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境外教中1例HIV感染者的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林倩茹[1](2021)在《HIV-1新发感染综合判定研究及我国出入境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特征分析》文中认为研究背景预防HIV新发感染是防控艾滋病传播的关键环节,及时发现新发感染人群,采取干预措施,可有效遏制二代传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体内产生的抗体种类与数量、免疫状态以及病毒数量会随着感染时间而不断变化,这些变化可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结果、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带型、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病毒载量(viral load,VL)等免疫学和病毒学指标反映出来。通过常规检测方法的结果来及时发现HIV新发感染对于监测HIV流行趋势和评估预防工作的有效性至关重要[1]。限制性抗原亲和力法(limiting antigen avidity enzyme i mmunoassay,LAg-avidity EIA)作为HIV-1新发感染检测最有效的实验室方法之一,可初步判定HIV-1感染者的新发感染状态。此方法受CD4细胞计数、抗病毒治疗等因素的影响,为了减少对该方法的影响,可将多种常规检测方法结果,如CD4细胞计数、VL和HIV-1新发感染检测方法相结合,形成新发感染综合判定策略(recent infection testing algorithms,RITAs)[2],使得新发感染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相比其他人群,出入境人群与国内外接触广泛,流动性极大,大大增加了感染和传播HIV的风险,其中的HIV新发感染人群由于传播力度大,更是高风险传播的关键人群。全球已经有143个国家不限制HIV感染者入境,我国于2010年取消了对外国游客和回国中国人的强制性HIV检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们国家对外交往不断深入的同时,也可能增加HIV传播和蔓延的风险。目前没有针对出入境中新发感染人群的研究,我们首次对其进行HIV-1传播动态监测,了解出入境中新发感染人群的主要毒株组成、耐药情况和地区传播来源,帮助掌握HIV流行情况,以期尽早发现新传入我国的毒株,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目的1.研究免疫学和病毒学指标作为预测HIV-1新发感染判定指标的可行性,为及时准确地判定HIV-1新发感染提供科学依据。2.了解来自我国海关出入境中新发感染人群的HIV-1病毒学特征及毒株来源地区,为出入境人群HIV-1防控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第一部分采用横断面调查,收集2017-2019年北京市、浙江省、云南省抗病毒治疗前确证阳性样本4444份,对同一采样时间的样本进行CD4细胞计数、病毒载量检测、限制性抗原亲和力新发感染检测,通过统计学分析方法,探究常规检测结果辅助判断新发感染的可行性;仅使用限制性抗原亲和力法,CD4细胞计数、VL分别和限制性抗原亲和力法相结合,CD4细胞计数、VL同时和限制性抗原亲和力法相结合形成四种RITA,比较四种不同的判定策略识别新发感染人群的效果。第二部分采用横断面调查,收集2017-2019年吉林、黑龙江、陕西、山东、四川、珠海、广西七地海关出入境体检人群中确证阳性样本,对同一采样时间的样本进行限制性抗原亲和力HIV-1新发感染检测。对限制性抗原亲和力判定的新发感染样本进行核酸提取和扩增,来获取pol区序列,通过系统进化分析判断亚型,通过斯坦福耐药数据库提供的HIV db程序判断耐药情况,采用贝叶斯离散系统地理学分析方法推测HIV-1新发感染样本的可能来源地区。研究结果第一部分1.在4444份样本中,新发感染样本和既往感染样本的WB确证实验均出现gp 160条带,但新发感染样本gp120、p66、p55、p51、gp41、p31、p17条带的阳性率均低于既往感染样本的阳性率(P<0.05),缺失p55和p31为新发感染的危险因素。2.对1134份同时包括S/CO值、CD4细胞计数和VL结果的样本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S/CO>30来说,S/CO≤20(aOR=1.822,95%CI:1.001~3.318)是新发感染样本的可能性更大;相对于CD4细胞<200个/μl 来说,CD4 细胞≥500 个/μl(aOR=3.520,95%CI:2.318~5.346),350 个/μl≤ CD4细胞≤499 个/μl(aOR=2.921,95%CI:1.939~4.402)和 200 个/μl≤CD4 细胞≤349个/μl(aOR=1.607,95%CI:1.078~2.396)是新发感染样本的可能性更大,其中CD4细胞≥500个/μl是新发感染样本的可能性最大;相对于VL<1000 copies/ml来说,VL>100,000 copies/ml(aOR=2.646,95%CI:1.467~4.773)是新发感染样本的可能性更大。3.S/CO 比值联合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曲线下面积达0.67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6%和46.7%。4.在同时包括CD4细胞计数和VL结果的1762份样本中,RITA1判定的新发感染样本占22.81%,RITA2判定的新发感染样本占19.64%,RITA3判定的新发感染样本占21.06%,RITA4判定的新发感染样本占18.00%。第二部分1.限制性抗原亲和力法判定我国海关出入境人群新发感染比例为24.76%。2.本次研究发现我国海关出入境新发感染人群HIV亚型以CRF01AE为主(75.00%),其次为 CRF07BC 占 10.00%,CRF08BC 占 2.5%,CRF5501B占5.00%,其他亚型占5.00%。3.成功扩增的40份新发感染样本中,有5份样本出现耐药。三份样本对利匹韦林(RPV)低度耐药,一份样本对奈非那韦(NFV)高度耐药,一份样本同时对齐多夫定(AZT)和司他夫定(D4T)耐药。4.对海关出入境亚型为CRF01AE的HIV新发感染人群进行毒株分子溯源后发现,23.33%毒株来源于国外,76.67%毒株来源于国内。结论第一部分1.当出现缺失p55条带或缺失p31条带或S/CO≤20或CD4细胞≥500个/μl或VL>100,000 copies/ml时,该样本是LAg判定HIV-1新发感染的可能性大。2.S/CO+CD4+VL联合预测新发感染比单个指标分别预测效能好。3.结合了不同指标的新发感染综合判定策略可以对HIV-1新发感染进行分类,从而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信息。第二部分1.我国海关出入境人群中的HIV-1新发感染比例较高,有必要对人口流动性大的出入境人群进行严格监测,以减少HIV的传播和蔓延。2.我国海关出入境新发感染人群中HIV-1亚型种类复杂,已出现了对NNRTI、NRTI和PI类药物耐药的毒株,需加强对出入境人群的监测以降低传播风险,在实施抗病毒治疗时需考虑感染者的耐药情况。3.我国海关出入境HIV-1新发感染人群存在跨境传播情况,需针对HIV流行特点采取有效监测和防控措施,有效控制跨境传播。
