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蒸发分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同位素分馏,氧化态,氧化还原过程
蒸发分馏论文文献综述
董戈,刘茜,魏海珍[1](2019)在《蒸发和氧化还原过程银同位素分馏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银是白色贵金属,是一种较易挥发的元素。在自然界中银以游离态(或与金、汞、锑、铜或铂生成合金)或以硫化物矿(Ag2S,银的最重要来源)形式存在。自然界中银具有两种稳定同位素:107Ag和109Ag,其丰度分别为51.8392(51)和48.1608(51)(atom%)(Roseman et al.,1998)。作为一个新兴的非传统同位素研究领域,银同位素地球化学在放射性体系中可以示踪行星及地核形成、太阳系挥发分亏损过程等(Hauriet al.,2001;Wooland et al.,2005)。在稳定同位素体系中,银同位素在地球岩石陨石演化、矿床多阶段金属迁移指(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2-13)
佘加新,王天华,刘显东,李伟强[2](2019)在《结合实验观测和理论计算利用锡同位素分馏揭示Sn(IV)水溶液的蒸发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元素的气态迁移在地质过程中有重要的意义,在运移过程中可能会伴随有稳定同位素分馏。前人研究表明锡在地质过程中也可能以气态形式运移。四价锡在热液流体中较为重要(Schmidt,2018)。在含氟或者黄玉饱和的岩浆流体中氯比氟更占主导地位,Sn-Cl络合物可能在热液流体中有重要意义(Heinrich,1990)。锡在矿床中是重要的成矿元素,在天体化学中是中等挥发性元素,热液过程中气液分离和天体演化中元素挥发冷凝带来相应的锡同位素变化,可以用来研究相关现象的内在机理(Creech and Moynier,2019; Yao(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2-13)
佘加新,王天华,刘显东,李伟强[3](2019)在《结合实验观测和理论计算利用锡同位素分馏揭示Sn(Ⅳ)水溶液的蒸发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元素的气态迁移在地质过程中有重要的意义,在运移过程中可能会伴随有稳定同位素分馏。前人研究表明锡在地质过程中也可能以气态形式运移。前人研究表明,四价锡在热液流体中较为重要(Schmidt,2018;Sherman et al.,2000)。在含氟或者黄玉饱和的岩浆流体中氯比氟更占主导地位,Sn-Cl络合物可能在热液流体中有重要意义(Heinrich,1990)。锡在矿床中是重要的成矿元素,在天体化学中是中等挥发性元素,热液过程中气液分离和天体演(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牛成民,王飞龙,汤国民,燕歌,赵国祥[4](2018)在《复合油藏形成中的蒸发分馏与生物降解联合控制作用——以渤海海域秦皇岛29-2油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秦皇岛29-2油田地质构造背景、油气及其烃源岩地化特征等方面研究,从蒸发分馏与生物降解共控的角度探讨了秦皇岛29-2油气藏原油物性差异性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油源对比证实该古近系油藏与新近系油藏同源,但它们在轻烃组成、族组成和饱和烃色谱分布上存在显着差异,表明经历了强烈的蒸发分馏作用。结合该区烃源岩热演化、成藏期次和断裂活动史认为,幔源CO_2气体侵入引起了该区蒸发分馏作用;蒸发分馏和生物降解作用联合控制着该油气藏的原油物性差异分布,深、浅层油藏整体受控于前者,浅层油藏同时受控于后者,从深到浅依次分布着特稠油、轻质油、凝析油和稠油;2种作用共存于同一油藏,既需要有已遭受蒸发分馏影响的先存深层油藏,也需要后成藏的浅层油藏遭到生物降解的同时,接受先存油藏的晚期持续充注。(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8年03期)
