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踏蹬频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踏蹬频率,最大功率,基准点,能量消耗
踏蹬频率论文文献综述
谢云,刘晔[1](2017)在《天津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备战第13届全运会关键技术(最适踏蹬频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通过对不同踏蹬频率下机体下肢肌表面肌电活动和气体代谢指标进行综合研究,为在不同竞赛要求和不同战术目标下踏蹬频率的选择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研究方法确定15名运动能力良好的男生在其坐位姿势下的最大功率及其对应的踏蹬频率,以此踏蹬频率为基准点踏频,划分五级踏蹬频率。受试者以随机踏蹬频率进行2分钟的稳定骑行,实时采集表面肌电信号与(本文来源于《2017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7-10-13)
赵晓瑞[2](2016)在《自行车踏蹬频率对下肢肌肉机能状态和能量消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通过对不同踏蹬频率下机体下肢肌表面肌电活动和气体代谢指标进行综合研究,为在不同竞赛要求和不同战术目标下踏蹬频率的选择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研究方法确定15名运动能力良好的男生在其坐位姿势下的最大功率及其对应的踏蹬频率,以此踏蹬频率为基准点踏频,划分五级踏蹬频率。受试者以随机踏蹬频率进行2分钟的稳定骑行,实时采集表面肌电信号与气体代谢,分析积分肌电和中位频率指标。采用幅频联合分析来观察肌肉活动情况,并结合能量消耗和心率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1在SRM功率自行车7档位、9档位和11档位间,档位越大,最大功率及最大功率踏蹬频率越大,二者在不同档位、不同踏蹬频率时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为极显着性差异(P<0.01)。固定档位踏蹬时,踏蹬频率越大,踏蹬速度越大;不同档位踏蹬时,踏蹬百分比一致时,档位越大,踏蹬频率越低,踏蹬速度越大。踏蹬过程中不同档位、不同踏蹬频率间的踏蹬频率与踏蹬速度也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为极显着性差异(P<0.01)。2积分肌电值在7档位、9档位和11档位表现为随踏蹬频率的增加而升高,多数肌肉7档位积分肌电值在基准点踏频及以上踏蹬频率时显着高于9档位与11档位,而多数肌肉中位频率值随档位的增加而减少,但其显着性变化所占比例偏少。其中股外侧肌的积分肌电,股外侧肌和腓肠肌内侧的中位频率在各踏蹬频率间增长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部分肌肉在7档位基准点踏频以上时出现疲劳,在9档位60%基准点踏频与140%基准点踏频时出现疲劳,在11档位60%基准点踏频时出现疲劳。3能量消耗和心率在7档位、9档位和11档位表现为随踏蹬频率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并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且在不同档位相对踏蹬频率百分比一致时发现,9档位能量消耗和心率在基准点踏频时表现最低。研究结论1传动比越大,最大功率越小,最大功率踏蹬频率越小。2随踏蹬频率增加,肌肉用力增加;能量消耗和心率均显着性增加。3小传动比(7档)在采用最大功率踏蹬频率(100%基准点踏频)以下的踏频,可以获得较佳的输出功率,较大的肌力之外,同时具有相对较小的能量消耗及心率的优势,但在高于100%基准点踏频以上踏频时,能量消耗及心率均最高,身体负荷急剧增加;大传动比(11档),虽可以获得较大的车速,但输出功率相对小,肌肉易于疲劳,且能量消耗、及心率均较高,身体负荷较大;中等传动比(9档)则综合效益较佳,输出功率虽略低于小传动比(7档),但在不同踏频时均有较低的能量消耗及心率,身体负荷较小。建议选取小传动比,易采用最大功率踏蹬频率附近的踏频,可以获得较大的肌力,相对较小的能量消耗;选取大传动比,可以获得较快的车速,但肌肉易于疲劳,其只适宜在体能较佳的条件下为保持高车速时选用。而在需要持续采用较大的踏频来维持较高的车速时,选用中等传动比较为适宜。故而在实际训练比赛时,要综合传动比与训练要求进行。(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6-05-13)
罗炯[3](2008)在《生理节律与踏蹬频率对骑行时下肢主要肌群肌电特征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出发,利用目前先进的传感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研制出一件自行车踏蹬技术测试车,通过控制受试者上体姿位、改变踏蹬频率,根据时间生物学特征选择早晨及下午两个特定时区进行实验,并同步收集14种条件下骑行时下肢主要肌群的肌电参数,为探讨频率、生理节律及两者交互作用对骑行的影响迈出了重要一步。(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期刊2008-11-01)
