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气品质论文-徐丽红,赖金平,郭家乾,管冠

香气品质论文-徐丽红,赖金平,郭家乾,管冠

导读:本文包含了香气品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柑橘,香气,果实品质,影响因素

香气品质论文文献综述

徐丽红,赖金平,郭家乾,管冠[1](2019)在《柑橘果实香气品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果实香气品质是评价果品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的重要指标.本文从品种、成熟度、栽培环境、栽培技术措施等方面综述了柑橘果实香气品质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并展望其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对柑橘品质提升相关研究起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赣南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刘畅,王昆,安萌萌,梅闯,曹阳[2](2019)在《寒地苹果主栽品种果实品质及香气组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4种抗寒主栽苹果品种果实中主要糖、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及其它果实性状,研究主要香气成分,为寒地苹果品种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黑龙江4个主栽抗寒品种为试材,检测果实的总酚、抗氧化能力、类黄酮、果皮花青苷、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等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糖酸,HS-SPME法检测分析香气主要组成及其含量。【结果】4个苹果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龙冠>龙丰>七月鲜>金红。总糖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金红>龙丰>七月鲜>龙冠。总酸含量金红>七月鲜>龙丰>龙冠。共检测出9类挥发性化合物,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有7类,各成分排序由大到小:酯类>烯烃类>杂环类>酸类>醇类>醛类>烷烃类。香气成分种类和含量存在很大差异,果实香味物质主要集中在醇类、烯烃类和酯类,其中酯类含量最高(56.24%),表现为"果香"味。不同参试品种糖酸比和味感评价存在明显差异,龙冠最高为22.96,七月鲜最低为9.92,表现出酸的味感。【结论】4个苹果品种果实的糖酸组成与含量之间差异显着,均为"酯香型"苹果,酯类物质可能对这4个品种果实风味的形成起决定作用。(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魏玲玲,王武,郑焕,陶建敏[3](2019)在《单穗不同留果量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及香气物质积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单穗不同留果量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香气物质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葡萄品种‘阳光玫瑰’为材料,花后1周进行疏果处理,单穗留果量分别为40粒(L40)、60粒(L60)、80粒(L80)。应用GC-MS定量定性分析不同发育阶段葡萄果实中香气成分及含量的变化,并应用qRT-PCR技术研究不同发育阶段果实香气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留果量处理对葡萄果实外观品质影响明显,L40处理穗形美观、果粒饱满、色泽均匀; L60处理果粒较小、穗形不紧凑; L80处理果实成熟不一致且杂含大小果。3个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不显着,L40处理的可滴定酸含量显着低于其余处理。在成熟期,C6化合物含量在L60处理果实中较高;而萜烯类物质总含量则在L40处理果实中最高,且单个萜烯物质如芳樟醇、香叶醇等其含量同样明显高于L60和L80处理。另外L40处理较其他处理其果实中各种萜烯物质含量下降更慢,某些萜烯类物质如顺式氧化芳樟醇、香茅醇保留时间更长。果实香气合成相关基因转录分析表明,葡萄醇脱氢酶基因(VvADH)转录表达与果实中醇类物质含量极显着相关。脱氧木酮糖-5-磷酸合成酶基因(VvDXS)转录表达受留果量处理影响明显,且与萜烯物质总量极显着相关。L40处理果实Vv DXS表达整体趋势高于其他处理。[结论]单穗留果量为40粒处理有利于葡萄果实发育后期香气物质积累及保存,可明显改善果实外观品质。(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朱孝扬,李秋棉,罗均,陈维信,陆旺金[4](2019)在《粉蕉后熟过程中香气品质变化及其关键基因表达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了解粉蕉(MusaABBPisangAwak)采后品质变化特征,本实验研究了粉蕉(‘广粉一号’)采后常温(25℃)贮藏过程中果实生理品质、不同成熟阶段果实香气物质变化及香气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粉蕉果实在采后2d内硬度急剧下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以及可溶性糖含量都显着增加;果实在第6天完熟,第8天已经过熟,此阶段硬度降到很低,同时可溶性糖、总香气物质含量达到最高值,而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氨基酸含量在第6天最高。未成熟粉蕉果实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其含量较少,主要以C6~C9的醛类和醇类为主,而酯类极其微量;当果实完熟时挥发性物质含量明显增加,酯类含量明显上升,包括异丁酸异戊酯、乙酸己酯、乙酸异戊酯等,形成粉蕉特有的香气特征。对果实香气合成相关关键基因表达分析发现,脂氧合酶、醇酰基转移酶、醇脱氢酶、支链氨基酸转移酶和氢过氧化物裂解酶基因的表达随着果实成熟软化而增强,果实完熟后又迅速下降;丙酮酸脱羧酶基因的表达量在贮藏前期和后期较高,而在果实成熟的中期表达量很低,与果实在未熟期与过熟期醛类与醇类含量密切相关。本实验初步揭示粉蕉主要挥发性物质在成熟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相关生理活动的关系,为粉蕉采后的品质保持和保鲜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17期)

