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长期损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公路路基,预应力损失,理论分析,锚索
长期损失论文文献综述
俞强山,王建松,刘庆元,高和斌,张振强[1](2019)在《强风化花岗岩边坡锚索长期预应力损失规律及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边坡预应力锚索在长期运营过程中必然伴随有预应力损失。本文在讨论岩土体蠕变耦合模型适用性的基础上,以福建漳永高速公路一强风化花岗岩边坡工程为背景,通过监测边坡锚索预应力损失情况,分析了锚索预应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得出锚索长期预应力损失呈负指数变化的规律。结合蠕变耦合模型对拟合结果进行反分析,计算得出强风化花岗岩的蠕变参数。利用耦合效应模型的松弛方程,建立锚索长期预应力预测模型。对比监测数据,表明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可对边坡运营期间任一时刻的锚索预应力值进行估算,进而评价锚索应力的异常变化情况,为边坡运营期间的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9年07期)
程旭东,王子栋,马川,王洪杰,张如林[2](2018)在《大型LNG储罐外罐长期预应力损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混凝土收缩徐变及钢筋应力松弛的耦合作用,LNG储罐外罐预应力系统将产生长期预应力损失,严重影响储罐的安全性能。为此,基于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相关模型,以国内某大型LNG储罐外罐为研究对象,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多组模型分别模拟收缩徐变损失、应力松弛损失及其耦合作用下的损失,分析了混凝土收缩徐变及应力松弛的相互作用对长期预应力损失的影响规律,并讨论了双向设置预应力对长期预应力损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环向、竖向预应力筋长期损失终值(50年)最大值分别达到张拉控制应力的10.97%、17.02%;(2)环向、竖向预应力筋在收缩徐变和应力松弛耦合作用下的损失分别为收缩徐变损失与应力松弛损失代数和的83.59%和86.33%;(3)提出相互作用折减系数,当收缩徐变损失和应力松弛损失大小相近时的折减系数最小;(4)竖向预应力对环向预应力筋长期预应力损失的影响较为明显。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大型LNG储罐混凝土外罐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工业》期刊2018年11期)
唐业平[3](2018)在《长期资产减值损失转回问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CAS8与国际准则的比较,得出国际趋同的状态对我国的影响,同时也得出我国在长期资产减值转回问题上与国际准则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了我国准则不允许转回的原因,以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可靠性和谨慎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河北企业》期刊2018年09期)
陈效卫[4](2018)在《美国长期封锁致古巴近万亿美元损失》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里约热内卢8月27日电 (陈效卫)哈瓦那消息:古巴政府近日发布报告称,因美国长期对古经济、金融封锁和贸易禁运,古巴近60年来累计损失达9336.78亿美元。报告指出,美国“失败的政策”是阻碍古巴发展的主要障碍。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对古巴(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8-08-28)
肖泰峰,段德宝,邱昕[5](2018)在《加强食品标签全过程监管》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加拿大卫生部发布了食品包装正面标签(FOP)法规草案,针对高饱和脂肪酸、高糖及高钠食品,发布了4种强制性标识的正面标签营养标志。这些标志由不同的颜色和图案组成,包括了饱和脂肪酸、糖和钠等内容,并显示健康加拿大等字样。加政府旨在通过此举降低由于摄入该(本文来源于《中国国门时报》期刊2018-06-28)
