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碳同位素论文-王亚婷

稳定性碳同位素论文-王亚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稳定性碳同位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荒漠草原,放牧强度,δ~(13)C值,水分利用效率

稳定性碳同位素论文文献综述

王亚婷[1](2018)在《载畜率对短花针茅草原主要植物稳定性碳同位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放牧为主要利用方式的短花针茅草原是荒漠草原的代表类型之一,放牧通过家畜选择性踩食、践踏及粪便排入等影响草原中植物生长微环境,同时使植物资源利用能力和元素含量发生变化。本研究在四种不同载畜率方式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稳定性碳同位素法测定主要植物种的δ~(13)C值,结合植物C、N营养指标和水热因子,分析了不同植物种类、功能群及生活型植物δ~(13)C含量对载畜率的响应,以期在分析草原植物生理生态机制的基础上,掌握植物应对干扰的资源利用策略。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短花针茅草原7种主要植物中的短花针茅、阿氏旋花、无芒隐子草、冷蒿和木地肤的δ~(13)C值与载畜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C3植物的δ~(13)C值随着放牧干扰的增强而降低(p<0.05),一、二年生植物与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变化趋势与之刚好相反,其δ~(13)C值随载畜率的增大而增大,载畜率对小半灌木和C4植物无影响。(2)植物的δ~(13)C值与元素间回归分析表明:7种植物中的短花针茅δ~(13)C值与N元素(N_(leaf))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与C/N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冷蒿、栉叶蒿的变化与之相反,而阿氏旋花、木地肤、无芒隐子草和猪毛菜的δ~(13)C值与N_(leaf)、C/N间均不存在相关关系。多年生草本植物、C3植物的δ~(13)C值与N_(leaf)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与C/N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一二年生植物、小半灌木的变化与之相反。(3)短花针茅植物δ~(13)C值的变化与载畜率和年际效应的方差分析显示,年份是造成其δ~(13)C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δ~(13)C值与降水的线性拟合发现,短花针茅的δ~(13)C值与年降水量呈现显着负相关。(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朱国栋[2](2016)在《内蒙古荒漠草原植物、土壤、放牧牛羊粪便及毛发的稳定性碳同位素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于2014-2015年在内蒙古的希拉穆仁荒漠草原和四子王旗荒漠草原进行,主要应用稳定性碳同位素技术探讨内蒙古荒漠草原植物、土壤、放牧牛羊粪便及毛发的稳定性碳同位素特征。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所测定的35种荒漠草原主要植物中,有32种均属于C3植物,剩余的3种属于C4植物,而且C3植物的δ13C值明显低于C4植物。C3植物和C4植物的δ13C平均值分别为-26.60‰和-15.06‰。植物不同器官δ13C值的大小顺序为:δ13C根>δ13C茎>δ13C叶(克氏针茅和短花针茅除外)。2.7种植物的δ13C值在经历长期放牧干扰后均表现出降低的趋势,其中6种C3植物均表现出了显着性差异(P<0.05),另一种C4植物无芒隐子草则没表现出显着性。而木地肤的δ13C值则呈现出增大趋势并表现出显着性差异(P<0.05)。同时0-15cm深度范围内土壤的δ13C值显着受到放牧干扰的影响,其δ13C值呈现增大趋势,其中0-5cm的土壤层变化的幅度大于其他土层。3.尽管放牧家畜牛羊毛发和粪便的δ13C值与食物的δ13C值不同,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通过比较放牧牛羊毛发和粪便与它们采食的植物的同位素值来推算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放牧牛羊的食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张辉,朱绿丹,宁运旺,张丛志,张永春[3](2014)在《土壤水分条件对甘薯水分利用效率和稳定性碳同位素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我国大面积种植的典型旱地作物甘薯为研究对象,进行可控条件的不同水分处理的盆栽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下甘薯各典型生育期各器官碳同位素判别值(Δ13C)、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其之间的关系。试验设3个水分条件: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50%(W1),75%(W2),100%(W3)。结果表明,各生育期各器官生物量均随着水分增加而增加,在W3处理时达到最大,各生育期WUE则在W1处理时达到最大。尽管W3处理最终总生物量积累及产量最高,但高水分处理下将降低光合同化物向地下部的分配比例;同时,甘薯光合速率和Ru Bis CO活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甘薯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的Δ13C各不相同,其中根的Δ13C最小,然后依次为叶柄、茎秆、叶片,表明甘薯叶片光合同化物质在各器官中分配时发生碳同位素的分馏作用;在甘薯的各生育期,各器官Δ13C和瞬时WUE呈一致性的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碳同位素可以作为灵敏简单、快速准确的甘薯WUE的评价方法。(本文来源于《土壤》期刊2014年05期)