吴翠娥,袁鹏,武桂新,刘伟民[4](2007)在《不同踏蹬频率下自行车运动员踏蹬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SRM功率车以及安装在功率车上的测力系统(Powertec-System)研究不同踏蹬频率下场地自行车运动员一个踏蹬周期内作用于曲柄的切向踏蹬力特征。以8名自行车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SRM功率车上进行10min、90rpm、120w的准备活动后,进行阻力负荷为500watt的骑行,踏蹬频率分别为100、120、130、140rpm,顺序随机选择,骑行稳定后,采集连续5s的踏蹬力数据。结果表明,随着踏蹬频率的提高,作用在左、右两侧曲柄的切向踏蹬力分量的正均值、均值、最大值减小,两侧切向踏蹬力分量之和的均值及峰值也减小(p<0.01);左、右侧正切向踏蹬力分量的起止位置、最值位置、双侧切向踏蹬力分量之和的峰值位置均随着踏蹬频率的增大而提前(p<0.01);在踏蹬周期的下半段,踏蹬频率越高,切向踏蹬力曲线越低,在踏蹬周期的上半段,踏蹬频率越高,切向踏蹬力曲线越高。(本文来源于《体育与科学》期刊2007年01期)
踏蹬频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通过对不同踏蹬频率下机体下肢肌表面肌电活动和气体代谢指标进行综合研究,为在不同竞赛要求和不同战术目标下踏蹬频率的选择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研究方法确定15名运动能力良好的男生在其坐位姿势下的最大功率及其对应的踏蹬频率,以此踏蹬频率为基准点踏频,划分五级踏蹬频率。受试者以随机踏蹬频率进行2分钟的稳定骑行,实时采集表面肌电信号与气体代谢,分析积分肌电和中位频率指标。采用幅频联合分析来观察肌肉活动情况,并结合能量消耗和心率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1在SRM功率自行车7档位、9档位和11档位间,档位越大,最大功率及最大功率踏蹬频率越大,二者在不同档位、不同踏蹬频率时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为极显着性差异(P<0.01)。固定档位踏蹬时,踏蹬频率越大,踏蹬速度越大;不同档位踏蹬时,踏蹬百分比一致时,档位越大,踏蹬频率越低,踏蹬速度越大。踏蹬过程中不同档位、不同踏蹬频率间的踏蹬频率与踏蹬速度也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为极显着性差异(P<0.01)。2积分肌电值在7档位、9档位和11档位表现为随踏蹬频率的增加而升高,多数肌肉7档位积分肌电值在基准点踏频及以上踏蹬频率时显着高于9档位与11档位,而多数肌肉中位频率值随档位的增加而减少,但其显着性变化所占比例偏少。其中股外侧肌的积分肌电,股外侧肌和腓肠肌内侧的中位频率在各踏蹬频率间增长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部分肌肉在7档位基准点踏频以上时出现疲劳,在9档位60%基准点踏频与140%基准点踏频时出现疲劳,在11档位60%基准点踏频时出现疲劳。3能量消耗和心率在7档位、9档位和11档位表现为随踏蹬频率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并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且在不同档位相对踏蹬频率百分比一致时发现,9档位能量消耗和心率在基准点踏频时表现最低。研究结论1传动比越大,最大功率越小,最大功率踏蹬频率越小。2随踏蹬频率增加,肌肉用力增加;能量消耗和心率均显着性增加。3小传动比(7档)在采用最大功率踏蹬频率(100%基准点踏频)以下的踏频,可以获得较佳的输出功率,较大的肌力之外,同时具有相对较小的能量消耗及心率的优势,但在高于100%基准点踏频以上踏频时,能量消耗及心率均最高,身体负荷急剧增加;大传动比(11档),虽可以获得较大的车速,但输出功率相对小,肌肉易于疲劳,且能量消耗、及心率均较高,身体负荷较大;中等传动比(9档)则综合效益较佳,输出功率虽略低于小传动比(7档),但在不同踏频时均有较低的能量消耗及心率,身体负荷较小。建议选取小传动比,易采用最大功率踏蹬频率附近的踏频,可以获得较大的肌力,相对较小的能量消耗;选取大传动比,可以获得较快的车速,但肌肉易于疲劳,其只适宜在体能较佳的条件下为保持高车速时选用。而在需要持续采用较大的踏频来维持较高的车速时,选用中等传动比较为适宜。故而在实际训练比赛时,要综合传动比与训练要求进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踏蹬频率论文参考文献
[1].谢云,刘晔.天津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备战第13届全运会关键技术(最适踏蹬频率)的研究[C].2017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汇编.2017
[2].赵晓瑞.自行车踏蹬频率对下肢肌肉机能状态和能量消耗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6
[3].罗炯.生理节律与踏蹬频率对骑行时下肢主要肌群肌电特征的影响研究[C].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2008
[4].吴翠娥,袁鹏,武桂新,刘伟民.不同踏蹬频率下自行车运动员踏蹬力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