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形环棱螺论文-金武,闻海波,马学艳,何义进,邴旭文

梨形环棱螺论文-金武,闻海波,马学艳,何义进,邴旭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梨形环棱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梨形环棱螺,壳色,金属元素

梨形环棱螺论文文献综述

金武,闻海波,马学艳,何义进,邴旭文[1](2019)在《2种壳色梨形环棱螺贝壳7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青色和紫色贝壳的7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紫色梨形环棱螺贝壳中铁(Fe)质量分数显着高于青色贝壳。青色贝壳中钾(K)、镁(Mg)、锰(Mn)的含量显着高于紫色贝壳,钠(Na)、锶(Sr)、锌(Zn)元素含量在两种壳色贝壳中差异不显着。贝壳中Fe含量和K、Mg、Mn的含量呈显着负相关,与Sr、Zn含量的相关性不显着。K、Mg、Mn、Na的4种元素含量呈显着正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1期)

颜元杰,金武,闻海波,马学艳,薛婷[2](2018)在《梨形环棱螺60日龄6个生长性状遗传参数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生长性状的加性遗传方差,利用3个群体随机交配的69个全同胞家系(1 204个个体)作为选育基础群体。幼螺达到60日龄时,测量它们的壳高、壳宽、壳口高、壳口宽、体螺层高、体质量6个生长性状,并利用贝类标签进行个体标记。结果显示:壳高、壳宽、壳口高、壳口宽、体螺层高、体质量这6个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 372±0. 078,0. 389±0. 080,0. 408±0. 081,0. 395±0. 080,0. 443±0. 085,0. 444±0. 086。这6个性状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的范围为:0. 878~0. 955和0. 848~0. 967。结果表明:梨形环棱螺60日龄生长性状有足够的遗传方差,可以对它们进行遗传改良,预期能够获得较好的遗传进展。这6个性状之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均较紧密,可以通过对体质量进行选择,同时改良其它性状。(本文来源于《淡水渔业》期刊2018年06期)

金武,闻海波,马学艳,何义进,邴旭文[3](2018)在《梨形环棱螺遗传改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知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形态学、生长、壳色性状的规律,以便在生产中更好应用,利用全同胞实验设计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对这3类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阳澄湖、太湖、江阴养殖3个群体中,不同群体的壳高、壳宽、壳口高、壳口宽、体螺层高、体质量及不同性别之间均存在显着性差异;不同群体梨形环棱螺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并不相同;但不同群体中壳高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和直接作用均最大,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因素;这6个性状的遗传力为0.372±0.078,0.389±0.080,0.408±0.081,0.395±0.080,0.443±0.085,0.444±0.086,这6个性状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的范围为:0.878~0.955和0.848~0.967;对青色、紫色两种壳进行分析表明,紫色壳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显着高于青色壳。(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1-15)

金武,马学艳,闻海波,邹军,薛婷[4](2017)在《梨形环棱螺3个群体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梨形环棱螺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及影响体质量的因素组成,随机选取太湖野生群体、阳澄湖野生群体、江阴养殖群体共698个个体,测量梨形环棱螺壳高(SH)、壳宽(SW)、壳口高(AH)、壳口宽(AW)、体螺层高(BWH)、体质量(BW),并鉴定其性别,采用相关与通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为梨形环棱螺人工繁育和品系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测度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群体的壳高、壳宽、壳口高、壳口宽、体螺层高、体质量及性别比均存在显着性差异。决定系数分析表明不同群体梨形环棱螺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并不相同,但不同群体中壳高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和直接作用均最大,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7年32期)

