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航空安全和精神病学:航空医学的犯罪精神病学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滕卉敏[1](2018)在《基于脑力负荷的认知性VDT持续监控作业绩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VDT作业成为人们处理脑力工作的主要劳动模式,其中认知性VDT持续监控作业更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随着信息的多样化,此类作业中作业者的脑力负荷问题日益增多,进而影响作业者的作业绩效和全系统的总效能。通过脑力负荷因素对于此类作业绩效的研究较少,且关于脑力负荷和作业绩效关系的相关研究具有争议。因此,有必要从脑力负荷角度出发,探讨认知性VDT持续监控作业绩效的问题。考虑到作业绩效的多维建构,本文以信号检测论为视角,从击中率、虚报率、漏报率和正确拒绝率四个维度全面研究认知性VDT持续监控作业绩效与脑力负荷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脑力负荷模式识别模型,提出更为合理的作业工间休息制度。通过结合次任务测量法和主观测量法,采用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在实验结果基础上,分析总结本文结论,主要为:(1)主观量表组成为任务难度、时间压力和心理紧张三个维度时,信度和效度较高,可以作为评价认知性VDT持续监控作业脑力负荷的主观量表使用。(2)正确反应时、时间估计误差率、任务难度、时间压力、心理紧张这5个指标对认知性VDT持续监控作业脑力负荷的变化十分敏感,可以作为构建脑力负荷综合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3)脑力负荷是影响认知性VDT持续监控作业绩效的重要因素。在低任务难度条件下,脑力负荷随作业持续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击中率、正确拒绝率随着脑力负荷的提高先下降后上升,虚报率、漏报率则随脑力负荷的提高先上升后下降;在高任务难度条件下,随着作业持续时间的延长,脑力负荷先增加后减小,击中率、虚报率与脑力负荷呈现负相关关系,漏报率、正确拒绝率与脑力负荷呈现正相关关系。(4)难度因素对脑力负荷、击中率、虚报率、漏报率和正确拒绝率有显着影响,时间因素对脑力负荷、击中率和漏报率有显着影响,对虚报率和正确拒绝率影响不显着。(5)认知性VDT持续监控作业工间休息制度建议:利用脑力负荷模式识别模型对作业者的脑力负荷进行识别,当脑力负荷为模式5时,作业者进行5分钟的闭目休息和5分钟的眼部保健操;为模式6时,进行2分钟的闭目休息和3分钟的眼部保健操。经检验该作业工间休息制度具有良好适用性。
李旭霞,王松俊[2](2017)在《海军舰载机飞行员的心理评估和选拔借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海军航母的快速发展,培养大批舰载机飞行人才成为战斗力生成的关键。研究表明,舰基飞行对飞行员的心理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舰载机起降难度高、风险大,海上飞行环境恶劣以及飞行任务强度高等舰基飞行特点对舰载机飞行员认知能力、应激能力、空间定向、心理运动能力等心理能力的要求要远远高于普通陆基飞行员。国外研究表
刘鹏年[3](2016)在《舰载航空医学专题知识服务模式研究》文中提出舰载航空医学是为适应舰载机飞行员的特殊医学保障需求而诞生的一门特色学科,涵盖舰载机飞行员选拔、训练、作战、驻训、试验、装备以及事故调查等职业生涯全过程,是利用生物医学技术开展相关生物学、医学、心理学、人机工效学、工程学、信息科学和人因素研究,保障舰载机飞行员生理心理健康和海上飞行安全,提高舰载机飞行员作业效能的医学专业分支。由于舰艇自身特有的条件属性,导致舰载机飞行员的医学保障需求与普通岸基飞行员医学保障有着较大区别。随着我军航母训练舰“辽宁号”正式入列,舰载航空医学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风险与挑战,加强舰载航空医学保障水平,对提升我军战斗力意义重大。及时且全面地获取国内外舰载航空医学相关研究领域信息,为相关科研工作提供专题知识服务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纵观世界舰载航空医学发展史,美军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在舰载机飞行员医学保障方面业已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收获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在舰载航空医学研究方面,无论是指导思想、发展战略、技术水平均领先于世界,积累有大量极具价值的资料。为及时、全面获取美军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舰载航空医学相关科研成果,为专题信息的搜集、评价、组织提供合适的技术路径,为军事医学知识服务系统的研建提供有益的范式,为实现我军战略转型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故开展本研究。