赵艳秋,牛文博,李学军,王宏权,金齐[2](2018)在《2006—2017年锦州口岸出入境人员HIV监测结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了解锦州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以2006—2017年锦州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确证的HIV抗体阳性者为研究对象,对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7年,锦州口岸34 819名出入境人员中共检出HIV抗体阳性16例,检出率为4.595人/万。其中入境人员检出率13.701人/万,高于出境人员的2.742人/万(χ2=10.50,P=0.000327)。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不同性别HI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P>0.05)。感染者以2030岁年龄段为主,检出率为8.122人/万。3名越南籍新娘检出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43.540人/万。外籍留学生中检出3例,均为非洲籍留学生,阳性构成比18.75%。在中国籍船员和出国劳务人员中各检出5例和3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虽可排除母婴传播途径,但多数HIV感染者的具体传播途径、感染时间不详。结论 应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通过联防联控针对高风险人群采取健康促进等措施防止艾滋病的传入和传出。
郝明强[3](2017)在《北京市HIV-1传播性耐药突变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指出为遏制北京市HIV疫情的不断增长,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如广泛开展口腔黏膜渗出液HIV-1抗体快速检测、匿名尿液HIV抗体传递检测。持续推广并扩大检测覆盖人群,倡导HIV的早期抗病毒治疗等等。近年来研究表明,早期抗病毒治疗能够显着的降低HIV感染者的死亡率,提高免疫系统重建的能力。同时极早期治疗可以显着降低HIV感染急性期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降低HIV急性期感染者的传播风险。北京市自2013年开始推广HIV抗病毒治疗的扩大治疗和早期治疗。通过建立HIV抗病毒治疗绿色转诊通道,HIV感染者一经确诊即能申请抗病毒治疗。由于绿色通道的建立,北京市感染者从确诊HIV阳性到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最短时间间隔已经由2011年的100多天降低到2016年的7天。截止到2016年6月份,北京市累计共12,637例病人接受HIV抗病毒治疗,其中现存活11,379例。2016年北京市抗病毒治疗覆盖了已达85.7%,治疗病毒学成功率已达98.5%。HIV-1病毒其基因组具有高度变异性为当前HIV疫苗的研制和HIV的抗病毒治疗带来了巨大难题。耐药毒株的出现将导致HIV抗病毒治疗的失败。伴随着北京市HIV抗病毒治疗覆盖率的升高,HIV耐药毒株的传播风险不容忽视。因此开展HIV-1传播性耐药检测对检测HIV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和耐药毒株的流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2014-2016年间未治疗人群中pol区阳性的样本进行传播性耐药基因检测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获得了 9例新型重组毒株的接近全长基因组序列,并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针对北京市青年学生和50岁以上人群中HIV疫情不断加重的现象,我们在学生人群和50岁以上HIV感染者中首次开展了HI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针对2014年我国新报道的HIV-1 CRF65cpx亚型在北京市的流行做了初步分析,尝试用贝叶斯合并理论方法重建了该亚型在北京市的流行史,并推算出该亚型传入北京的的时间。总体上北京市2014-2016年未治疗人群的传播性耐药检出率为3.9%,根据WHO耐药监测指南中的判断标准,北京市仅存在低水平的耐药毒株的传播。根据药物类型来区分,蛋白酶类药物相关耐药突变的检出率为2.0%,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相关耐药突变的检出率为1.0%,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相关耐药突变的检出率为1.3%。从耐药突变亚型分布上来看,主要流行的前三种亚型中,B亚型的耐药突变检出率最高,达6.2%,CRF01AE亚型中的耐药突变检出率为5.0%,CRF07BC亚型中的耐药检出率在这三者中最低,为1.5%。对于学生人群和50岁以上的人群,其耐药检出率分别为2.1%和3.6%,低于全人群中的耐药检出率。但是从亚型分布上来看,50岁以上人群与全人群有明显的不同。50岁以上人群中主要流行的亚型为CRF07BC,而全人群中则为CRF01AE。在HIV遗传多样性上,北京市2014-2016年2,762名未治疗HIV感染者中共检测出15中亚型和219例亚型不能确定的重组独特型,亚型不能确定的样本所占比例高达7.9%。对亚型不确定的样本进行重组分析,219例样本共预测出29种重组模式本。研究获得9例样本的接近全长HIV基因组序列,经初步分析,其重组模式和断点信息各有不同,可鉴定为9种不同的UFRs。多种URFs的检出反映出北京地区HIV的流行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对亚型分布进行分析,我们发现2014年首次报道的CRF65cpx亚型在北京市的HIV感染者中的比例已达1%。为遏制新型亚型的流行,我们对其流行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重建其流行史。研究发现该亚型自2004.7(95%的置信区间:2002.1-2007.4)年左右传入北京,经历2009年-2010年短暂的流行下降之后,在2010年左右突破传播途径进化出北京MSM人群中的主要流行簇后,疫情进入了快速增长期。
