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父亲,才子佳人,明末清初,形象研究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张晶晶[1](2019)在《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父亲”形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之际,才子佳人小说作为世情小说的分支,风靡一时。此类小说,关注现实中的社会家庭生活,以才子、佳人之间的恋爱婚姻为重点创作内容。而“父亲”因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对子女的恋爱婚姻和学识教养都拥有绝对的权威,因而在这一流派小说中,“父亲”是才子、佳人最后能否终成眷属的最关键的因素,从而对才子佳人小说叙事情节的发展与其他人物形象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的父亲形象进行针对性研究,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全文除了绪论和结语外,正文部分共分为四章来叙述。第一章主要论述古代父权社会“父亲”的概念内涵及其在家庭结构和社会秩序中的尊贵地位和权威意识,并对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以前的父亲文学形象进行大致地分类梳理,为凸显第叁章才子佳人小说中父亲形象所具有的时代特色作铺垫。第二章主要探讨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父亲形象的整体概述。选取才子佳人小说兴盛发展期中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36部作品作为主要参考书目,挑选其中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父亲形象进行数据统计。并在此基础上,依据父亲在与子女日常相处中,为其安排婚姻、教育等诸多事宜上所表现出来的独特行为模式进行分类,大致将其分为开明型父亲、溺爱型父亲、无私型父亲和利己型父亲这四类父亲形象。并从中得出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在父亲文学形象的书写上呈现出普遍“趋美化”的艺术特点。第叁章主要研究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父亲形象“趋美化”书写模式的成因,得出才子佳人小说中的父亲形象“趋美化”的书写艺术模式是时代思想、经济、政治等诸多因素共同发展的结果,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并结合具体的文本资料论述父亲在小说文本中所承担的具体的文本功能,阐述了“父亲”对小说情节的发展和其他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第四章主要论述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父亲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内涵,从父亲对子女的婚姻观和教育观这两方面来论述。得出才子佳人小说中的父亲形象较之以往文学作品的形象表达,更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期刊2019-04-01)
陈会会[2](2018)在《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家长形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此类小说以家庭生活为中心,重点描写才子佳人的婚姻爱情故事,有的是以分离悲剧收场,有的是以团圆结尾。家长是这类小说中的关键人物,影响着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发展,家长的态度往往决定了才子、佳人最终的爱情结局。因此,家长在此类小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才子佳人的爱情走向和故事发展。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家长,在继承传统家庭婚姻题材文学中家长形象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新的特点,具有重大的思想艺术价值,对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家长”形象的探究,不仅有助于拓宽对才子佳人小说的研究,也能进一步了解明末清初的社会生活状况。本论文共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绪论,对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等内容进行简单介绍,分析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家长”形象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主要有叁章,第一章为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家长形象概览。在明确“家长”概念,了解中国古代社会下家长权利的基础上,采用图表形式对明末清初44部才子佳人小说的基本情况进行整理,对作品中所涉及到的家长形象进行简单梳理。第二章为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家长形象特征。依据作品中家长对子女婚恋问题上的态度,将家长形象进行类型划分,大致分为:开明型家长、专制型家长和由专制转开明的妥协型家长,根据家长在作品中的表现,具体论述各类家长形象的特征,对“家长”进行深入探究。第叁章为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家长形象特征成因。在系统论述家长类型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创作心态变化及人情小说观念的影响,对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家长类型特征加以分析、探讨。最后一部分为本文的结语,总结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家长形象,体现文学对于社会现实的反映机制。(本文来源于《阜阳师范学院》期刊2018-06-11)
张静[3](2018)在《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相思阻隔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是文学史上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在学界历来对才子佳人小说的讨论之中,其情节蹈袭、模式化创作的问题都为人所诟病。但才子佳人小说作为晚明社会思潮变革、商品经济萌芽背景下一种特殊的时代产物,是一种新出现的商业化的小说类型,因而需要以全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其价值与意义。才子佳人小说的模式化这一特点,是值得探究和重新评价的地方。学界公认的才子佳人小说的情节模式为才子佳人一见钟情、传诗递简、拨乱离散、才子及第、欢喜团圆。本文在此基础上,选取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拨乱离散作为关注点。在这一环中,才子佳人间的阻隔是造成姻缘波折,产生相思,并借以表达小说爱情主题的关键,因而,本文从阻隔入手,将形成阻隔并解决阻隔的这一段情节模式命名为相思阻隔模式,对其进行分析,探究其后的意义。