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腰椎融合论文-柴旭斌,周英杰,郑怀亮,赵刚,王许可

前路腰椎融合论文-柴旭斌,周英杰,郑怀亮,赵刚,王许可

导读:本文包含了前路腰椎融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腰椎滑脱,斜外侧椎间融合术,前路钉棒固定,微创手术

前路腰椎融合论文文献综述

柴旭斌,周英杰,郑怀亮,赵刚,王许可[1](2019)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前路钉棒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及安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联合前路钉棒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应用单节段OLIF术联合前路钉棒固定治疗的2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采用Bridwell分级标准评价植骨融合情况,通过腰椎X线片及CT扫描评价手术前后椎间孔面积和椎间隙高度变化。结果 2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60~90min,平均(72.8±14.2)min;术中出血量30~180ml,平均(63.5±35.6)ml。术后1例术侧腰大肌无力,1例术侧大腿前侧疼痛,均在2周内恢复正常。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5.8±3.4)个月,VAS评分由术前的(7.2±2.3)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6±0.4)分,ODI由术前的(69.2±17.5)%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0.7±2.7)%,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影像学证实末次随访时21例患者按照Bridwell标准均达到骨性融合。椎间孔面积由术前的(100.54±3.22)mm2提高至术后的(220.74±10.34)mm2,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10.24±0.82)mm提高至术后的(16.54±1.07)mm,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结论 OLIF联合前路钉棒固定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且近期疗效可靠。(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刊》期刊2019年11期)

叶福标,尹晓明,林飞跃,徐杨[2](2019)在《兔腰椎前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生物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兔腰椎前路融合术后上下相邻节段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选取4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将其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n=8)、单纯前路腰椎融合术组(单纯融合组,n=16)、前路腰椎融合加内固定术组(融合内固定组,n=16)。对照组只行前路剥离相应的软组织后即闭合伤口;单纯融合组经前路行L5椎体次全切,植入可植骨的椎体融合器,无附加内固定;融合内固定组经前路行L5椎体次全切除,置入可植骨的融合器附加前方内固定钢板。对已经判定融合成功的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比较各组融合术后上下邻近节段的运动范围(ROM)及中性区位移(NZ)。结果单纯融合组及融合内固定组近端邻近节段(L3~4)屈曲、过伸、左侧屈、右侧屈的ROM和NZ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内固定组近端邻近节段(L3~4)屈曲、过伸、左侧屈、右侧屈的ROM、NZ均高于单纯融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叁组远端邻近节段(L6~7)屈曲、过伸、左侧屈、右侧屈的ROM、NZ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单纯融合术还是融合内固定术,均使近侧邻近节段活动度增加,导致不稳,而对远侧邻近节段的影响不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30期)

曹冬子,许正伟,刘宏平,尚伟,孙玉录[3](2019)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杨凌示范区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胸腰单椎体爆裂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0例,接受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组60例,接受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指标、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椎管横截面侵占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椎管横截面侵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矢状面Cobb角、椎管横截面侵占率小于对照组(P<0.05),伤椎前缘高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较优,可显着提高治疗结局,提高复位效果,值得推荐使用。(本文来源于《空军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买尔旦·买买提[4](2019)在《后柱截骨、悬臂梁技术+牵引矫正联合前路植骨融合治疗重度非治愈性胸腰椎结核性后凸》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后路畸形矫正联合前路植骨融合治疗重度非治愈性胸腰椎结核性后凸的可行性、临床疗效及手术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7月采用后柱截骨、悬臂梁技术+牵引矫正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手术治疗27例重度非治愈性结核性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资料,男10例,女17例;年龄(2~38)岁,平均(17.44±9.81)岁;结核病史(1~32)年,平均(11.67±7.21)年。病变累及(4~16)节段,平均(7.2±2.9)(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9年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6-12)

荀传辉[5](2019)在《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结核》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为2015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多节段胸腰椎结核,接受一期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患者共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22~78岁,平均(36.1±17.8)岁。病程2~16个月,平均11个月。均为多节段受累,其中胸椎受累者4例,腰椎受累者3例,胸腰椎同时受累者5例。12例患者均有胸背部疼痛症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平均7分。脊髓损伤程度ASIA(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9年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6-12)

李卫平,荀传辉,盛伟斌,郭海龙[6](2019)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结核》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多节段胸腰段结核的短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接受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多节段胸腰段结核患者28例,评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前后血沉,术后节段后凸Cobb角矫正率及丢失率,术后融合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神经功能变化,并对术后并发症(脊髓神经损伤,置钉偏内、偏下,内脏及大血管损伤,螺钉与导针成角,内固定松脱)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88.9±32.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99.2±80.3)mL。患者均按术后7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疼痛VAS评分术前平均(3.26±1.01)分,术后1个月平均为(1.48±0.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内植物均保持安全、有效,无植入物松动、移位。同种异体骨28例,术后12个月均达到融合标准。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置钉偏内、偏下,内脏及大血管损伤,螺钉与导针成角,内固定松脱等并发症。结论前路病灶清除后植入大块同种异体叁面皮质骨支撑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结核畸形纠正及融合率均较好;经皮内固定微创、近期手术效果好,两种手术顺序均能获得较好手术效果,且无切口感染,体位变换时植骨脱出等并发症;严重后凸畸形患者可选择先行前路病灶清除并张力性骨块支撑。如能结合前路微创通道技术能进一步减少创伤。(本文来源于《实用骨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侯英诺,张子檀,聂志红,刘中坡[7](2019)在《关节突螺钉固定在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手术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关节突螺钉固定在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6具尸体标本实施在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手术,按手术差异区分组别,探究组(n=8)及对比组(n=8),探究组在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手术基础上加以关节突螺钉固定,对比组实施单纯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手术。对两组尸体标本术后手术节段刚度情况及椎体活动度情况予以比较。结果经组间比较显示探究组术后手术节段刚度明显优于对比组(P<0.05);探究组椎体活动度亦明显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手术中运用关节突螺钉固定可提升术后机体稳定性,故可作为腰椎疾病首选手术方式。(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25期)