刘红艳[4](2017)在《2016年昭阳区新报告HIV-1阳性人群基因亚型及耐药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昭通市昭阳区2016年新报告HIV-1阳性人群基因型、亚型分布特征,为该地区后续HIV-1毒株传播规律和流行趋势的研究提供依据;了解2016年昭阳区新报告HIV-1阳性人群(未经抗病毒治疗)原发耐药毒株流行情况,探索各主要流行亚型与HIV-1耐药发生和流行的关系,为首选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为更好地开展抗病毒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方式对2016年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境内新报告的HIV-1阳性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抗凝全血,分离血浆,使用RNA核酸提取试剂盒提取核酸并进行RT-PCR和Nested-PCR扩增HIV-1env和pol基因序列片段,扩增产物送至昆明擎科公司测序,测序结果使用SeqMan软件进行序列拼接和处理;使用MEGA软件进行系统进化树构建和使用SimPlot软件对基因序列进行重组分析;将pol基因序列片段提交至美国斯坦福大学耐药数据库HIV Drug Resistance Database (http://hivdb.stanford.edu/)进行耐药性分析,使用SPSS17.0软件分析HIV-1阳性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和分子流行病学资料,利用EpiInfo软件制作相关地图。[结果]1. 2016年昭阳区新报告HIV-1阳性者共182人,其中男性115人(63.2%),女性67人(36.8%); 5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重最大(42.9%);民族以汉族为主165人(90.6%);婚姻状况以已婚有配偶者为主127人(69.8%),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水平为主(74.7%);感染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169人(92.8%);大部分有非婚异性性行为史,其中有非商业、非婚异性性行为史89人(48.9%),商业、非婚异性性行为史45人(24.7%);平均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357.2±204.2cells/mm3,另外 46 人(25.3%)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在 200cells/mm3以下,确诊报告时已进展为AIDS病人;其中HIV-1新近感染检出率为16.5%(30/182),HIV新近感染者所占比例大。主要集中分布在凤凰街道(18.1%)、太平街道(14.3%)以及洒渔乡(11.5%)和旧圃镇(9.3%)。2.本次研究获得有效目的基因序列157份,HIV-1核酸的提取和扩增成功率为 86.3%;发现 CRF01-AE、CRF01-B、CRF07-BC、CRF08-BC 和其他重组型,以CRF08-BC型为主要流行毒株占72.0% (113/157),其次是CRF07-BC型,占17.2%。不同感染途径中,HIV基因型构成有差异,经异性传播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以下简称HIV/AIDS) 75.3%为CRF08-BC型;经注射毒品感染HIV/AIDS 病例中,CRF07-BC 型(40.0%)和 CRF08-BC(40.0%)型所占比例相当;在同性传播的HIV/AIDS病例中,CRF07-BC占60.0%,并检出2例(40.0%)CRF01-B型。CRF08-BC型分布在昭阳区除布嘎回族乡外所有乡镇,CRF07-BC型主要分布在太平街道、苏家院乡,CRF01-B型分布在旧圃镇和乐居乡。3.本次研究共获得135份HIV-1pol基因序列,经基因型耐药检测发现39例出现了耐药性突变位点,突变率为28.9%,其中发现32例出现了对PIs、NRTIs以及NNRTIs这三类抗病毒药物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发生率为23.7%,昭阳区原发耐药情况属于高度流行(>15%)。在检出的HIV-1新近感染者中基因型耐药发率较高为35.0% (7/20)。另外,在3类不同的耐药突变中,NNRTs耐药突变率高达93.9%;检出1例病例PR基因区I50V突变造成了对DRV/r低度耐药和LPV/r中度耐药,1例病例RT基因区L100V突变造成对ETR潜在低度耐药,对RPV低度耐药和对EFV、NVP中度耐药。4.本研究中CRF01-AE型毒株未检出基因型耐药,而在CRF01-B型和CRF08-BC型毒株检出耐药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30.9%,不同HIV-1基因型中耐药检出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sχ2=10.5,P=0.017)。另外,研究发现在PR区,所有的耐药突变均发生在CRF08-BC型中,其中第32位点突变率最高27.3% (3/11);在RT区,90.2% (37/41)的耐药突变也发生在CRF08-BC型中,其中第138位点突变率最高为64.9% (24/37), CRF08-BC亚型中出现突变频率明显高于其他亚型。[结论]1.昭阳区HIV/AIDS疫情形势严峻。2016年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中50岁及以上老年人所占比例较高,异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大多数HIV感染者确诊报告时已进入AIDS期,新近感染者检出所占比例大;凤凰街道、太平街道及洒渔乡等主城区及城乡结合部为病例主要聚集区。2.昭阳区HIV-1基因型呈现一定程度的多样性。CRF08-BC型毒株为2016年昭阳区新报告HIV-1阳性人群中主要流行毒株,其次为CRF07-BC型毒株,不同感染途径中HIV-1基因型分布有差异。本研究中还发现5例HIV-1基因型重组特征,但还有赖于HIV-1全基因测序后的比对和重组分析加以判断。3.昭阳区新报告的HIV-1阳性人群基因原发耐药突变率和耐药发生率较高,可能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较高水平。pol基因序列的PR区和RT区基因型耐药突变,造成了对PIs、NRTIs、NNRTIs不同程度的耐药。4.不同基因亚型中基因型耐药发生率不同,不同基因突变在不同亚型中发生比例不同。在CRF01-AE毒株中未检出基因型耐药,而CRF01-B型和CRF08-BC型毒株基因耐药发生率高,且CRF08-BC型基因突变的频率高于其他亚型。
