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亲分离论文-张英虎,孟珊,贺建波,王宇峰,邢光南

超亲分离论文-张英虎,孟珊,贺建波,王宇峰,邢光南

导读:本文包含了超亲分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豆,重组自交系,百粒重,连锁定位

超亲分离论文文献综述

张英虎,孟珊,贺建波,王宇峰,邢光南[1](2015)在《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NJRSXG百粒重超亲分离的遗传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解析大豆重组自交系中百粒重的QTL及其等位变异效应,探究重组自交系中百粒重存在超亲分离的原因,为进一步培育不同类型百粒重大豆提供遗传依据。【方法】利用以先进2号和赶泰2-2为亲本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NJRSXG为材料,在2009—2011年共5种环境下测定百粒重表型数据,建立具有400个SSR标记的遗传图谱,选用QTLNetwork V2.1软件中混合模型区间作图方法(mixed model based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MCIM)对表型数据和基因型数据进行大豆百粒重QTL定位研究。在定位结果基础上,分析每个重组自交系群体中每个家系百粒重QTL等位变异类型,建立百粒重QTL-allele矩阵。【结果】5种环境试验的平均结果,亲本先进2号和赶泰2-2的百粒重分别为16.92和14.14g,重组自交系百粒重变幅为12.09—25.01 g,存在超亲分离,多环境下遗传变异系数(genotypic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GCV)为16.06%,遗传率为96.17%。利用MCIM方法联合5环境原始数据,总共检测到10个加性QTL和9对上位性QTL,10个加性QTL的表型变异解释率变幅为0.69%—14.93%,其中Sw-05-2、Sw-08-1、Sw-12-1和Sw-17-1的表型变异解释率较高,分别为6.91%、14.93%、7.80%和5.01%,Sw-13-3为以往未见报道并兼具加性和上位性效应的位点。上位性QTL的表型变异解释率较小,变幅为0.31%—3.44%,其中Sw-e4的表型变异解释率最高。联合多环境方差分析和QTL定位结果,解析大豆百粒重的遗传结构,发现加性QTL累积贡献了47.91%表型变异,上位性QTL累积贡献13.06%表型变异,未检测出的微效QTL累计解释了35.20%的表型变异。在定位的同时,获得了QTL等位变异的效应,分析重组自交系及其亲本中百粒重QTL等位变异的组成,建立了NJRSXG的百粒重QTL-allele矩阵;两亲本分别具有7对和3对加性增效等位变异,属互补型组合;矩阵中没有一个重组自交家系包含所有减效等位变异或增效等位变异,表明重组自交家系具有进一步改良的潜力;大粒型家系具有较多增效等位变异,小粒型家系具有较多减效等位变异;说明百粒重位点间的重组是产生超亲家系的重要原因。【结论】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能够产生超亲分离家系;联合多环境数据检测到10个加性QTL和9对上位性QTL;百粒重QTL位点间的重组是超亲分离的原因;重组自交家系间具有进一步重组的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22期)

权威,芦涛,侯广亮,许延波,任润生[2](2010)在《由小麦亲本品种之间遗传距离预测对条锈病数量抗性的超亲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条锈病在世界很多国家/地区均有发生,我国是该病的最大流行区,近年来在西北、西南、华北南部等地区频繁流行。利用抗病性防治该病是一种经济、有效、环境友好的措施,表现为过敏性坏死反应的质量抗病基因一个又一个地被条锈菌新小种克服,近些年来,国内外加强了对数量抗(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0-07-03)

Tae,Soo,Lee,Gregory,Shaner,宋继学[3](1986)在《慢叶锈小麦品种间杂交潜伏期长度的超亲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不同来源的慢叶锈品种是否具有控制潜伏期的独特基因,如果有,那么这些基因是否有加性效应.材料和方法试验在温室进行.共7个试材,6个来源于慢叶锈小麦品种(CI 13227, Suwon 85, SW72469-6, L574-1, CI 10745和普渡育种系P65113B6)之间的杂种(组合为慢叶锈×慢叶锈)衍生群体,这6个慢叶锈品种以往曾有报道.以一个快锈品种Morocco作对照.(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1986年05期)

H,Wallwark,R,Johnson,阮寿康[4](1985)在《小麦对条锈病抗病性的超亲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叙述了从感条锈病或中度抗病小麦品种间杂交组合中进行选择,以增强抗病性、测定这种抗病性的小种专化性以及为了获得遗传控制持久抗性的更多启示而设计的试验结果.(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1985年03期)

超亲分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麦条锈病在世界很多国家/地区均有发生,我国是该病的最大流行区,近年来在西北、西南、华北南部等地区频繁流行。利用抗病性防治该病是一种经济、有效、环境友好的措施,表现为过敏性坏死反应的质量抗病基因一个又一个地被条锈菌新小种克服,近些年来,国内外加强了对数量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亲分离论文参考文献

[1].张英虎,孟珊,贺建波,王宇峰,邢光南.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NJRSXG百粒重超亲分离的遗传解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5

[2].权威,芦涛,侯广亮,许延波,任润生.由小麦亲本品种之间遗传距离预测对条锈病数量抗性的超亲分离[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

[3].Tae,Soo,Lee,Gregory,Shaner,宋继学.慢叶锈小麦品种间杂交潜伏期长度的超亲分离[J].麦类作物学报.1986

[4].H,Wallwark,R,Johnson,阮寿康.小麦对条锈病抗病性的超亲分离[J].麦类作物学报.1985

标签:;  ;  ;  ;  

超亲分离论文-张英虎,孟珊,贺建波,王宇峰,邢光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