本研究运用文献调研、专家咨询、层次分析、系统分析和文献计量相结合的方法,在系统调研舰载航空医学需求和美军相关信息来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专题知识服务模式,设计了专题知识服务平台系统架构,开发了专题知识服务平台原型。为相关科研人员学习借鉴美军经验,降低信息获取成本,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精准信息保障,避免重复建设和重复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论文共分八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聚焦了主要研究内容,设计了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明确了研究目标。第二部分,探讨了知识服务的定义、相关定律、相关方法和意义,分析了传统信息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针对专题知识服务在舰载航空医学专题知识服务中的优势,设计了专题知识服务模式构建流程,构建了舰载航空医学专题知识服务模式。第三部分,解析了舰载航空医学的定义。从时间范围、明确用户、需求规律、主要用途、问题本质和服务形式六个方面,确定了知识需求的规范化表示方法。从需求的认识和转化规律上,构建了需求的获取流程,运用“以目标为中心”的情报分析方法,完善了知识需求获取分析的逻辑过程,形成了“确定目标-问题分析-建立模型-评估数据-填充模型”的需求分析流程。从舰载航空医学保障阶段专题知识需求、保障功能专题知识需求、保障机构专题知识需求和保障内容知识需求四个方面,对舰载航空医学的知识需求进行了多维分类分析。其中,保障阶段涉及试验试飞、飞行员选拔、飞行训练、作战部署、休整驻训、装备研制、事故调查七个阶段。保障功能涉及健康维护、伤病救治、能力促进三个方面。保障机构涉及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和训练机构三类。保障内容涉及卫生学、生理学、心理学、病理学、临床医学、医学工程、毒理学和药理学八个大类。第四部分,运用文献计量和文献调研等方法,统计分析了美海军航空医学研究实验室1975-2010年发文及其来源。分析、判读、梳理了美海军官网、美国政府科技报告以及部分公开出版物,为相关信息采集提供客观依据。本研究相关信息来源均为公开来源,主要来自互联网,其中美国商务部国家技术情报服务局和国防科技情报中心是最重要的科技报告来源;美军相关科研机构网站是获取新闻、命令、图片的最佳途径;部分商业数据库、搜索引擎资源、学协会报告、视频网站、期刊内部资料等是重要的补充来源。第五部分,运用文献调研、统计分析、专家咨询方法,确定了专指优先、科研传承、需求变化、类型多样的检索原则,确定了核心检索词和检索策略,提出了基于舰载机型号的关键词获取创新思路。对相关信息来源内容信息进行下载,并对获取的结果进行格式规范整理。探讨了从作者分析、主题发现和时间演进三个方面对获取的文献信息进行知识发掘的可行性。第六部分,分析了中国和美国舰载航空医学相关多个知识组织体系,提出了建立以专题分类主题一体化表为基础,基于领域本体的多层次专题知识组织方法。结合舰载航空医学专题知识需求,定义了信息元数据和数据间的逻辑结构,构建了包含主题词、保障功能、保障阶段、文献信息、研究机构和舰载航空医学分类的舰载航空医学领域本体,实现了专题知识组织标引功能。第七部分,完成了专题知识平台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设计了平台构建流程,明确了平台的目标定位。按照功能需求,设计了管理模块、检索模块、百科模块、知识模块、个性模块、新闻模块六个功能模块。提出了平台系统设计原则和系统架构,从数据的获取、存储、计量、展示四个方面讨论了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根据舰载航空医学专题知识服务平台的设计需求,选择了适用的开发工具,实现了专题知识服务平台初始功能。第八部分,对研究的主要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对研究的创新点进行了梳理,对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任慧峰,彭飞,王嫣嫣,刘志文,贾锐,刘庆峰[4](2013)在《飞行(学)员人格因素与职业倦怠及工作压力相关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研究飞行(学)员群体人格因素与职业倦怠、工作压力的相关关系,为飞行职业应激干预提供指导。方法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问卷通用版(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survcy,MBI-GS)、工作压力感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航空安全控制点问卷及坚韧人格问卷,调查飞行(学)员167人(歼击机飞行员67人,直升机飞行员37人、直升机学员44人和运输机飞行员19人)。