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烷基多环芳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3-甲基菲,2-甲基蒽,仿刺参,CYP450
烷基多环芳烃论文文献综述
李香,魏海峰,刘长发,宋雪,赵肖依[1](2019)在《2种烷基多环芳烃对仿刺参CYP450和p53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环境中多环芳烃类(PAHs)主要来源于海洋溢油事故以及沿海石油化工企业的废水排放,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海洋中的多环芳烃对海洋生物造成了潜在的生态风险。为了揭示不同浓度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对海参的生态毒理效应,将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的2种烷基多环芳烃3-甲基菲(5、10、100μg·L~(-1))和2-甲基蒽(5、10、50μg·L~(-1))中,检测暴露3 d、7 d和14 d后,3-甲基菲和2-甲基蒽胁迫下仿刺参CYP450和p5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3-甲基菲和2-甲基蒽胁迫下,仿刺参CYP450和p53基因的表达均对毒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响应。与对照组相比,3-甲基菲各处理组对仿刺参CYP450和p53基因的表达均产生显着的抑制作用(P<0.05); 2-甲基蒽各处理组对仿刺参CYP450和p53基因的表达影响作用不同,暴露7 d后,2-甲基蒽各处理组对仿刺参CYP450基因的表达表现出抑制作用,对p53基因的表达表现出诱导作用。相同浓度与时间胁迫下,2-甲基蒽对仿刺参CYP450和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比3-甲基菲的影响大。上述研究结果表明,3-甲基菲和2-甲基蒽均可不同程度影响仿刺参CYP450和p53基因的表达,且与3-甲基菲相比,2-甲基蒽对仿刺参CYP450和p53基因表达的影响较明显。上述结果为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对仿刺参的生物毒性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生态毒理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刘思彤,石薇薇,曹祖宾,任灿[2](2017)在《非加氢工艺脱除环烷基馏分油中的多环芳烃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剂萃取-酸碱精制的非加氢联合工艺脱除环烷基馏分油中的多环芳烃化合物(PCA)。对萃取剂的选择、分离操作条件和酸碱溶液用量对脱除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利用FTIR对油品结构进行表征;对实验过程产生的酸渣、碱渣和废液的利用及处理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以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在剂油质量比为2,萃取温度为45℃的条件下,对原料油进行萃取,PCA含量由12.72%(w)降至3.76%(w);再用2%(w)的浓H_2SO_4溶液和2%(w)的NaOH溶液精制抽余油,此时精制油收率为41.71%,PCA含量为0.79%(w),总脱除率高达93.79%。(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期刊2017年11期)
齐邦峰,宋君辉[3](2017)在《环烷基减压馏分油加氢脱除8种多环芳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环烷基减压馏分油为原料,考察了氢分压和反应温度对加氢脱除8种多环芳烃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BaP和BeP空间位阻较大,其脱除率高低直接影响8种多环芳烃脱除率的高低;同时,提高氢分压有利于脱除空间位阻大的多环芳烃;氢分压为中、低压(4~10 MPa)时,8种多环芳烃加氢脱除过程由动力学控制向热力学控制转化的极值点位置受氢分压影响较小,而在高压条件下受氢分压影响较为明显,当氢分压达到15 MPa时,8种多环芳烃的加氢脱除过程主要由动力学控制。(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孙溶,陈颖军,韩勇,田崇国,李军[4](2017)在《典型烟煤中游离态母体及烷基多环芳烃的含量和组成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民用燃煤是我国最重要的多环芳烃(PAHs)和黑碳(BC)排放源,但排放因子明显受控于煤的地质成熟度,可能与煤中游离态PAHs的含量和组成相关。本研究选择6种不同成熟度的烟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含量V_(daf)为19.4%~48.3%),以二氯甲烷为溶剂进行索氏抽提获得煤中游离态PAHs,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分析检测,获得16种优控母体PAHs(pPAHs)和16种烷基PAHs(aPAHs)的含量和组成特征,并探讨PAHs的含量和组成及与煤成熟度的关系,为研究民用燃煤PAHs和BC的生成机理提供支持。