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22-10-10阅读(669)
问:微讲堂李娜个人资料
- 答:李娜,笔名李晓愚。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后获英国外交部全额奖学金资助赴剑桥大学攻读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以最高荣誉毕业。留学期间,曾往英、法、意、匈、日等国的美术馆和博物馆进行考察,萌发了投身艺术史研究的决心。回国后师从中国美术学院范景中先生研习中西美术史,获得美术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晚明西湖畔的艺术生活》荣获“2010年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称号。2010年起任教于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从事中西方美术史、雕塑史的教学研究工作,并担任江苏广电总台教育频道“微讲堂”、“好书大家读”栏目主讲。业余从事散文及书法创作,曾荣获江苏省文学最高荣誉——紫金山文学奖,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2013年被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首批江苏省青年文化人才”称号。
问:具身认知和现象学有什么关系?
- 答:无身认知不是一种新的思想,而是对古老的哲学传统的继承。柏拉图在《斐多篇》1中,就指出虽然人是由身体和灵魂两部分组成,但灵魂才是人的本质部分。灵魂在肉体的羁绊之下,不能专心来认识世界的真相。只有在人死后,也即肉体死亡后,灵魂才能真正被净化,来进行真正的哲学研究。换言之,要得到真正的知识,必须摆脱身体的桎梏。身体不但不是获取知识的前提,反而是获取知识的障碍。但是,出乎哲学家们意料的是,现代计算机的发明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无身认知思想由理论领域,推向了实践领域,从而使无身认知达到了新的高峰并造成了现实的危害。这种认为认知与身体无关、高级认知活动与低级身体活动无关、意向活动与前意向活动无关的思想,成为了人工智能及至整个认知科学中最关键的假设。
- 答:心灵的新科学——认知科学给出了两个完全相反的答案:认知是脱离身体的和认知不能脱离身体。前者即无身认知(Disembodied Cognition),而后者即具身认知(Disembodied Cognition)。在本书中,无身认知特指与具知认知相对的认知科学的研究范式,而它是认知科学中忽视身体在认知活动中的核心作用的各种理论的统称,包括符号主义(Symbolism)、计算主义(Computationalism)、表象主义(Representationalism)、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认知主义(Cognitivism)等。简言之,无身认知指这样的思想:身体与人的本质属性无关,而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拥有理性。具身认知则认为人就是身体,而人的理性能力是由身体来塑造的。身体是怎么塑造了理性?这就是本书的主题之一。
问:浙江大学研究生院的院校简介
- 答:浙江大学考研资料
链接:
提取码: frg6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问:谭荣的介绍
- 答:谭荣,男,汉族,1981年11月生,江苏宿迁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双博士学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中心执行主任,浙江大学科斯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土地管理系副系主任。近年来主持各类研究课题30余项,国内外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7部。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2011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第三层次(获省财政资助)。2011年组建“城市增长与土地政策”团队,并入选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团队”。2011年入选浙江大学“青年求是学者”。2011年获首届“全国高校十佳青年土地资源管理专家”称号。
问:韩明的基本信息
- 答:韩明 ,男,吉林四平人,1961年8月出生,宁波工程学院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专业毕业,并获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并被推荐参加“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入选1999年度“浙江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入选2005年度“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国运筹学会可靠性专业学会理事(1995-),福建师范大学兼职教授(2006-),“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2006-),黄冈师范学院兼职教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