孙春叶,毛治超[4](2012)在《国产碳同位素标样的稳定性实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提高,碳同位素在油气地球化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其标准样品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本文对两种国产标样碳黑GBW04407、GBW04408与美国国家标准局标样NBS-18的碳同位素丰度的δ13C值进行了实验分析,通过这叁种稳定碳同位标样的δ13C值对比研究来探讨两种国产碳黑标样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GBW 04408的稳定性要比NBS-18的稳定性好一些,而GBW 04407的稳定性比NBS-18的稳定性要差一些;同时,不同的进样量对标样碳同位素丰度的δ13C值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2年19期)

王云霓,熊伟,王彦辉,程积民,于澎涛[5](2012)在《六盘山主要树种叶片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认识树种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种内和种间差异及随水分生境条件和季节的变化特征,2010年6—9月份,在宁夏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半湿润区)和迭迭沟小流域(半干旱区),测定了两种不同水分生境内主要树种的叶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结果表明:同一树种叶片δ13C值存在着明显的冠层部位差异,但各树种表现各异,其中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ris-rupprechtii)、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和油松(Pinus tablaeformis)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而华山松(Pinus arman-dii)和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为下部>上部>中部。各树种叶片的δ13 C值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但其变化随水分生境条件而异。在半湿润区,各树种的δ13 C值在生长季初期较高,但随生长季的持续而降低;在半干旱区,各树种的δ13C值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态势。在两种不同水分生境下,华北落叶松和沙棘(Hippophae rhamnoildes)叶片的δ13 C值存在着明显的种内个体差异:旱季,同一树种在半干旱区树木叶片的δ13C要大于半湿润区;但雨季两地树木叶片的δ13C差异不大,说明这种季节差异受当地降雨量的季节分配格局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2年03期)

孙丰梅,王慧文,石光雨,杨曙明[6](2012)在《日粮与牛组织中稳定性碳同位素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日粮中C3和C4饲料组成不同时,牛不同组织中δ13 C值的变化规律。18头12~14月龄的青年牛随机分为6组,分别饲喂C4植物含量为52.0%,61.6%,71.2%,80.8%,90.4%,100.0%的饲料,其他日粮成分为C3植物,132d后屠宰。利用同位素比值质谱仪测定了牛尾毛、脱脂牛肉、粗脂肪、各种饲料的δ13 C值。结果表明,牛组织中碳同位素组成主要受饲料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饲喂同一种饲料的牛个体间碳同位素组成差异减小;牛尾毛、脱脂肌肉、粗脂肪中的δ13 C值随着C4植物含量在牛饲料中的比例增大而升高,并且均与C4植物含量呈极显着的相关性(P<0.01);牛尾毛、脱脂肌肉、粗脂肪中的δ13 C值依次递减,叁者之间相关性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用牛组织中的δ13 C值可以预测日粮中C4植物所占的比例,牛尾毛、脱脂肌肉、粗脂肪均可作为牛肉溯源的材料。(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胡启武,吴琴,郑林,张锋,宋明华[7](2010)在《青海云杉叶片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对水分温度变化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05-07在祁连山北坡沿海拔梯度进行了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叶片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δ13C)的分析测定,以探讨青海云杉叶片δ13C随海拔变化特征及对水分、温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青海云杉叶片δ13C存在显着差异(F=3.94,p<0.01),δ13C平均值-24.69‰;随着水分、温度的变化,在海拔2550~3100m,青海云杉叶片δ13C随海拔增加呈现降低趋势,在海拔3100~3350m,δ13C值随海拔增加呈现升高趋势。青海云杉叶片δ13C与土壤水分在低海拔(2550~3100m)呈显着负相关,在高海拔没有关系;与土壤温度之间则存在一种非线性关系。青海云杉叶片δ13C随海拔变化在低海拔主要受土壤水分、温度的控制,在高海拔则主要受温度的控制。(本文来源于《山地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张广斌,马静,徐华,蔡祖聪[8](2009)在《稳定性碳同位素方法在稻田甲烷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稻田甲烷产生、氧化等过程不仅影响甲烷排放量,还影响其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反之,稻田所排放甲烷的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也可用来定量研究甲烷的产生和氧化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已将稳定性碳同位素方法广泛应用在稻田甲烷的研究中。本文介绍了稳定性碳同位素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稻田甲烷产生、氧化过程研究中的应用,指出了该方法在稻田甲烷研究中的不确定因素,为我国稻田甲烷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有力手段。(本文来源于《土壤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马力,杨林章,慈恩,王岩,殷士学[9](2008)在《长期施肥条件下水稻土腐殖质组成及稳定性碳同位素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太湖地区26年水稻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分析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剖面有机碳分布和稳定性碳同位素自然丰度(δ13C)的影响,以及土壤中不同结合态腐殖质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期施肥使水稻土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显着升高,不同处理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与土层深度呈极显着指数负相关(P<0.01);施化肥处理10~30cm土层和施有机肥处理20~40cm土层有机碳含量变化相对稳定;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δ13C值逐渐升高,其变化范围在-24‰~-28‰,不同处理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与δ13C值呈显着线性负相关(P<0.05);0~20cm土层,仅施有机肥处理(M0)、有机肥+氮+磷处理(MNP)、有机肥+氮+磷+钾处理(MNPK)、有机肥+秸秆+氮处理(MRN)以及秸秆+氮处理(CRN)的δ13C值明显降低;30~50cm土层,除CRN外,有机肥和化肥处理土壤的δ13C值均明显升高;不同处理土壤中结合态腐殖质均以紧结合态腐殖质(胡敏素)为主,其含量在50%以上,其余部分为松结合态和稳结合态腐殖质;长期施肥使土壤松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及富啡酸(FA)与胡敏酸(HA)比值(HA/FA)升高.(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08年09期)