华明权[5](2018)在《自由水面蒸发过程中稳定同位素分馏效应的实验与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蒸发是水循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大气水汽的源。水体蒸发过程中所伴随的稳定同位素分馏,导致了水循环后续阶段的水体中稳定同位素存在较大差异。大气环境在影响水体稳定同位素分馏过程的同时,相关的环境信息也被记录在水体同位素中。除蒸发作用外,不同水体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引起水体稳定同位素变化的另一种方式。通过开展不同控制条件下的蒸发实验,是了解和认识自由水面蒸发过程中稳定同位素分馏效应的有效手段;结合相应的数学模型模拟不同条件下的水体稳定同位素变化,一方面可以检验不同分馏理论的适用性,另一方面可以定量地解读水体中稳定同位素变化的信息。基于此,论文设计了叁种水文条件下的蒸发实验,由只受蒸发分馏影响、到受蒸发分馏和人为控制的物质交换的两个器皿实验,最后是自然状态下湖泊水稳定同位素的观测实验这叁方面来揭示自由水面蒸发过程中稳定同位素的分馏效应。从两个蒸发器皿中水体蒸发试验,分析了不同控制条件下的蒸发器皿中剩余水体稳定同位素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在桃子湖湖水观测实验中,对长沙桃子湖湖水稳定同位素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平衡分馏和动力分馏下的蒸发器皿中剩余水体稳定同位素的变化;模拟了湖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蒸发的进行,蒸发器皿中剩余水体稳定同位素组分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两种不同控制条件下的蒸发器皿细节变化不一致。在降水发生时段,无降水补给的蒸发器皿剩余水体稳定同位素会出现上下波动,而受降水补给的蒸发器皿剩余水体被迅速贫化。剩余水体稳定同位素的变化速率与温度变化呈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具有显着的负相关关系,与蒸发量-降水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最高。(2)在时间变化上,湖水稳定同位素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湖水中δ18O(δ18OL)的最大值出现在春季,最小值出现在秋季;湖水中过量氘(dL)的最大值出现在5-6月,最小值出现在9-10月。在空间变化上,桃子湖在不同深度和不同空间点上的δ18OL和dL差异很小,说明湖水基本处于均匀混合状态。桃子湖的湖水蒸发线方程为δ2H= 7.11δ18O+0.50,对长沙当地大气降水线δ2H= 8.33δ18O +15.91的偏离程度较大,且两条水线具有相似的季节变化,这反映了降水是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且湖水经历了一定程度的蒸发作用。(3)当5日累计降水量(Ps)大于等于20.3mm时,δ18OL的变化与Ps之间的负相关关系非常显着,但与5日累计蒸发量(Es)之间呈弱的正相关;成的变化与Ps之间无显着相关关系,但与Es之间呈弱的相关性;相比于平均湖水蒸发线(LEL),该降水段的LEL的斜率和截距均有明显增加。当Ps小于20.3mm时,δ18OL的变化与Ps之间的相关程度明显降低,但与Es之间的相关程度则明显提高;dL的变化与Ps以及与Es之间的相关关系显着提高;相比于平均LEL,该组LEL的斜率和截距均有明显减小。此外,尽管地下水与湖水中稳定同位素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但地下水可能并非是湖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的直接原因。(4)平衡分馏公式模拟的剩余水体稳定同位素组分变化与实测结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由高相对湿度和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干扰所引起的下降现象不能被平衡模拟反映出来。而动力分馏公式能模拟出不同大气条件下的剩余水体稳定同位素组分细节变化。通过比较,动力模拟值与实测值更高相关系数和较低的均方根误差均说明动力模拟再现水体蒸发过程中稳定同位素变化的能力更强,动力模拟的剩余水体蒸发线更能反映实际蒸发过程。(5)模拟不仅再现了湖水稳定同位素的整体变化趋势,而且天气尺度下的湖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细节也很好地被捕捉到。δ18OL、δ2HL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高相关系数、接近1:1的拟合方程和较低的均方根误差均说明了模型在模拟湖水稳定同位素变化具有一定的有效性,模拟的蒸发线(δ2H = 6.08δ180-4.07)和过量氘与实测结果较为接近,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华明权,章新平,姚天次,黄煌,罗紫东[6](2017)在《蒸发皿蒸发过程中水稳定同位素分馏的实验与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评估平衡分馏模式和动力分馏模式模拟水稳定同位素分馏的合理性,开展了不同大气条件下的蒸发皿蒸发实验和2种模式的模拟试验,实验与模拟结果表明:随着蒸发的进行,蒸发皿剩余水体中稳定同位素不断富集,同位素的分馏速率与蒸发速率成正比,并表现出夏季高、冬季低的特点;但在降水发生时段,蒸发水体稳定同位素容易受到相对湿度和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的影响,出现贫化现象。