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狂犬病病毒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猪伪狂犬病毒,病毒载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基因
狂犬病病毒株论文文献综述
毛汐语[1](2018)在《表达猪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株的构建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病与猪伪狂犬病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叁种重要传染病,分别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猪轮状病毒(Rotavirus,PoRV)和猪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PEDV和PoRV主要导致仔猪腹泻,PRV则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及新生仔猪急性死亡,并伴有呕吐、腹泻、震颤和运动失调等症状。叁种病毒常常混合感染导致更大的危害,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这叁种疾病,研究一种可同时预防这叁种疾病的安全、高效的疫苗显得迫切而必须。本项目拟用PoRV VP7和PEDV S基因的免疫优势抗原区域为目标基因,以PRV XJ株作为活载体,同源重组构建表达PEDV S、PoRV VP7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PRV(CM)株,并开展培养特性、遗传稳定性、安全性等生物学特性研究。1 PRV真核转移质粒pEGFP-VP7.S的构建根据已有文献对PEDV S基因和PoRV VP7基因优势抗原表位的研究,结合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参照NCBI上PEDV和PoRV序列分别设计引物S-a/S-b和VP7-a/VP7-b,在引物上下游5’引入合适的酶切位点、保护碱基和柔性肽序列。RT-PCR扩增出部分VP7和S基因作为本研究的候选基因片段,分别克隆至pMD19-T(Simple),构建pMD-VP7、pMD-S克隆质粒。对pMD-VP7、pMD-S克隆质粒进行Kpn I、BamH I双酶切反应,回收目的片段连接转化,构建了重组质粒pMD-VP7.S,对该质粒进行PCR鉴定、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表明目的基因片段无碱基的突变和缺失,相应酶切位点和柔性肽序列准确引入。对pEGFP-gI28k真核表达载体和pMD-VP7.S重组质粒用Xho I、Sal I双酶切,回收目的片段,连接转化,构建含有VP7.S融合基因的PRV真核转移质粒pEGFP-VP7.S,对该质粒进行PCR鉴定、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2表达PEDV S和PoRV VP7基因的重组伪狂犬病毒PRV(CM)株的构建将PRV真核转移质粒pEGFP-VP7.S和伪狂犬野毒株PRV XJ株共转染至293T细胞,通过同源重组构建了共表达VP7和S基因并且gI、gE毒力基因缺失的重组伪狂犬病毒PRV(CM)株,经过PCR、Western-Blotting等鉴定,结果表明VP7和S基因成功表达,重组病毒构建成功。3 PRV(CM)株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通过将PRV(CM)接种到BHK-21细胞上,增值特性观察发现VP7.S融合基因片段的插入不影响重组病毒株的增值,测定PRV(CM)的TCID_(50)和亲本株相比较,重组病毒株的增值滴度略有降低;一步生长曲线显示重组病毒株和亲本株具有相似的生长动力学;将PRV(CM)在BHK-21细胞传至20代,各代次病毒增殖规律相似;PCR测定显示外源基因稳定存在,毒力基因稳定缺失;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以不同病毒滴度的PRV(CM)接种哺乳仔猪和怀孕母猪,无临床异常是安全的。(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刘澜,李士成,陈小云,朱万光,康凯[2](2016)在《重组表达3G蛋白狂犬病病毒株的构建及重组病毒相关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狂犬病病毒SAD Bern株的全基因组序列(GenBank No.EF206720)与软件分析,将病毒基因组分为8个片段,构建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获得感染性克隆pcDNA-SAD。同时,基因合成时在G蛋白和L蛋白基因之间引入BsiWI和NheI酶切位点,以插入2个串联的狂犬病病毒G蛋白基因,获得携带3个G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pcDNA-SAD-3G。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纯化的质粒pcDNA-SAD-3G及辅助质粒pcDNA-NP、pcDNA-P、pcDNA-L和pcDNA-G共转染BSR细胞,在BHK 21细胞上盲传,经RT-PCR、IFA鉴定重组病毒。