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分泌核酸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分泌型核酸酶Ssn,A,猪链球菌2型,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分泌核酸酶论文文献综述
李淼,宋帅,杨冬霞,蒋智勇,李艳[1](2017)在《分泌型核酸酶SsnA介导猪链球菌2型逃避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捕杀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猪链球菌分泌型核酸酶SsnA能否介导猪链球菌2型逃避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的捕杀,试验通过构建猪链球菌2型(SS2)菌株的ssn A基因缺失突变株和回复株,比较叁者在体外降解DNA的效率、降解NETs的能力及对NETs杀菌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sn A基因缺失后的SS2不能在体外降解DNA及经PMA刺激诱导形成的NETs,同时降低了NETs对于SS2的捕杀作用。说明SS2能够通过胞外核酸酶SsnA来降解NETs的DNA骨架,从而逃避NETs的捕获作用而存活。(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7年21期)
陈芳霞,陈鹏[2](2016)在《热敏型核酸酶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及催化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核酸酶在生物工程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在优化北极虾核酸酶(Shrimp nuclease,SNU)基因序列的基础上,构建SNU的毕赤酵母分泌表达载体SNU-p PICZαA并转化酵母,以高拷贝整合转化子为基础,优化酶表达的条件,并对该酶的催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SNU可在毕赤酵母SMD1168H中高效分泌表达,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培养基BMMY p H 6.0,甲醇浓度为1%,诱导时间为72 h,诱导后粗酶液比活力为1.4×10~5 U/m L。经过DEAE Sephadex阴离子交换层析可纯化获得高纯度的目标蛋白,每升菌液可纯化15 mg目标蛋白,比活力达到6.291×10~6 U/mg,该酶表观分子量为50 k Da,PNGase F酶切证实该酶存在糖基化现象。二价金属离子Ca~(2+)、Mn~(2+)、Co~(2+)、Mg~(2+)及还原剂DTT、β-ME能显着地提高其水解活性,但Zn~(2+)、Cu~(2+)、SDS、高浓度Na Cl抑制该酶的活性,SNU为Ca~(2+)/Mg~(2+)依赖型核酸酶。70℃处理10 min可使该酶不可逆的失活。(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马芳,郭晓,范红结[3](2016)在《马链球菌兽疫亚种通过分泌胞外核酸酶降解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来逃避宿主免疫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属于革兰氏分群的C型,能够引起多种动物患病,还能够感染人类。马链球菌兽疫亚种被认为是马链球菌马亚种的祖先,马亚种是一种引起马腺疫(上呼吸道疾病一种严重并且高发的)的致病菌。在我国,马链球菌兽疫亚种主要是引起猪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能引起脑膜炎、败血症、关节炎、心内膜炎以及突发性死亡,并对相关的从业人员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中性粒细胞被认为是抗细菌感染的第一道防线。中性粒细胞能够通过吞噬,脱颗粒和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杀菌。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是今年来发现的中性粒细胞的一种新的杀菌的方式:中性粒细胞被激活之后核膜破裂染色体DNA被挤压到细胞外空间,形成一个以DNA为骨架的网状结构,在网状结构中充满着具有杀菌作用的颗粒蛋白。侵入机体的病原微生物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被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捕获,并被高浓度的杀菌物质杀死。细菌为了抵抗中性粒细胞DNA的捕获会分泌一些DNA酶到细胞外降解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DNA骨架,逃避宿主免疫。现在研究发下许多病原菌都能够通过分泌胞外DNA酶来降解NETs的骨架DNA来逃避NETs的捕获与固定,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sda1等。本研究中我们通过构建叁个基因缺失突变株;△ENuc,△5Nuc,△ENuc::5Nuc发现马链球菌兽疫亚种ATCC35246中具有两个主要的胞外核酸酶ENuc和5Nuc,这两个酶同时具有胞外核酸酶活性和5’核苷酶活性。任意一个酶都可以降解DNA并产生脱氧腺苷。并且只有双缺失突变株△ENuc::5Nuc降解DNA的能力丧失,动物实验表明当两个酶基因同时敲除细菌(△ENuc::5Nuc)的毒力发生明显的下降,为野生株的一半,单缺失株(△ENuc,△5Nuc)的毒力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07-20)