姚远,陶玉贵,葛飞,宋平,李婉珍[5](2019)在《两种酿酒酵母发酵对桑葚米酒理化品质及香气成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以清酒酵母和果酒活性干酵母为发酵菌种,分别采用单独接种、两种酵母按不同顺序接种和两种酵母同时接种共5种发酵方式发酵桑葚米酒,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5种发酵方式发酵桑葚米酒中香气物质,同时对米酒中主要香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接种清酒酵母发酵7 d后再接入果酒活性干酵母发酵的桑葚米酒品质较好,米酒理化指标为酒精度(10.10%vol±0.20%vol)、残糖含量(30.70±0.10 g/L)、总酸(6.85±0.08 g/L)、挥发酸(0.31±0.05 g/L)、感官评分(85.60±0.19)。5组酒样中共检测出175种香气成分,其中酯类62种、醇类30种、酸类8种、醛类11种、酮类19种、烃类29种、其它物质16种;接种清酒酵母发酵7 d后再接入果酒活性干酵母发酵的桑葚米酒中主体风味物质达14种,典型风味成分β-苯乙醇的相对含量达17.88%,较其他4种发酵方式高出2.63~3.96倍,米酒的香气浓郁,果香花香和奶香味突出。(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9年24期)

张涛,贺鹏,宋海云,莫庆道,许鹏[6](2019)在《基于因子分析的澳洲坚果露酒香气品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广西龙州县本地50%(V/V)米酒为酒基,以澳洲坚果的壳果、果壳及果仁为原辅料,按一定比例进行泡制得到3种澳洲坚果露酒,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3种露酒及酒基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鉴定,再通过因子分析对其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比较与评价,最后通过感官评定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因子分析法,可得3个公因子,3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100%,能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3种澳洲坚果露酒的香气品质。通过公因子得分与综合得分可知,果仁露酒的香气品质最好,感官评价结果与香气成分综合评价结果也相吻合。(本文来源于《中国南方果树》期刊2019年04期)

陈思奇,孟满,杜勃峰,肖仕芸,丁筑红[7](2019)在《基于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综合评价不同菌种发酵刺梨果渣的香气品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HP-SPME-GC-MS)技术分别对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GIM.1.208、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CICC.22210、生香酵母和醋酸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AS1.41 GIM.1.67发酵刺梨果渣后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PCA)与聚类分析(CA)对香气成分进行判定、区分和聚集,并建立香气品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刺梨原果渣及发酵果渣中共检测出110种香气成分,主要为烃类(35种)、醇类(19种)、酯类(15种)、酸类(6种)、醛类(18种)、酮类(9种)、其他类(8种)。PCA结果表明,醇类和酯类是区分不同菌种发酵刺梨果渣的香气的主要因素。CA结果表明,原果渣与发酵果渣风味轮廓不同,说明经过不同菌种发酵后,刺梨果渣风味改变显着。通过建立香气品质评价模型,GIM.1.67组刺梨果渣综合得分最高(0.933分),该模型评价结果与感官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9年06期)