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绪论一章,正文叁章,结语一章。正文第一章对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的相思阻隔模式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将阻隔模式分类归纳为门第之别、礼教之隔、小人拨乱、战乱流离、生离死别五种,将对应的解决之道分为了红娘接引、功名成就、皇帝赐婚、仙缘成全四种。对相思阻隔这一叙事模式进行了整体观照。第二章分析了相思阻隔模式的具体表达形式。从时空角度来看,在时间层面上,才子佳人小说以阻隔过程中的流年四季与主人公心绪相对应;在空间层面上,才子佳人小说以“点线面”结合方式串联故事,使得故事的结构空间丰满而充实,才子与佳人离散的过程中,二人相隔的距离越来越远,叙事的艺术空间也不断扩大。在心理层面上,才子佳人小说采用了多种方式来表达男女主人公因阻隔而生的相思,诗歌被作为互通灵犀的载体,因相思而成病,梦魂相通,也成为表达情之主题的重要方式。第叁章对相思阻隔模式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在艺术结构层面上,相思阻隔模式满足了才子佳人小说以“情”为核,以“奇”为旨的故事需要,塑造了一种审美范式;在内在的精神层面上,相思阻隔模式是对言情文学传统的一种继承,一方面提供给读者心理上的共鸣与阅读美感,另一方面传达了作者隐藏在其后的更深的心理与政治隐喻;同时,相思阻隔模式也是社会变革之下时代精神的反映,体现了时人重情扬情的审美思想。(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6-01)
姚晨[4](2018)在《集开诗世界,书见道根源》一文中研究指出盛行于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历来因为人物塑造单薄、故事情节模式化等艺术上的缺憾而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冷落,是古典小说研究领域较为薄弱的环节;对其中所蕴含的诗文批评材料,诗学理念、思想的研究更是罕有其人。本文在对部分才子佳人小说诗文批评材料进行辑录、整理、归纳的基础上,试图揭示、分析其中所蕴含的诗学理念,并加以古典诗学角度的审视与观照,探索其作为古典诗学研究资料的理论价值与文献价值。本文第一章从对才子佳人小说作者的文学素养的论述出发,通过分析小说家对待科举与诗赋的复杂态度,揭示出才子佳人小说诗文批评材料的认识意义和诗学文献价值。第二章、第叁章分列上下,对才子佳人小说诗文批评材料中较为集中的五个诗学范畴的诗学内涵及理论价值进行探讨:诗人主体的诗学素养、师法前人的态度及方法、诗歌创作的进步梯航,以及诗歌风格的选择问题、文学功用的再次强调。通过对小说诗文批评材料的归纳、总结,探明其间蕴含的小说家的诗学理念,并加以文学史与文论史、尤其是明诗史的观照,分析其诗学理念的理论渊源,以及与明代主流诗论的关系,藉此说明其诗学内涵的合理性与独特性,进一步彰显其作为诗学研究文献的科学性。第四章重在揭示才子佳人小说诗文批评材料所蕴含的诗学理念的表达特点:以理念的平实中允以及对诗学训练的强调所显示出的“实践性”,以重才、炫才为目的的“民间性”。这是与主流诗学相比独具风神的理论特色。理论内涵上的密切联系、表现形式上的别具一格,才子佳人小说中的诗文批评材料以自身对主流诗论镜像化反映式的表现方式彰显出其作为古典诗学研究资料的文献价值;同时也藉此表明:将以才子佳人小说为代表的俗文学文献中的诗文批评材料纳入到古典诗学的研究视野当中是完全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8-06-01)
季岚[5](2017)在《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艺术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才子佳人小说盛行于明末清初,并形成了专门创作此类作品的作家群体,由于作家才智所限,以及对商业利益的追求等方面的原因,才子佳人小说渐渐出现模式化的现象。才子佳人小说的模式化现象主要表现四个方面:在思想主题上才子佳人小说主要表现出对郎才女貌的彰显;对礼教的维护;学而优则仕的追求,以及自主命运的思想。在《玉娇梨》、《平山冷燕》等早期的才子佳人小说之后出现的同类作品在思想上大都如此。在人物形象上,明末清初这段时间出现的大量才子佳人小说中,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了才子、佳人、拨乱者、帮助者几个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具有符号化的特点,大多数才子佳人小说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具有类似的品质和身份,缺少独特的个性。在情节结构上,才子佳人小说总体上表现出才子佳人一见钟情——拨乱者从中阻碍——才子佳人破除阻碍——奉旨成婚的情节。并且大多数才子佳人小说在情节上基本雷同,表现出模式化的趋势。在才子佳人小说的语言上,主要表现出大量使用诗词的现象。这些诗词主要是起揭示主题,对事件和人物进行评论,总结情节,串联情节,以及篇首引出故事的作用。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大都会插入大量诗文,形成模式化。(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期刊2017-06-01)
胡丽春[6](2017)在《论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创作的理想化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是古代人情小说的一个分支,是人情小说发展到相当阶段结出的一朵朵典雅骀荡的浪漫小花。它不以描摹现实为旨归,而是在一个理想的架构上去整合现实的内容,带有鲜明的理想化创作倾向,因而又被称为“理想派小说”。除去小说发展的自身规律,其作品创作的理想化倾向与明末清初的社会现实环境、文化思潮息息相关。此外,才子佳人小说作者大多身居社会下层,失意落魄,历尽沧桑,以小说的方式展现才华、宣泄不满、寄托理想,以此作为现实生活的精神补偿,也使得小说创作带有强烈的理想化倾向。他们的理想诉求主要体现在爱情婚姻和社会政治两方面。其中理想的爱情婚姻是才子佳人小说的生命力所在,而社会政治理想是才子佳人小说创作的次要内容,是他们描写爱情故事传奇性的外衣。可以说,才子佳人小说是古代文人的生活童话,是他们功名梦与爱情梦的温柔重迭。与这种创作思想相一致的就是表现在作品中浓重的理想化创作方法。为了使缺陷的现实理想化,更好地印证人生梦想,作者对小说人物与情节进行了理想化的艺术虚构。同时,为了叙事需要,作者在作品中穿插了大量诗词,使得整个故事弥漫着诗情画意的浪漫。这些都必然使得才子佳人小说充满着理想化的色彩。才子佳人小说艺术化地表现了特定环境下文人们的爱情理想和人生理想,具有多方面进步意义。我们不能应之较少反映现实或艺术手法的不成熟就对它严加苛责,而应将其创作的理想化倾向视为一种合理性存在。(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7-05-22)
季岚[7](2016)在《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钟情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男女的钟情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因慕才貌、因人做媒、因物结缘叁类,体现了明末清初的婚俗制度和婚姻观念。对古代的婚俗研究有重要价值,值得重视。(本文来源于《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季岚[8](2016)在《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思想主题的模式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在主题上表现出明显的模式化倾向,大多数的才子佳人小说都体现了在"情归于理",以及对女子才华的张扬和世俗化的理想追求。(本文来源于《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孙玥[9](2016)在《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非典型性才子形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作为独特的文学现象,风靡一时,形成一个文学流派。才子作为小说的男主人公,具有"女性化"的共性,因此又"千人一面"之感。但随着才子佳人小说的发展及作家的不断地创新,才子形象开始出现了由典型向非典型的转变。(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6年17期)
