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证本质论文-马萌

中医证本质论文-马萌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医证本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表观遗传学,中医证本质,肿瘤微环境,基因组不稳定

中医证本质论文文献综述

马萌[1](2019)在《肿瘤表观遗传机制及其中医证本质》一文中研究指出表观遗传学是中医疾病证候多样化之根源,也是肿瘤中医辨证论治之微观立足点,又是基因组稳定性的保证,而肿瘤微环境是中医肿瘤辨证论治之物质基础,两者均与肿瘤细胞的基因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肿瘤微环境及其表观遗传机制在肿瘤发生机制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表观遗传机制是联系中医证本质和肿瘤微环境之间的纽带;将表观遗传学引入中医证本质的研究,有望成为中医现代化一个较有前途的切入点。(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徐晓惠,吕文亮,孙易娜,章程鹏[2](2019)在《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证”本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整理国内近十五年运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中医"证"本质相关论文,归纳各时期相关的研究技术与方法,认为今后可从检测某证不同时相代谢物质变化作为切入点,探究"证"的发生发展机制;或在方证对应思想指导下考察使用某方干预某证前后实验对象的证候及代谢产物变化,以确定相应代谢路径或相关靶点。(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08期)

杨卿[3](2018)在《肿瘤微环境及其表观遗传机制与中医证本质》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微环境就是指的肿瘤的发生、生长、转移以及肿瘤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其不仅仅是包括了肿瘤所在组织的结构、功能以及代谢,同时还和肿瘤细胞自身的内在环境密切相关。而这与中医证本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肿瘤微环境是中医肿瘤辨证论治的物质基础;肿瘤微环境的改变促进肿瘤细胞的诱导分化,因此中医肿瘤辨证论治的实质就是重塑肿瘤微环境;探索中医证本质是中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肿瘤微环境及其表观遗传机制有望成为中医现代化较有前途的切入点。通过对相关研究的综述与分析,进一步为肿瘤的中医治疗提供支持,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8年20期)

马萌[4](2018)在《肿瘤微环境及其中医证本质——中医现代化路径之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微环境是中医肿瘤辨证论治的物质基础,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肿瘤微环境的改变促进肿瘤细胞的诱导分化,因此,中医肿瘤辨证论治的实质就是干预肿瘤微环境。肿瘤微环境及其表观遗传机制在肿瘤发生机制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探索中医证本质是中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肿瘤微环境可望成为中医现代化之路的有效切入点。而中医现代化的路径绝不是目前所谓的"中西医结合"之路。(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代永佳,王恒和[5](2018)在《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证候本质研究述要》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代谢组学与中医证候的关系、证候代谢组学临床研究和证候代谢组学实验研究3个方面,就痰阻心脉、气阴两虚、血瘀、脾气虚、肾阴(阳)虚、肝阳上亢(阴虚阳亢)、湿热和外寒内饮等证型的代谢组学研究近5年来的进展情况并进行系统分析,旨在深入阐明中医证候的内在发生机制,探讨其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提供可作为辅助诊断的客观量化指标,以期提高中医临床辨治水平和疗效。(本文来源于《西部中医药》期刊2018年04期)

邓咏诗,蒋梅[6](2016)在《肿瘤中医证型本质与西医病理生理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中医证型包括基本病理过程及相应临床症状,与西医领域病理生理基础相似。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肿瘤中医证型本质与西医病理生理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经济学》期刊2016年07期)

梦月,刘文兰[7](2016)在《从易感基因入手探讨中医证候本质——遗传学检测手段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索中医证候本质是中医诊断学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中医证的形成与先天、后天、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先天因素对于个人体质的形成至关重要。在很多疾病的研究显示,患者常常与一些易感基因的异常有关。因此,从易感基因入手对中医证候的病理基础进行探索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本研究对肝炎易感基因的遗传学检测手段进行探讨,为中医证候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07-22)

谷捷,李鑫,宋厚盼,魏艳霞,彭璐[8](2015)在《基于系统生物学的中医证候本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证是中医诊疗的特色与核心,证候本质研是中医基础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证候的复杂性决定了简单的还原论方法难以阐释其内涵。系统生物学方法含有的整体观、个体观、动态观与中医学思想不谋而合,它的运用有助于揭示证候本质及实现中医证候的客观化。系统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的各个方面,它们在中医证候研究中取得成就颇丰,然各组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不同,加强各平台的整合,将对完善证候本质的阐释有更多助益。(本文来源于《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5-07-19)

齐真,许家佗,周昌乐[9](2014)在《基于基因组学的中医“证”本质的研究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后基因组时代(即功能基因组学)的到来,基因组学使得现代分子生物学从局部观走向整体观,从线性思维走向复杂思维,因此成为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并在中医药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文章从基因组学在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中的理论探讨、应用实例、存在问题及展望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文献研究,以探讨基因组学与中医证候本质的相关性及意义。(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4年08期)

王萍,袁肇凯,黄献平,张月娟,孙安会[10](2014)在《中医证本质的异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中医证本质研究中观察指标的特异性和重复性不强的现状,提出可能与证的异质性特点相关。在阐述证的异质性的概念、分类的基础上,重点从证的表征异质性与证本质异质性、疗效差异与证本质异质性、遗传因素与证本质异质性、表观遗传学证本质的异质性和证本质异质性的相对性特点五个方面阐述了中医证本质异质性的研究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八届全国诊断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期刊2014-05-01)

中医证本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整理国内近十五年运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中医"证"本质相关论文,归纳各时期相关的研究技术与方法,认为今后可从检测某证不同时相代谢物质变化作为切入点,探究"证"的发生发展机制;或在方证对应思想指导下考察使用某方干预某证前后实验对象的证候及代谢产物变化,以确定相应代谢路径或相关靶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医证本质论文参考文献

[1].马萌.肿瘤表观遗传机制及其中医证本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

[2].徐晓惠,吕文亮,孙易娜,章程鹏.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证”本质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3].杨卿.肿瘤微环境及其表观遗传机制与中医证本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

[4].马萌.肿瘤微环境及其中医证本质——中医现代化路径之探索[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

[5].代永佳,王恒和.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证候本质研究述要[J].西部中医药.2018

[6].邓咏诗,蒋梅.肿瘤中医证型本质与西医病理生理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

[7].梦月,刘文兰.从易感基因入手探讨中医证候本质——遗传学检测手段的研究[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2016

[8].谷捷,李鑫,宋厚盼,魏艳霞,彭璐.基于系统生物学的中医证候本质研究进展[C].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

[9].齐真,许家佗,周昌乐.基于基因组学的中医“证”本质的研究概况[J].时珍国医国药.2014

[10].王萍,袁肇凯,黄献平,张月娟,孙安会.中医证本质的异质性研究[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八届全国诊断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2014

标签:;  ;  ;  ;  

中医证本质论文-马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