鄢秋龙[4](2013)在《结核分枝杆菌分泌型蛋白RV1677核酸酶功能的发现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牛结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是由牛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引起的一种感染动物和人的慢性细菌性疾病。牛分枝杆菌是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的成员,这个复合群中的各个菌之间拥有相同的16S RNA和超过99.9%的基因组相同序列。在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数不多的致病菌中,有非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核酸酶研究的相关报道,但在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中还未见报道。RV1677(亦即RV1677)蛋白作为结核分枝杆菌的的一种分泌蛋白,具有硫氧还蛋白的功能,是否还具有其他生物学功能还是未知。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认为该蛋白具有核酸酶活性。而且,通过大量的实验已经证明了RV1677蛋白具有DNA酶活性,为Mg2~+依赖的核酸内切酶。该蛋白核酸内切酶活性的发现有可能为结核病致病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以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基因组为研究对象,利用Genbank中已有的基因组信息设计引物PCR克隆RV1677基因,所获得的目的片段分别连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2b和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获得了RV1677蛋白的表达产物并将其纯化。将纯化产物进行了质谱验分析,确定了所得蛋白为预期蛋白且蛋白匀质化程度较好可用于性质分析。利用纯化的RV1677蛋白,制备了兔源的多克隆抗体,作为该蛋白的研究工具,以便于利用免疫学的方法对其功能进行探索。而后,对RV1677蛋白进行了一系列的生化性质及酶学性质的活性验证实验。同时,将该基因连入真核表达载体,使其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了亚细胞层次的观察,对RV1677所引起的细胞生理反应做了初步的研究及分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蛋白对分枝杆菌致病性的贡献奠定了基础。本研究的实验结果表明,RV1677蛋白具有非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活性,为一种多功能性重要蛋白(还具有蛋白硫氧还蛋白活性)。通过对纯化后的重组表达RV1677蛋白的酶学活性实验证实,其对质粒DNA、PCR产物、小牛胸腺DNA以及细菌基因组DNA都具有很好的核酸酶降解活性,在pH6.5、反应温度37℃和Mg~(2+)作为辅助因子的条件下酶活性最佳;该RV1677蛋白在70℃时仍能够发挥核酸酶的降解功能,具有很强的耐热活性。将RV1677基因转染于真核表达体系后,发现其在Hela细胞中引起了细胞的多极化现象,并具有降解细胞染色体的能力。这些实验结果提示,RV1677蛋白作为结核分枝杆菌的一种分泌性核酸酶,可能与细胞免疫关系密切,作为一种毒力因子而存在,对RV1677蛋白进行深入的研究还将有助于丰富我们对分枝杆菌感染和发病机理的理解。(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期刊2013-04-01)
朱剑,康超,张安定,金梅林[5](2012)在《猪链球菌2型分泌核酸酶(SsnA)的表达、ELISA方法建立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SS2)是一种广泛分布的人畜共患病原菌,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和养猪业的发展。本文诣在研究SsnA基因做为分子诊断标识在对SS2感染的鉴别诊断中所起的作用。本实验中以SS2-LT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SsnA基因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获得大小为46 KD的融合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重组蛋白质具有抗原反应活性。以纯化的融合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SsnA-ELISA鉴别诊断方法,对已知背景的人工感染及疫苗免疫血清和临床血清进行检测,比较感染血清和免疫血清的检测结果。发现两者具有显着的差异(P<0.05),表明建立的SsnA-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利用该方法对采集自8个省份的1446份血清进行检测,显示SS2的阳性率为0%~14.77%,平均阳性率为5.39%。本研究结果表明:猪链球菌2型分泌核酸酶(SsnA)可以作为一个良好的鉴别感染的分子诊断标识;对临床血清的检测结果表明感染及流行与气候环境存在明显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第十四次教学专业委员会论文集》期刊2012-08-01)
