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游憩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绿色生态系统,游憩服务,支付意愿
城市游憩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文策,万雨佳,李文欣,郭志威,黄桢[1](2019)在《城市绿色生态系统游憩服务支付意愿及价值评估——以武汉市青山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游憩服务是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二元Logistic和有序Ordinal模型,研究了居民对青山区绿色生态系统游憩服务的支付意愿和金额的影响因素,并对其游憩服务进行价值评估。结果表明:62.6%的受访居民有支付意愿,居民不愿支付的主要原因是"应由政府出资",其次是距离较远,可达性较差,从而影响人们的支付意愿;居民年龄和对青山区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的满意程度对支付意愿有显着负影响,居民受教育程度和对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的满意度对支付金额有显着负影响,居民对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的了解程度对支付金额有显着正影响。满意度对居民支付意愿和金额的敏感性最大;受访居民支付意愿为88.93~142.06元/(年·人),青山区城市绿色生态系统游憩价值为9.57~15.29亿元。(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杨建朝,朱菁菁,丁新军[2](2018)在《基于共生理论的城市游憩空间系统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市规模扩张和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游憩空间建设处于快速增长和开发模式创新的新阶段。文章将城市游憩空间视为一个系统,并尝试引入"共生理论"对其重新解构,总结出城市游憩空间系统的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界面和共生模式等要素,提出基于共生理论的城市游憩空间系统开发策略。(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2018年03期)
朱玲玲[3](2017)在《城市游憩系统构建与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在城市扮演着多种角色与功能,总结来看,主要是四种: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打造城市游憩系统,有利于旅游者去品位当地市民原汁原味的生活方式、去了解体验当地的特色文化,有利于提升目的地城市的整体接待环境,有利于践行"全域旅游"的理念,有利于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城市作为独立旅游目的地的营销推广、建设等。本文主要分为六大部分,在探究国内外城市旅游、城市游憩系统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尝试构建狭义的城市游憩系统。本文根据城市旅游空间载体的不同将狭义的城市游憩系统分为六大组成部分,分别是景区景点、城市公园、特色街区、大型商圈、娱乐项目和城市地标。其次,进行合肥市游憩系统的评价研究。在了解合肥市城市游憩概况、界定合肥市研究范围的基础上,评价合肥市游憩系统各子系统的发展现状,找出现存的问题与差距。根据这些问题、差距,结合合肥市城市游憩的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合肥市游憩系统完善的具体建议,期望促进合肥市城市游憩的发展。另外,提出文章的研究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7-05-01)
石其旺[4](2016)在《游憩系统在城市绿地规划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游憩是城市绿地的主要功能之一。在城市中人们渴望有休闲交流的开放空间,作为开放空间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绿地无疑充当了人们体闲游憩生活的最主要的载体,尤其是公园绿地已经成为市民日常体闲游憩活动主要的发生场所。是城市正常运作的重要保障。本文从游憩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城市游憩和城市绿地系统相关概念的界定,结合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例,提出了基于游憩功能在托克托县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智能城市》期刊2016年10期)
高一凡,金云峰,冯帆[5](2015)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日常游憩型绿地布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居民日常游憩所服务的绿地与人们的社会生活联系愈加紧密,然而绿地布局出现了一些在数量、面积、布局结构上不能满足需求等问题。由于绿地规模存量有限,本文试图探究如何利用绿地功能分级分类分片区来真正满足居民日常游憩,引导规划者更加关注规划的社会和功能维度,关注人的实际游憩行为活动,关注绿地的空间布局。进而论文提出了日常游憩型绿地的概念,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供居民日常游憩的绿地,包括居民使用率较高的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本文着重从绿地系统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两个编制层面,系统分析目前绿地系统规划的思路方法在日常游憩型绿地布局方面的缺陷,结合服务面积比率等空间衡量指标,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规划导向,使绿地布局更好地满足居民的日常游憩需求。(本文来源于《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5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10-31)
刘爽[6](2015)在《基于系统视角下的旅游城市游憩空间整合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游憩空间是旅游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旅游城市的游憩空间在建设中存在游憩空间分布不均、游憩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需要从游憩者、游憩资源、游憩服务与设施这叁个游憩空间构成要素对旅游城市游憩空间进行整合。(本文来源于《黑河学刊》期刊2015年08期)