徐云连[6](2018)在《长期减量化施肥后农田氮磷径流损失及土壤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为了提高作物产量,人们大量的施用化肥,过度的化肥施用对土壤环境质量造成了严重破坏,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也日益加剧。近年来巢湖流域日益加剧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相关学者在治理巢湖流域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缺乏长期减量化施肥定位试验的报道。本研究针对巢湖流域过量施用化肥和秸秆的资源浪费现象,利用巢湖流域长期定位试验点的6个处理:空白处理、常规处理、优化处理、减氮30%处理、减磷50%处理和减量+秸秆还田处理,分析了第10年(2017年)小麦水稻产量及其经济效益、氮磷地表径流量及流失率、作物养分吸收量、肥料利用率及土壤养分等性状,得出了巢湖流域农田减量化施肥及秸秆还田条件下减量施肥氮磷地表径流流失规律特征和肥料利用率情况,分析了长期减量化施肥后土壤养分性质以及酶活性。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长期不施肥处理会显着降低作物产量,减量施肥会降低作物的产量,但降低效果不明显,分析作物经济效益,可得出减量+秸秆还田处理和优化施肥处理的纯收入较高,减氮和减磷纯收入也高于常规施肥,但相对于减量+秸秆还田和优化施肥较低,减量+秸秆还田的肥料增效也是最多的。可见减量+秸秆还田可以既增产又增效。(2)减量+秸秆还田明显降低了总氮和总磷的流失量以及流失率,减氮明显减少了总氮的流失量和流失率,减磷仅对总磷的流失量有显着降低作用,对其流失率降低不明显,甚至没有效果,这可能是因为流失量与肥料减少相比减少的幅度不够。(3)减量施肥能够增加稻麦氮磷素的吸收量,小麦季,较常规处理相比,氮素吸收量减氮处理平均增加2%,减磷平均增加6%,减量+秸秆还田平均增加38%,磷素吸收量减氮平均增加16%,减磷平均增加6%,减量+秸秆还田处理平均增加25%;水稻季,较常规施肥相比,氮素吸收量减氮处理平均增加14%,减磷平均增加17%,减量+秸秆还田平均增加25%,磷素吸收量减氮处理平均增加12%,减磷平均增加15%,减量+秸秆还田平均增加25%。从肥料利用率来看,减氮对氮肥的利用率提高作用显着,减磷能够提高磷肥的利用率,减量+秸秆还田既能增加氮肥利用率,又可以增加磷肥利用率。(4)与试验初期相比,减量+秸秆还田使得土壤中的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使有效磷含量减少,减磷造成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降低48%,减氮和减磷对土壤中的速效钾含量影响不明显;对于碱解氮含量,减氮使其降低,减磷对其影响不明显。长期减少氮磷肥的施用对土壤有效铜锌铁锰含量的影响不同,减氮和减磷会降低土壤中有效铜、有效铁的含量,增加土壤中有效锌的含量,对于有效锰,减磷使其增加,减氮使其减少,减量+秸秆还田会增加土壤中有效铜锌铁锰的含量。磷氮肥的减少会一定程度的降低土壤中脲酶、中性磷酸酶、蔗糖酶的活性,减量+秸秆还田对脲酶的增加效果不明显,但是会显着增加土壤中中性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徐聪[7](2018)在《华北平原长期氮肥施用和秸秆还田下温室气体排放及氮素损失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以高量氮肥施用为主要措施的集约化生产模式下,华北平原面临着严重的温室气体排放和氮素损失风险。秸秆还田是华北平原推行的重要保护性农田管理措施之一,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氮素损失影响显着。本文以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运用meta分析、长期定位试验和原位同位素示踪的方法,分析和讨论长期不同施氮和秸秆还田措施下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和氮素损失的特征及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及结论如下:(1)Meta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小麦季和玉米季N20排放的平均水平分别为0.68和2.10 kgN2O-Nha-1season-1。由于自然条件变化幅度较小,华北平原不同土壤pH、质地、降雨和气温水平下的年均温室气体排放无显着差异(P>0.05)。施氮量与N2O排放呈显着的指数型相关关系(P<0.05),小麦季和玉米季的拟合方程分别为y = 0.239e0.0058x和y=0.365e0.0071x。与单施化肥相比,将有机肥替代一部分化肥施用可在保证作物产量基础上显着降低年均N20排放16%(P<0.05)。相比不还田,秸秆还田显着增加年均N20排放26%(P<0.05)。相比常规耕作,免耕措施下小麦季N2O排放显着降低30%(P<0.05),而在玉米季显着增加10%(P<0.05)。(2)2013-2016年定位监测数据表明,常规施氮(345kgNha-1 season-1)条件下进行免耕和秸秆还田会导致较高的温室气体排放风险;相比常规施氮,优化施氮(225 kgN ha-1 season-1)可在不影响作物产量的前提下显着降低31%的N2O排放(P<0.05),是N2O减排的最直接措施;优化施氮+旋耕+秸秆还田是华北平原温室气体减排的最优组合措施。