朱剑,康超,张安定,金梅林[6](2011)在《猪链球菌2型分泌核酸酶(SsnA)的表达、ELISA方法建立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suis type 2,SS2)是一种广泛分布的人畜共患病原菌,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和养猪业的发展。本试验旨在研究分泌核酸酶基因(SsnA)作为分子诊断标识在对SS2感染的鉴别诊断中所起的作用。作者以SS2-LT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SsnA基因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获得大小为46 ku的融合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重组蛋白质具有抗原反应活性。以纯化的融合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SsnA-ELISA鉴别诊断方法。对已知背景的人工感染及疫苗免疫血清和临床血清进行检测,比较感染血清和免疫血清的检测结果,结果发现两者差异显着(P<0.05),表明建立的SsnA-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利用该方法对采集自8个省份的1 446份血清进行检测,显示SS2的阳性率为0%~14.77%,平均阳性率为5.39%。本研究结果表明:猪链球菌2型SsnA可以作为一个良好的鉴别感染的分子诊断标识;对临床血清的检测结果表明感染及流行与气候环境存在明显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路荣,韩文瑜[7](2010)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调控基因agr及sae对其耐热核酸酶分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它能产生一种由nuc基因编码的胞外耐热核酸酶。耐热核酸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力因子之一,agr及sae位点是编码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毒力调节因子,研究发现sae调节位点在影响耐热核酸酶的表达上占主导地位。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各毒力因子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现有疫苗,为解决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寻找更好的防治方法,有必要进行探索性实验寻找一种因素或药物,用来阻抑sae调控因子对耐热核酸酶的分泌过程进行调节,从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治研究提供一种新材料。(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康超[8](2008)在《感染猪链球菌2型后细胞因子的变化以及分泌核酸酶A的生物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uis)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根据荚膜多糖(capsular polysaccharide,CPS)抗原成分不同,可以将猪链球菌分为35个血清型(1—34型和1/2型)。其中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SS2)是最常见也是毒力最强的血清型。猪链球菌2型不仅可引起猪脑膜炎、关节炎、心内膜炎、败血症、肺炎和突然死亡,还可感染相关人员并致死。有报道表明,一些炎性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超量表达与细菌导致的脑膜炎症有关。而猪链球菌2型引起血液中大量细胞因子的表达,可能也是猪链球菌2型突破血脑屏障的可能机制之一。本实验利用荧光定量PCR定量IL-1α,IL-1β,TNF-α,IL-8,IL-10,IFN-γ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并分析感染猪链球菌2型后这些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情况。结果显示,与IL-1β和IL-10相比,IL-1α,TNF-α,IL-8和IFN-γ有很大程度的升高,IL-1β在整个检测过程中多比较弱,TNF-α在9H就开始升高,在42H达到顶峰。IL-8在攻毒后即有明显的升高。通过这个分析,我们希望能为解释猪链球菌2型的致病特征提供一定的理论信息。为更好的防治猪链球菌2型提供理论基础。猪链球菌的致病性与其毒力因子相关,目前猪链球菌的毒力因子主要有溶菌酶释放蛋白、胞外因子、溶血素、荚膜多糖等。近年来,还发现了一些潜在的毒力因子,主要有:分泌核酸酶(Secreted Nuclease A,SsnA)、38KD免疫保护性抗原、致病性基因-orf2等。研究表明,分泌核酸酶A(SsnA)的表达水平和分离的位置有密切大关系。即深层组织分离的细菌大部分表现为SsnA阳性,而浅层组织分离菌则表现为阴性。针对这一现象,推测SsnA蛋白可能可以作为区分猪链球菌感染已否的一个指标。本实验针对SsnA这一特点,克隆表达了SsnA蛋白,经蛋白纯化,可达浓度90%。利用纯化的SsnA蛋白建立ELISA方法,来区分猪链球菌感染和免疫。结果显示,将384份免疫阳性血清用SsnA包被的ELISA板(SsnA-ELISA)检测,共有88份血清OD630>0.4,即为阳性,阳性率为22.9%。而在37份感染的血清中,用荚膜多糖(CPS)检测均为阳性。用SsnA纯化蛋白包被的ELISA检测,有30份血清OD630>0.4,阳性率为81.1%。结果初步说明,SsnA是可以作为猪链球菌区分感染与免疫的一个指标。(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1)
