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匈奴论文-苗祥瑞

马踏匈奴论文-苗祥瑞

导读:本文包含了马踏匈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踏匈奴,象征性,时代审美,现实意义

马踏匈奴论文文献综述

苗祥瑞[1](2017)在《马踏匈奴的象征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马踏匈奴"堪称霍去病墓石刻作品的杰出代表,雕塑家并没有局限于霍去病本人的形象,而是采用借马喻人,托物言志的手法,用一匹气宇轩昂、稳若泰山的战马将匈奴踩在脚下的形式来塑造并表现霍去病的非凡气概,象征骠骑将军平定边患,威震八方的丰功伟绩。要深刻领会这件作品的象征内涵,需要结合当时社会的人文环境及哲学思想进行具体分析。(本文来源于《西北美术》期刊2017年04期)

逄敬源,吴彤[2](2015)在《《马踏匈奴》》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美苑》期刊2015年S1期)

秦臻[3](2015)在《马踏匈奴与马踏飞燕》一文中研究指出汉高祖刘邦即位之初,采纳萧何提出的"非壮丽无以重威"的建议,开始了大规模的宫殿苑囿建设,期望借助雄伟瑰丽的建筑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汉武帝即位后,西汉国力日渐强盛,社会更为繁荣富庶,体现皇权意志和皇家气度的大型石雕作为宫殿苑囿的特定装饰蓬勃发展起来。鲁迅曾评价汉代石雕云:"唯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粗犷豪迈,浑朴古拙。"透过本篇文章,那一座座冰冷的石雕鲜活了起来,跃动着"囊括宇宙、并吞八荒的气(本文来源于《当代学生》期刊2015年06期)

钟雪薇[4](2015)在《浅析雕塑《马踏匈奴》与《拉奥孔》的异同》一文中研究指出雕塑在东西方都存有悠久历史,并创造出大量不朽杰作。一方面它们都作为世界艺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另一方面两者之间存有的显着差异也不可忽视。因此,文章选取了中国西汉名作《马踏匈奴》和古希腊名作《拉奥孔》,就其题材、手法、美学意义等方面的异同点进行浅析,以便更好理解和感受这两座经典作品,以及它们给予现代雕塑艺术创作的启迪。(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5年01期)

张明学,李霜平[5](2014)在《霍去病墓石刻雕像《马踏匈奴》艺术语言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霍去病墓石刻雕像"马踏匈奴"是汉代石刻雕像代表作品,具有粗犷、浑厚、简练、古拙的风格特征,既记录和颂扬西汉青年将领霍去病及军队屡创匈奴的英雄业绩,也昭示着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力的强盛,是一个时代的标志。石像在艺术表现语言上具有空间立体性、形象概括性和叙事情节性。(本文来源于《艺术探索》期刊2014年05期)

闫笑东[6](2014)在《从形式出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代是一个开拓进取的时代,它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期,这一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很发达,强大的西汉帝国诞生了气吞山河的艺术风格,它彰显出中华民族强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位于咸阳市兴平县的茂陵霍去病墓前的石刻,正是这一风格的代表,它开创了汉代雕塑意象风格的先河。在这批雕塑中,《马踏匈奴》是霍去病墓石刻中的主题雕塑,它有着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造型语言,它在构图形式、处理手法上有着不可超越的艺术高度。雕塑注重对空间的分割和占有,利用弧线、直线、斜线对空间进行分割,雕塑中空间的穿插处理极为巧妙,大巧若拙。《以梦为马》系列作品是我的毕业创作,包括叁件石雕作品和四件木雕作品,在作品中对人与马关系展开造型语言的研究。基于对汉代雕塑的偏爱,本人通过分析《马踏匈奴》这件作品的艺术造型特点、形式语言,对《马踏匈奴》雕塑进行造型语言的研究和学习,并结合毕业创作实践,来检验自己对雕塑语言认识和汉民族文化的理解。(本文来源于《西安美术学院》期刊2014-03-01)

黄金生[7](2014)在《马踏匈奴 帝国荣光气吞万里》一文中研究指出他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少年英雄,又是一位胆大心细的军事战略家:他率铁骑千里奔袭,疾如风、快如电,所过之处留下成千上万匈奴人的尸体;他登临瀚海,封狼居胥,真实地诠释了什么是"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他在生命正值盛年之时突然远去,只馏下战场上的辉煌与完美。最终,他的形象化为一匹傲然屹立的战马,脚下还踩踏着一个手持弓箭的匈奴武士。这个形象就足我们今天看到的马踏匈蚁石雕,这位英雄,就是霍去病。(本文来源于《国家人文历史》期刊2014年03期)

余兰[8](2013)在《赏析汉代时刻“马踏匈奴”》一文中研究指出霍去病墓石刻群雕,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后世陵墓雕刻的艺术风格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其中使我们心生仰慕、慨叹不已的作品不在少数,而更使我们心生摇曳、振聋发聩的,当属其中的"马踏匈奴"最具代表性。鲁迅先生好有一评:"唯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马踏匈奴,首当其冲也!"本文笔者追随巍巍大汉的足迹,来寻求"马踏匈奴"的宏伟震撼场景及浅析其文明传承的意义。(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3年10期)

陈丽萍,赵晶[9](2012)在《解读霍去病墓石刻之《马踏匈奴》》一文中研究指出霍去病墓位于陕西兴平县汉武帝茂陵东侧。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的年轻将领,英勇善战,以六战六捷的战绩,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霍去病深受汉武帝的器重,被封为骠骑将军、大司马、冠军侯。但却英年早逝。汉武帝痛失名将,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并葬在自己死后的茂陵的东侧。霍去病墓石刻群里以马踏匈奴最为典型,在整块石头上采用圆雕、浮雕、线刻技法和运用寻石造物的表现手法。这尊雕塑不仅反映了属于那个时代的精神,更体现了人民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深切怀念。(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2年13期)

赵静,李海侠[10](2011)在《汉代与古罗马帝国纪念性雕塑之比较——以《马踏匈奴》和《马克奥利略骑马像》为研究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纪念性雕塑因其强大的政治功能,经常被作为帝国的政治符号而建造。汉代和古罗马帝国均是中西方两个伟大的时期,《马踏匈奴》和《马克奥利略骑马像》分属两个帝国的纪念性雕塑典型,两尊雕塑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点。它们的异同折射出两个帝国的社会文化以及民族心理的差异。(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中旬刊)》期刊2011年11期)

马踏匈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马踏匈奴论文参考文献

[1].苗祥瑞.马踏匈奴的象征内涵[J].西北美术.2017

[2].逄敬源,吴彤.《马踏匈奴》[J].美苑.2015

[3].秦臻.马踏匈奴与马踏飞燕[J].当代学生.2015

[4].钟雪薇.浅析雕塑《马踏匈奴》与《拉奥孔》的异同[J].大众文艺.2015

[5].张明学,李霜平.霍去病墓石刻雕像《马踏匈奴》艺术语言探微[J].艺术探索.2014

[6].闫笑东.从形式出发[D].西安美术学院.2014

[7].黄金生.马踏匈奴帝国荣光气吞万里[J].国家人文历史.2014

[8].余兰.赏析汉代时刻“马踏匈奴”[J].黄河之声.2013

[9].陈丽萍,赵晶.解读霍去病墓石刻之《马踏匈奴》[J].大众文艺.2012

[10].赵静,李海侠.汉代与古罗马帝国纪念性雕塑之比较——以《马踏匈奴》和《马克奥利略骑马像》为研究对象[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

标签:;  ;  ;  ;  

马踏匈奴论文-苗祥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