按飞行机种分为歼击机飞行员组、运输机飞行员组、直升机飞行员组和直升机学员组。利用SPSS 16.0统计软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受试者的职业倦怠、工作压力感的特点。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职业倦怠、工作压力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问卷回收率100%,有效率100%。MBI-GS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10。职业倦怠情感耗竭和玩世不恭维度在4组受试之间存在差异(F=5.864、3.726,P<0.01、0.05);其与艾森克人格问卷内外向维度、与安全控制点总分、坚韧人格总分呈负相关(r=-0.380~-0.278,P<0.01),与艾森克人格问卷神经质维度、安全控制点外控维度呈正相关(r=0.229~0.526.P<0.01)。结论人格因素对职业倦怠有预测作用.外控和情绪不稳定的飞行员职业倦怠感强,内控和人格坚韧的倦怠感低。航空安全控制点结果说明对安全控制感低的飞行(学)员职业倦怠感强,符合飞行工作是高度危险职业的特点。
李钢[5](2012)在《应用于非接触式飞行员健康监测的瞳孔信息快速提取方法》文中认为对飞行员身体机能进行有效监控,一直以来都是民航安全与科研部门研宄的重要课题,基于飞行工作的特殊性和现行法规条例,非接触式监测为研宄实践方向。本课题通过对瞳孔变化的观察,结合图像分析与处理、计算机技术和医学中瞳孔方面的学术结论应用于瞳孔图像的监测和处理当中,以研宄高精度、快速的瞳孔图象定位、边缘检测和参数提取方法,从工程解决不需进行身体接触测量就可以实时分析飞行员当前身体机能的目的。比对眼部信息的先决条件是:1)准确实时捕捉眼睛位置。2)准确提取眼部信息,针对以上两个关键问题,本课题的主要研宄内容集中在:1)一般图像的算法通常过于复杂,无法满足系统实时性的要求,本研宄考虑瞳孔图像的特点,提出实用、高效的瞳孔图像边缘检测方法,采用简单有效地先提取有效瞳孔部分再进行边缘检测的方法来确定瞳孔位置及边缘。2)用分步Hough圆检测法确定出瞳孔具体的中心坐标、半径参数,有效兼顾了算法的有效性、鲁棒性。本文通过一系列的研宄和实践,针对瞳孔图像的特点和课题的实际要求,提出了瞳孔处理方案的新思路:提出了阈值化瞳孔提取、边缘检测、二值化、快速Hough检测的新思路,用此方法对处理过程进行了论证。并在各主要步骤中使用特殊门限法与边缘检测算子的结合解决了瞳孔图像提取的问题,用二步法Hough变换检测瞳孔参数解决了时间及空间消耗问题等。使得结果的准确性有了提高,同时大幅缩短了处理时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通过研宄找到了一种应用瞳孔图像特点、高精度、快速瞳孔图象定位、边缘检测和参数提取新方法,使对瞳孔变化的有效分析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眼部图像研宄和动态眼部甄别研宄都提供一个重要工具。
詹皓[6](2009)在《飞行人员合理应用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飞行人员抗抑郁药的应用研究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资料来源与选择该领域的相关论文、综述、专着及技术报告。资料引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论文22篇、综述两篇、着作3部、技术报告6份。资料综合主要对飞行人员抗抑郁药应用的研究背景,常用抗抑郁药的分类和药理作用,抗抑郁药对飞行工作能力影响的实验评价和实际观察,关于飞行人员使用抗抑郁药的有关管理规定及修订建议4个相关问题进行介绍和讨论。结论合理使用抗抑郁药有利于飞行人员身心健康和飞行安全。应在临床治疗、实验评估和实际飞行观察的基础上,逐渐放宽飞行人员使用抗抑郁药的相关鉴定标准。
陈征宇[7](2007)在《德军卫勤保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共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德军军事思想的演变为切入点,简要介绍了其卫勤保障体制的历史和现状;第二部分系统分析了德军卫勤组织体系的特点,详细介绍了卫勤机关、卫生机构和军种卫勤的基本情况;第三部分对德军卫勤保障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平战时卫勤保障、牙科医学、心理卫生、医学军官培训、卫生士官培训、药品监督、兽医学勤务、“三防”医学救援、预防医学和远程医学等;第四部分介绍了德军境外执勤的任务情况,重点阐述了卫勤保障原则、医疗后送体制、各级卫勤保障机构和医疗后送方式;第五部分概要总结了德军改革后的卫勤保障九个特点,并提出了对推进我军卫生工作的几点启示。