张东,王楷宬,汤明,黄保续,范伟兴[9](2007)在《猪链球菌2型分泌性核酸酶A(SsnA)活性检测及其基因序列的克隆与测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8株猪链球菌2型重庆分离株的核酸酶A全基因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长度为3 126 bp,与Gen-Bank发表的唯一的该基因的序列相比,核苷酸同源性高于98%,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高于94%。根据核酸酶A基因的测序结果建立扩增片段长度为301 bp的PCR检测方法,并用甲苯胺蓝DNA酶琼脂对猪链球菌分泌性核酸酶A的活性进行检测。检测了从病猪内脏分离的猪链球菌致病株35株,33株核酸酶A基因PCR检测阳性(阳性比例为94.3%),其中有24株分泌活性检测为阳性(阳性比例68.6%);正常猪扁桃体分离株14株,PCR检测为阳性的10株(阳性比例71.4%),其中有核酸酶A分泌活性为8株(阳性比例57.1%),检测菌株中有2型猪链球菌44株,38株扩增出核酸酶A基因的片段PCR检测阳性并且分泌活性为阳性的有32株,猪链球菌1型、7型、9型、13型、1/2型各1株,均能扩增出核酸酶A基因的片段,但只有13型猪链球菌有核酸酶A分泌活性。对猪链球菌在不同生长时期核酸酶活性的检测显示,猪链球菌在培养4、8、16、32、48 h均有核酸酶A的分泌,并且C a2+和M g2+为分泌性核酸酶A的活性必需因子。(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盛甫秀[10](2005)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分泌性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对小鼠黑色素瘤基因治疗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 RI)是一种胞浆内酸性糖蛋白,分子量约为 50KDa。RI 是核糖核酸酶 A(RibonucleaseA, RNase A)的抑制剂,可以有效地抑制其对 RNA 的水解作用。RNaseA与血管生成因子(Angiogenin,Ang)的氨基酸有着高度保守的同源顺序。Ang 是由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分泌的分子量为 14.4kDa 的蛋白质,属于 RNaseA 超家族的一员,在组织和细胞中的分布十分广泛。培养的结肠癌细胞、肝癌细胞中可检测到 Ang 的存在。在胃腺癌、结肠腺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也有表达。Ang 还存在于正常组织细胞中,如血浆、肾细胞、上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Ang 的广泛性,提示其在体内可能受到严格的调控。其在体内和体外均具有强烈的诱发血管生成的活性。RI 通过与 RNaseA(ki=4.0×10~(-14)M)的紧密结合而抑制他们的活性。根据 cDNA 序列分析,Ang 与 RNase A 有 35%的同源性;但 Ang 与 RI 有更大的亲和力(ki=7.1×10~(-16)M)。X 射线分析表明,Ang 与 RNase A 有着极其相似的立体结构,二者都可以与人胎盘 RI 紧密结合。由于 RI 可以与 Ang 形成紧密的非共价结合,从而可以抑制其促血管生成的活性。此外 RI 还可能通过抑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等途径抑制血管生成。 大量实验表明,新生血管的生成对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是必须的;·2·并且外源性限制血管的生成可以明显地抑制肿瘤的生长,甚至可以使肿瘤消退。因此 Folkman 从其开创性的研究中提出假说认为,阻断肿瘤的血管形成就可以阻止肿瘤的生长。至今为止,已有很多的血管阻断剂被发现。但应用这些阻断剂一个明显的不足是需要高浓度的阻断剂才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而这些阻断剂又因为复杂的提取过程,在应用上受到限制。基因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所谓基因治疗是指,用一定的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目的细胞中,使之在体内长期进行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目前,基因治疗的导入系统可分为两类:病毒载体系统和非病毒载体系统。现在有相当多的基因治疗临床项目是采用前者中的逆转录病毒载体。本文所用的逆转录病毒载体 pLNCX 有来源于鼠莫氏白血病病毒和鼠莫氏肉瘤病毒的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及巨细胞病毒即早启动子(PCMV)和一个新霉素筛选标记(neo)。该载体质粒一旦被转染入包装细胞系 PA317 即可被其表达的逆转录病毒外壳蛋白所包装,从而形成有感染力,却复制缺陷型的逆转录病毒颗粒。