与2009年定位试验初始土壤相比,连续施用氮肥7年后,0-2m 土壤总氮储量均增加,年均增加量为8-419kgNha-1yr-1;相比常规施氮,优化施氮每年平均可降低氮素损失约35 kgN ha-1 yr-1;相比秸秆不还田,长期实行秸秆还田每年可增加土壤氮累积量(0-2m)34-112 kgN ha-1 yr1。(3)15N原位示踪研究表明,在长期施氮土壤中,当季所施氮肥所产生的N20直接排放主要发生在施氮后的3周内,随后来自肥料的N2O排放趋近于零;小麦季N20累积排放中来自肥料氮和非肥料氮的比例均为约50%;在玉米季则分别约为70%和30%。施氮后来源于原土氮库的N20排放显着增加(P<0.05),说明氮肥施用对原土氮库存在激发效应,增加原土氮素的N20损失风险;在玉米季,相比只施氮肥,施氮+秸秆还田有明显促进原土氮素和/或秸秆氮素周转的趋势,激发效应更加显着,从而增加非肥料氮来源的N2O排放。(4)通过对15N去向进行分析发现,在长期高量氮肥施用背景下,当季肥料氮在作物籽粒、秸秆中累积,在1m土体中残留,及以N2O、NH3形式损失的比例在小麦季分别约为30%、3.0%、37%、0.11%和2.0%;在玉米季分别约为20%、16%、37%、0.24%和6.0%。相比秸秆不还田,秸秆还田可促进肥料氮在土壤中的固定(27-43kgNha-1season-1),减少13%-42%的当季肥料氮总损失,且对作物产量无显着影响。综上,本研究表明,在华北平原进行秸秆还田,虽然有促进温室气体直接排放的趋势,但可与优化施氮和旋耕等措施进行结合,在长期尺度上达到最优的减排效果。长期定位试验和同位素示踪研究均表明,在长期高量氮肥施用背景下进行秸秆还田可显着降低氮素损失,促进土壤氮库的积累,在集约化生产中应长期推行。(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8-05-01)
许锋[8](2017)在《CFRP筋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梁长期预应力损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2根不同张拉控制应力加固梁的长期应力观测试验,借鉴既有预应力损失计算方法,开展CFRP筋长期预应力损失研究。结果表明:CFRP筋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梁长期预应力损失的引起因素主要有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徐变、CFRP筋松弛和钢板的长期变形;CFRP筋长期预应力损失占初始有效应力的10.5%和16.0%;初始应力水平较高时,CFRP筋松弛和钢板的长期变形是引起长期预应力损失的主要因素。试验结果可供工程实践参考。(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2017年增刊III》期刊2017-08-01)
赵辉,郑有飞,李硕,徐静馨,曹嘉晨[9](2017)在《麦田O_3浓度的长期变化及其对冬小麦干物质和产量损失的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地层臭氧污染及其对作物产量和粮食安全的负面效应已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利用2014~2016年冬小麦主要生长季期间臭氧浓度和气象因子观测资料,分析了麦田臭氧浓度、AOT40的变化特征.根据Pleijel等2007年修正的气孔导度模型,模拟了冬小麦气孔导度的变化,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同时结合通量模型,计算了冬小麦气孔臭氧通量.此外,利用前期课题组建立的模型,估算了臭氧对冬小麦干物质累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浓度在冬小麦生长季期间从前期到后期逐渐增加,并呈现明显的单峰型日变化特征.从2014~2016年的每年3月1日~5月31日,平均臭氧浓度分别为36.2、37.7和33.6 n L·L~(-1),AOT40值分别为17.08、17.90和11.84μL·(L·h)~(-1).Javis气孔导度模型可以用来模拟本地区冬小麦的气孔导度,模型解释了实测气孔导度81%的变异性.2014~2016年冬小麦气孔臭氧吸收通量分别为9.36、9.32和8.65 mmol·m~(-2).在近3年臭氧浓度平均水平下,近地层臭氧会使冬小麦产量减少18.03%,干物质累积减少19.31%.(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7年12期)
刘同华[10](2017)在《预应力CFRP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长期预应力损失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预应力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能有效发挥复合材料高强、轻质等优点,同时还可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相比非预应力CFRP片材加固钢筋混凝土梁,预应力CFRP片材能显着提高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刚度和承载力,减少裂缝,改善工作性能。