梁璃,黄阳[5](2015)在《铜仁锦江河梨形环棱螺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形态观测和生物统计学方法,对锦江河野生梨形环棱螺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壳高、壳宽、螺旋部长、壳口长、厣径、鲜重、壳口宽、鲜肉重、干肉重、厣重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壳高与壳宽、壳高与壳口长、壳高与螺旋部高、壳高与鲜重、壳高与厣重、壳高与鲜肉重、壳高与干肉重、壳口宽与厣径的回归关系分别为:y壳宽=1.333x壳高0.784、y壳口长=1.242x壳高0.74、y螺旋部高=0.407x壳高1.126、y鲜重=0.01x壳高2.454、y厣重=3.707x壳高1.854、y鲜肉重=0.01x壳高2.288、y干肉重=2.119x壳高2.929、y厣径=0.945x壳口宽1.064,梨形环棱螺的含肉率在28.6%一35.5%之间,成螺后的净肉比例减少。通过系统聚类,得出7个样点中的梨形环棱螺可以分为上中游和下游2大类。(本文来源于《铜仁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赵峰,谢从新,张念,吕元蛟,李瑞娇[6](2014)在《不同密度梨形环棱螺对养殖池塘水质及沉积物氮、磷释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底面半径10 cm、高35 cm的圆柱型玻璃柱中研究了不同密度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对养殖池塘水体理化指标及沉积物氮、磷释放的影响。试验用水为养殖池塘水,平均水温30.5℃。梨形环棱螺平均体重(1.91±0.27)g、体长(1.96±0.13)cm、体宽(1.32±0.21)cm,放养密度为287.86、590.28、1 237.03 g/m2。各处理组DO均不同程度下降,且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下降频率与放养密度呈显着正相关(R2=0.8568,P<0.05);pH则出现小幅波动,维持在7.76~9.63,且各处理组pH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梨形环棱螺对TN、NH+4-N、悬浮物和叶绿素a去除效果显着,除NH+4-N外,去除率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各密度组去除率:TN为14.41%、29.43%、32.88%,NH+4-N为15.65%、11.38%、19.92%,悬浮物为40.22%、59.78%、73.91%,叶绿素a为1.59%、10.59%、26.60%。梨形环棱螺生物量与氨氮释放通量呈指数关系(y1=0.4147e0.0017 x1;R2=0.8221,P=0.092),与活性磷酸盐释放通量呈多项式关系(y2=-7.6×10-7x22+0.0013 x2-0.1141;R2=0.9913,P=0.082)。(本文来源于《水生态学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黄俊,李家园,朱祎,张清顺,侯建军[7](2013)在《梨形环棱螺抗氧化系统对六氯苯的毒性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梨形环棱螺是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部的淡水腹足类动物,由于它能蓄积并耐受一定水平的污染物,所以常用作评价水环境污染状况的指示生物。本文初步研究了不同浓度六氯苯(HCB)(分别为0.0、2.0、4.0、8.0、16.0 mg/L)在不同暴露时间(0-14d)下对梨形环棱螺肝脏和鳃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变化的影响,目的是为研究简单、有效的检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毒理效应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HCB对梨形环棱螺肝脏和鳃中CAT、SOD、GST和GSH均有明显影响。肝脏和鳃组织中的SOD活性总体上表现出暴露初期受诱导而上升,随着暴露时间延长呈现出波动下降趋势。CAT、GSH和GST在暴露前10天内总体上表现出受诱导的趋势,到第14天时,表现为低浓度诱导,高浓度抑制现象。(本文来源于《武汉纺织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朱祎,李家园,黄俊,张清顺,周宇江[8](2013)在《六氯苯暴露导致梨形环棱螺脂质过氧化及DNA损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暴露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HCB(分别为0.0、2.0、4.0、8.0、16.0 mg/L)在不同暴露时间(0-14d)下对梨形环棱螺肝脏和鳃中MDA、ROS含量以及DNA单链断裂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HCB对梨形环棱螺肝脏和鳃中MDA、ROS含量和DNA断裂均有明显影响。肝脏和鳃的MDA含量在HCB暴露过程中波动升高,直到在第4天或第7天达到峰值,然后MDA含量持续下降,到第14天时,除了16.0mg/L剂量组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外,其他剂量组MDA仍处于显着被诱导状态。ROS水平随暴露时间和剂量增加而表现出升高的趋势,并且高剂量组较中低剂量组更早达到峰值,随着暴露时间的进一步延长,各剂量组ROS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在实验结束时仍然显着高于对照组。各剂量组DNA在HCB暴露起始时,出现一定程度的单链断裂现象,即F值迅速降低,随后F值有所上升,在第4天时F值达到最高点,显示DNA有一定程度的修复效应。接着F值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并且高剂量组的DNA单链断裂明显,表现出时间-剂量效应。结果提示,上述生物标志物在六氯苯对梨形环棱螺进行毒性暴露过程中的变化较为敏感,可以作为指示六氯苯对梨形环棱螺毒理效应的生物标志物。(本文来源于《武汉纺织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孟凡国,史红专,王嘉,刘宏,郭巧生[9](2013)在《蚂蟥与梨形环棱螺营养成分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凯氏定氮法、索氏抽提法、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ICP-AES、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蚂蟥、梨形环棱螺体液和全肉中总蛋白、粗脂肪、总糖、无机元素、氨基酸的含量,比较和分析蚂蟥与梨形环棱螺体液和全肉中的营养成分,为蚂蟥人工饲料的研究以及资源开发提供基础。结果表明,蚂蟥、螺蛳体液、螺蛳全肉中总蛋白量分别为65.01%,32.12%,43.31%,粗脂肪的量分别为5.317%,8.828%,4.896%,蚂蟥总蛋白、粗脂肪、总糖的量与螺蛳体液和全肉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蚂蟥、螺蛳体液和全肉中均含有较为丰富的氨基酸和无机元素,叁者中人体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分别为32.6,221.59,40.78 mg.g-1,鲜味氨基酸质量分数分别为27.51,14.5,32.03 mg.g-1,抗氧化氨基酸质量分数分别为8.81,5.91,9.73 mg.g-1;蚂蟥、螺蛳体液和全肉中氨基酸含量的前3位均为Glu(谷氨酸)、Asp(天冬氨酸)、Leu(亮氨酸),钙(Ca)、磷(P)、镁(Mg)等大量元素的含量均较高,微量元素锌(Zn)、硅(Si)、铁(Fe)的含量排列很相似。实验结果提示可以考虑将蚂蟥作为新资源食品进行开发,同时可为其人工饲料的开发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3年12期)