抗血管生成将是一种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的有效方法。动物试验显示 RI 能抑制动物体内某些移植实体瘤的生长,给予荷瘤小鼠 RI后可以抑制乳腺癌实体瘤 Ca761,肉瘤 S180,肝癌实体瘤 H22,C6 大鼠神经胶质瘤等的生长。我们以前的实验也显示 RI 在肿瘤病人的血中活性下降,并且 RI mRNA在乳腺癌中比其在正常组织中显着降低。RI 由含有许多亮氨酸的重复顺序的多肽组成,含有这样重复顺序的一百多种蛋白质显示了广泛的功能,包括细胞周期调节、DNA 修复、对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以及抑制酶活性等。RI 被认为是胚胎发育、创伤愈合及肿瘤发生中新血管形成的一种调节因子。RI 定位于染色体的11p15.5,与 ras 基因邻近,在肿瘤病人中经常存在染色体的 11p15.5部位的变异。RI 可能与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有关。因此,RI 可能还具有尚未知的生物学作用。但是,RI 在生理状态下是一种胞浆蛋白,这使得它和作为分泌性蛋白发挥功能的 Ang 的结合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不能及时的起到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将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hRI)的 N 端连上鼠免(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05-04-01)
分泌核酸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核酸酶在生物工程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在优化北极虾核酸酶(Shrimp nuclease,SNU)基因序列的基础上,构建SNU的毕赤酵母分泌表达载体SNU-p PICZαA并转化酵母,以高拷贝整合转化子为基础,优化酶表达的条件,并对该酶的催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SNU可在毕赤酵母SMD1168H中高效分泌表达,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培养基BMMY p H 6.0,甲醇浓度为1%,诱导时间为72 h,诱导后粗酶液比活力为1.4×10~5 U/m L。经过DEAE Sephadex阴离子交换层析可纯化获得高纯度的目标蛋白,每升菌液可纯化15 mg目标蛋白,比活力达到6.291×10~6 U/mg,该酶表观分子量为50 k Da,PNGase F酶切证实该酶存在糖基化现象。二价金属离子Ca~(2+)、Mn~(2+)、Co~(2+)、Mg~(2+)及还原剂DTT、β-ME能显着地提高其水解活性,但Zn~(2+)、Cu~(2+)、SDS、高浓度Na Cl抑制该酶的活性,SNU为Ca~(2+)/Mg~(2+)依赖型核酸酶。70℃处理10 min可使该酶不可逆的失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泌核酸酶论文参考文献
[1].李淼,宋帅,杨冬霞,蒋智勇,李艳.分泌型核酸酶SsnA介导猪链球菌2型逃避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捕杀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
[2].陈芳霞,陈鹏.热敏型核酸酶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及催化特性[J].生物工程学报.2016
[3].马芳,郭晓,范红结.马链球菌兽疫亚种通过分泌胞外核酸酶降解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来逃避宿主免疫系统[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4].鄢秋龙.结核分枝杆菌分泌型蛋白RV1677核酸酶功能的发现和验证[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3
[5].朱剑,康超,张安定,金梅林.猪链球菌2型分泌核酸酶(SsnA)的表达、ELISA方法建立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第十四次教学专业委员会论文集.2012
[6].朱剑,康超,张安定,金梅林.猪链球菌2型分泌核酸酶(SsnA)的表达、ELISA方法建立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畜牧兽医学报.2011
[7].路荣,韩文瑜.金黄色葡萄球菌调控基因agr及sae对其耐热核酸酶分泌的影响[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
[8].康超.感染猪链球菌2型后细胞因子的变化以及分泌核酸酶A的生物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
[9].张东,王楷宬,汤明,黄保续,范伟兴.猪链球菌2型分泌性核酸酶A(SsnA)活性检测及其基因序列的克隆与测序分析[J].中国兽医学报.2007
[10].盛甫秀.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分泌性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对小鼠黑色素瘤基因治疗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