结果表明:(1)6种烟煤中PAHs的总含量为39.8~289.0 mg/kg,中等挥发分烟煤(V_(daf)为25.6%~35.5%)明显高于高挥发分和低挥发分烟煤,不同烟煤之差可达7倍,这与民用燃煤排放PAHs和BC的情况相似;(2)6种烟煤中pPAHs的含量范围为8.3~58.4 mg/kg,在V_(daf)为25.6%~30.5%时最高;aPAHs的含量为31.4~236.5 mg/kg,在V_(daf)为25.6%和35.5%时呈双峰分布;aPAHs含量平均比pPAHs高4倍,这种趋势以及PAHs含量范围与煤烟成分基本一致的情况,说明民用燃烧条件下煤烟成分对原煤游离态PAHs有较好的继承;(3)组成方面:pPAHs在V_(daf)为25.6%以下时以低环(2~3环)为主,而在V_(daf)高于30%时以中高环(4~6环)为主;aPAHs的情况相似,即中高成熟度烟煤以低环为主,而4环aPAHs在V_(daf)为30.5%~35.5%最高;PAHs组成上的这种变化趋势很好地反映了煤化学结构随成熟度演变的规律,也能较好地解释中等挥发分烟煤PAHs和BC排放因子最高的现象。(本文来源于《地球化学》期刊2017年04期)
张娜,万昕,宋旭燕,黄龙,郑京京[5](2017)在《十八烷基离子液体杂化固相微萃取整体柱用于检测咖啡中的多环芳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自制的1-十八烷基-3-(γ-叁乙氧基硅基丙基)咪唑溴盐离子液体(C18IL)、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DDS)和四乙氧基硅烷(TEOS)为功能单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烷基咪唑基离子液体管内固相微萃取整体柱(C18IL in-tube SPME).以多环芳烃为分析对象,考察了C_(18)IL含量对C_(18)IL in-tube SPME萃取性能的影响,并对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基于C_(18)IL in-tube SPME-气相色谱(GC-FID)的分析方法,用于检测萘、芴、菲、荧蒽和芘5种多环芳烃.该方法的检出限(S/N=3)为0.007~0.072μg/L,定量限(S/N=10)为0.023~0.24μg/L,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除菲类多环芳烃外均小于10%.将该方法用于检测咖啡中5种多环芳烃,3个不同浓度下的加标回收率为85.79%~103.42%.(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段瑞娟[6](2017)在《烷基咪唑溴盐离子液体修饰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吸附多环芳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液体作为新兴的“绿色溶剂”具有可塑性,可通过改变其物化性能获得一些具有特殊性质的功能化离子液体,以满足特定用途的需求。由于离子液体不易分离提纯、粘度大等缺点,限制了其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人们通常将其负载在固体材料表面。由于磁性纳米粒子独特的磁学性质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将新型功能化的离子液体修饰到其表面合成磁固相萃取材料,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磁固相萃取材料能够快速精准地富集、分离出样品中的污染物,经清洗后,可实现重复使用。本文通过“一步合成法”合成烷基咪唑溴离子液体,将该离子液体修饰到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制备出功能化磁性纳米材料,并应用于水中PAHs的萃取。论文的主要内容有:(1)介绍了离子液体作为“绿色溶剂”的特点,综述了环境有机污染物样品前处理方法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功能化磁固相萃取材料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针对环境优先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的分析研究进行了阐述。(2)采用“无水无氧一步合成法”技术制备出两种新型的咪唑类离子液体,即1-十六烷基-3-叁乙氧基丙基硅烷咪唑溴盐离子液体([HDTIm]Br)和1-十八烷基-3-叁乙氧基丙基硅烷咪唑溴盐离子液体([ODTIm]Br)。利用核磁共振(NMR)、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3)在氮气保护下,碱性环境中分别将制备的离子液体[HDTIm]Br和[ODTIm]Br修饰到磁性纳米颗粒(MNPs)表面,制备功能化的磁固相萃取材料[HDTIm]Br-MNPs和[ODTIm]Br-MNPs。对制备材料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磁性能分析(VSM)等表征分析。(4)以15种多环芳烃(PAHs)为研究对象,建立了[HDTIm]Br-MNPs的MSPE-HPLC-FLD的分析方法,方法线性范围0.02~100.0 ng/m L,检出限(LOD)为0.901~129ng/L。