安晓静,张小波,李洲林,褚显琼,杨忠桔,韩瑜,施玉华,张勇,余惠芬,杨志敏,徐诺雅,贾曼红[5](2014)在《云南省瑞丽市151例外籍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高危行为状况分析》文中指出瑞丽市地处云南省西南部中缅边境,国境线长169.8 km。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从瑞丽边检站出入境外籍人员1 435万人次[1]。瑞丽市自1990年发现首例缅甸籍HIV感染者后,发现的缅甸籍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3]。毒品使用[4-6],跨境婚姻[7],吸毒人员HIV、丙型肝炎病毒及梅毒螺旋体感染[8]等多种因素交织影响。为了解入境外籍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在中国境内的高危行为,云南省CDC于2013年在瑞丽市开展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于2013年10—12月,对瑞丽市报告发现的、可
林赟[6](2012)在《瑞丽姐告经济开发区5类缅甸籍跨境人群HIV流行现况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瑞丽姐告经济开发区5类缅甸籍跨境人群进行调查,了解其基本人口学情况、跨境流动现状、HIV相关高危行为、HIV感染现状及接受HIV相关服务的现状,为制定跨境缅甸籍人员的综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对姐告缅籍流动吸毒人员、小姐、货场搬运工、长卡司机、生意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HIV抗体检测。用Epidata3.1录入数据,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基本情况:共调查748人,男性62.6%,中位年龄25±10.2岁,缅族72.8%,文化水平以小学(36.0%)和初中(33.6%)为主,未婚占50.4%。(2)跨境情况:36.9%的人通过偷渡进入姐告,跨境主要是为了找工作,92.6%的人跨境后只在姐告工作过。(3)毒品使用及相关行为:使用过海洛因120人,麻黄素32人,鸦片25人,冰毒5人,摇头丸6人,K粉2人;其中IDU(注射吸毒者)133名占25.6%。34名IDU上个月有过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毒品稀释液/容器中的至少一种行为,其中29名IDU上个月只与缅甸籍同伴共用过,3名IDU上个月只与中国籍同伴共用过,2名IDU上个月既与缅甸籍同伴又与中国籍同伴共用注射器/毒品稀释液/容器。上月共用注射器/毒品稀释液/容器的同伴人数集中在1-3个。(4)HIV相关性行为:380人(50.8%)上个月有过性行为,其中42.4%上个月有过商业性伴,24.5%上个月既有缅甸籍性伴又有中国籍性伴,上个月性伴人数集中在1-3人;上个月性行为时不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64.2%。(5)接受健康相关服务情况:32(4.3%)名调查对象从未接受过HIV相关服务;对性病检查治疗(3.1%)、对美沙酮维持疗法(0.1%)、艾滋病抗病毒治疗(0.05%)、新型毒品(0%)等相关服务接受较少;各群体对服务方式及内容的需求不同。(6)HIV感染及影响因素:HIV阳性检出;率为7.8%,影响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为:文化程度越高的人感染HIV(OR=0.673)的可能性越小;知晓“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预防HIV”的人感染HIV(OR=0.305)的可能性越小;共用毒品注射器/稀释液/容器的人较不共用的人感染HIV(OR=6.296)的可能性越大。结论瑞丽姐告经济开发区5类缅甸籍跨境人群感染HIV现况十分严峻,HIV感染或传播相关高危行为普遍存在,且成为HIV跨境传播的重要因素。因此,建立姐告经济开发区跨境综合艾滋病预防控制示范区十分必要。
任南[7](2010)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责任》文中认为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现阶段不可治愈性的疾病。20世纪80年代以来,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是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发展问题。艾滋病的防治已经不仅仅是患者的个人问题,甚至已经超越了医疗范畴,而具有社会性的文化、伦理意义。社会整体的利益与具体个人利益之间存在区别和差异,如何处理公共健康中社会利益与个体权利的关系,成为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艾滋病本身的致命性、传染性,以及人们将疾病与吸毒、淫乱等不良行为以及贫穷等社会地位联系在一起,造成普遍歧视,成为艾滋病防治中的主要障碍。道德宽容是消除歧视的重要途径。对于艾滋病的防治需要社会群体和专业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一方面,需要在社会层面采取横向的综合性措施,加强对于艾滋病的管理和控制;另一方面,则需要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引导,增强艾滋病防治的有效性。由于政府的特殊地位和调动资源的能力,在艾滋病防治上应该承担主要的政府道德义务和管理责任。政府应建立合乎伦理的防治艾滋病的法律和政策,反对歧视、公开信息;公平分配和合理使用公共卫生资源,减少贫困,支持发展非政府组织防治艾滋病。社区应充分发挥其社会互助和社会整合的功能,构建艾滋病患者社区支持网络,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服务、关怀和支持。通过开展知识培训、重组和矫正行为模式,建立适应社会防治艾滋病的途径。