王秋霜,凌彩金,乔小燕,陈栋,操君喜[8](2019)在《萎凋及发酵时间对广东丹霞红茶香气及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筛选适合广东丹霞2号红茶的最适加工参数,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分析了不同萎凋和发酵时间对红茶香气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萎凋时间延长,醇类香气物质增加显着,促进了花果香的形成和释放;醛类物质整体降低,青香气息减弱;茶多酚及儿茶素在萎凋33 h后显着下降,水浸出物含量增加;氨基酸总量降低。研究认为,萎凋33 h制成的红茶各项指标最佳,综合品质好。随着发酵时间延长,醇类物质总体出现降低→稳定→显着降低趋势,酯类物质整体变化不明显;酸类物质增加;氨基酸在发酵12 h以后显着降低;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均呈下降趋势,12 h后降低不显着。研究认为,丹霞2号红茶最佳发酵时间为12 h,此时各项品质指标及感官审评结果最佳,发酵过度则口感酸涩。(本文来源于《茶叶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王春波,吕辉,韦玲冬,郭治友,李静[9](2019)在《贵定鸟王茶的香气成分及其品质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鸟王茶品质的控制和开发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贵定鸟王茶的香气成分,并测定不同等级鸟王茶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总糖和水浸出物的含量,对其品质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定鸟王茶共检测出136种香气成分,其中烃类83种,酯类21种,酸类16种,醇类9种,酚类2种,酮类2种,醛类1种,其他物质2种,酯类、酸类和醇类是形成鸟王茶独特香气的主要成分。鸟王茶的品质与茶多酚、氨基酸和总糖的含量成正比,与水浸出物含量、酚氨比和酚糖比成反比,与咖啡碱含量和酚碱比无关。(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朱晓阳,龙奇志,钟海雁[10](2019)在《炒籽温度对茶油关键香气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炒籽温度对茶油关键香气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并比较海南和湖南两地产热榨茶油的香气成分与感官品质间的相关性和差异,通过HS-SPME-GC-MS分析海南茶油及不同炒籽温度处理的湖南茶油的香气成分组成,计算ROAV值确定其关键香气成分,并进行感官分析,建立PLS模型。结果表明,海南茶油和湖南炒籽茶油中最主要的香气成分为(E)-2-癸烯醛、壬醛、苯乙醛、2,5-二甲基吡嗪和3-乙基-2,5-二甲基吡嗪;随着炒籽温度升高,炒籽茶油的黄色评分降低,红色、褐色显着升高,茶油清香味逐渐减少,烤香味逐渐增加;海南茶油均具有较强的茶油清香味和烤香味,湖南炒籽茶油在较高温度处理下会产生相似的烤香味,但茶油清香味普遍低于海南茶油,因此湖南产茶籽通过海南传统高温炒籽方法制得的茶油,其香气与海南茶油仍有一定的区别。此外,对关键香气成分与感官属性建立PLS模型,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为0.901,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热榨茶油香气品质的能力。(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9年05期)

香气品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4种抗寒主栽苹果品种果实中主要糖、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及其它果实性状,研究主要香气成分,为寒地苹果品种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黑龙江4个主栽抗寒品种为试材,检测果实的总酚、抗氧化能力、类黄酮、果皮花青苷、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等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糖酸,HS-SPME法检测分析香气主要组成及其含量。【结果】4个苹果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龙冠>龙丰>七月鲜>金红。总糖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金红>龙丰>七月鲜>龙冠。总酸含量金红>七月鲜>龙丰>龙冠。共检测出9类挥发性化合物,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有7类,各成分排序由大到小:酯类>烯烃类>杂环类>酸类>醇类>醛类>烷烃类。香气成分种类和含量存在很大差异,果实香味物质主要集中在醇类、烯烃类和酯类,其中酯类含量最高(56.24%),表现为"果香"味。不同参试品种糖酸比和味感评价存在明显差异,龙冠最高为22.96,七月鲜最低为9.92,表现出酸的味感。【结论】4个苹果品种果实的糖酸组成与含量之间差异显着,均为"酯香型"苹果,酯类物质可能对这4个品种果实风味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香气品质论文参考文献

[1].徐丽红,赖金平,郭家乾,管冠.柑橘果实香气品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9

[2].刘畅,王昆,安萌萌,梅闯,曹阳.寒地苹果主栽品种果实品质及香气组分[J].新疆农业科学.2019

[3].魏玲玲,王武,郑焕,陶建敏.单穗不同留果量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及香气物质积累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9

[4].朱孝扬,李秋棉,罗均,陈维信,陆旺金.粉蕉后熟过程中香气品质变化及其关键基因表达特性[J].食品科学.2019

[5].姚远,陶玉贵,葛飞,宋平,李婉珍.两种酿酒酵母发酵对桑葚米酒理化品质及香气成分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9

[6].张涛,贺鹏,宋海云,莫庆道,许鹏.基于因子分析的澳洲坚果露酒香气品质研究[J].中国南方果树.2019

[7].陈思奇,孟满,杜勃峰,肖仕芸,丁筑红.基于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综合评价不同菌种发酵刺梨果渣的香气品质[J].中国酿造.2019

[8].王秋霜,凌彩金,乔小燕,陈栋,操君喜.萎凋及发酵时间对广东丹霞红茶香气及品质的影响[J].茶叶科学.2019

[9].王春波,吕辉,韦玲冬,郭治友,李静.贵定鸟王茶的香气成分及其品质影响因素[J].贵州农业科学.2019

[10].朱晓阳,龙奇志,钟海雁.炒籽温度对茶油关键香气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J].食品与机械.2019

标签:;  ;  ;  ;  

香气品质论文-徐丽红,赖金平,郭家乾,管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