谭弘[8](2007)在《民航飞行员心理应激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我国民航飞行员为被试,探讨民航飞行员心理应激与社会支持、心理症状(焦虑、抑郁)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即民航飞行员心理应激对心理症状(焦虑、抑郁)和工作满意度的预测作用以及社会支持在民航飞行员心理应激与心理症状(焦虑、抑郁)和工作满意度关系间的主效应作用和缓冲器作用,为今后民航飞行员心理应激的干预研究提供参考。本研究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研究工具的编制,在文献检索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编制问卷,并运用心理测量学的原理对其进行修订,以作为下一步研究的有效工具。本研究编制的问卷是民航飞行员心理应激问卷。第二部分是预测模型的建立,在数据收集的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心理应激与心理症状(焦虑、抑郁)和工作满意度的预测关系,并利用路径分析和分层回归探讨社会支持在其关系间的主效应作用和缓冲器作用,同时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飞行员的某些人口统计学变量和工作背景对心理应激、社会支持、心理症状(焦虑、抑郁)和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结论是:1)本研究编制的民航飞行员心理应激问卷是从生活事件、工作负荷、人际关系、飞行安全、工作环境、职业发展六个方面对民航飞行员心理应激进行测量;各分量表的信效度指标良好;本问卷可用于民航飞行员心理应激方面的研究。2)民航飞行员心理应激中的工作负荷、人际关系、职业发展、飞行安全、工作环境及生活事件对焦虑有显着的预测作用;工作负荷、人际关系、职业发展、飞行安全及工作环境对抑郁有显着的预测作用;工作负荷、人际关系、职业发展这三个维度对工作满意度有显着的预测作用。3)社会支持对心理症状(焦虑、抑郁)和工作满意度具有主效应作用。4)社会支持在心理应激的职业发展维度与心理症状(焦虑、抑郁)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间具有显着的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心理应激的工作环境维度与焦虑关系间具有显着的调节作用。社会支持对心理症状具有部分的缓冲器作用。5)民航飞行员年龄、婚姻状况、在民航工作年限、职称、飞行航线以及飞行时数在心理应激的不同维度和工作满意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所有的个体特征(人口统计变量和工作背景)在焦虑和抑郁上没有显着的预测作用。
王明华[9](2007)在《航空管制人员人格特征及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航空管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是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主要任务是:合理规划管理空间资源、解决飞行矛盾,调整飞行冲突,提高空间流量,指挥航空器顺畅地飞行,确保国家领空及飞行安全。航空管制人员担负着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他们的工作环境是由飞机、空中状况以及监测和控制两者的电子系统(主要指雷达系统、电子通信系统)组成的。他们的工作性质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对飞机、机场、航路航线和天气等不断变化的信息的搜集、研究和分配,以保证实施正确的管制和指挥。管制成功需要很多方面,需机组成员和通信、雷达、气象、外场保障等部门其他管制者的协调一致才能达成。这些特征使得管制员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还要有解决问题的高效策略,并需要具备多项复杂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品质,以取得职业上的成功。选拔出适应空中交通管制能力需求的专业人员,是空中飞行安全的前提条件。航空管制人员的心理学研究有利于增强航空管制人员适应航空管制这一特殊职业的心理素质,提高航空管制人员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关于航空管制人员心理学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多数问题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理论。本研究以航空管制人员为对象,对其人格特征及应付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比较,同时与全国男性常模进行比较;并且对航空管制人员人格特征、应付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旨在为航空管制人员的选拔、训练与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研究方法1.