在最佳条件下,考察了[HDTIm]Br-MNPs对新乡市牧野湖水中PAHs的萃取,加标回收率8.51~105.39%,相对标准偏差(Relation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1.70~10.10%。同时考察了材料对科技学院内西湖水中PAHs的萃取,加标回收率为9.82~109.07%,RSD为3.12~10.86%。(5)以15种多环芳烃(PAHs)为研究对象,建立了[ODTIm]Br-MNPs的MSPE-HPLC-FLD分析方法,方法线性范围0.02~100.0 ng/mL,检出限(LOD)为0.342~336 ng/L。在最佳条件下,考察了[ODTIm]Br-MNPs对新乡市牧野湖水中PAHs的萃取,加标回收率4.21~109.90%,RSD为0.91~10.58%。考察了材料对科技学院内西湖水中PAHs萃取,加标回收率5.37~109.55%,RSD为0.13%~12.79%。(6)讨论了制备的两种磁固相材料[TDTIm]Br-MNPs和[ODTIm]Br-MNPs结构表征上的差异性,分析探讨了不同碳链长度的两种磁固相萃取材料[TDTIm]Br-MNPs和[ODTIm]Br-MNPs在相同的萃取条件下,对水中PAHs的富集萃取性能的比较。(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俞頔[7](2015)在《原油中烷基多环芳烃生物降解趋势及控制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环芳烃(PAHs)的生物降解过程一直是环境地球化学和环境毒理学研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本文利用原油自然降解剖面与实验室降解序列,研究了烷基萘、烷基菲生物降解过程,并通过傅里叶离子回旋质谱(FT-ICR-MS)分析,初步探讨了O1、O2和N1、N1O1、N1O2杂原子化合物的降解特征。实验结果表明,PAHs的表生生物降解过程主要受控于微生物种群和化合物分子结构:(1)表生环境中,变形菌门细菌和放线菌门细菌相对含量变化趋势与化合物降解趋势呈正相关;(2)表生环境中,反应分子的极化率控制着生物降解序列,分子极化率较高的化合物对生物降解的敏感性较强;(3)厌氧环境下,烷基萘降解过程与好氧条件存在差异,厌氧条件下烷基多环芳烃分子平衡构型稳定性控制化合物的降解抗性,平衡构型稳定性越高的化合物抗生物降解能力越强。研究结果加深了烷基多环芳烃表生环境降解规律的认识,最终对于多环芳烃污染的生物修复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5-03-01)
连进军,叶兴南,张鹤丰,陈建民[8](2008)在《秸秆燃烧释放的多环芳烃及其烷基衍生物》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资源拥有量居世界首位。1995年我国农作物秸秆产量为 6.04亿吨,其中,一半左右的秸秆被用作燃料或直接燃烧。秸秆燃烧过程会释放大量的污染物。多环芳烃是这一过程排放的重要的有机污染物。据研究表明,秸秆燃烧使大气中多环芳烃的含量明(本文来源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8暨第叁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8-05-01)
连进军[9](2008)在《生物质燃烧烟雾和大气降尘中多环芳烃及其烷基取代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环芳烃及其烷基取代物是一类具有强致畸致癌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有机物的燃烧。除了石油和煤等化石燃料产生多环芳烃外,生物质的燃烧也是其重要来源。我国的生物质资源丰富,每年有6亿吨的农作物秸秆产生。其中,31.5%用作农村地区的炊事能源,25%在农田中就地焚烧。生物质燃烧排放出多种污染物,引起了较多的关注。但目前,我国在生物质燃烧排放多环芳烃类污染物方面的研究很少。针对这种状况,本文设计了秸秆燃烧和采样系统,采集秸秆燃烧后释放的多环芳烃及其烷基取代物,分析其种类、浓度和气相—颗粒相分布,并对影响多环芳烃排放的因素和排放特征进行了探讨.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了叁种秸秆燃烧产生的多环芳烃的排放因子和我国每年秸秆燃烧产生的多环芳烃的总量以及毒性当量。2003年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报告指出,降尘污染负荷系数居全市主要污染物之首。而降尘作为大气中其他颗粒物的重要的源和汇的之一,但目前对降尘及其中的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很少。本论文对上海降尘中烷基多环芳烃的组成、时空分布、来源和环境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本论文主要包括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分析方法的优化。本文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作为样品的萃取手段。先用模拟样品对影响APAHs萃取的实验条件进行探讨,然后用正交法对实际样品进行分析,以优化萃取条件。第二部分应用上述建立的分析方法检测了从2004年11月到2005年11月分季节上海市不同功能区的13个采样点的降尘样品中的APAHs的组成、浓度,并与PAHs进行了对比。同时,对其时空分布特点、源解析和对环境的影响做了研究。第叁部分为秸秆燃烧排放多环芳烃及其烷基取代物的研究。