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型广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商业中心区,小型广场,活力,影响因素
小型广场论文文献综述
郑松伟[1](2018)在《重庆市商业中心区小型广场的活力调查与设计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过30年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后,传统“增量扩张”的城市发展模式已逐渐无法持续。未来二十年中国城市化仍将不断推进,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缩减,城市发展势必要向城市内部寻求道路。商业中心区作为城市经济、文化的核心区域,其内部空间的高效分布和利用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而有效的设计和优化其中零散分布的小型广场空间同样意义重大。本文以重庆市商业中心区小型广场作为研究对象,从广场活力的外在表征与重点影响因素出发,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广场活力与影响因素间的具体关联,力图探索能够有效提高商业中心区小型广场的空间活力的优化方法。论文首先剖析了商业中心区的广场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空间上的特征及其对于城市发展和城市生活的价值;然后探讨了小型广场的空间特征以及本次研究的小型广场的范围,并从使用效率和规模的角度论述了小型广场的价值;然后根据国内外文献总结出广场空间活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外在表征以及影响因素,最终选择人群多样性、停留活动复合度、停留活动密度以及停留活动时间作为研究广场活力的外在指标,空间可达性、空间形态、建筑底层界面、座椅、照明环境和景观绿化作为重点研究的影响因素。接着论文以重庆市四个主要商业中心区中16个小型广场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对其历史演变、业态以及空间现状进行研究;并对16个广场的活力指标以及影响因素展开调查研究,通过数据的量化以及各指标间的相关分析,得出活力指标与各影响因素间的关联性,进而确定影响广场活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与活力间的内在联系。最后论文将所有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以相关分析的结果作为依据和出发点,提出优化提升商业中心区小型广场活力的策略和方法(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5-01)
彭鹏,范家美,郑红彬[2](2016)在《中心城小型广场建设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建成区,"小型广场"是克服大尺度、粗放型的公共空间建设手法的有效形式,是对户外空间资源深度挖潜,盘活存量的有效途径。同时,"小型广场"也是城市建成区中"公共空间"未来的发展方向。文章简述了作为城市公共空间要素的"广场"的过去、现状与未来,明确了"小型广场"的概念及来源,并探讨了"小型广场"的设计原则,如"微介入"原则、"构建网络体系"、"公众协商"和注重"文化品质内涵"等。(本文来源于《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汤喆婵[3](2014)在《小型广场景观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现代装饰(理论)》期刊2014年10期)
肖钰[4](2013)在《传统住区街道中的小型广场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探讨城市发展与传统建筑之间的关系,城市经济不断发展,老城区的改造迫在眉睫,新建的现代化高层建筑在建设过程中难免对历史保护建筑有一定破坏,传统住区街道作为新旧建筑之间的纽带,不仅要提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要能体现城市精髓,提升城市视觉形象。本文通过对以往的传统住区街道改造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设城市传统街区中的小型公园的观点;通过对现今传统住区街道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着重研究城市传统街区中小型公园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将传统历史街区中的元素提炼出来使用到设施方面的设计中去,使街区公园能够消化传统建筑和现代化建筑的个性,统一整片区域的视觉形象。在对国外优秀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填充”传统住区与新建建设之间“空档”的传统街区公园的设计要点,试图解决传统街区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矛盾,营造出和谐活力的街区氛围。(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3-05-01)
冯惠萌,何韶瑶,张洋[5](2012)在《基于POE研究的校园开放空间优化性改造——以湖南大学叁个小型广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以湖南大学的叁个广场为例,对其使用后评价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采集数据的对比分析进行场地评价、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以后同类设计提供科学的参考,更大限度地提高设计的综合效益和质量。(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2年03期)
洪燕丽,刘景森[6](2011)在《宜居理念下的城市小型广场景观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应该是一个能够满足人们多种需求的复合空间,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带给城市的巨大环境压力,能满足人们休闲、社交、娱乐功能的小型共享空间正在逐渐消失。在呼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时代,研究如何挖掘和利用城市现有小型公共空间的潜力,如何将其营造成为可被感知的、多功能的小型广场,对实现城市的宜居更具有现实意义。该文以宜居要素为出发点,试图探讨单体广场以及一个区域范围内的广场物质景观如何实现宜居的设计策略,希望对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提供一点思路和方法。(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1年11期)
李永生[7](2006)在《城市小型广场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运用城市规划学,建筑学,美学等理论,结合以往的城市广场的建设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兴建小型广场的观点;通过对现今城市小型广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人为本,考虑多方面因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实际调研,确定并规范小型广场的概念、范围、适用地区,为适合于中国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一些理论和思考。本文通过对比和总结,从人的心理感受和视域入手,提出城市小型广场的最大面积应该控制在2500平方米内的观点,并和当代优秀的小型广场的尺度进行了对比和分析,验证了小型广场尺度的合理性。着重分析了当今小型广场的设计和内部元素,包括铺装景观、水体、植物配置、休息设施等方面独特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在量化小型广场小型广场种植高大乔木的数量的时候,可以通过确定树池围座的长度来确定乔木的数量,而树池围座的长度又可以通过广场的面积来确定。本文的研究结果解决现在城市广场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矛盾,使广场成为有活力,方便群众使用,富于美感和个性,充分体现城市文明,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活动空间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6-06-01)
尉建,徐崴[8](2005)在《嘉兴金鼎广场设计-小型广场设计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今文化性、休闲娱乐性、商业性、综合性的小型广场设计越来越多,但成功的设计作品并不多。小型广场的设计经常会进入叁个误区,一是过于简单:即草率地对地面做地花处理,结合不够合理的小品设施摆放。二是过于复杂:通过地面落差的处理,绿地以及硬质地面的结合,景观构架的搭建,将过多的元素运用到尺度并不大的小型广场上。叁是错误的定位:对周边环境的忽视形成与整体空间格格不入的不协调因素。(本文来源于《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期刊2005年08期)
郑丹枫[9](1999)在《小型广场景观设计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小型广场的特点以及景观构成要素和多种设计思路和手法的分析 ,意在揭示小型广场运用的广泛性和适应性 ,从而强调其在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南方建筑》期刊1999年02期)
小型广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建成区,"小型广场"是克服大尺度、粗放型的公共空间建设手法的有效形式,是对户外空间资源深度挖潜,盘活存量的有效途径。同时,"小型广场"也是城市建成区中"公共空间"未来的发展方向。文章简述了作为城市公共空间要素的"广场"的过去、现状与未来,明确了"小型广场"的概念及来源,并探讨了"小型广场"的设计原则,如"微介入"原则、"构建网络体系"、"公众协商"和注重"文化品质内涵"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型广场论文参考文献
[1].郑松伟.重庆市商业中心区小型广场的活力调查与设计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8
[2].彭鹏,范家美,郑红彬.中心城小型广场建设探讨[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3].汤喆婵.小型广场景观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4
[4].肖钰.传统住区街道中的小型广场设计[D].湖北工业大学.2013
[5].冯惠萌,何韶瑶,张洋.基于POE研究的校园开放空间优化性改造——以湖南大学叁个小型广场为例[J].华中建筑.2012
[6].洪燕丽,刘景森.宜居理念下的城市小型广场景观设计研究[J].华中建筑.2011
[7].李永生.城市小型广场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8].尉建,徐崴.嘉兴金鼎广场设计-小型广场设计的思考[J].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5
[9].郑丹枫.小型广场景观设计初探[J].南方建筑.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