随机整群抽取航空管制人员44人,采用DXC-5型多项心理测评仪进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SCL-90)检测。2.对以上航空管制人员进行应付方式问卷调查。3.将测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将航空管制人员的测查结果与全国男性常模进行分析、比较。4.分析航空管制人员SCL-90与16PF测查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及SCL-90与应付方式测查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与全国男性常模比较,航空管制人员具有高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世故性和低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忧虑性、实验性和独立性的人格特征。2.航空管制人员SCL-90各因子分明显低于全国男性常模、国内军人常模,差异显着(P<0.05)。3.航空管制人员SCL-90的因子分与C(稳定性),F(兴奋性),H(敢为性)负相关,与I(敏感性),O(抑郁性),Q4(紧张性)呈正相关。4.航空管制人员应付方式中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与SCL-90大部分因子呈负相关,而应付方式中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与SCL-90大部分因子呈正相关。结论1.航空管制人员与全国男性常模、中国军人常模群体比较,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这可能是由于航空管制人员经过了严格的身体心理筛选,其心理素质总体水平上优于其他群体。2.航空管制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人格特征和应付方式有着显着的相关性。成熟、稳定的人格特点以及采取积极面对的、善于求助的应对方式对于航空管制人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尤为重要。
谭桂春[10](2002)在《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2年第13卷索引》文中指出
二、航空安全和精神病学:航空医学的犯罪精神病学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航空安全和精神病学:航空医学的犯罪精神病学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脑力负荷的认知性VDT持续监控作业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及框架 |
1.5 研究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认知性VDT持续监控作业 |
2.1.1 概念 |
2.1.2 研究重点 |
2.2 脑力负荷 |
2.2.1 脑力负荷的定义 |
2.2.2 脑力负荷的影响因素 |
2.2.3 脑力负荷的测量方法 |
2.3 监控作业绩效 |
2.4 脑力负荷和监控作业绩效 |
3 实验方法 |
3.1 实验目的 |
3.2 实验设计与指标 |
3.2.1 主任务 |
3.2.2 次任务 |
3.2.3 主观自评量表 |
3.3 被试与实验仪器、材料 |
3.3.1 被试 |
3.3.2 实验仪器与环境 |
3.4 实验程序 |
3.5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4 认知性VDT持续监控作业绩效与脑力负荷关系 |
4.1 脑力负荷评价指标体系 |
4.1.1 主观评价指标信度分析 |
4.1.2 主观评价指标效度分析 |
4.1.3 客观评价指标效度分析 |
4.1.4 脑力负荷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2 脑力负荷的评价 |
4.3 脑力负荷与作业绩效的关系 |
4.3.1 击中率与脑力负荷的关系 |
4.3.2 虚报率与脑力负荷的关系 |
4.3.3 漏报率与脑力负荷的关系 |
4.3.4 正确拒绝率与脑力负荷的关系 |
4.3.5 认知性VDT持续作业绩效与脑力负荷的关系小结 |
5 认知性VDT持续监控作业工间休息制度 |
5.1 工间休息制度 |
5.2 模式识别模型 |
5.2.1 模式识别 |
5.2.2 BP网络 |
5.2.3 基于BP网络的脑力负荷模式识别模型 |
5.3 认知性VDT持续监控作业工间休息制度 |
5.3.1 工间休息时间 |
5.3.2 工间休息方式 |
5.3.3 自适应工间休息制度 |
5.4 方法检验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建议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3)舰载航空医学专题知识服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 预期目标 |
2 专题知识服务模式的构建研究 |
2.1 现有知识服务研究 |