结果表明,成功获得表达3个狂犬病病毒G蛋白的重组病毒RV-r3G,重组病毒RV-r3G的生长特性与亲本rSAD相比无明显差异,并且额外增加2个G基因,同样不影响重组病毒的生长性能,重组病毒RV-r3G在感染细胞中表达G蛋白的总量显着高于亲本株rSAD,RV-r3G体外嗜神经性比野生型高。本研究为进一步研发安全、有效的狂犬病疫苗候选毒株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吕素芳,郭广君,李峰,魏凤,管宇[3](2014)在《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检测猪伪狂犬病毒gE基因缺失病毒株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一种快速、特异、敏感的方法检测伪狂犬病毒(PRV)gE基因缺失病毒株,本研究根据PRV野毒SA株的gD和gE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SYBR Green I实时定量PCR方法,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检测PRV gE基因缺失病毒株的SYBR Green I实时定量PCR方法,其灵敏度比传统PCR方法的灵敏度高100倍,前者可达17.5拷贝/μL,后者为1.75×103拷贝/μL。该方法可以检测出PRV,但PCV2、PPV、CSFV、PRRSV均为阴性,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该方法可以用于病原学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及定量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汝东宇[4](2012)在《狂犬病疫苗病毒株aGV生物学特性研究及规模化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烈性人兽共患传染病,流行性广,病死率高,一旦发病几乎100%死亡,疫苗接种是防控和消灭狂犬病的唯一方法。人用狂犬病疫苗多用于暴露后预防,因此疫苗的有效性至关重要,而在疫苗制备中,毒种是生产出安全有效疫苗最为重要的因素。aGV疫苗株系aG株经Vero细胞传代适应,药典规定不超过15代,均为各企业自主传代适应,我国目前已批准用于Vero细胞人用狂犬病疫苗的生产。然而由于疫苗毒株在该细胞培养的生物学特性还缺乏系统研究,制约了疫苗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基于目前对狂犬病病毒及其特性的研究,本文将狂犬病毒固定毒3aG株在Vero细胞上适应传代,按照《中国药典》叁部(2010版)要求建立毒种库,aGV9(主种子库)和aGV12(工作种子库),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全面研究:aGV毒种在电镜下呈典型的子弹状,可见病毒包膜、刺突等结构;在Vero细胞上的病毒毒力逐代提高,第8~12代毒力达到并稳定在1~5×108FFU/ml;aGV9株与3aG株糖蛋白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6.9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86%,主要抗原位点氨基酸序列没有发生变化,显示该毒种遗传稳定性良好。该病毒在Vero细胞上适应性良好,外周致病性降低,无外源因子污染;aGV9和aGV12的中和指数分别为5011和15848,显示该毒种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以该毒种进行了连续3个批次生物反应器工艺病毒培养,病毒收获液抗原含量高峰可达8~10IU/ml水平,经浓缩、纯化、冻干后制备成人用狂犬病疫苗,经全面检定,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叁部(2010版)要求。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适应的狂犬病病毒aGV株有望作为人用狂犬病疫苗株应用于生产,结合生物反应器病毒培养工艺,以期生产出安全、高效、经济的人用狂犬病疫苗,提高我国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市场供应,缓解我国居高不下的狂犬病疫情。(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2-06-01)
龚文杰[5](2008)在《我国狂犬病病毒株的分离鉴定及其G基因系统发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狂犬病高发国家,人狂犬病发病数和死亡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近年来,我国人狂犬病的死亡数居高不下,居当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首位。为此,利用抗原分型和基因分型等分子流行病学方法对我国狂犬病病毒进行研究,揭示我国狂犬病的流行态势、病毒的遗传进化规律和不同地区流行毒株的抗原差异,为狂犬病防控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首先利用乳鼠脑内接种和细胞分离培养对本实验室从2004~2008年采集的40份动物狂犬病脑组织样品进行了病毒分离,实验利用Nonclon Delta Tube内置玻片法在N2A细胞和BHK-21细胞上进行了病毒分离,获得了多个代次的细胞毒,建立了实验室的狂犬病流行毒株病毒库,为病毒株的抗原差异分析提供病毒资源。