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史论文-张桂琼

红学史论文-张桂琼

导读:本文包含了红学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香港,红学史,红楼梦

红学史论文文献综述

张桂琼[1](2019)在《香港红学史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有关香港红学史的研究还存在资料不全面、研究范围不明确、时间覆盖面狭窄等问题,未能全面地展示香港红学的发展进程。本文拟从文献书目整理、文选编纂、研究着述叁方面,回顾香港红学史研究,探讨其中未及细论或有待商榷的地方。(本文来源于《曹雪芹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樊志斌[2](2019)在《有关李希凡先生的“红学”观、批评及其他——兼及《红楼梦》研究视野、方法与红学史批评中存在的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关李希凡"红学"研究的批评往往存在着因细节不够清楚而将个人与时代、个人与学派所主张的精神及使用恰当与否相捆绑混淆的现象。仔细梳理、辨析这些问题,有助于客观看待李希凡红学研究、李希凡与当代红学的关系,并廓清当前红学研究的思路。(本文来源于《曹雪芹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孙伟科[3](2019)在《2018年度中国红学发展研究报告之一——以《红楼梦》文本研究、红学史及红学活动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红楼梦》原着与学术着作出版热点不断,各个版本的珍藏本先后问世;学术研究论题深入,学术普及持续推广;《红楼梦》的对外文化交流频繁,主题突出;《红楼梦》艺术传播形式多样,学术的支持作用尤为显着;学术刊物社会影响稳步上升;各地红学活动频繁,网络红学蓬勃发展,学术水平得到稳步提升;红学前辈引领学术前沿,青年学者富有创新精神,红学新人不断涌现,展现生机活力和学术新姿。(本文来源于《红楼梦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马经义[4](2019)在《论红学史研究的“四维叁层”模式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红学史论着为例,从"术"的层面对红学史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在红学史研究与撰写过程中呈现出了"四维叁层"模式,即时间、流派、学者、传播四个维度和收集红学史料、综述各家观点、历史状貌评判叁个层次,并明确了"术"与"学"对红学史呈现的影响,从而为红学史着作的撰写与评价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曹雪芹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张建智[5](2018)在《“红学”史的关键人物——戚蓼生、范锴、俞平伯》一文中研究指出/壹/红学研究,渊源深长,现已成为一门显学。在曹雪芹没有把《红楼梦》写完时,就有人在研究了。其实中国的《尚书》,也有小说的成分,可从没人拿来作小说研究。而日本的《源氏物语》,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小说,虽有人研究,却没有像《红楼梦》研究那样持久不息。作为一部小说能持续被研究几百年,既要有一代代研究者,还须有不断的推动力。近叁百年中,推动红学史发展,有几个关键人物。(本文来源于《博览群书》期刊2018年10期)

张玉洁[6](2018)在《曹雪芹旗籍研究的红学史回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曹雪芹旗籍和民族归属问题的研究做了回顾,梳理了百年来红学界对此问题的实证研究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叁派看法,即"汉人说""满人说"和在清代历史视域下的第叁种观点,分析了研究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对八旗制度中几个概念的辨析,指出曹家"内务府正白旗包衣旗鼓下人"的旗籍身份在清代历史背景下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对《红楼梦》的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红楼梦学刊》期刊2018年03期)

王人恩,晓明[7](2017)在《《红学史谫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等教育出版社集美大学文学院王人恩教授是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治红学已有叁十多年。《红学史谫论》为红学史研究专着,全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内容涉及《红楼梦》中大观园究竟在哪里、《红楼梦》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里、索隐派的一些重要观点、几首题红诗赋以及杨掌生、钱锺书、茅盾等人的红学研究等,还讨论了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红学研究史。(本文来源于《红楼梦学刊》期刊2017年06期)

余绮[8](2017)在《何其芳对《红楼梦》研究及其在“红学”史上的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文学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何其芳对《红楼梦》的研究具有独到路径并保持研究方向的正确,将文学作为社会现象进行研究探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文学、历史学相结合的批判方法进行研究,在艺术成就的研究、社会背景的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成为后人研究"红学"的楷模,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赞扬。(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7年06期)

钟祥[9](2016)在《胸襟铸就“红学史”——李春祥先生与他的《红学二百年》》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春祥先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师长和学者,他在竭诚关心培养后学的同时,又孜孜不倦地进行《红楼梦》研究,用多年的心血铸就一部红学史《红学二百年》。此着对200年来的《红楼梦》研究史料从着名专家学者的着述到一般研究者的论断,在广搜博采的同时,对其进行了准确、深入、精到的评价,完成了一部蔚为大观的《红楼梦》研究史。(本文来源于《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陈梦谣[10](2016)在《孟森《董小宛考》之红学史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孟森的《董小宛考》于1915年发表于《小说月报》,其本意是对史实的澄清,更是对王梦阮、沈瓶庵《红楼梦索隐》的正面抨击。这一抨击利器随着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实现了其彻底摧垮王、沈一派索隐陈说的使命。孟森的《董小宛考》一文兼具史学意义与红学意义,已被多方载入红学史,对“新红学”的创立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本论文按时间顺序分叁个部分,以清末民初、民国、现当代为序叙述《董小宛考》的写作背景、写作目的、红学意义以及后世反响。第一部分交代了《董小宛考》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并分析孟森对“清世祖董小宛爱情故事说”的具体批驳。第二部分则集中探讨《董小宛考》的红学价值,并对孟森的其他两篇考证文章进行了简单介绍。最后,第叁部分对现当代反对《董小宛考》的后期索隐派进行陈述,并分析其研究方法的错误。(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期刊2016-05-01)

红学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有关李希凡"红学"研究的批评往往存在着因细节不够清楚而将个人与时代、个人与学派所主张的精神及使用恰当与否相捆绑混淆的现象。仔细梳理、辨析这些问题,有助于客观看待李希凡红学研究、李希凡与当代红学的关系,并廓清当前红学研究的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学史论文参考文献

[1].张桂琼.香港红学史研究述评[J].曹雪芹研究.2019

[2].樊志斌.有关李希凡先生的“红学”观、批评及其他——兼及《红楼梦》研究视野、方法与红学史批评中存在的问题[J].曹雪芹研究.2019

[3].孙伟科.2018年度中国红学发展研究报告之一——以《红楼梦》文本研究、红学史及红学活动为中心[J].红楼梦学刊.2019

[4].马经义.论红学史研究的“四维叁层”模式及意义[J].曹雪芹研究.2019

[5].张建智.“红学”史的关键人物——戚蓼生、范锴、俞平伯[J].博览群书.2018

[6].张玉洁.曹雪芹旗籍研究的红学史回顾[J].红楼梦学刊.2018

[7].王人恩,晓明.《红学史谫论》[J].红楼梦学刊.2017

[8].余绮.何其芳对《红楼梦》研究及其在“红学”史上的地位[J].兰台世界.2017

[9].钟祥.胸襟铸就“红学史”——李春祥先生与他的《红学二百年》[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6

[10].陈梦谣.孟森《董小宛考》之红学史意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

标签:;  ;  ;  

红学史论文-张桂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