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泄漏通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物理隔离计算机,隐蔽声通道,蜂鸣器,检测与防护
泄漏通道论文文献综述
齐国雷,寇云峰,胡浩,刘文斌,程磊[1](2018)在《基于隐蔽声通道的物理隔离计算机信息泄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一般内置有风扇、扬声器、蜂鸣器等转动、发声或告警模块,因此具有声学工作特征。物理隔离计算机可以通过声学泄漏来构建隐蔽通道,因为使用人耳听不到的声信号传输具有可靠性高、隐蔽性强、实现简单等特点。鉴于此,概述国内外隐蔽声通道的最新研究情况,分析典型通道的隐蔽性,验证基于扬声器的隐蔽通道构建,提出并实现了基于蜂鸣器的新型隐蔽泄漏通道,并探讨了隐蔽声通道的检测与防护措施。(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张朝贺[2](2018)在《一种基于梯形泄漏通道模型的O型圈密封系统性能分析及优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静密封失效问题在液压密封系统中普遍存在,严重时会给用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O型圈密封作为一种最常见的静密封方式,对其密封性能的研究已成为密封系统设计领域的一个重点研究问题。本文针对O型圈密封系统的泄漏问题,构建了基于梯形泄漏通道的泄漏率计算模型,提出了密封性能影响因子的BK复合型改进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实现了基于RBF-NSGAII的O型圈密封性能优化设计,开发了液压阀片O型圈密封结构设计软件系统,并将本文研究内容应用于片式负载敏感多路液压阀密封系统设计中,验证了所开发软件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O型圈静密封性能分析、密封端面泄漏通道建模、静密封结构优化设计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现有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意义与组织框架。第二章模拟了服从高斯分布的金属粗糙表面轮廓,构建了基于梯形泄漏通道的O型圈密封系统泄漏率计算模型,提出了 O型圈密封系统在宏观和微观形貌下粗糙峰高、接触部位内外径等参数的获取方法,并应用于液压阀O型圈密封系统泄漏率计算中。第叁章研究了 O型圈压缩率、表面粗糙度等参数对O型圈密封系统密封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引入权重因子的BK复合型改进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了不同因子的关联度并进行排序。第四章构建了 O型圈密封系统的优化设计模型,并通过径向基函数建立了多参数代理模型,应用NSGAII遗传算法实现了O型圈密封系统多目标优化求解,得到Pareto解集,通过实例验证了所提出优化方法的有效性。第五章结合实际项目需求,开发了液压阀片O型圈密封结构设计软件系统,详细设计了软件系统的界面组成、操作步骤和数据传递方式,并以片式负载灵敏多路液压阀中O型圈系统的密封结构设计为例,验证了所开发软件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第六章总结了全文的研究内容,并对论文存在的不足以及后续工作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2-01)
许浒,陈艳,吴荣俊,魏永康,贾靖轩[3](2017)在《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监测总γ通道报警阈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压水堆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情况下总γ监测通道计数率的计算方法,计算在44 L/h和70L/h泄漏率条件下的计数率,指导该通道报警阈值的设置。方法假设了四种典型泄漏部位、两种典型功率,并考虑蒸汽携带、核素衰变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的数理模型。结果传热管泄漏率为44 L/h和70L/h的条件下,总γ监测通道计数率分别为60和90。结论建议选择60和90作为蒸汽发生器泄漏监测总γ通道报警阈值。(本文来源于《中国辐射卫生》期刊2017年03期)
刘驰,邱凤翔[4](2017)在《AP1000核电厂局部泄漏率试验废树脂转运通道贯穿件疏水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AP1000核电厂安全壳局部泄漏率试验前需要对化学与容积控制系统中的废树脂转运通道贯穿件进行疏水和吹扫。该管线在机组运行时具有高放射性且在最低处没有设计疏水阀,无法使用常规方法疏水,给管线疏水造成困难。本文基于某核电厂1号机组实践,分析比较几种疏水方法的优劣,并最终确定了先依靠重力疏水,再使用虹吸泵吸水,最后使用压缩空气吹干的方法,安全有效地解决该贯穿件的疏水难题,确保了局部泄漏率试验顺利执行。(本文来源于《核动力工程》期刊2017年02期)