陶伟,丁传标,古恒宇[7](2015)在《空间句法理论在城市游憩系统空间规划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休闲已由少数人的消磨时间行为转变为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快速城市化带来的物质积累与空间重构,使得现有的城市游憩空间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游憩需求,机械、离散的空间规划使得空间的主体性往往被忽视,空间中的社会逻辑没有得到清晰的阐释。本文基于空间句法理论,从空间中的社会逻辑和游憩空间场模型两个角度出发,探讨了句法视角下城市游憩系统空间规划的思路,重点从不同尺度的城市游憩空间规划、地方性游憩空间、游憩空间的改造与优化和游憩行为等方面讨论了空间句法在城市游憩系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以期为休闲时代下城市游憩系统规划与实践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规划师》期刊2015年08期)
黄翅勤,彭惠军,梅佳[8](2014)在《基于系统生态学的城市河流岛屿游憩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湖南省衡阳市东洲岛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系统生态学理论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为基础,构建包含岛屿核心区、河流缓冲区、城市影响区叁大分系统与压力、状态、响应叁大因子的城市河流岛屿游憩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湖南省衡阳市东洲岛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河流岛屿游憩生态安全度较低,不同分系统的生态安全差异特征明显:岛屿核心区生态安全度最低,其生态安全问题最为突出,区域内大部分指标是生态安全的重要影响因子;河流缓冲区与城市影响区生态安全度较高,但区域内的一些因素对城市河流岛屿的游憩生态安全具有负向影响效应。(本文来源于《科技管理研究》期刊2014年19期)
徐德秀,康小勇,周剑峰[9](2014)在《从构建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系统的角度谈体育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制约体育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包括距离较远、功能复合化程度较弱和文化内涵缺乏等方面,而体育中心作为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城市4种主要游憩空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研究提出了2种区位条件下体育中心不同的定位与举措。借鉴其他游憩休闲地"以服务人"为核心的理念,强调体育中心应重在营造一种休闲体验,并在挖掘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围绕体育健身主题打造综合性的休闲游憩地,实现体育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园林》期刊2014年09期)
刘少和[10](2014)在《基于“宜居城市”建设的城市休闲游憩系统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99年世界人居会议指出,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我国城市化进程在近代(1840年~1949年)受专制主义、帝国主义的制约而畸形发展,建国后(1949年~1978年)又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而发展缓慢;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才开始了由市场经济、工业化推动的城市化进程,并逐渐融入全球化浪潮,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1979年,我国城市化率为18.96%;2011年,我国城市化率超过50%,达到(本文来源于《城市》期刊2014年05期)
城市游憩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扩张和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游憩空间建设处于快速增长和开发模式创新的新阶段。文章将城市游憩空间视为一个系统,并尝试引入"共生理论"对其重新解构,总结出城市游憩空间系统的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界面和共生模式等要素,提出基于共生理论的城市游憩空间系统开发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游憩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文策,万雨佳,李文欣,郭志威,黄桢.城市绿色生态系统游憩服务支付意愿及价值评估——以武汉市青山区为例[J].绿色科技.2019
[2].杨建朝,朱菁菁,丁新军.基于共生理论的城市游憩空间系统开发研究[J].生态经济.2018
[3].朱玲玲.城市游憩系统构建与评价研究[D].安徽大学.2017
[4].石其旺.游憩系统在城市绿地规划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6
[5].高一凡,金云峰,冯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日常游憩型绿地布局研究[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5年会论文集.2015
[6].刘爽.基于系统视角下的旅游城市游憩空间整合路径研究[J].黑河学刊.2015
[7].陶伟,丁传标,古恒宇.空间句法理论在城市游憩系统空间规划中的运用[J].规划师.2015
[8].黄翅勤,彭惠军,梅佳.基于系统生态学的城市河流岛屿游憩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湖南省衡阳市东洲岛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4
[9].徐德秀,康小勇,周剑峰.从构建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系统的角度谈体育中心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园林.2014
[10].刘少和.基于“宜居城市”建设的城市休闲游憩系统优化研究[J].城市.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