李卫平[8](2019)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结核》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前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多节段胸腰段结核的短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期间接受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的多节段胸腰段结核患者28例,评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节段后凸cobb角(segment kyphotic angle,SKA)矫正率及丢失率;术后融合率(suk标准);术前术后VAS疼痛评分,神经功能变化(ASIA评分),并对术后并发症(脊髓神经损伤,置钉偏内、偏下;内脏及大血管损伤,螺钉与导针成角;内固定松脱)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8例患者,男性17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44.25±16.6)岁,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88.9±32.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599.2±80.3)ml。患者均按术后7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疼痛VAS评分术前平均(3.26±1.01)分,术后1个月平均为(1.48±0.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内植物均保持安全、有效,无植入物松动、移位。同种异体骨28例,术后12个月均达到融合标准。并发症包括脊髓神经损伤(ASIA分级),置钉偏内、偏下;内脏及大血管损伤;螺钉与导针成角;内固定松脱。结论:前方病灶清除后植入大块同种异体叁面皮质骨支撑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结核畸形纠正及融合率均较好;经皮内固定微创、近期手术效果好、两种手术顺序均能获得较好手术效果,且无切口感染,体位变换时植骨脱出等并发症;严重后凸畸形患者可选择先行前方病灶清除并张力性骨块支撑。如能结合前路微创通道技术能进一步减少创伤。(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宋振[9](2018)在《前路、后路腰椎内固定融合术实验兔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前路、后路腰椎内固定融合术实验兔模型。方法:将45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A组行腰椎前路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B组行腰椎后路椎板棘突融合内固定术,C组行前路、后路联合融合内固定术。术后3个月,安乐死取材,做大体、组织学观察和X线检查。结果:A、C组固定节段椎间隙融合消失,B、C组固定节段椎板棘突融合消失。融合节段有骨小梁形成,胶原纤维折光性强,方向排列有序。结论:兔腰椎内固定融合术实验模型建立方法简便、融合率高,可为脊柱相关疾病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平台。(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8年08期)

王程,彭文,晏怡果,李学林,欧阳智华[10](2018)在《新型解剖型纳米椎间融合器在腹腔镜下腰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的初步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新型解剖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在腹腔镜下腰椎前路L5/S1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中应用的初步临床疗效。在本院脊柱外科进行的21例腹腔镜下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中应用该新型椎间融合器,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进行VAS评分及骨性融合和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分析。结果显示VAS评分在术后持续改善,椎间隙高度在术后变化无统计学差异,在术后6个月时均达到骨性融合。该研究验证了该新型椎间融合器应用于腹腔镜下腰椎前路L5/S1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的初步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南医学科学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前路腰椎融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兔腰椎前路融合术后上下相邻节段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选取4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将其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n=8)、单纯前路腰椎融合术组(单纯融合组,n=16)、前路腰椎融合加内固定术组(融合内固定组,n=16)。对照组只行前路剥离相应的软组织后即闭合伤口;单纯融合组经前路行L5椎体次全切,植入可植骨的椎体融合器,无附加内固定;融合内固定组经前路行L5椎体次全切除,置入可植骨的融合器附加前方内固定钢板。对已经判定融合成功的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比较各组融合术后上下邻近节段的运动范围(ROM)及中性区位移(NZ)。结果单纯融合组及融合内固定组近端邻近节段(L3~4)屈曲、过伸、左侧屈、右侧屈的ROM和NZ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内固定组近端邻近节段(L3~4)屈曲、过伸、左侧屈、右侧屈的ROM、NZ均高于单纯融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叁组远端邻近节段(L6~7)屈曲、过伸、左侧屈、右侧屈的ROM、NZ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单纯融合术还是融合内固定术,均使近侧邻近节段活动度增加,导致不稳,而对远侧邻近节段的影响不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前路腰椎融合论文参考文献

[1].柴旭斌,周英杰,郑怀亮,赵刚,王许可.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前路钉棒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医刊.2019

[2].叶福标,尹晓明,林飞跃,徐杨.兔腰椎前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9

[3].曹冬子,许正伟,刘宏平,尚伟,孙玉录.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对比[J].空军医学杂志.2019

[4].买尔旦·买买提.后柱截骨、悬臂梁技术+牵引矫正联合前路植骨融合治疗重度非治愈性胸腰椎结核性后凸[C].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9年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5].荀传辉.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结核[C].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9年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6].李卫平,荀传辉,盛伟斌,郭海龙.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结核[J].实用骨科杂志.2019

[7].侯英诺,张子檀,聂志红,刘中坡.关节突螺钉固定在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8].李卫平.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结核[D].新疆医科大学.2019

[9].宋振.前路、后路腰椎内固定融合术实验兔模型的建立[J].名医.2018

[10].王程,彭文,晏怡果,李学林,欧阳智华.新型解剖型纳米椎间融合器在腹腔镜下腰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的初步临床应用[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8

标签:;  ;  ;  ;  

前路腰椎融合论文-柴旭斌,周英杰,郑怀亮,赵刚,王许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