杨星,刘钊,刘战胜,丰镇平[5](2017)在《端壁通道间隙对端壁泄漏流冷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叶栅通道中端壁间隙的影响进行数值研究,详细分析了有无端壁间隙、不同间隙泄漏流流量和不同间隙射流角情况下端壁表面泄漏流气膜冷却有效度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端壁间隙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端壁表面冷却气膜的扩散分布,主要影响区域为端壁吸力面侧及喉部下游;不恰当的端壁间隙泄漏流会削弱端壁某些局部区域的泄漏流冷却效果;端壁间隙射流角对端壁表面泄漏流冷却效果的作用总体上非常有限,其主要改变某些局部区域的气膜冷却分布。(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姚正喜[6](2016)在《蒸汽发生器泄漏连续监测通道LPDU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平台来设计蒸汽发生器泄漏连续监测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地处理显示单元(LPDU)的方法,使LPDU运行既稳定又可靠。LPDU结构上采用将功能集中的电路板插在一块背板上的设计方式,由背板提供电源和通信通道。这样的设计为以后的设备调试和维修提供了方便。蒸汽发生器是压水堆核电站蒸汽供应系统的主要设备之一,是连接反应堆1、2回路的关(本文来源于《电气时代》期刊2016年08期)
沈丽丽,王伟,吴玉庭[7](2015)在《单螺杆膨胀机泄漏通道长度变化规律的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回转式的容积型膨胀机,内部泄漏是影响其性能的重要因素。单螺杆膨胀机具有复杂的叁维空间结构,使得其内部泄漏规律变得很复杂。为了研究单螺杆膨胀机内泄漏规律,从单螺杆膨胀机的几何结构出发,建立泄漏通道长度的数学模型,并分析进气孔口,螺杆直径和星轮直径等因素对泄漏通道长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进气过程中,当进气孔口完全加入时,泄漏通道L_9达到最大值,在膨胀过程中,泄漏通道的长度大小关系依次为L_8>L_7>L_1+L_2+L_4>L_9>L_6>L_3+L_5;单螺杆膨胀机螺头处泄漏通道的长度与内容积比有关,进气过程螺头处泄漏通道的长度随着内容积比的增大而减小;在内容积比不变的情况下,螺杆直径和星轮直径相等(等径)时,直径越大,泄漏线越长,且螺杆直径和星轮直径不相等(不等径)的泄漏线比等径时的更长,受进气孔口的影响更大。通过上述工作,为单螺杆膨胀机内泄漏量的分析计算提供基础数据,并为单螺杆膨胀机的结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24期)
于博,刘永忠,杨勇,丁天[8](2015)在《封存CO_2在泄漏通道中迁移及相变过程的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预测相变位置对封存CO2泄漏过程的监控和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泄漏通道中CO2的非等温流动相变过程,提出了Span-Wagner状态方程与等效比热法的耦合计算方法描述CO2泄漏过程中相变过程,研究了焦耳-汤姆逊效应、黏性耗散效应以及地层传热效应对CO2泄漏相变过程的影响,阐明CO2泄漏过程中相变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研究表明:虽然焦耳-汤姆逊效应和黏性耗散对泄漏通道温度的作用相反,但两者均使泄漏CO2液气相变位置向深层移动;增强泄漏通道与地层之间换热将使泄漏通道温度降低,焦耳-汤姆逊效应和地层换热的共同作用将进一步降低泄漏通道的温度,导致泄漏CO2液气相变位置向浅层移动,泄漏通道出口处CO2的泄漏流率增大。(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乔明,潘舟浩,刘波,李道京[9](2013)在《毫米波叁基线InSAR通道泄漏误差分析和补偿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对毫米波叁基线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的多通道间泄漏误差进行了建模分析,推导了通道泄漏误差参数和干涉相位误差的数学表达式,定量分析了通道泄漏程度对干涉相位误差及高程误差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了通道泄漏引入的干涉相位误差补偿方法,通过仿真实验给出了误差补偿和分析的结果,验证了该补偿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雷达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吴勇,蔡斯伟[10](2008)在《单通道和双通道微波衰减测量系统中的射频泄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单通道和双通道微波衰减测量系统中的射频泄漏所导致的测量误差。使用电磁屏蔽箱和以铝片包裹连接头的方法降低外部辐射泄漏,在双通道衰减测量系统中使用隔离器以减小内部泄漏。利用高灵敏度锁相放大器测量了射频泄漏信号,通过在60 MHz和5 GHz所得的实测数据比较了单通道和双通道衰减测量系统的射频泄漏误差。实验结果表明射频泄漏得到了有效的抑制。(本文来源于《宇航计测技术》期刊2008年05期)