家庭有责任关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降低艾滋病传播的危险行为,摆脱贫困,增加子女的教育机会。非政府组织的责任应发挥来源于民间,与边缘人群有天然的联系的自身优势,主动开展工作,特别是为政府力量所不能及的边缘人群方面要发挥更大作用。艾滋病当事人应遵守法律,配合诊治,如实提供病情和有关信息,规范行为,减少传播,特别应在争取权益、支持艾滋病防控方面作出更多努力。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不能拒绝和推诿病人,并需做好宣传、教育、咨询,保守医疗保密,保障患者安全。媒体在艾滋病防治中也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要将艾滋病作为一个发展问题给予关注,减少媒体界本身和公众对艾滋病的羞辱和歧视,力争架起一座桥梁,动员全社会抗击艾滋病流行。有效的防治艾滋病,需以公平原则、宽容原则、尊重自主原则、有利原则为伦理基础,构建以人为本的防治制度,为艾滋病的防治提供一个日趋完善的环境。我们要努力科学制定公共政策体系,创新防治艾滋病的科学技术,并可能解决相关的伦理冲突,从而遏制艾滋病在中国迅速蔓延的势头,尽可能降低艾滋病的社会危害。此外,我们需要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提高艾滋病防治从业人员素质,通过科学管理使之达到培训目标,增强从业人员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为艾滋病防治提供人员上的保障。
王月云[8](2009)在《HIV-1高暴露持续血清阴性人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性传播途径已经成为全球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Type 1,简称HIV-1)的主要传播途径,大约70%~80%感染者通过性接触感染HIV-1。HIV-1是一种具有高度变异性的逆转录病毒,其感染与疾病进展过程尚有很多问题需要阐明。在艾滋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领域,有两类人群值得关注:一类是较高频率暴露于HIV-1但未感染,血清呈阴性反应,该类人群被称为暴露HIV-1后血清阴性者(HIV-1-exposed seronegative subjects,简称ESNs或ES人群)或HIV-1高暴露持续血清阴性者(higly exposed and persistently seronegative,简称HEPS人群);另一类为感染HIV-1后长期不进展者(long-term no-progressors,LTNP)。目前,对HIV-1不易感性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尚不明确,国内外关于HEPS人群不易感HIV-1的研究报道并不多见。因此,我们选择经性传播途径高暴露HIV-1持续血清阴性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HIV-1不易感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目的1.探讨经性传播途径高暴露HIV-1的HEPS人群HIV-1感染相关基因CCR5-Δ32、CCR2b-64I和SDF1-3’A多态性与HIV-1不易感性的关系。2.了解经性传播途径高暴露HIV-1的HEPS人群与HIV-1感染者、无HIV暴露史健康对照人群的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差异,分析其与HIV-1不易感性的关系。3.了解经性传播途径高暴露HIV-1的HEPS人群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及其免疫活化状态,探讨经性途径高暴露HIV-1不易感性的免疫学机制。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深圳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2006年0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的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ling and test,简称VCT)人群中选择经性传播途径高暴露HIV-1的HEPS人群作为病例组,选择经性途径感染HIV-1者及无HIV暴露史的健康对照人群作对照组。按年龄相差小于5岁、性别和民族相同的匹配条件选取对照。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调查,并收集生物样本。用PCR/RFLP技术分析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及其表面活化标志的表达。主要研究结果1.CCR5-⊿32等位基因突变HEPS人群(n=52)、健康对照人群(n=104)和HIV-1感染者(n=104)三组人群(n=260)中均未检测到;CCR2b-64I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在这三组人群中分别为21.57%、22.12%和22.12%,三者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SDF1-3’A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在这三组人群中分别是20.19%、28.37%和29.33%。HEPS人群的SDF1-3’A等位基因突变频率显着低于健康对照人群和HIV-1感染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P=0.049)。2.HEPS人群与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HPES人群和健康对照人群的CD4+T淋巴细胞数量、CD4+/CD8+比值显着高于HIV-1感染者(P<0.001),而该两类人群的CD8+T淋巴细胞数量则显着低于HIV-1感染者(P<0.001);HIV-1感染者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CD16+CD56+NK细胞数量显着低于HEPS人群和健康对照人群。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IV-1感染者和健康对照人群的CD19+B淋巴细胞、CD16+ CD56+ NK细胞数量均与其CD4+、CD8+ T淋巴细胞数量呈一定程度正相关,HEPS人群的CD19+ B淋巴细胞数量与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呈显着正相关,而CD16+ CD56+ NK细胞数量与其CD4+、CD8+ T淋巴细胞数量无相关性。