病毒的细胞适应性分析表明原始脑组织毒和不同代次N2A细胞适应株的G基因主序列完全一致,而其准种序列在带毒传代过程中突变率随传代次数迅速增加。利用9株抗狂犬病核蛋白单抗对34株F6代N2A细胞适应株进行了抗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我国RABV街毒株在N蛋白上存在着抗原差异,同时对病毒株N基因的系统发生分析发现,不同进化群病毒株间的遗传差异与抗原分型无直接的联系。随后,实验利用RT-PCR对30个病毒株G基因全长进行了扩增和序列测定。将获得的G基因序列与国内外已测序的病毒G基因进行系统发生分析表明,我国狂犬病病毒株可分为8个进化群,即I→VIII,本实验鉴定的30个毒株分别属于进化I→IV群。这8个进化群的病毒株与亚洲周边国家的狂犬病流行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近。G基因核苷酸同源性比较发现:进化I、II、III和VII群的病毒株与我国人用疫苗株CTN的同源性高于3aG,SRV9和国外经典疫苗株,而后者与进化IV、V、VI和VIII群的同源性高于CTN。(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8-12-01)
赵焕云,金卫华,张文东,杨斌,李朝仓[6](2008)在《云南牟定狂犬病病毒株N基因和G基因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英国引进3株荧光素标记的针对狂犬病毒核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建立狂犬病直接免疫荧光诊断技术。根据已知狂犬病毒核蛋白和糖蛋白基因序列,参照已发表文献,设计合成4对PCR引物和2对克隆引物,以弱毒疫苗毒株为阳性对照,建立狂犬病RT-PCR及套式PCR诊断技术。自牟定采集发病犬脑组织样品15份,免疫荧光及PCR诊断结果均为阳性。对病毒N基因和G基因全序列经RT-PCR扩增,克隆至pMD18-T载体进行测序(登录号分别为:EU095330、EU253477),并与已知代表毒株对应序列进行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牟定狂犬病毒属于基因1型和血清1型毒株,与近年从广西、浙江、江苏、湖北等省分离的毒株遗传关系密切,在系统发育树中形成同一小分支并均属于亚组群Ⅱ毒株。(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张鲁安[7](2005)在《新疆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病毒株的分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血清学方法对新疆13 个地区的25 个规模化猪场进行猪伪狂犬病调查,并开展了防治试验研究。结果2001 年前未使用疫苗的八个猪场全部有阳性存在,猪场野毒感染抗体阳性率平均34.4%,使用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免疫后仍有16 个规模化猪场出现野毒感染抗体阳性,表明猪伪狂犬病是造成新疆规模化猪场猪繁殖障碍病的主要病因。从新疆某猪场病死仔猪的脑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疑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毒株,通过兔体接种、BHK-21 细胞培养、病毒毒力滴定、中和试验、电镜观察、实验兔、仔猪回归试验、PCR 检测病毒等多种方法对该分离株进行了鉴定。结果发现:分离的病毒接种实验兔后发生奇痒并麻痹致死;BHK-21 细胞培养盲传4 代出现典型细胞病变,用BHK-21 细胞测定其毒价TCID50 为10-10.87/0.1mL;电镜观察可见呈现典型PRV 病毒形态学特征;感染试验兔出现典型的奇痒症状;仔猪出现典型的症状和病理变化;分离的病毒能中和PRV 标准阳性血清;PCR体外扩增可见其与鄂A 株在同一水平位置上有相同的电泳带;根据此分离病毒株的上述特性,鉴定其为猪伪狂犬病病毒,并命名为XIN-W株。该研究从血清学、病原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证实新疆存在PRV野毒株,对于新疆PRV的流行病学研究及诊断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5-06-01)
李璟[8](2004)在《区别伪狂犬病病毒株和疫苗株的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伪狂犬病病毒是严重影响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病毒,该病毒粒子具有较强的抵抗力。gE基因是伪狂犬病病毒的毒力基因和基因缺失疫苗的缺失基因。本实验在伪狂犬病病毒gE和gB基因区域内分别设计两对引物,和一条gE荧光探针,利用荧光定量PCR原理,结合PE7700检测系统,首次建立了定量和鉴别检测伪狂犬病毒野毒株与疫苗株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表明gE-MGB Taqman PCR灵敏度达10~1拷贝数量级,线性范围为10~7-10~1copies/reaction,达7个数量级。其灵敏度显着高于gE-SYBR green PCR和普通PCR。应用gE-MGB-Taqman PCR检测18份冰冻组织样品,阳性率为15/16(除2份弃去),与血清中和结合细胞MTT比色试验结果比较,符合率为100%。此方法以闭管的模式操作,减少了以后步骤污染的可能性,整个PCR检测过程少于2个小时。(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04-06-01)
