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流行病学论文-李志革

口腔流行病学论文-李志革

导读:本文包含了口腔流行病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

口腔流行病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志革[1](2019)在《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甘肃亮点工作总结》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家项目办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省的第四次口腔健康流调工作由甘肃省疾控中心与兰州大学口腔医院等单位共同承担。甘肃省现场流调工作从2015年12月开始,与于2016年5月顺利结束。总结甘肃流调亮点工作如下:一.甘肃省疾控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兰州大学口腔医院负责技术保障,充分利用全省各级疾控中心的优势顺利入校、入园、入社区进行流调,解决了以往流调入校难的问题。二、严把流调质量控制关,参加完国家技术培训后,在甘肃流调开始前再次对检查医师、问卷调查者了培训,流调期间检查医师一次性通过了国家技术组专家的Kappa(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全国学术年会资料汇编》期刊2019-07-24)

王丽娜,张惠芳,贾英霞,翟洁,李一光[2](2019)在《张家口市某社区学龄前儿童口腔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口腔疾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张家口市某社区2所幼儿园共426例学龄前儿童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儿童口腔保健情况,并由口腔专业医师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口腔检查,根据检查和调查问卷结果记录所有儿童口腔疾病情况。结果纳入本研究的426例学龄前儿童男性比例较女性稍高,年龄4~5岁(34.74%)为主,大部分为独生子女(69.01%)和居住在城区(66.20%);426例学龄前儿童口腔疾病发病率为71.83%,其中龋齿病发病率最高,为36.15%,其次为乳牙磨耗不足,为32.86%,发病率最低为双颌前突,仅为0.94%;女性学龄前儿童龋齿病发病率显着高于男性学龄前儿童龋齿病发病率,比较差异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龋齿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上升,而乳牙反牙合和乳牙磨耗不足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均逐渐降低,比较差异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独生子女和未独生子女其口腔疾病总发病率和各项疾病发病率比较均无差异(P>0.05);城区学龄前儿童其上颌前突、颌面异常、乳牙磨耗不足和牙弓发育不足发病率均显着高于郊区学龄前儿童,比较差异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口腔疾病较为普遍,较好发于女性,其中龋齿病最为常见,故保持良好的口腔习惯和口腔卫生是降低学龄前儿童口腔疾病发生率和促进其健康成长的有效措施。(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陈小艳,侯瑞丽[3](2019)在《包头市大学生复发性口腔溃疡流行病学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种族、不同地域的人都可能患病,发病率高且极易复发,一般人群的患病率可高达20%[1]。近年来的调查研究表明,ROU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有增加的趋势[2],主要表现为口腔内散在的圆形或椭圆形小糜烂面,常好发于唇、舌、颊黏膜等部位。临床上根据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主要临床表现,分为轻型口疮、重型口疮和口炎性口疮,其中轻型口疮最常见(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卫生》期刊2019年03期)

Mukdad,L,Heineman,TE,Alonso,J,赵泽亮[4](2019)在《口腔舌鳞状细胞癌生存率的年龄和性别分层: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标:利用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阐明按年龄和性别分层的口腔舌鳞状细胞癌(OTSCC)生存预测因子的差异。方法:SEER用于计算1973年至2012年间OTSCC患者的生存趋势。然后根据年龄(≤40岁与> 40岁)和性别对患者数据进行分层,分析种族、肿瘤分期、分级和治疗方法,计算并比较总体生存率(OS)和疾病别生存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台保军[5](2018)在《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及防控策略 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龋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不仅影响咀嚼、发音、容貌等,还与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全身系统性疾病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对象包括除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以外的我国全部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3~5岁、12~15岁、35~44岁、55~64岁和65~74岁抽样人群,总样本量为172,425人。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内容分为两部分,(本文来源于《第十叁次全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11-11)

冯希平[6](2018)在《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中国不同年龄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腔健康调查方法(第五版)和中国卫生和健康委员会2015年发布的《口腔健康检查的方法》。调查对象为3、4、5岁、12、15岁、35-44岁、55-64岁、65-74岁8个年龄组人群。结果中国3岁、4岁、5岁年龄组的乳牙患龋率分别(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八次口腔预防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10-25)

台保军[7](2018)在《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知信行结果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我国城乡不同人群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分析我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和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趋势、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在进行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时对样本人群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主要结果发现,居民口腔健康知识水平和口腔健康行为均有所改善。我国居民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0.1%,在调查人群中84.9%的人对口腔保健持积极态(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八次口腔预防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10-25)