2.1.1 知识服务的内涵 |
2.1.2 知识组织的内容 |
2.1.3 知识组织的相关定律 |
2.1.4 知识组织的相关方法 |
2.1.5 知识服务的意义 |
2.2 专题知识服务模式的构建 |
2.2.1 专题知识服务模式的优势 |
2.2.2 知识组织系统的模式构建 |
2.2.3 专题知识服务模式的构建 |
3 舰载航空医学专题知识需求获取 |
3.1 舰载航空医学的解析 |
3.2 需求获取流程的构建 |
3.2.1 知识需求的规范化表示 |
3.2.2 知识需求的获取流程 |
3.3 舰载航空医学保障阶段专题知识需求 |
3.3.1 试验试飞医学保障 |
3.3.2 飞行员选拔医学保障 |
3.3.3 飞行训练医学保障 |
3.3.4 作战部署医学保障 |
3.3.5 休整驻训医学保障 |
3.3.6 医学防护装备研制 |
3.3.7 飞行事故的医学调查 |
3.4 舰载航空医学保障功能专题知识需求 |
3.4.1 健康维护 |
3.4.2 伤病救治 |
3.4.3 能力促进 |
3.5 舰载航空医学保障机构专题知识需求 |
3.5.1 医疗保障机构 |
3.5.2 医学科研机构 |
3.5.3 教育训练机构 |
3.6 舰载航空医学保障分类专题知识需求 |
3.6.1 舰载航空卫生学 |
3.6.2 舰载航空生理学 |
3.6.3 舰载航空心理学 |
3.6.4 舰载航空病理学 |
3.6.5 舰载航空临床医学 |
3.6.6 舰载航空医学工程 |
3.6.7 舰载航空毒理学 |
3.6.8 舰载航空药理学 |
4 舰载航空医学专题信息来源研究 |
4.1 信息来源的方法研究 |
4.1.1 信息来源和研究方法 |
4.1.2 信息来源分类 |
4.2 相关网站信息来源 |
4.2.1 美国商务部国家技术情报服务局 |
4.2.2 国防科技情报中心 |
4.2.3 美海军相关机构 |
4.2.4 美军其它机构 |
4.3 其它公开信息来源 |
4.3.1 航空航天医学会年会论文集 |
4.3.2 航空航天与环境医学杂志 |
4.3.3 医学研究与发展快讯 |
4.3.4 资料汇编 |
4.3.5 生物电磁学杂志 |
5 舰载航空医学专题信息获取研究 |
5.1 核心检索词的确定 |
5.1.1 基于文献计量的关键词获取 |
5.1.2 基于舰载机型号的关键词获取 |
5.1.3 基于调研咨询的关键词获取 |
5.2 检索策略原则的确定 |
5.2.1 专指优先原则 |
5.2.2 科研传承原则 |
5.2.3 需求变化原则 |
5.2.4 类型多样原则 |
5.3 检索结果的下载清洗 |
5.3.1 结果下载 |
5.3.2 结果清洗 |
5.4 美军相关文献信息举例 |
5.4.1 飞行员选拔相关研究举例 |
5.4.2 医学保障相关研究举例 |
5.4.3 DTIC相关栏目下载文献举例 |
5.4.4 预防医学相关研究举例 |
5.4.5 舰载机型号相关研究举例 |
5.4.6 海军医学官网下载文献举例 |
5.4.7 NAMI网站下载文献举例 |
5.5 文献信息的知识发掘 |
5.5.1 作者分析 |
5.5.2 主题发现 |
5.5.3 时间演进 |
6 舰载航空医学专题知识组织研究 |
6.1 中美相关知识组织体系研究 |
6.1.1 美海军航空医学研究的知识组织体系 |
6.1.2 美政府科技报告的相关知识组织体系 |
6.1.3 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相关知识组织 |
6.1.4 中国图书馆学分类法的相关知识组织 |
6.1.5 其它舰载航空医学研究的知识组织 |
6.2 相关知识组织的对比研究 |
6.3 专题知识组织工具选择 |
6.3.1 知识组织工具 |
6.3.2 关系构建工具 |
6.3.3 资源描述语言 |
6.4 专题知识组织体系构建 |
6.4.1 建立分类主题一体化表 |
6.4.2 建立词间映射关系 |
6.4.3 建立知识组织体系 |
6.4.4 领域本体的构建 |
6.5 专题知识的组织与展示 |
7 专题知识服务平台的开发和实现 |
7.1 平台的目标定位 |
7.2 平台的设计原则 |
7.3 平台的功能设计 |
7.3.1 平台系统结构 |
7.3.2 功能模块设计 |
7.3.3 元数据的定义 |
7.3.4 数据库表间逻辑结构 |
7.4 平台的关键技术 |
7.4.1 数据的获取技术 |
7.4.2 数据的存储技术 |
7.4.3 数据的计量技术 |
7.4.4 数据的展示技术 |
7.5 平台开发工具 |
7.6 平台结果展示 |
7.6.1 平台首页 |
7.6.2 浏览模块 |
7.6.3 管理模块 |
7.6.4 检索模块 |
7.6.5 统计模块 |
8 主要研究结论和讨论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1.1 构建了专题知识服务模式 |
8.1.2 分析了舰载航空医学需求 |
8.1.3 调研了美军相关信息来源 |
8.1.4 建设了专题知识组织体系 |
8.1.5 实现了平台服务初始功能 |
8.2 主要创新点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5)应用于非接触式飞行员健康监测的瞳孔信息快速提取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第2章 图像预处理平滑 |
2.1 N~*N均值滤波 |
2.1.1 理论基础 |
2.1.2 处理结果分析 |
