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本质论文-宁燕珍

叙事本质论文-宁燕珍

导读:本文包含了叙事本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教育叙事研究,哲学理论,本质追求

叙事本质论文文献综述

宁燕珍[1](2019)在《从哲学理论基础看教育叙事研究的本质追求》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叙事研究是广大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方法。教育叙事研究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对教育叙事研究内涵的准确把握。基于对教育叙事研究哲学理论基础的解析,认为教育叙事研究的本质是追求本真、重视研究和反思、强调理解和解释。(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16期)

冰马[2](2019)在《《软埋》叙事的本质:倒叙的历史与现实时间之间的激荡》一文中研究指出方方的长篇小说《软埋》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构筑了一个精巧的隐喻结构与象征体系;在主要人物丁子桃昏睡状态下的"十八层地狱"叙事范式继承了中国民间文学传统,同时还突出借鉴了西方叙事学中"精神/身躯分裂"的人物构造传统;文本弥漫着沉重的回忆与死亡气息,从而结构成为一种复杂的后现代叙事范式。(本文来源于《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井中月[3](2019)在《现代主义本质:格林伯格式艺术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方纷繁多样的艺术史叙事模式中,格林伯格式艺术叙事可谓是继瓦萨里式艺术叙事之后,最为契合"现代主义本质"的艺术叙事模式。格林伯格延续沃尔夫林、罗杰·弗莱、阿波利奈尔等形式主义理论家的艺术思想,进一步将形式主义理论推向高峰。不仅为"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绘画确立了(本文来源于《油画艺术》期刊2019年01期)

熊文泉,张晶[4](2018)在《网络文艺的叙事本质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日趋成熟的网络文艺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理论研究也方兴未艾,呈现出不同理论视域、研究方法与价值取向多元共存、交往对话的态势。本研究从叙事学角度对网络文艺的"网络性""虚拟性""超文本""草根气质""写作自由度"等特征进行本体辨析,发现网络文艺的叙事本质既依存于网络媒介又独立于媒介,两者是"水"与"水管"的关系。虚拟性对网络文艺叙事本质的影响集中体现为从"虚假叙事"到"模仿游戏"对"虚构叙事"本体的"扩容"与"解构"。然而,在从现实生活到虚拟世界的穿越中,作为本质的叙事传统,尽管添加了一些新品质,但更多的是对古典叙事的复活和对民间叙事的传承。(本文来源于《浙江传媒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傅修延[5](2018)在《人类为什么要讲故事——从群体维系角度看叙事的功能与本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叙事学在西方影响下偏于形式论,一些人甚至把研究对象当成解剖桌上冰冷的尸体,然而叙事本身是有温度的,为此需要借鉴人类学的相关理论与观点,把叙事的起点提到语言尚未正式形成之前,听取人类学家对早期讲故事行为的种种解释,看到叙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抱团取暖的行为。灵长类动物之间的梳毛,可视为一种具有"前叙事"性质的沟通,其目的在于形成相互忠诚的盟友。继之而起的八卦则有更浓的叙事与结盟意味,主要作用在于把拥有共同世界观的人编织进同一张社会网络之中,其舆论监督功能亦不可小觑。促进叙事能力发育的还有夜话以及与其相伴随的聚食,含有敌意的黑夜世界导致篝火边的人们更紧密地相互靠拢。群体感既表现为对自己人的认同与接纳,又包括对异己的排斥与抵制,语音因此成为识别敌我友的利器,在用声音统一自己的民族上,许多伟大的故事讲述人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叙事中仍然留有八卦之类行为的蛛丝马迹。人类许多行为都和群体维系有复杂的内在关联,只有牢牢地把握住这种关联,我们今天的研究才不会迷失方向。(本文来源于《天津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潘天波[6](2017)在《微叙事的时间本质与意义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叙事是由大众媒体转型而新生的知识传达范式。更确切地说,微叙事是代表了反宏大叙事的新方法论形态。微叙事在不断刷屏的指尖或移动终端上将时空层层剥离,在此过程中,地理空间变得无实在意义,时间性已然成为日常微叙事的核心本质。作为想象物的微表情不仅创生了大量对自我调侃与社会批判的可传达性视觉图文,还积极地为自我叙事、即时快感与隐喻象征提供意义生成契机。微叙事既是对自我意义的戏剧化图文揭示,又是对社会意义的表情化即时批判,它具有自我整合、心理自愈与批判社会的独特建构功效。(本文来源于《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向绪伟,焦逵[7](2017)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日常叙事之本质》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与培养目标决定思想政治工作的叙事形式,叙事主体的角色结构以其主观性而对叙事实效产生影响,明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日常叙事的本质有助于理解叙事主体的角色结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日常叙事的本质特征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和受教育者生活的关切性,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日常叙事的本质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作用。(本文来源于《南昌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李自雄[8](2017)在《从“抒情传统”到“叙事传统”——中国文学传统研究的“本质主义”理论范式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文学传统研究方面,作为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与主张,无论是所谓的"抒情传统"论,还是"叙事传统"论,都未能脱离"本质主义"理论范式。时至今日,世界范围的反本质主义对"本质主义"理论范式的批判与清理已将近一个半世纪,这值得深刻反思。中国文学传统研究及其理论拓展,需要突破那种或"抒情"或"叙事"中心的"本质主义"思路及理论范式,积极、理性地借鉴反本质主义所主张的差异、多元的观点,面向丰富、生动的文学活动及其多层次要素或环节,更多维也更全面地对中国文学传统做出研究探讨和理论阐释,从而开辟中国文学传统研究的新境。(本文来源于《青海社会科学》期刊2017年04期)

