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左心耳结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瓣膜置换,左心耳结扎,栓塞
左心耳结扎论文文献综述
张正升,韩贵芝,张申,吴联合,盛存见[1](2019)在《心脏瓣膜置换、房颤射频消融同期行左心耳结扎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应用心脏瓣膜置换、房颤射频消融同期行左心耳结扎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分析2013年7月至2017年6月我院入院心房纤颤合并瓣膜病患者43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左心耳结扎组,每组215例。左心耳结扎组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房颤射频消融同期行左心耳结扎,对照组患者仅进行瓣膜置换术及房颤射频消融术。对比分析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随访期内房颤复发率、患者出血事件及栓塞事件发生率等指标,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左心耳结扎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平均时间分别延长8.0 min和6.2 min,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入住时间、二次开胸发生率及住院院时间及术后随访期内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左心耳结扎组患者栓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脏联合瓣膜置换、房颤射频消融同期行左心耳结扎的手术方式是安全的,可以降低患者的栓塞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刘胜中,谭今,向波,蒋露,于涛[2](2016)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结扎左心耳预防风湿性心房颤动患者脑栓塞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心内直视手术中采用丝线结扎闭塞左心耳的安全性,并评价其预防风湿性心房颤动患者脑栓塞的有效性。方法 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该院心脏外科中心在129例接受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的风湿性心房颤动患者心内直视手术中,采用双10号丝线从心外结扎闭塞左心耳(结扎组),通过观察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期内脑栓塞发生率,并与该院同期未行左心耳结扎术的129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扎组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ICU入住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35±50)min、(88±24)min、(57±16)min、(26.5±9.3)h和(12.4±7.5)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组术后再次开胸止血(1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急性肾衰竭(2例)、肺部感染(3例)、胸骨切口裂开(2例)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组死亡2例,对照组死亡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组127例随访(23.6±11.3)个月,无1例发生脑栓塞,而对照组126例随访(22.9±12.1)个月,5例发生脑栓塞,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直视手术中采用丝线结扎闭塞左心耳,简单安全,可降低风湿性心房颤动患者脑栓塞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6年07期)
艾克拜尔·安尼瓦尔[3](2015)在《心脏手术中左心耳结扎在预防术后房颤和脑血管意外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在心脏手术常规左心耳结扎是否会减少术后房颤及房颤相关的脑血管意外的风险。方法: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从2012年1月1日到2014年6月30日期间,486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成年患者收集术前资料术后及术后随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一共有486例患者进行了调查。左心耳未结扎的患者术后发生AF的概率是左心耳结扎术的1.8倍(95%CI,1.03-3.00),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术后发生AF的概率是年龄小于60岁的3.6倍(95%CI,1.83-7.13),左心耳未结扎组术后脑卒中的概率是左心耳结扎组的10.9(95%CI,2.68-44.55)。在左心耳结扎组术后出现脑血管并发症1列(0.7%),在非左心耳结扎组10例(2.9%),出现脑血管并发症(0.7%vs2.9%,p<0.00)。结论:虽然术后房颤是心脏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常规结扎左心耳在术后的房颤和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5-03-01)
叱珑[4](2009)在《左心耳结扎对兔凝血纤溶系统及心房利钠肽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拟通过结扎左心耳的方法模拟经皮涂层附膜自膨式笼架封闭左心耳时机体的内环境,继而检测这种方法对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以及对心房利钠肽分泌水平的影响。选取了血栓前状态的五个特异性指标: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P-selectin,Ps,又称GMP-140)、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血浆蛋白C抗原(PC)及心房利钠肽(BNP)探讨结扎兔左心耳术后静脉血浆中以上各指标的变化。方法以50只新西兰家兔作实验动物,雌雄不限,体重5±1.5Kg,随机选取25只作为实验组(局麻下开胸结扎左心耳),其余25只作为对照组(局麻下开胸不结扎左心耳)。术后24h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抽取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GMP-140、t-PA、PAI、PC、vWF,及BNP,6个指标的水平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24h的GMP-140、BNP、PC、vWF,均有所升高,但是均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t-PA、PAI水平实验组在术后24h有所降低。BNP的升高,可能是实验组对心肌的损害比较大造成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实验组作左心耳病理切片,观测左心耳心肌细胞无坏死。结论结扎左心耳未加重内皮细胞的损伤和血小板的激活,术后24h左心耳病理切片未发现明显心肌细胞坏死。说明结扎左心耳对机体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以及内分泌活动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09-05-01)
左心耳结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在心内直视手术中采用丝线结扎闭塞左心耳的安全性,并评价其预防风湿性心房颤动患者脑栓塞的有效性。方法 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该院心脏外科中心在129例接受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的风湿性心房颤动患者心内直视手术中,采用双10号丝线从心外结扎闭塞左心耳(结扎组),通过观察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期内脑栓塞发生率,并与该院同期未行左心耳结扎术的129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扎组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ICU入住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35±50)min、(88±24)min、(57±16)min、(26.5±9.3)h和(12.4±7.5)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组术后再次开胸止血(1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急性肾衰竭(2例)、肺部感染(3例)、胸骨切口裂开(2例)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组死亡2例,对照组死亡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组127例随访(23.6±11.3)个月,无1例发生脑栓塞,而对照组126例随访(22.9±12.1)个月,5例发生脑栓塞,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直视手术中采用丝线结扎闭塞左心耳,简单安全,可降低风湿性心房颤动患者脑栓塞的发生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左心耳结扎论文参考文献
[1].张正升,韩贵芝,张申,吴联合,盛存见.心脏瓣膜置换、房颤射频消融同期行左心耳结扎的疗效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9
[2].刘胜中,谭今,向波,蒋露,于涛.心内直视手术中结扎左心耳预防风湿性心房颤动患者脑栓塞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6
[3].艾克拜尔·安尼瓦尔.心脏手术中左心耳结扎在预防术后房颤和脑血管意外中的作用[D].新疆医科大学.2015
[4].叱珑.左心耳结扎对兔凝血纤溶系统及心房利钠肽影响的实验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