孙玥[10](2016)在《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男性形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明末清初风靡一时,是当时人情世态小说的一个主要构成方面,也是当时文坛有较大影响的小说流派,才子佳人小说作者通过细腻的笔法塑造了一系列类型化人物。本文以才子佳人小说男性形象为角度,通过对男性形象的分类、性格特征、生成原因、塑造手段等方面的分析,以期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对才子佳人小说男性形象有一个系统、深入的综合认识。正文共分叁部分:第一部分将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分为叁类,分别为才子形象、小人形象、家长形象,并分析叁种形象的总体特征。才子形象的主要特征为才高八斗,品行端正,功成名就。小人形象的特征为奸诈狡猾、诡计多端。家长形象相对复杂,正面男性家长形象的特征为开明通达、正直不阿,在才子婚恋问题上起推动帮助作用。反面男性家长形象的特征为自私自利,为达目标不择手段,在才子婚恋上起阻碍作用。第二部分分析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男性形象的生成原因。男性形象呈现的鲜明特征,受明末清初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从社会历史原因、社会思潮影响、前代文学影响叁个方面进行探讨。第叁部分分析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男性形象的塑造手段。本文从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诗词表现、艺术手法六个方面综合分析,总结出塑造才子佳人小说男性形象的手段。(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期刊2016-06-01)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此类小说以家庭生活为中心,重点描写才子佳人的婚姻爱情故事,有的是以分离悲剧收场,有的是以团圆结尾。家长是这类小说中的关键人物,影响着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发展,家长的态度往往决定了才子、佳人最终的爱情结局。因此,家长在此类小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才子佳人的爱情走向和故事发展。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家长,在继承传统家庭婚姻题材文学中家长形象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新的特点,具有重大的思想艺术价值,对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家长”形象的探究,不仅有助于拓宽对才子佳人小说的研究,也能进一步了解明末清初的社会生活状况。本论文共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绪论,对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等内容进行简单介绍,分析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家长”形象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主要有叁章,第一章为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家长形象概览。在明确“家长”概念,了解中国古代社会下家长权利的基础上,采用图表形式对明末清初44部才子佳人小说的基本情况进行整理,对作品中所涉及到的家长形象进行简单梳理。第二章为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家长形象特征。依据作品中家长对子女婚恋问题上的态度,将家长形象进行类型划分,大致分为:开明型家长、专制型家长和由专制转开明的妥协型家长,根据家长在作品中的表现,具体论述各类家长形象的特征,对“家长”进行深入探究。第叁章为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家长形象特征成因。在系统论述家长类型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创作心态变化及人情小说观念的影响,对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家长类型特征加以分析、探讨。最后一部分为本文的结语,总结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家长形象,体现文学对于社会现实的反映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晶晶.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父亲”形象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9
[2].陈会会.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家长形象研究[D].阜阳师范学院.2018
[3].张静.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相思阻隔模式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
[4].姚晨.集开诗世界,书见道根源[D].山西大学.2018
[5].季岚.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艺术模式研究[D].渤海大学.2017
[6].胡丽春.论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创作的理想化倾向[D].长沙理工大学.2017
[7].季岚.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钟情模式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8].季岚.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思想主题的模式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9].孙玥.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非典型性才子形象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6
[10].孙玥.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男性形象研究[D].渤海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