李亦程,颜蓉仙[9](2017)在《“真正”的图画书——从叙事手段角度看图画书的本质艺术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故事建立在非文字叙事手段之上,这是图画书本质的艺术特征。图画书特有叙事手段包括图画叙事、图文结合叙事、翻页叙事、装帧设计叙事四种类型。图画书本质艺术特征的理论建设将促进中国原创图画书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台州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周莅蒙[10](2016)在《中国叙事下的反文化本质主义——应晨《水的记忆》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华裔魁北克作家应晨的小说《水的记忆》是对中国的书写,然而对文本细读分析,发现该小说不是作者对自己族裔特性的强调和彰显,而是通过对中国的历史叙述来表明价值的流变性,伦理叙述来解构传统的伦理结构,最终对中国文化本质主义进行了否定。比较不同小说中传教士的形象,发现该小说对传教士后代Jér?me形象的塑造更是质疑了任何僵化的族裔文化身份。因此,《水的记忆》虽然书写中国,目的却是对静止二元的身份概念进行干预,摆脱族裔符号和疆界,为海外作家书写中国拓展了新的形式。(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6年33期)

叙事本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方方的长篇小说《软埋》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构筑了一个精巧的隐喻结构与象征体系;在主要人物丁子桃昏睡状态下的"十八层地狱"叙事范式继承了中国民间文学传统,同时还突出借鉴了西方叙事学中"精神/身躯分裂"的人物构造传统;文本弥漫着沉重的回忆与死亡气息,从而结构成为一种复杂的后现代叙事范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叙事本质论文参考文献

[1].宁燕珍.从哲学理论基础看教育叙事研究的本质追求[J].现代职业教育.2019

[2].冰马.《软埋》叙事的本质:倒叙的历史与现实时间之间的激荡[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井中月.现代主义本质:格林伯格式艺术叙事[J].油画艺术.2019

[4].熊文泉,张晶.网络文艺的叙事本质探析[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

[5].傅修延.人类为什么要讲故事——从群体维系角度看叙事的功能与本质[J].天津社会科学.2018

[6].潘天波.微叙事的时间本质与意义建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

[7].向绪伟,焦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日常叙事之本质[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7

[8].李自雄.从“抒情传统”到“叙事传统”——中国文学传统研究的“本质主义”理论范式反思[J].青海社会科学.2017

[9].李亦程,颜蓉仙.“真正”的图画书——从叙事手段角度看图画书的本质艺术特征[J].台州学院学报.2017

[10].周莅蒙.中国叙事下的反文化本质主义——应晨《水的记忆》解读[J].名作欣赏.2016

标签:;  ;  ;  

叙事本质论文-宁燕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