陆海霞,陶丹英,卢展民,黎瑞,王兴[8](2018)在《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背景和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1)描述2015-2016年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中中国儿童和成人的口腔健康状况;(2)调查我国儿童和成人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3)探讨中国儿童和成人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口腔健康行为和口腔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我国第四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在中国儿童和成人的代表性样本中进行。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择3-5岁,12-15岁,35-44岁,55-64岁和65-74岁的五个年龄段组的当地居民作为调查对象。中国大陆全部31个省份、自治区和直辖市都纳入此次调查中。所有调查对象都进行口腔临床检查,此次口腔临床检查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检查方法和标准收集相关口腔健康状况,包括口腔粘膜病变,龋病状况,牙周健康状况,氟斑牙,义齿修复状况。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在流调开始前开展全国六大片区的培训和标准一致性检验。所有调查对象均通过问卷收集有关社会人口学背景,口腔健康行为、知识和态度等信息。(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八次口腔预防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10-25)

王益骏,孙敦方,陈如聿,瞿虹霞,胡闻奇[9](2018)在《上海市黄浦区居民口腔黏膜病流行病学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口腔黏膜病流行病学调查,为开展社区口腔黏膜疾病的防治,制定和评价卫生政策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上海市黄浦区以户为单位开展口腔黏膜病问卷调查和口腔健康检查,分析口腔黏膜病在人群中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黄浦区居民口腔黏膜病患病率为6.92%,低于上海市平均患病率。男女患病率之比为1∶0.85。其中男性患病率最高的是牙龈牙周炎、沟纹舌和口腔白色角化病;女性最高的是牙龈牙周炎、沟纹舌和阿弗他溃疡。【结论】应当重视口腔黏膜病的患病率状况,特别是不能忽略口腔黏膜的专科检查。(本文来源于《上海预防医学》期刊2018年05期)

徐培,陶冶[10](2018)在《140例口腔癌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口腔癌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40例确诊口腔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病历收治起止时间为2012年1月-2017年12月.获取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自制危险因素调查表统计研究对象的一些生活习惯.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不良卫生习惯及不良修复体是导致口腔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长期吸烟、饮酒,饮食习惯不佳,口腔卫生较差,频繁口腔操作等因素是导致口腔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有效预防口腔癌,应加强口腔卫生宣传,促进全民身心健康,定期检查口腔情况,避免危险因素,有效降低口腔癌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口腔流行病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口腔疾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张家口市某社区2所幼儿园共426例学龄前儿童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儿童口腔保健情况,并由口腔专业医师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口腔检查,根据检查和调查问卷结果记录所有儿童口腔疾病情况。结果纳入本研究的426例学龄前儿童男性比例较女性稍高,年龄4~5岁(34.74%)为主,大部分为独生子女(69.01%)和居住在城区(66.20%);426例学龄前儿童口腔疾病发病率为71.83%,其中龋齿病发病率最高,为36.15%,其次为乳牙磨耗不足,为32.86%,发病率最低为双颌前突,仅为0.94%;女性学龄前儿童龋齿病发病率显着高于男性学龄前儿童龋齿病发病率,比较差异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龋齿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上升,而乳牙反牙合和乳牙磨耗不足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均逐渐降低,比较差异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独生子女和未独生子女其口腔疾病总发病率和各项疾病发病率比较均无差异(P>0.05);城区学龄前儿童其上颌前突、颌面异常、乳牙磨耗不足和牙弓发育不足发病率均显着高于郊区学龄前儿童,比较差异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口腔疾病较为普遍,较好发于女性,其中龋齿病最为常见,故保持良好的口腔习惯和口腔卫生是降低学龄前儿童口腔疾病发生率和促进其健康成长的有效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口腔流行病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志革.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甘肃亮点工作总结[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全国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19

[2].王丽娜,张惠芳,贾英霞,翟洁,李一光.张家口市某社区学龄前儿童口腔疾病流行病学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3].陈小艳,侯瑞丽.包头市大学生复发性口腔溃疡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9

[4].Mukdad,L,Heineman,TE,Alonso,J,赵泽亮.口腔舌鳞状细胞癌生存率的年龄和性别分层: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分析[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9

[5].台保军.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及防控策略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解读[C].第十叁次全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8

[6].冯希平.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C].2018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八次口腔预防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8

[7].台保军.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知信行结果报告[C].2018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八次口腔预防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8

[8].陆海霞,陶丹英,卢展民,黎瑞,王兴.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背景和方法[C].2018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八次口腔预防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8

[9].王益骏,孙敦方,陈如聿,瞿虹霞,胡闻奇.上海市黄浦区居民口腔黏膜病流行病学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2018

[10].徐培,陶冶.140例口腔癌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标签:;  ;  

口腔流行病学论文-李志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