针对我国生物质燃烧的现状,设计了模拟燃烧和采样的装置,采集并分析了叁种我国主要的秸秆燃烧排放的TSP和多环芳烃及其烷基取代物。对不同秸秆燃烧排放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组成、浓度和气相—颗粒相分布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影响秸秆燃烧排放多环芳烃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秸秆燃烧排放的多环芳烃的排放因子,并计算了我国每年通过秸秆燃烧排放的TSP和多环芳烃的总量及其毒性当量。同时,还应用比值法和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对秸秆燃烧源的多环芳烃的排放特征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8-04-12)
连进军,任宇,李春雷,成天涛,陈建民[10](2006)在《溶胶中烷基多环芳烃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FE)和气质联用(GC/MS)被用于气溶胶中烷基多环芳烃 (APAHs)的测定,方法的回收率为73.6-105.0%,相对标准偏差在4.12-18.03%之间,检出限为 0.33-3.05pg。以模拟样品对SFE的实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SFE优于超声波萃取。以该方法分析复旦大学气溶胶样品,41种APAHs被检出,其中烷基萘种类最多。降尘中APAHs的浓度为 1.54-2.27μg/g,2环和3环的含量占80%以上;可吸入颗粒物中的浓度为18.84-34.24μg/g,2环和4环占多数。降尘中含有较多的APAHs,占PAHs及烷基化合物总量的21.9±1.4%,可吸入颗粒物中为7.3-13.2%。气溶胶样品中的烷基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燃烧。(本文来源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6暨第一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6-05-01)
烷基多环芳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溶剂萃取-酸碱精制的非加氢联合工艺脱除环烷基馏分油中的多环芳烃化合物(PCA)。对萃取剂的选择、分离操作条件和酸碱溶液用量对脱除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利用FTIR对油品结构进行表征;对实验过程产生的酸渣、碱渣和废液的利用及处理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以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在剂油质量比为2,萃取温度为45℃的条件下,对原料油进行萃取,PCA含量由12.72%(w)降至3.76%(w);再用2%(w)的浓H_2SO_4溶液和2%(w)的NaOH溶液精制抽余油,此时精制油收率为41.71%,PCA含量为0.79%(w),总脱除率高达93.79%。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烷基多环芳烃论文参考文献
[1].李香,魏海峰,刘长发,宋雪,赵肖依.2种烷基多环芳烃对仿刺参CYP450和p53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9
[2].刘思彤,石薇薇,曹祖宾,任灿.非加氢工艺脱除环烷基馏分油中的多环芳烃化合物[J].石油化工.2017
[3].齐邦峰,宋君辉.环烷基减压馏分油加氢脱除8种多环芳烃的研究[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17
[4].孙溶,陈颖军,韩勇,田崇国,李军.典型烟煤中游离态母体及烷基多环芳烃的含量和组成特征[J].地球化学.2017
[5].张娜,万昕,宋旭燕,黄龙,郑京京.十八烷基离子液体杂化固相微萃取整体柱用于检测咖啡中的多环芳烃[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7
[6].段瑞娟.烷基咪唑溴盐离子液体修饰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吸附多环芳烃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7
[7].俞頔.原油中烷基多环芳烃生物降解趋势及控制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5
[8].连进军,叶兴南,张鹤丰,陈建民.秸秆燃烧释放的多环芳烃及其烷基衍生物[C].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8暨第叁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9].连进军.生物质燃烧烟雾和大气降尘中多环芳烃及其烷基取代物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
[10].连进军,任宇,李春雷,成天涛,陈建民.溶胶中烷基多环芳烃的测定[C].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6暨第一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