3.HEPS人群和健康对照人群的CD38+/CD4+、HLA-DR+ CD38+/CD4+百分比显着低于HIV-1感染者(P<0.001),同时HEPS人群的HLA-DR+ CD38+/CD4+百分比显着低于健康对照人群(P<0.05);HEPS人群的HLA-DR+/CD4+百分比显着低于HIV-1感染者和健康对照人群(P<0.001)。研究结论1.CCR5-Δ32和CCR2b-64I等位基因突变与中国汉族人群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HIV-1的关系不大,SDF1-3’A等位基因突变可能增加经性传播途径感染HIV-1危险性。2.经性传播途径高暴露HEPS人群淋巴细胞亚群和健康对照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V-1感染可明显降低单位体积CD4+ T淋巴细胞、CD19+ B淋巴细胞和CD16+ CD56+ NK细胞数量。3.HEPS人群对HIV-1的不易感性可能与其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活化抗原表达水平处于较低水平状态有关。
谈波,贾翠英,包拉提别克·斯兰木,王凌冰[9](2008)在《从入境留学生中检出HIV感染者的报告》文中认为1流行病学调查患者为一名塔吉克斯坦籍男性学生,1982年4月22日出生,已婚,于2006年3月21日来新疆财经学院准备学习汉语,3月23日由财经学院外办人员陪同到新疆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以下简称保健中心)体检时,HIV—1抗体呈阳性反应,经流行病学调查,该患者无性乱、吸毒、手术、和使用血液制品以及家族相关病史。
刘彦春[10](2008)在《HIV/AIDS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皮肤表现特点及与免疫状态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690例HIV/AIDS的病例作回顾分析,以发现HIV感染的临床流行特征、皮肤表现特点及与免疫状态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和探讨它们的发展规律为临床医生和相关领域的艾滋病防治提供信息。【方法】对690例HIV/AIDS病人住院和门诊病历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统计软件作统计分析。所需的项目包括:姓名、年龄、婚姻状态、文化程度、职业、病例来源地、感染途径、发现HIVAb阳性的原因和地点、临床疾病状态(一般感染、机会性感染)、皮肤性病情况、首次检测的CD4和病毒载量数值逐一录入数据库。【结果】(1)HIV/AIDS患者中女性感染者的比例增高,男女比例为2:1;(2)患者年龄分布在20岁—50岁,平均年龄35.3岁;(3)目前HIV传播的途径已经转变以为性传播途径为主,包括异性性传播和男男同性性传播(主要来自北京且具有高学历的)。这两种途径感染的比率分别占总人数的16.7%和17.5%;双性性行为感染的比例为11.6%,另外夫妻间性传播占7.8%。表明艾滋病已经通过这些“桥梁人群”的高危性行为向普通人群蔓延;因单彩浆和接受污染的血液及血制品而感染的为30.6%,主要来自河南、山西、安徽、河北等地;静脉吸毒的为2.6%,母婴传播的为2.6%;(4)首诊发现地主要是在非传染病院,其中约51%的病人因各种疾病和机会感染就诊于非传染病院,因皮肤病性病(主要是梅毒、尖锐湿疣、湿疹等)作为首诊症状而发现的占10.1%,其他各种筛查发现的为38.9%;(5)首诊时前五位疾病是:皮肤病:47.3%、肺炎:16.6%、上呼吸道感染:14.2%、各型肝炎主要是(乙型和丙型肝炎):14.2%、消化道念珠菌病6.8%。其它依次是结核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卡氏肺囊虫肺炎(PCP)、少见的疾病有隐球菌脑膜炎、弓形体脑炎、鸟分支杆菌感染、马内菲青霉菌病等。(6)皮肤表现依次是口腔念珠菌病、带状疱疹、尖锐湿疣、梅毒、痒疹样丘疹、口腔溃疡、药疹、皮炎湿疹、皮肤干燥综合症等,且这些皮肤病绝大部分发生在艾滋病阶段。(7)患者在首诊时往往已有严重的免疫缺陷,有37.3%患者首诊时CD4小于50个/ul,32.8%患者CD4小于200个/ul;仅有29.9%的患者CD4大于201个/ul;患者同时合并多种疾病和机会性感染,(8)皮肤病和系统合并症与CD4淋巴细胞数和病毒载量的相关关系:a. CD4淋巴细胞数与病毒载量、皮肤病种类数、合并症数都成负相关,表明CD4细胞水平越低,病毒载量越高,并发的皮肤病和系统合并疾病越多;b.病毒载量与皮肤疾病和系统合并症数成正相关,与CD4细胞数成负相关,即病毒载量越高,合并皮肤病和系统疾病越多,CD4细胞数越低。【结论】(1)HIV/AIDS患者中女性的比例升高,而女性感染者的增加,传播的速度会更加迅速。HIV/AIDS患者年龄分布在20-50岁,他们是社会的主要生产力,他们的疾病状态将带来的巨大损失。目前HIV传播的途径已经转变为以性传播途径包括异性性传播和男男同性性传播。并正迅速通过“桥梁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因此全社会都有责任为遏制艾滋病的传播尽力。(2)患者的首诊发现往往在非传染病院,所以目前各个环节的HIV抗体筛查是及早发现HIV/AIDS的重要途径。所以应加强皮肤性病筛查、住院病人的筛查、婚检孕检的筛查,只有加强各个环节的筛查,才能及早发现患者,以减少艾滋病的感染和传播,同时有利于及时治疗各种机会感染和抗病毒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3)HIV/AIDS患者的皮肤表现和其他一些特异表现,为我们及早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提供了信号,尤其在性传播途径已经成为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皮肤性病科医生要认识此类疾病的皮肤性病情况以及早发现,更好地防治艾滋病。(4)本资料提示由于发现艾滋病抗体阳性时往往已接近病情晚期,病毒载量高,CD4水平低,各种并发症和机会感染增加,疾病恶化,错过了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机,延误了治疗,所以应加强全民的艾滋病知识教育和宣传。