受到温度和相对湿度等蒸发条件的影响,实测蒸发线斜率呈现夏季低、冬季高的特点。4次实验剩余水体中的过量氘随着剩余水比率(f)的变化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降水时段的过量氘出现上升现象。在模拟试验中,与平衡模拟结果相比,动力模拟再现水体蒸发过程中稳定同位素变化的能力更强,能体现出实际蒸发过程中水稳定同位素比率随f变化的细节;动力模拟的蒸发线更能反映实际蒸发过程;过量氘的动力模拟值更接近实测值的大小及其变化趋势。(本文来源于《热带地理》期刊2017年04期)
章新平,关华德,张新主,张婉君,姚天次[7](2017)在《下垫面蒸发和云中凝结分馏对降水稳定同位素影响的数值试验——时间变化的比较(以长沙降水同位素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稳定同位素大气水平衡模式(iAWBM)的模拟数据,分析了在不同的下垫面蒸发和不同的凝结分馏条件下降水中δ~(18)O的时间变化、降水量效应、负温度效应和大气水线。并通过与长沙站5年实测数据的比较以及模拟试验结果之间的相互比较,揭示下垫面蒸发水汽中稳定同位素的季节性变化和云中稳定同位素分馏对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变化的可能影响,增进对季风区水稳定同位素效应的理解和认识。iAWBM给出的4个模拟试验均很好地再现了监测站降水中δ~(18)O的时间变化,模拟出季风区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在暖半年被贫化、在冷半年被富集的基本特点。与平衡分馏相比,动力分馏下降水中稳定同位素被贫化的程度加强、季节差和离散程度减小;由下垫面蒸发水汽中稳定同位素δ_e季节性变化所引起的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变化在不同季节完全相反:在长沙,暖半年降水中δ~(18)O更低,冷半年降水中δ~(18)O更高,使得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季节差和离散程度增大。4个模拟试验均很好地再现了季风区的降水量效应和负温度效应。与平衡分馏相比,动力分馏下模拟的降水量效应和负温度效应的斜率相对较小;δ_e季节性变化导致模拟的降水量效应和负温度效应的斜率增大。利用iAWBM,模拟出季风区湿热气候条件下的MWL。动力分馏以及δ_e季节变化均使模拟得到的MWL的斜率和截距减小。(本文来源于《冰川冻土》期刊2017年03期)
章新平,关华德,张新主,张婉君,姚天次[8](2017)在《下垫面蒸发和云中凝结分馏对降水稳定同位素影响的数值试验——空间分布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稳定同位素大气水平衡模式(iAWBM),在一个水平衡和水稳定同位素平衡的框架下以及在相同的气象驱动下,模拟在不同的下垫面蒸发和不同的云中凝结分馏条件下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效应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与GNIP实测数据的比较以及模拟试验结果之间的相互比较,揭示云中的稳定同位素分馏和从下垫面蒸发的水汽同位素δ_e对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变化的可能影响,增进对全球水循环中稳定同位素效应的理解和认识。结果显示:iAWBM的4个模拟试验均很好地再现了全球降水中平均δ~(18)O和平均δ~(18)O季节差的空间分布特征;很好地模拟了降水同位素的温度效应、降水量效应的分布特点以及全球的大气水线MWL;比较而言,平衡分馏假设下模拟的全球降水中平均δ~(18)O的空间分布与根据GNIP数据得到的实际空间分布以及模拟的全球MWL与实际MWL最接近,且模拟效果亦最好;动力分馏假设下模拟的降水中δ~(18)O平均季节差的空间分布与根据GNIP数据得到的实际分布之间的相关程度较好,且拟合水平明显提高;在动力分馏和δ_e季节性的假设下,iAWBM再现全球δ~(18)O-T和δ~(18)O-P相关关系空间分布的能力较强。(本文来源于《冰川冻土》期刊2017年03期)