2.2 中值滤波 |
2.2.1 理论基础 |
2.2.2 处理结果分析 |
2.3 小结 |
第3章 瞳孔的提取 |
3.1 阈值分割 |
3.2 方法与效果 |
3.2.1 直方图门限选择法 |
3.2.2 迭代阈值分割法 |
3.2.3 特殊门限值法 |
3.3 小结 |
第4章 瞳孔边缘检测 |
4.1 边缘和边缘检测 |
4.2 边缘检测算法分析 |
4.2.1 Roberts边缘检测算子 |
4.2.2 Sobel算子 |
4.2.3 Prewitt算子 |
4.2.4 Kirsch算子 |
4.2.5 LOG检测算子 |
4.3 小结 |
第5章 瞳孔特征提取 |
5.1 Hough变换理论基础 |
5.2 Hough检测瞳孔方法 |
5.2.1 标准Hough变换方法 |
5.2.2 二步法Hough变换方法 |
5.3 小结 |
第6章 实验结果分析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特殊门限值法程序 |
附录二 Robert和Kirsch边缘检测算子 |
附录三 二步法Hough圆检测程序 |
(7)德军卫勤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德军卫勤体制概述 |
一、德国军事思想的演变 |
(一) 冷战时期的军事思想 |
(二) 冷战结束初期的军事思想 |
(三) 21 世纪初的军事思想 |
二、德军平时军事指挥体制 |
(一) 20 世纪德军平时军事指挥体制 |
(二) 21 世纪初德军改革后平时军事指挥体制 |
三、德军卫勤体制的发展历史 |
第二部分 德军卫勤组织体系 |
一、卫勤机关 |
(一) 国防部卫勤指挥参谋部 |
(二) 联合卫勤指挥司令部 |
(三) 卫生局 |
(四) 战区卫勤司令部 |
二、卫生机构 |
(一) 军医院 |
1. 概况 |
2. 各军医院概况 |
(二) 基层卫生机构 |
1. 专科医疗中心 |
2. 主医疗中心 |
3. 地区医疗中心 |
4. 医疗中心 |
5. 医疗队、医疗组 |
(三) 训练机构 |
1. 军医学院 |
2. 卫生教导团 |
3. 卫勤演习与训练中心 |
(四) 科研机构 |
1. 中央卫勤研究所 |
2. 环境医学研究所 |
3. 军事医学统计与报告研究所 |
4. 运动医学研究所 |
5. “三防”医学研究中心 |
(五) 卫勤部队 |
1. 卫勤快速反应部队 |
2. 野战卫生(医院)团 |
三、军种卫勤 |
(一) 陆军卫勤 |
1. 历史与现状 |
2. 卫勤任务与组织领导 |
(二) 海军卫勤 |
1. 历史与现状 |
2. 海军卫勤任务与组织领导 |
3. 海军航海医学研究所 |
(三) 空军卫勤 |
1. 空军卫勤组织与领导 |
2. 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 |
第三部分 德军卫勤保障组织实施 |
一、平时卫勤保障 |
(一) 保障单位与任务 |
(二) 保障方式与机制 |
二、战时卫勤保障 |
(一) 德军战时医疗救治阶梯 |
(二) 战时卫勤保障组织实施 |
三、牙科医学 |
(一) 任务 |
(二) 组织机构及职能 |
(三) 牙科治疗和成本预算 |
(四) 牙科健康分类 |
(五) 训练任务 |
(六) 牙科放射任务 |
(七) 实施情况 |
四、心理卫生 |
五、医学军官培训 |
(一) 培训的宗旨 |
(二) 卫生军官培训的途径和方式 |
六、卫生士官培训 |
(一) 卫生军士的培训 |
(二) 卫生准尉的培训 |
(三) 培训机构 |
七、药品监督 |
(一) 机构 |
(二) 任务和职能 |
八、兽医学勤务 |
九、“三防”医学救援 |
(一) 概况 |
(二) 洗消机构 |
(三) 洗消程序 |
十、预防医学 |
(一) 机构及职能 |
(二) 预防工作的组织实施 |
十一、远程医学 |
(一) 德军远程医疗的体系框架 |
(二) 德军远程医疗工作的历史 |
(三) 典型远程医学装备 |
(四) 德军远程医疗发展规划 |
第四部分 德军境外执勤卫勤保障 |
一、德军境外执勤简况 |
(一) 德军参与的人道主义援助行动 |
(二) 德军参与的维和行动及境外冲突 |
二、德军境外执勤卫勤保障原则 |
三、德军境外执勤时的医疗后送体制 |
四、德军境外执勤时各级卫勤保障机构 |
(一) 德军境外执勤时各级卫保勤保障机构的特点 |
(二) 德军境外执勤时各级卫勤保障机构的组织模式 |
五、德军境外执勤时的医疗后送方式 |
(一) 短途医疗后送 |
(二) 中长途医疗后送 |
第五部分 德军卫勤保障特点与启示 |
一、德军卫勤保障特点 |
(一) 卫勤系统自成体系 |
(二) 三军部队联勤保障 |
(三) 战时卫勤快速高效 |
(四) 医疗服务军民兼容 |
(五) 卫生防疫严格周密 |
(六) 科技训练特色突出 |
(七) 药材保障平战结合 |
(八) 卫生装备先进实用 |
(九) 机关工作规范有序 |
二、对我军卫生工作的启示 |
(一) 应重视卫勤理论研究 |
(二) 应重视基层卫生联勤 |
(三) 应重视依托社会力量 |
(四) 应重视应急力量建设 |
(五) 应重视卫生士官培训 |
(六) 应重视干部实战锻炼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博士研究期间发表与课题相关的论文题录(附录) |
(8)民航飞行员心理应激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和问题提出 |