研究预应力CFRP片材加固时,预应力损失是不可忽略的重要指标,预应力损失的大小往往会直接影响加固效果。本文采用光纤光栅传感器(FBG)监测12根钢筋混凝土加固梁CFRP板的预应力损失,并从理论分析预应力损失的组成,将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针对锚具的形式(力卡锚具和平板锚),梁的类型(大尺寸T梁和小尺寸矩形梁)等对比研究了预应力的损失。此外,设计了加固梁的持载试验,监测加固梁在两种预应力水平、两种持载水平和碳纤维板所处不同环境(干燥和湿润)下的受力性能,探讨了加固梁的挠度变化规律,CFRP板的应变分布和混凝土的应变变化。主要的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试验研究采用平板锚加固不同预应力水平的梁,中短期的预应力损失均在3%左右,损失集中在碳纤维板靠近张拉端端部。力卡锚具系统加固的矩形梁在加固7d后的累计损失量为6.07%~10.96%。试验结果表明,平板锚加固法因二次紧固效果,预应力损失较小,而且预应力瞬时损失与紧固螺母的紧固效果密切相关,工程实践中应设置平板锚夹紧碳板,放张前卡紧螺母。(2)监测两根不同预应力水平大尺寸T梁的预应力损失,试验结果表明90d后预应力损失均在5%以下。采用预应力损失的理论计算公式验证T梁长期预应力损失,发现TP20%的理论损失比试验值偏小,TP40%的理论损失比试验值偏大。对比分析T梁与矩形梁中短期试验的预应力损失,结果表明T梁在7d内的累计损失在5%以内,矩形梁的平均损失在8%左右。(3)设计了加固梁的持载试验,研究了持载下加固梁的挠度,CFRP板应变,混凝土应变变化规律。对比分析在不同持载水平、预应力水平作用下,以及碳纤维板干湿环境作用下有关参数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提高CFRP板的预应力水平可以提高钢筋混凝土梁的刚度,进一步减小加固梁的挠度。碳板处于湿润环境对梁的挠度影响较小。(4)通过持载试验研究,定量分析了加固梁的裂缝数量、长度和宽度,研究不同预应力水平对加固梁裂缝发展的影响。重点分析持载下CFRP板应变分布随时间变化规律,同时发现混凝土应变在4个月后趋于稳定。参考加固梁的徐变挠度随时间变化公式,与试验值做了对比分析,根据对比结果给出了不同预应力水平的加固梁极限徐变系数修正值。(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7-05-01)
长期损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混凝土收缩徐变及钢筋应力松弛的耦合作用,LNG储罐外罐预应力系统将产生长期预应力损失,严重影响储罐的安全性能。为此,基于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相关模型,以国内某大型LNG储罐外罐为研究对象,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多组模型分别模拟收缩徐变损失、应力松弛损失及其耦合作用下的损失,分析了混凝土收缩徐变及应力松弛的相互作用对长期预应力损失的影响规律,并讨论了双向设置预应力对长期预应力损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环向、竖向预应力筋长期损失终值(50年)最大值分别达到张拉控制应力的10.97%、17.02%;(2)环向、竖向预应力筋在收缩徐变和应力松弛耦合作用下的损失分别为收缩徐变损失与应力松弛损失代数和的83.59%和86.33%;(3)提出相互作用折减系数,当收缩徐变损失和应力松弛损失大小相近时的折减系数最小;(4)竖向预应力对环向预应力筋长期预应力损失的影响较为明显。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大型LNG储罐混凝土外罐的安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长期损失论文参考文献
[1].俞强山,王建松,刘庆元,高和斌,张振强.强风化花岗岩边坡锚索长期预应力损失规律及预测模型[J].铁道建筑.2019
[2].程旭东,王子栋,马川,王洪杰,张如林.大型LNG储罐外罐长期预应力损失分析[J].天然气工业.2018
[3].唐业平.长期资产减值损失转回问题分析[J].河北企业.2018
[4].陈效卫.美国长期封锁致古巴近万亿美元损失[N].人民日报.2018
[5].肖泰峰,段德宝,邱昕.加强食品标签全过程监管[N].中国国门时报.2018
[6].徐云连.长期减量化施肥后农田氮磷径流损失及土壤性质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8
[7].徐聪.华北平原长期氮肥施用和秸秆还田下温室气体排放及氮素损失特征[D].中国农业大学.2018
[8].许锋.CFRP筋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梁长期预应力损失研究[C].《工业建筑》2017年增刊III.2017
[9].赵辉,郑有飞,李硕,徐静馨,曹嘉晨.麦田O_3浓度的长期变化及其对冬小麦干物质和产量损失的估算[J].环境科学.2017
[10].刘同华.预应力CFRP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长期预应力损失试验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