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控制标准论文-封征宇

变形控制标准论文-封征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变形控制标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扩建路基,差异冻胀,水-热-力耦合,现场监测

变形控制标准论文文献综述

封征宇[1](2019)在《长吉高速拓宽路基差异冻胀变形机理及控制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季冻区道路扩建改变了原有路基的温、湿度分布,且由于新旧路基土质的差异,路基在冻结作用下会产生不均匀的差异冻胀,从而引起路面的纵向开裂和冻鼓病害,影响路面的耐久性与行车安全。国内外学者针对路基冻胀的数值模型、冻胀预估和道路允许冻胀量方面积累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在扩建路基差异冻胀机理和控制标准方面尚未涉及。因此,本文以珲乌高速公路长春龙嘉机场至吉林段扩建工程为依托,采用现场监测、室内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技术手段,研究了季冻区扩建高速公路差异冻胀变形机理与控制标准。主要研究内容及获取的成果如下:为研究拓宽路基冻融作用下的水温分布规律,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分析结果建立了季冻区拓宽路基水-热耦合数值模型。针对长吉高速两种典型路基断面进行连续六个月的温、湿度及变形监测。分析发现,路基顶面以下叁米深度范围内的土体温度受外界气温变化影响较为显着。此外,新旧路基的冻胀变形均在二月底达到最大值,水分越大的路基冻结速度越快,产生的冻胀量也越大。根据水-热耦合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路基加宽后第一年,温湿度场会出现明显的重分布现象,并在第四年达到平衡。针对拓宽路基冻结作用下的差异冻胀变形计算,基于能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傅里叶方程、达西方程及弹性力学理论,建立并验证了拓宽路基水-热-力叁场耦合数值模型。在计算原位水分冻结成冰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路基回弹模量与负温和未冻水含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计算结果显示,两种典型路基断面的差异冻胀变形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此外,由于温湿度场的重分布作用,路基顶面冻胀变形在路基加宽后第二年会出现明显下降。为获取合理预估差异冻胀的计算方法,通过对路基冻胀变形的拟合及参数分析,提出了针对长吉高速低填与浅挖典型路基断面的差异冻胀变形预估公式。进而,建立了基于拓宽路基差异冻胀变形下的路面内力响应模型。经计算发现,扩建路基路表最易开裂位置往往发生在老路靠近新旧路基结合部附近。通过对两种典型路基断面的路面应力计算,提出以路面最易开裂位置下的路基冻胀量作为控制指标,进而确定长吉高速拓宽路基差异冻胀的控制标准。在施工过程中,可通过铺设土工格栅、保温板、在路基填料中掺入复合改良剂等措施来降低路面最不利位置下的路基冻胀量,从而提高拓宽路基的抗冻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蔡继锋,蔡建,贾敏才[2](2019)在《袋装砂围堤施工变形控制标准》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堤工程通常坐落于淤泥软土地基上,面临潮汐、恶劣天气等复杂的环境条件,确定海堤工程的变形控制标准是一个难题。基于某圈围工程袋装砂围堤的实测资料,从沉降速率、水平位移速率、堤中沉降速率与坡脚水平位移速率的比值3个指标对海堤工程的变形控制标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围堤堆载期间边界效应明显,将沉降速率作为袋装砂围堤稳定性的主要判据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议随着加载过程和位置的差异变化调整沉降速率控制标准;受挤淤效应的影响,浅表层的水平位移速率有可能大幅超越规范值,不宜用于控制围堤初期施工。分析基于堤中沉降速率与坡脚水平位移速率的比值提出的临界状态线指标对袋装砂围堤进行变形控制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应建议。(本文来源于《水运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吕小龙,迟世春[3](2019)在《基于变形控制标准的高土石坝地震可靠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可靠度分析的设计方法是科学定量地研究和保证岩土工程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定量考察土石坝工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综合评估地震失效概率,可为高土石坝抗震设计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以坝顶震陷率作为地震安全控制指标,提出了同时考虑地震和筑坝料参数不确定性的高土石坝地震可靠度分析方法。首先,采用地震烈度作为地震危险性的宏观衡量尺度,通过引入地震烈度概率模型,将基于概率烈度的地震动峰值作为地震强度因子,调整规范谱人工地震波的幅值进行动力有限元计算。然后,采用适用于处理小样本和非线性问题的高斯过程响应面法,建立筑坝料参数与坝顶震陷率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结合蒙特卡罗法计算高土石坝地震失效概率。最后,以紫坪铺面板堆石坝为例,应用该方法考察了设计基准期内的地震失效概率。(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振辉,赵金鹏[4](2018)在《塔式起重机塔身标准节K形杆焊接变形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塔式起重机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起重机械,塔身是支承其整个上部质量的基础。对于塔身主弦杆采用圆管的自升式塔式起重机,其塔身标准节顶升面多采用K形杆件,本文以山东丰汇设备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设计制作的FHTT系列塔式起重机为例,对K形杆焊接工艺及焊接变形控制措施进行了介绍,通过变形控制措施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8年25期)