段晓姣[10](2013)在《生态沟渠中梨形环棱螺的食性及食物选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生态沟渠净水系统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精养鱼池水质的异位修复,腹足类作为生态沟渠净水系统的构件也备受重视。研究食性和食物选择性可以从食物链角度查明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在生态净水系统中的作用。本文对生态沟渠中淡水螺类的组成、饵料生物的组成做了调查,并分析了其密度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分析了121个梨形环棱螺肠道内含物的样本,对其食性和食物组成做了相关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生态沟渠内共有淡水螺类5种,分别为梨形环棱螺,长角涵螺,大沼螺,纹沼螺,卵萝卜螺,隶属于3科4属,其中,前鳃亚纲2科3属4种,肺螺亚纲1科1属1种。淡水螺类的密度和生物量秋季最高,冬季最低。综合出现率、密度、生物量和优势度来看,梨形环棱螺都占据绝对主要地位,是生态沟渠中淡水螺类的第一优势种,其密度和生物量秋季最高,冬季最低。2.生态沟渠水体中饵料生物基础调查:①浮游藻类:共鉴定出8门74属,其电蓝藻门12属,绿藻门38属,硅藻门11属,裸藻门5属,隐藻门2属,甲藻门2属,黄藻门1属,金藻门3属。②周丛藻类:共鉴定出7门54属,其中蓝藻门5属,绿藻门26属,硅藻门15属,裸藻门3属,隐藻门2属,甲藻门2属,黄藻门1属。③浮游动物:共鉴定出原生动物18属,轮虫16属,枝角类4属,桡足类1属和无节幼体。由于浮床和沉水植物的抑藻作用以及底栖生物对藻类的摄食作用,藻类和浮游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在春冬季大于夏秋季。3.梨形环棱螺的食性研究:①摄食强度:梨形环棱螺在春季、夏季、秋季摄食,冬季不摄食,且春季空肠率大于夏季和秋季。②食物组成:梨形环棱螺的食物种类主要由藻类、小型无脊椎动物、有机碎屑和其它(包括高等水生植物碎片和难以鉴定的成分)四个大的类群组成。藻类和有机碎屑是梨形环棱螺的主要食物。③食物组成变化:Schoener重迭指数显示,梨形环棱螺不同季节的食物组成无显着性差异。④食物选择:梨形环棱螺对蓝藻、绿藻、裸藻和黄藻有一定的偏好,对硅藻随机摄食;对甲藻、隐藻、原生动物、轮虫表现出负选择性。从梨形环棱螺食物组成来看,该生物作为生态沟渠净水系统的一个构件,对于清除有机碎屑、藻类等可能增加水体有机负荷和引起水华的物质有一定的作用。如果梨形环棱螺能够与细菌、高等水生植物、其它大型底栖动物以及鱼类等生态沟渠净水系统的其它生物构件合理地配置,通过适时放养和利用保持其在系统中的数量,将能从稳定生态系统的层面上发挥净化水质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梨形环棱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生长性状的加性遗传方差,利用3个群体随机交配的69个全同胞家系(1 204个个体)作为选育基础群体。幼螺达到60日龄时,测量它们的壳高、壳宽、壳口高、壳口宽、体螺层高、体质量6个生长性状,并利用贝类标签进行个体标记。结果显示:壳高、壳宽、壳口高、壳口宽、体螺层高、体质量这6个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 372±0. 078,0. 389±0. 080,0. 408±0. 081,0. 395±0. 080,0. 443±0. 085,0. 444±0. 086。这6个性状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的范围为:0. 878~0. 955和0. 848~0. 967。结果表明:梨形环棱螺60日龄生长性状有足够的遗传方差,可以对它们进行遗传改良,预期能够获得较好的遗传进展。这6个性状之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均较紧密,可以通过对体质量进行选择,同时改良其它性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梨形环棱螺论文参考文献