苏焱[9](1999)在《HDCV和PCECV诱导抗银毛蝙辐狂犬病病毒株感染的保护性免疫[英]》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评价了目前美国批准使用的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HDCV)和纯化的鸡胚细胞狂犬病疫苗(PCECV)预防银毛蝙蝠狂犬病病毒(SHBRV)感染的效果.选用8~10周龄瑞士Webster小鼠,每组10只,分别于0、(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期刊1999年02期)
李树根,Peter,Cowen[10](1989)在《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不同的伪狂犬病病毒株》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Bam HI、Hinf I、KPn I和Sal I限制性内切酶。对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5株伪狂犬病病毒以及Shope、Ind-FH伪狂犬病强毒株和改良的Norden伪狂犬病弱毒疫苗株提纯的DNA进行了分析。结果,Shope、Ind-FH和Norden毒株的DNA酶切图谱。无论从DNA片段数量、降解的位置,还是从分子量测定的结果,都与北卡罗来纳州的5株伪狂犬病病毒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NC85-1与NC86-1毒株类似DNA酶切图谱的伪狂犬病病毒,而NC86-2,NC87-1和NC87-2毒株显然是不同DNA酶切图谱的3株伪狂犬病病毒。(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禽传染病》期刊1989年05期)
狂犬病病毒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狂犬病病毒SAD Bern株的全基因组序列(GenBank No.EF206720)与软件分析,将病毒基因组分为8个片段,构建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获得感染性克隆pcDNA-SAD。同时,基因合成时在G蛋白和L蛋白基因之间引入BsiWI和NheI酶切位点,以插入2个串联的狂犬病病毒G蛋白基因,获得携带3个G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pcDNA-SAD-3G。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纯化的质粒pcDNA-SAD-3G及辅助质粒pcDNA-NP、pcDNA-P、pcDNA-L和pcDNA-G共转染BSR细胞,在BHK 21细胞上盲传,经RT-PCR、IFA鉴定重组病毒。结果表明,成功获得表达3个狂犬病病毒G蛋白的重组病毒RV-r3G,重组病毒RV-r3G的生长特性与亲本rSAD相比无明显差异,并且额外增加2个G基因,同样不影响重组病毒的生长性能,重组病毒RV-r3G在感染细胞中表达G蛋白的总量显着高于亲本株rSAD,RV-r3G体外嗜神经性比野生型高。本研究为进一步研发安全、有效的狂犬病疫苗候选毒株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狂犬病病毒株论文参考文献
[1].毛汐语.表达猪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株的构建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8
[2].刘澜,李士成,陈小云,朱万光,康凯.重组表达3G蛋白狂犬病病毒株的构建及重组病毒相关特性的研究[J].中国兽医科学.2016
[3].吕素芳,郭广君,李峰,魏凤,管宇.SYBR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猪伪狂犬病毒gE基因缺失病毒株方法的建立[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4
[4].汝东宇.狂犬病疫苗病毒株aGV生物学特性研究及规模化培养[D].吉林大学.2012
[5].龚文杰.我国狂犬病病毒株的分离鉴定及其G基因系统发生分析[D].吉林大学.2008
[6].赵焕云,金卫华,张文东,杨斌,李朝仓.云南牟定狂犬病病毒株N基因和G基因序列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8
[7].张鲁安.新疆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病毒株的分离鉴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8].李璟.区别伪狂犬病病毒株和疫苗株的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的建立[D].四川农业大学.2004
[9].苏焱.HDCV和PCECV诱导抗银毛蝙辐狂犬病病毒株感染的保护性免疫[英][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9
[10].李树根,Peter,Cowen.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不同的伪狂犬病病毒株[J].中国畜禽传染病.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