郝文化[5](2018)在《标准拱顶罐底板焊接变形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拱顶罐是石油化工装置的重要设备,罐底板在焊接过程中易发生收缩变形、角变形、波浪变形。本文提出了合理的排板、合理的焊接工艺和焊接方法、合理的焊接顺序及防变形措施,使罐底板的焊接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提高了施工质量。(本文来源于《石油和化工设备》期刊2018年06期)

武丽勇[6](2018)在《高填方路基沉降变形分析及其控制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填方路基施工中,如果地基承载能力低、压缩性高,则在车辆行驶荷载的作用下,会产生沉降变形,影响路面平整度,甚至会对路面结构造成破坏。基于此,本文首先对高填方路基沉降变形机理进行了介绍,然后结合工程实例,对高填方路基沉降变形预测方式进行了分析,并对高填方路基沉降变形控制标准进行了详细探究。(本文来源于《四川建材》期刊2018年01期)

张启微[7](2017)在《基于周边建筑保护要求的基坑变形控制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大量城市地下工程开发,基坑开挖会引起周围土体位移而对周边建筑物产生附加变形。当基坑周边存在需要保护的建筑,对场地位移有特殊要求时,需确定严格的变形控制标准。因此,本文结合上海地区建筑及地下结构保护要求,统计基坑周边建筑或者隧道的允许附加变形,利用基坑开挖周边土体叁维位移场简化分析方法,基于既有分析软件的数值计算,反演基坑变形的最大允许值。通过计算结果数据,给出基坑变形允许值与周围建筑物相关参数的具体关系曲线,建立基于周边结构保护要求的基坑变形控制标准。(本文来源于《陕西建筑》期刊2017年10期)

王立新[8](2016)在《湿陷性黄土地层与地铁结构相互作用机理及变形控制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黄土地区地铁建设的发展,难免遇到黄土湿陷等不良地质现象,黄土湿陷对工程危害较大,特别是对变形控制严格的地铁工程。目前已实施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主要针对工业与民用建筑,未结合地铁地下工程的特点,所提相关标准并不适合地铁地下工程。因此,研究湿陷性黄土与地铁地下结构的相互作用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地铁结构和地层的变形规律及控制标准对地铁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特别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地铁近接施工的变形控制值及地铁地下结构地基剩余湿陷量允许值尚无统一的标准,但其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本文在总结已有工程经验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资料调研、理论分析、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湿陷性黄土地层与地铁地下结构相互作用机理及变形控制标准进行了研究,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从工程角度研究黄土,分析了黄土的湿陷性质及影响因素,在整理试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能较为系统和全面地表述黄土湿陷性质、湿陷量、增湿减湿、前期受力的黄土湿陷机理模型。(2)根据黄土湿陷对地下结构产生的影响及破坏模式,叙述了湿陷性黄土地区地下结构灾变过程和结构产生变形、裂缝、渗水的原因,并从黄土湿陷变形机理角度对黄土湿陷诱发过程进行了论述。(3)认为地铁地下工程修建为地层的卸载过程,一般无需确定地基承载力及对其进行验算,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层尚需分层累计地铁地下结构地基湿陷量的计算值;结合地铁地下结构的特点,提出了适用于地铁地下结构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量计算方法及剩余湿陷量控制标准。(4)认识到被常规的室内土工试验及实际工程掩盖的黄土湿陷强度骤减产生的危害,在重视黄土饱水湿陷强度骤减的基础上,提出了黄土饱水湿陷瞬间强度指标类似于饱和软粘土不固结、不排水的试验指标,即在该状态下内摩擦角趋于零,抗剪强度全由粘聚力承担,且与周围压力无关,此时土的侧压力系数K趋于1。并通过实例分析,得出了侧压力系数K=1对地铁结构产生的影响。(5)基于上埋式涵管土压力理论,结合理论分析,提出了地铁区间隧道在其上覆及周围土层发生湿陷变形时,作用在隧道顶部的竖向土压力大于原来的竖向土压力,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实例分析,得出了相应的规律。(6)基于实际工程,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层既有区间隧道在饱水湿陷瞬间的受力情况,并对地铁结构基底压力与地基承载力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说明;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新建隧道在不同竖直净距、夹土体不同岩土参数下穿既有隧道的工况,得出了地层和既有隧道的响应规律,给出了保证既有线安全运营的新建盾构隧道和地表的变形控制标准。通过模拟不同水平净距工况下的基坑近接既有线结构施工,研究了既有线结构和地层的响应规律,提出了保证既有线安全运营的新建基坑围护结构变形控制标准。(7)采用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手段,研究了湿陷性黄土地区新建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时,围护结构边墙不同位移对已建地铁车站和地铁隧道的影响规律,提出保证既有线安全运营的新建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控制标准;研究了湿陷性黄土地区新建地铁隧道在不同净距和不同地层损失率工况下正交下穿对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规律,提出保证既有线安全运营的新建隧道拱顶沉降控制标准;并将提出的变形控制标准与数值模拟提出的变形控制标准进行了对比验证。论文研究成果有助于丰富我国湿陷性黄土地区复杂环境下的地铁修筑技术,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6-09-30)