[1].金武,闻海波,马学艳,何义进,邴旭文.2种壳色梨形环棱螺贝壳7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比较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9

[2].颜元杰,金武,闻海波,马学艳,薛婷.梨形环棱螺60日龄6个生长性状遗传参数估计[J].淡水渔业.2018

[3].金武,闻海波,马学艳,何义进,邴旭文.梨形环棱螺遗传改良研究进展[C].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4].金武,马学艳,闻海波,邹军,薛婷.梨形环棱螺3个群体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7

[5].梁璃,黄阳.铜仁锦江河梨形环棱螺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铜仁学院学报.2015

[6].赵峰,谢从新,张念,吕元蛟,李瑞娇.不同密度梨形环棱螺对养殖池塘水质及沉积物氮、磷释放的影响[J].水生态学杂志.2014

[7].黄俊,李家园,朱祎,张清顺,侯建军.梨形环棱螺抗氧化系统对六氯苯的毒性响应[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3

[8].朱祎,李家园,黄俊,张清顺,周宇江.六氯苯暴露导致梨形环棱螺脂质过氧化及DNA损伤研究[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3

[9].孟凡国,史红专,王嘉,刘宏,郭巧生.蚂蟥与梨形环棱螺营养成分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3

[10].段晓姣.生态沟渠中梨形环棱螺的食性及食物选择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

标签:;  ;  ;  

梨形环棱螺论文-金武,闻海波,马学艳,何义进,邴旭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