李静,王聪,梁杏,马斌,葛勤[9](2015)在《持续蒸发与补给蒸发过程中水体咸化及同位素分馏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蒸发浓缩作用是引起水体咸化的重要原因。利用华北浅层地下水样,设计持续蒸发和补给蒸发两种实验方案,探讨不同蒸发过程中水化学和同位素的演化差异。结果表明,持续蒸发过程中水体盐分浓缩速率明显大于补给蒸发;Ca~(2+)和HCO_3~-在两种蒸发实验下出现分离,主要受方解石沉淀影响,Mg~(2+)、Na~+、K~+、Cl~–和SO_4~(2-)含量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增加,在两种蒸发实验中无差异。蒸发过程中,氢氧同位素逐渐富集,与剩余水比例呈指数关系,与阴阳离子呈两段式线性关系。持续蒸发过程中氢氧同位素随着盐分(电导率)的升高逐渐富集,δ~(18)O最大值达20.81‰,蒸发线方程为δD=4.11δ~(18)O–25.23;而补给蒸发过程中,随着盐分(电导率)的增加氢氧同位素富集缓慢,后期相对稳定,δ~(18)O最大值为2.9‰,蒸发线方程为δD=3.41δ~(18)O–28.2。两种实验方案结果说明氢氧同位素在水相的富集不成比例,氢同位素在蒸发过程中富集速率大于氧同位素。(本文来源于《地球化学》期刊2015年06期)
马斌,梁杏,靳孟贵,李静,牛宏[10](2015)在《华北平原典型区水体蒸发氢氧同位素分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华北平原衡水地区水体蒸发氢氧同位素分馏特征,采集不同盐度的深层地下淡水(TDS为0.61g/L)和浅层地下咸水(TDS为7.97g/L),现场开展室外器皿蒸发实验,获得了当地气象条件下氢氧同位素分馏参数。实验结果显示,淡水及咸水剩余表层水δ18O与剩余水比率f呈指数关系,与瑞利分馏模拟结果一致,δD和δ18O蒸发线斜率分别为4.78和4.69。整个蒸发过程中,淡水及咸水氢氧同位素值增量ΔδD分别为Δδ18O的4.82倍和4.76倍;剩余表层水相对于初始水δD和δ18O的变化量与累积蒸发量之比,淡水分别为2.68‰/cm和0.56‰/cm,咸水分别为2.78‰/cm和0.61‰/cm;而在不同的蒸发时段,剩余表层水δD和δ18O的变化量与蒸发量无明显相关性。受水分子扩散的影响,蒸发皿中氢氧同位素分馏在垂线上分层微弱。由于水体盐度较低,在当地气候条件下进行自由蒸发时,氢氧同位素分馏的盐效应可以忽略。(本文来源于《水科学进展》期刊2015年05期)
蒸发分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属元素的气态迁移在地质过程中有重要的意义,在运移过程中可能会伴随有稳定同位素分馏。前人研究表明锡在地质过程中也可能以气态形式运移。四价锡在热液流体中较为重要(Schmidt,2018)。在含氟或者黄玉饱和的岩浆流体中氯比氟更占主导地位,Sn-Cl络合物可能在热液流体中有重要意义(Heinrich,1990)。锡在矿床中是重要的成矿元素,在天体化学中是中等挥发性元素,热液过程中气液分离和天体演化中元素挥发冷凝带来相应的锡同位素变化,可以用来研究相关现象的内在机理(Creech and Moynier,2019; Yao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蒸发分馏论文参考文献
[1].董戈,刘茜,魏海珍.蒸发和氧化还原过程银同位素分馏行为[C].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9
[2].佘加新,王天华,刘显东,李伟强.结合实验观测和理论计算利用锡同位素分馏揭示Sn(IV)水溶液的蒸发机理[C].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9
[3].佘加新,王天华,刘显东,李伟强.结合实验观测和理论计算利用锡同位素分馏揭示Sn(Ⅳ)水溶液的蒸发机理[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4].牛成民,王飞龙,汤国民,燕歌,赵国祥.复合油藏形成中的蒸发分馏与生物降解联合控制作用——以渤海海域秦皇岛29-2油田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18
[5].华明权.自由水面蒸发过程中稳定同位素分馏效应的实验与模拟[D].湖南师范大学.2018
[6].华明权,章新平,姚天次,黄煌,罗紫东.蒸发皿蒸发过程中水稳定同位素分馏的实验与模拟[J].热带地理.2017
[7].章新平,关华德,张新主,张婉君,姚天次.下垫面蒸发和云中凝结分馏对降水稳定同位素影响的数值试验——时间变化的比较(以长沙降水同位素为例)[J].冰川冻土.2017
[8].章新平,关华德,张新主,张婉君,姚天次.下垫面蒸发和云中凝结分馏对降水稳定同位素影响的数值试验——空间分布的比较[J].冰川冻土.2017
[9].李静,王聪,梁杏,马斌,葛勤.持续蒸发与补给蒸发过程中水体咸化及同位素分馏的实验研究[J].地球化学.2015
[10].马斌,梁杏,靳孟贵,李静,牛宏.华北平原典型区水体蒸发氢氧同位素分馏特征[J].水科学进展.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