxyacetophenone (19)、alternarienonic acid (20)、desmethylaltenusin (21)。其中化合物1-7为萜类化合物(1-6为壳梭菌素fusicoccane型二萜,7为杂萜),8-14为酰胺类化合物(8-11为cinnacidin型异亮氨酸共轭物,12-14为茉莉酸氨基酸共轭物),15-21为其他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2为具有5-9-5全新环系的fusicoccane型新骨架,3为一具有5-7-6-5全新四环系统fusicoccane型新骨架,并运用X-ray单晶衍射和ECD计算确定叁个新骨架化合物的绝对构型,同时对两类新骨架生源合成途径进行探讨。化合物4、5、7、8、9、10、11为新化合物,12-21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采用MTT法,对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1-14进行HL-60, SMMC-7721, A-549, MCF-7, SW-480五种肿瘤细胞株细胞毒测试,结果显示均无明显细胞毒活性。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选取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酪黄肠球菌(Enterococcus casseliflavu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s)、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作为受试菌株对化合物1-5和7-14最低抑菌浓度(MIC)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5、7-14对所有测试菌株在测试浓度范围内未表现出明显抑菌活性,MIC>256μg/mL。通过量子化学理论计算研究,对芸薹生链格孢文献中曾报道的brassicicenesC-H六个化合物的结构解析提出了质疑,然后采用GIAO规范不变原子轨道方法,在B3LYP/6-31G*水平上对这六种化合物及相应的预测结构的13C NMR化学位移进行计算,并且利用统计误差分析有力的推翻了brassicicenes C-H的原始结构,提出了相应的正确化学结构。(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王瑞,童玲,师彦平[8](2015)在《腺梗豨莶中2个新的氧化脂类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腺梗豨莶Siegesbeckia pubescen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从腺梗豨莶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3个氧化脂类成分,分别鉴定为3-豆蔻酰氧基-2-异丁酰氧基-4-甲基戊酸()、3-豆蔻酰氧基-2-羟基-4-甲基戊酸()和γ-十二烷基-α-羟基-γ-内酯()。结论化合物和为首次报道的氧化脂类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豨莶脂A和豨莶脂B,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5年08期)

季彬,宋佳新,赵允凤,姜珍,叶小霞[9](2014)在《HPLC-RID法测定腺梗豨莶药材中豨莶精醇等4种化合物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测定腺梗豨莶中豨莶精醇、16β,17-二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16α氢-贝壳杉烷-17,19-二羧酸和3',4'-二甲氧基槲皮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方法(HPLC-RID)。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相为固定相,流动相为体积分数0.3%甲酸溶液-乙腈(体积比42∶55),流速为1.0 mL·min-1,示差检测器光学元件温度为40℃,柱温30℃。结果豨莶精醇的线性范围为0.202~2.02 g·L-1,16β,17-二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的线性范围为0.510~5.10 g·L-1,16α氢-贝壳杉烷-17,19-二羧酸的线性范围为0.298~2.98 g·L-1,3',4'-二甲氧基槲皮素的线性范围为0.100~1.00 g·L-1,4种化合物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9.2%~104.9%内;RSD小于3.4%。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良好,适用于腺梗豨莶中4种成分的同时测定。(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叶小霞,宋佳新,季彬,姜珍,郭兴杰[10](2014)在《HPLC-RID法测定腺梗豨莶药材中奇壬醇等5种化合物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测定腺梗豨莶中ent-16β,17,18-叁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奇壬醇、ent-17,18-二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豨莶苷、ent-16β,17-二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方法(HPLC-RID)。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相为固定相,流动相为体积分数0.5%甲酸溶液-乙腈(体积比72∶28),示差检测器光学元件温度为40℃,流速为1.0 mL·min-1。结果 5种化合物线性关系良好(r>0.999),ent-16β,17,18-叁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和ent-17,18-二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的线性范围为0.10~0.50 g·L-1,奇壬醇的线性范围为0.50~2.5 g·L-1,豨莶苷的线性范围为0.20~1.0 g·L-1,ent-16β,17-二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的线性范围为0.42~2.1 g·L-1;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8.3%~101.1%内,RSD小于3.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良好,适用于腺梗豨莶中5种成分的同时测定。(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腺梗豨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优化大孔树脂富积纯化腺梗豨莶草总萜工艺。方法以总萜类成分吸附量和解吸附率为考察指标,通过静态吸附、动态吸附-解吸附试验筛选出最优树脂型号;并考察其纯化工艺。结果DM130的静态比吸附量为4.33 mg/g,动态吸附量为3.41 mg/g,动态解吸附率为86.70%。最佳工艺条件为:用2 BV 1.73 mg/ml样品溶液上样。吸附完全后,用2 BV蒸馏水淋洗,4 BV 80%乙醇溶液洗脱,纯化后总萜的质量分数为26.68%,平均收率为94.92%。结论 DM130大孔树脂可用于腺梗豨莶草总萜类化合物的纯化,工艺简便、稳定可行,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腺梗豨莶论文参考文献

[1].王建斌,吴孟华,曹晖.腺梗豨莶中1个新的单萜苷类化合物[J].中草药.2019

[2].胡华萍,许凤清,梁静静,方毅,刘梦迪.大孔树脂富集纯化腺梗豨莶草总萜工艺[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7

[3].李淑军.腺梗豨莶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分析和对大鼠血清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

[4].王举涛,李盈,胡华萍,许凤清.腺梗豨莶草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17

[5].李盈.腺梗豨莶化学成分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7

[6].许凤清,刘金旗,刘丛彬,周娟,徐冉.腺梗豨莶草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成药.2015

[7].汤莹.黄独和腺梗豨莶内生真菌芸薹生链格孢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8].王瑞,童玲,师彦平.腺梗豨莶中2个新的氧化脂类成分[J].中草药.2015

[9].季彬,宋佳新,赵允凤,姜珍,叶小霞.HPLC-RID法测定腺梗豨莶药材中豨莶精醇等4种化合物的含量[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4

[10].叶小霞,宋佳新,季彬,姜珍,郭兴杰.HPLC-RID法测定腺梗豨莶药材中奇壬醇等5种化合物的含量[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4

标签:;  ;  ;  ;  

腺梗豨莶论文-王建斌,吴孟华,曹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