2.1 应激的概述 |
2.1.1 应激和工作应激的概念 |
2.1.2 应激的反应与结果 |
2.1.3 应激的几种理论模式 |
2.1.4 应激源 |
2.1.5 应激的测量 |
2.2.社会支持的概述 |
2.2.1 社会支持的概念 |
2.2.2 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
2.2.3 社会支持的测量 |
2.3 本研究的问题提出及研究假设 |
2.3.1 本研究的问题提出和研究目的 |
2.3.2 研究结构 |
2.3.3研究假设 |
第三部分 研究部分 |
3.1.研究一 民航飞行员心理应激问卷的编制 |
3.1.1 研究目的 |
3.1.2 研究方法 |
3.1.3 研究结果 |
3.1.4 讨论 |
3.1.5 结论 |
3.2.研究二 预测因素的研究 |
3.2.1 研究目的 |
3.2.2 研究方法 |
3.2.3 研究结果 |
3.2.4 讨论 |
3.2.5 结论 |
第四部分 总结论 |
4.1 研究结论及建议 |
4.1.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4.1.2 对民航飞行员应激管理的建议 |
4.2.本研究的创新性与研究意义 |
4.2.1 创新性 |
4.2.2 研究意义 |
4.3 本研究的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航空管制人员人格特征及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回顾 |
1. 心理健康概述 |
2. 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
3. 航空管制人员心理健康 |
正文 |
1 研究设计与实施 |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 |
1.3 实验假设 |
1.4 实验程序 |
1.5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航空管制人员人格特征的研究 |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2 研究结果 |
2.3 讨论 |
3 航空管制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2 研究结果 |
3.3 讨论 |
4 航空管制人员16PF 与SCL-90 相关分析 |
4.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4.2 研究结果 |
4.3 讨论 |
5 航空管制人员应付方式与SCL-90 相关分析 |
5.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5.2 研究结果 |
5.3 讨论 |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16PF 的因素名称及其意文解释 |
附录二 SCL-90 九个因子所包含项目及解析 |
个人简历及发表文章 |
致谢 |
四、航空安全和精神病学:航空医学的犯罪精神病学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脑力负荷的认知性VDT持续监控作业绩效研究[D]. 滕卉敏. 四川师范大学, 2018(12)
- [2]海军舰载机飞行员的心理评估和选拔借鉴研究[J]. 李旭霞,王松俊.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17(04)
- [3]舰载航空医学专题知识服务模式研究[D]. 刘鹏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6(08)
- [4]飞行(学)员人格因素与职业倦怠及工作压力相关研究[J]. 任慧峰,彭飞,王嫣嫣,刘志文,贾锐,刘庆峰.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01)
- [5]应用于非接触式飞行员健康监测的瞳孔信息快速提取方法[D]. 李钢. 北京工业大学, 2012(S2)
- [6]飞行人员合理应用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J]. 詹皓.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09(04)
- [7]德军卫勤保障研究[D]. 陈征宇. 第二军医大学, 2007(03)
- [8]民航飞行员心理应激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D]. 谭弘. 天津师范大学, 2007(02)
- [9]航空管制人员人格特征及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 王明华. 第四军医大学, 2007(03)
- [10]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2年第13卷索引[J]. 谭桂春.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