二、入境外教中1例HIV感染者的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入境外教中1例HIV感染者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HIV-1新发感染综合判定研究及我国出入境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HIV -1新发感染综合判定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我国部分地区出入境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特征分析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HIV-1限制性抗原亲和力新发感染检测方法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
参考文献 |
个人介绍 |
发表文章 |
致谢 |
(2)2006—2017年锦州口岸出入境人员HIV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监测情况 |
2.2 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 |
2.2.1 性别分布 |
2.2.2 年龄分布 |
2.2.3 职业分布 |
2.2.4 来源地分布 |
2.2.5 传播途径 |
2.2.6 出入境人群中的分布 |
3 讨论 |
(3)北京市HIV-1传播性耐药突变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北京市HIV-1传播性耐药突变与遗传多样性研究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结果 |
1.3.1 2014-2016年北京市未治疗人群传播性耐药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
1.3.2 URFs序列分析 |
1.3.3 HIV-1接近全长基因组的扩增(HIV-1 NFLG) |
1.3.4 青年学生人群HIV-1传播性耐药突变的研究 |
1.3.5 50岁以上人群HIV-1传播性耐药突变的研究 |
讨论 |
小结 |
第二章: HIV-1 CRF65_cpx亚型毒株的流行及传播规律研究 |
前言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 |
2.3.1 入组序列的选择 |
2.3.2 使用MEGA绘制N-J系统进化树 |
2.3.3 HIV-1 CRF65_cpx的分子传播网络 |
2.3.4 HIV CRF65_cpx亚型毒株流行史的重建 |
讨论 |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2016年昭阳区新报告HIV-1阳性人群基因亚型及耐药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艾滋病流行现状 |
1.1.2 HIV-1基因亚型流行特征 |
1.1.3 HIV-1耐药性研究现状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对象来源 |
2.1.2 对象纳入标准 |
2.2 研究内容 |
2.3 研究方法 |
2.3.1 技术路线 |
2.3.2 流行病学调查 |
2.3.3 基因检测 |
2.3.4 统计分析 |
2.4 质量控制 |
2.4.1 现场调查采样阶段 |
2.4.2 实验阶段 |
3 结果 |
3.1 HIV-1阳性人群流行病学特征 |
3.1.1 HIV-1阳性人群基本特征 |
3.1.2 HIV阳性人群地理分布 |
3.2 HIV-1核酸阳性者基因型 |
3.2.1 核酸提取扩增及目的基因序列获得 |
3.2.2 HIV-1基因亚型判定 |
3.2.3 HIV-1基因亚型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 |
3.2.4 不同HIV-1基因型的地理分布 |
3.3 基因型耐药突变与发生 |
3.3.1 基因型耐药在人群中的分布 |
3.3.2 基因型耐药具体突变频率及耐药情况 |
3.3.3 HIV-1基因亚型与耐药 |
4 讨论 |
4.1 HIV阳性人群流行病学特征 |
4.2 核酸阳性者基因型特征 |
4.3 基因型耐药突变与发生情况 |
4.4 HIV-1基因亚型与耐药 |
5 结论 |
6 研究创新点与局限性 |
6.1 研究创新点 |
6.2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瑞丽姐告经济开发区5类缅甸籍跨境人群HIV流行现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词缩略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研究背景 |
1.1 HIV流行现状 |
1.1.1 全球HIV流行现状 |
1.1.2 亚洲HIV流行现状 |
1.1.3 中国HIV流行现状 |
1.1.4 缅甸HIV流行现状 |
1.2 跨境流动与艾滋病传播 |
1.3 云南境内缅甸籍人员HIV感染现况 |
1.3.1 缅甸人员HIV检出率高且存在其他疾病合并感染 |
1.3.2 缅甸籍人员与中国居民存在HIV相互传播可能 |
1.4 姐告经济开发区的特殊地理位置 |
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地点选择 |
3.3 研究方法 |
3.3.1 研究问卷设计 |
3.3.2 抽样方法 |
3.3.3 实验室方法 |
3.4 调查中的伦理学问题 |
3.5 质量控制 |
3.6 资料整理与分析 |
3.7 技术路线 |
4 结果 |
4.1 人口学特征 |
4.2 跨境流动现状 |
4.2.1 跨境方式 |
4.2.2 跨境原因 |
4.2.3 最近一年跨境频率 |
4.2.4 在中国工作收入 |
4.2.5 在中国工作过的地方 |
4.3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
4.4 毒品使用情况 |
4.4.1 目前使用毒品种类 |
4.4.2 上个月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情况 |
4.4.3 上个月与他人共用毒品稀释液/容器情况 |
4.4.4 上个月共用注射器/稀释液/容器的对象 |
4.5 性行为情况 |
4.5.1 上个月性行为对象 |
4.5.2 上个月性伴国籍分布 |
4.5.3 安全套使用情况 |
4.6 接受艾滋病相关服务情况 |
4.6.1 开始接受艾滋病相关服务的时间 |
4.6.2 接受过的服务内容 |
4.7 HIV检测结果 |
4.7.1 HIV感染相关因素 |
4.7.2 感染HIV危险因素分析 |
4.8 访谈结果 |
5 讨论 |
5.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5.2 偷渡情况和跨境后流动范围 |
5.3 毒品使用情况 |
5.4 HIV阳性检出情况 |
5.5 感染HIV相关因素 |