泄漏通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静密封失效问题在液压密封系统中普遍存在,严重时会给用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O型圈密封作为一种最常见的静密封方式,对其密封性能的研究已成为密封系统设计领域的一个重点研究问题。本文针对O型圈密封系统的泄漏问题,构建了基于梯形泄漏通道的泄漏率计算模型,提出了密封性能影响因子的BK复合型改进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实现了基于RBF-NSGAII的O型圈密封性能优化设计,开发了液压阀片O型圈密封结构设计软件系统,并将本文研究内容应用于片式负载敏感多路液压阀密封系统设计中,验证了所开发软件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O型圈静密封性能分析、密封端面泄漏通道建模、静密封结构优化设计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现有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意义与组织框架。第二章模拟了服从高斯分布的金属粗糙表面轮廓,构建了基于梯形泄漏通道的O型圈密封系统泄漏率计算模型,提出了 O型圈密封系统在宏观和微观形貌下粗糙峰高、接触部位内外径等参数的获取方法,并应用于液压阀O型圈密封系统泄漏率计算中。第叁章研究了 O型圈压缩率、表面粗糙度等参数对O型圈密封系统密封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引入权重因子的BK复合型改进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了不同因子的关联度并进行排序。第四章构建了 O型圈密封系统的优化设计模型,并通过径向基函数建立了多参数代理模型,应用NSGAII遗传算法实现了O型圈密封系统多目标优化求解,得到Pareto解集,通过实例验证了所提出优化方法的有效性。第五章结合实际项目需求,开发了液压阀片O型圈密封结构设计软件系统,详细设计了软件系统的界面组成、操作步骤和数据传递方式,并以片式负载灵敏多路液压阀中O型圈系统的密封结构设计为例,验证了所开发软件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第六章总结了全文的研究内容,并对论文存在的不足以及后续工作进行了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泄漏通道论文参考文献
[1].齐国雷,寇云峰,胡浩,刘文斌,程磊.基于隐蔽声通道的物理隔离计算机信息泄漏研究[J].通信技术.2018
[2].张朝贺.一种基于梯形泄漏通道模型的O型圈密封系统性能分析及优化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8
[3].许浒,陈艳,吴荣俊,魏永康,贾靖轩.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监测总γ通道报警阈值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17
[4].刘驰,邱凤翔.AP1000核电厂局部泄漏率试验废树脂转运通道贯穿件疏水方法[J].核动力工程.2017
[5].杨星,刘钊,刘战胜,丰镇平.端壁通道间隙对端壁泄漏流冷却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7
[6].姚正喜.蒸汽发生器泄漏连续监测通道LPDU设计[J].电气时代.2016
[7].沈丽丽,王伟,吴玉庭.单螺杆膨胀机泄漏通道长度变化规律的理论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15
[8].于博,刘永忠,杨勇,丁天.封存CO_2在泄漏通道中迁移及相变过程的模拟分析[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5
[9].乔明,潘舟浩,刘波,李道京.毫米波叁基线InSAR通道泄漏误差分析和补偿方法研究[J].雷达学报.2013
[10].吴勇,蔡斯伟.单通道和双通道微波衰减测量系统中的射频泄漏分析[J].宇航计测技术.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