郭波莉,魏益民,潘家荣[10](2008)在《牛尾毛中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牛尾毛中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随饲料改变的变化规律,确证牛尾毛一旦长成,其中的稳定性碳同位素不再与其它部分的进行交换,每段毛发记录的同位素信息可反映毛发生长时的饲料信息。【方法】设计控制饲料配比的牛模型试验,利用同位素比率质谱仪测定不同段位牛尾毛中的δ13C值,分析不同段位牛尾毛的δ13C值随饲料改变的变化趋势,以及牛尾毛中的δ13C值与饲料、牛个体的关系。【结果】随着牛生育过程中饲料成分的改变,不同段位牛尾毛中碳同位素组成有极显着差异,而且饲料对牛尾毛中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远大于个体对其的影响;分段取得的牛尾毛δ13C值与其饲料δ13C值、C4植物饲料比例呈极显着相关(P<0.01),而不分段的牛尾毛δ13C值与饲料碳同位素组成相关性不显着。【结论】牛尾毛一旦长成,其中的稳定性碳同位素不再与其它部分进行交换,每段毛发的同位素信息可反映牛在毛发生长时的饲料信息,牛尾毛可以看作是记录牛饲料改变信息的档案库。(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08年07期)

稳定性碳同位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试验于2014-2015年在内蒙古的希拉穆仁荒漠草原和四子王旗荒漠草原进行,主要应用稳定性碳同位素技术探讨内蒙古荒漠草原植物、土壤、放牧牛羊粪便及毛发的稳定性碳同位素特征。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所测定的35种荒漠草原主要植物中,有32种均属于C3植物,剩余的3种属于C4植物,而且C3植物的δ13C值明显低于C4植物。C3植物和C4植物的δ13C平均值分别为-26.60‰和-15.06‰。植物不同器官δ13C值的大小顺序为:δ13C根>δ13C茎>δ13C叶(克氏针茅和短花针茅除外)。2.7种植物的δ13C值在经历长期放牧干扰后均表现出降低的趋势,其中6种C3植物均表现出了显着性差异(P<0.05),另一种C4植物无芒隐子草则没表现出显着性。而木地肤的δ13C值则呈现出增大趋势并表现出显着性差异(P<0.05)。同时0-15cm深度范围内土壤的δ13C值显着受到放牧干扰的影响,其δ13C值呈现增大趋势,其中0-5cm的土壤层变化的幅度大于其他土层。3.尽管放牧家畜牛羊毛发和粪便的δ13C值与食物的δ13C值不同,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通过比较放牧牛羊毛发和粪便与它们采食的植物的同位素值来推算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放牧牛羊的食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稳定性碳同位素论文参考文献

[1].王亚婷.载畜率对短花针茅草原主要植物稳定性碳同位素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

[2].朱国栋.内蒙古荒漠草原植物、土壤、放牧牛羊粪便及毛发的稳定性碳同位素特征[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

[3].张辉,朱绿丹,宁运旺,张丛志,张永春.土壤水分条件对甘薯水分利用效率和稳定性碳同位素影响[J].土壤.2014

[4].孙春叶,毛治超.国产碳同位素标样的稳定性实验分析[J].科技风.2012

[5].王云霓,熊伟,王彦辉,程积民,于澎涛.六盘山主要树种叶片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12

[6].孙丰梅,王慧文,石光雨,杨曙明.日粮与牛组织中稳定性碳同位素的相关性研究[J].草业学报.2012

[7].胡启武,吴琴,郑林,张锋,宋明华.青海云杉叶片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对水分温度变化的响应[J].山地学报.2010

[8].张广斌,马静,徐华,蔡祖聪.稳定性碳同位素方法在稻田甲烷研究中的应用[J].土壤学报.2009

[9].马力,杨林章,慈恩,王岩,殷士学.长期施肥条件下水稻土腐殖质组成及稳定性碳同位素特性[J].应用生态学报.2008

[10].郭波莉,魏益民,潘家荣.牛尾毛中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变化规律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8

标签:;  ;  ;  ;  

稳定性碳同位素论文-王亚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