5.6 感染HIV影响因素 |
5.7 HIV相关服务需求 |
6 结论 |
7 建议 |
7.1 加强口岸缅籍人员的管理 |
7.2 提供有针对性的艾滋病综合干预服务 |
7.3 加强中缅合作 |
8 本研究的局限性 |
9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7)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责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导论 |
1.1 问题缘起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艾滋病防治及其伦理介入 |
2.1 艾滋病的历史与现状 |
2.2 艾滋病的治疗与预防 |
2.3 艾滋病预治的伦理性 |
第三章 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难题 |
3.1 公众健康与个人权利 |
3.2 疾病歧视与道德宽容 |
3.3 知情同意与临床保密 |
3.4 社会控制与专业引导 |
第四章 艾滋病防治的伦理责任视域 |
4.1 艾滋病防治行动的伦理责任 |
4.2 艾滋病防治后果的伦理责任 |
4.3 艾滋病防治评价的伦理责任 |
第五章 艾滋病防治的伦理责任担当 |
5.1 政府的责任 |
5.2 社会的责任 |
5.3 当事人的责任 |
5.4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责任 |
5.5 媒体的责任 |
第六章 防治艾滋病的责任伦理环境构建 |
6.1 明确防治艾滋病的伦理原则 |
6.2 建立防治艾滋病的相关制度 |
6.3 制定防治艾滋病的公共政策 |
6.4 创新防治艾滋病的科学技术 |
6.5 提高防治艾滋病的从业人员素质 |
结语:防治艾滋病,我们共同的责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
(8)HIV-1高暴露持续血清阴性人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意义 |
3 核心概念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
1 研究框架 |
2 技术路线 |
3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
4 后续深入研究方向 |
第三部分 性途径高暴露HIV-1持续血清阴性人群基因多态性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性途径高暴露HIV-1持续血清阴性人群免疫学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附录1 (论文缩写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活动与成果) |
附录3 (流行病学调查表) |
附录4 (研究对象知情同意书) |
致谢 |
(9)从入境留学生中检出HIV感染者的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调查 |
2 临床症状、体征 |
3 实验室检查 |
3.1 初筛 |
3.2 确认 |
4 处理情况 |
4.1 疫情报告 |
4.2 疫情控制 |
4.3 监护离境 |
4.4 卫生处理 |
5 结论 |
(10)HIV/AIDS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皮肤表现特点及与免疫状态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HIV/AIDS 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与免疫状态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研究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第二部分 综述HIV/AIDS 病人的皮肤病特点 |
参考文献 |
主要缩略词 |
简历 |
致谢 |
四、入境外教中1例HIV感染者的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HIV-1新发感染综合判定研究及我国出入境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特征分析[D]. 林倩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
- [2]2006—2017年锦州口岸出入境人员HIV监测结果分析[J]. 赵艳秋,牛文博,李学军,王宏权,金齐.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8(03)
- [3]北京市HIV-1传播性耐药突变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 郝明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7
- [4]2016年昭阳区新报告HIV-1阳性人群基因亚型及耐药性研究[D]. 刘红艳. 昆明医科大学, 2017(02)
- [5]云南省瑞丽市151例外籍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高危行为状况分析[J]. 安晓静,张小波,李洲林,褚显琼,杨忠桔,韩瑜,施玉华,张勇,余惠芬,杨志敏,徐诺雅,贾曼红.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4(12)
- [6]瑞丽姐告经济开发区5类缅甸籍跨境人群HIV流行现况研究[D]. 林赟. 昆明医科大学, 2012(11)
- [7]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责任[D]. 任南. 中南大学, 2010(11)
- [8]HIV-1高暴露持续血清阴性人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 王月云. 华中科技大学, 2009(11)
- [9]从入境留学生中检出HIV感染者的报告[J]. 谈波,贾翠英,包拉提别克·斯兰木,王凌冰. 口岸卫生控制, 2008(06)
- [10]HIV/AIDS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皮肤表现特点及与免疫状态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研究[D]. 刘彦春. 北京大学, 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