信磊磊[9](2015)在《基于变形控制标准的基坑开挖对邻近既有建筑物和隧道变形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搜集了大量基坑变形控制标准,结合国家规范和地方规范的要求,得出:一级基坑围护结构的最大水平位移取30mm和0.2%H中的较小值,二级基坑围护结构的最大水平位移取50mm和0.3%H中的较小值,其中H为基坑的开挖深度。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考虑土体小应变硬化特性的HSS模型,建立包含基坑、建筑物和隧道的叁维整体模型,研究基坑开挖对邻近不同距离的建筑物和隧道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基坑支撑的刚度使围护结构的最大水平位移分别为30mm和50mm,并设定建筑物与基坑的间距D分别为1.0m、4.5m、9.0m、13.5m、18.0m、22.5m和27m,从建筑物的沉降、角变形、挠度比和纵墙最大主拉应变四个方面评估了基坑开挖对不同位置处建筑物的影响。(2)通过在建筑物和基坑围护结构之间建立隔离墙,在基坑围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50mm情况下,研究了建筑的变形特点,并与无隔离墙的条件进行对比,得出了隔离墙影响建筑物变形的特点。(3)以北运河地铁车站贴建的深基坑工程为背景,采用考虑土体小应变硬化特性的有限元方法,结合5种不同开挖顺序的施工方案,分析两侧基坑开挖对既有车站和隧道变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控制车站和隧道变形方面,对称开挖的施工方案最优,合理制定两侧基坑开挖的顺序能有效控制车站和隧道的水平位移,但对隧道沉降的控制效果不明显;非对称开挖时,先施工小基坑优于先施工大基坑。(4)以绿荫里工程为背景,结合实测数据分析了一期工程中基坑和隧道变形的发展过程,并通过数值方法计算了二期和叁期工程对隧道变形的影响,最后对比分析了分块开挖的方法与整体开挖的方法对隧道影响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5-12-01)

姚虎成,郭振坤,刘观仕[10](2015)在《地下通道施工邻近高架桥桥墩变形控制标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地下通道建设已呈快速发展趋势,但其施工过程对邻近高架桥的影响尚没有十分可靠的理论评价方法,仍需倚重于现场变形监测。在总结分析已有相关桥梁变形控制标准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地下通道开挖情况下邻近高架桥桥墩变形控制标准的确定问题。首先对现有与高架桥桥墩变形控制相关的标准进行了分析,对周边环境施工情况下高架桥桥墩变形控制标准的现状进行了总结,进而对地下人行通道开挖情况下的高架桥桥墩变形控制标准进行了探讨,最后结合工程监测实例对其进行了初步验证。(本文来源于《土工基础》期刊2015年01期)

变形控制标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海堤工程通常坐落于淤泥软土地基上,面临潮汐、恶劣天气等复杂的环境条件,确定海堤工程的变形控制标准是一个难题。基于某圈围工程袋装砂围堤的实测资料,从沉降速率、水平位移速率、堤中沉降速率与坡脚水平位移速率的比值3个指标对海堤工程的变形控制标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围堤堆载期间边界效应明显,将沉降速率作为袋装砂围堤稳定性的主要判据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议随着加载过程和位置的差异变化调整沉降速率控制标准;受挤淤效应的影响,浅表层的水平位移速率有可能大幅超越规范值,不宜用于控制围堤初期施工。分析基于堤中沉降速率与坡脚水平位移速率的比值提出的临界状态线指标对袋装砂围堤进行变形控制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应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形控制标准论文参考文献

[1].封征宇.长吉高速拓宽路基差异冻胀变形机理及控制标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2].蔡继锋,蔡建,贾敏才.袋装砂围堤施工变形控制标准[J].水运工程.2019

[3].吕小龙,迟世春.基于变形控制标准的高土石坝地震可靠度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9

[4].刘振辉,赵金鹏.塔式起重机塔身标准节K形杆焊接变形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8

[5].郝文化.标准拱顶罐底板焊接变形的控制[J].石油和化工设备.2018

[6].武丽勇.高填方路基沉降变形分析及其控制标准研究[J].四川建材.2018

[7].张启微.基于周边建筑保护要求的基坑变形控制标准研究[J].陕西建筑.2017

[8].王立新.湿陷性黄土地层与地铁结构相互作用机理及变形控制标准研究[D].长安大学.2016

[9].信磊磊.基于变形控制标准的基坑开挖对邻近既有建筑物和隧道变形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5

[10].姚虎成,郭振坤,刘观仕.地下通道施工邻近高架桥桥墩变形控制标准探讨[J].土工基础.2015

标签:;  ;  ;  ;  

变形控制标准论文-封征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