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诗经唐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诗经》,《唐风·,葛生》,赏析
诗经唐风论文文献综述
齐清仙[1](2019)在《《诗经·唐风·葛生》赏析——兼及悼亡诗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唐风·葛生》是一首妻子悼念亡夫的诗。透过诗中"葛""蔹"等蔓生植物可知主人公是女性;"野""域""角枕""锦衾"表示女子怀念之人已亡故;"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室)"则表明二人是夫妻。在艺术上,诗歌运用对比、递进、并列等手法,表达了独居女子百年之后与丈夫同归共穴的强烈愿望,体现了"《唐风》之厚"的美好品格。其伤存悼殁最哀,影响后世深远,堪称悼亡诗之祖。(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24期)
齐清仙[2](2019)在《《诗经·唐风·葛生》诗旨辨析——兼论悼亡诗的相关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唐风·葛生》的主旨,历来主要有四类观点:《毛诗序》以为刺晋献公;郑玄不指实于晋献公,而以为是丈夫久役丧亡,妻子居家独思的一首诗;严粲提出悼亡的观点,今人多认可;还有人认为是闺怨诗。比较众说,"刺晋献公"与"闺怨"的说法,或附会、或臆测,较难服人。通过解读文本,分析诗歌的内容与结构,可知《葛生》是妻子悼念亡夫的一首诗。诗用对比、递进、并列等手法,表达了独居女子愿百年之后与丈夫同归共穴的强烈愿望,体现了"《唐风》之厚"的美好品格。其伤存悼殁最哀,对后世悼亡诗深有影响,堪称悼亡诗之祖。(本文来源于《平顶山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建敏,赵敏[3](2019)在《《诗经·唐风·绸缪》诗旨集评》一文中研究指出《诗经·唐风·绸缪》的诗旨是历代众说纷纭的话题,其诗旨主要集中在"刺乱说""相得而喜说""贺新婚说"这叁个方面。通过历代诗旨的集评,梳理关于《绸缪》诗旨的发展脉络及其时代特征。(本文来源于《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邱玥[4](2019)在《《诗经·唐风·山有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诗经·唐风》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宝贵的现实主义精神,而《山有枢》就是这其中的代表性作品。本文将通过对《山有枢》的诗意解读、字词分析来深入讨论这首诗的主旨,以使读者更佳全面深刻地了解《诗经·唐风》的思想内涵。(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9年02期)
张国安[5](2019)在《《诗经·唐风·蟋蟀》来源及其《序》说新证——《蟋蟀》清华简本与今本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两个版本的《蟋蟀》,主题思想都归结于"康乐毋荒"。"康乐毋荒"之思想,就其哲学意义而言,不仅与清华简《耆夜》周公另外两首诗一致,而且也正是《周礼·大司乐》乐德之教的精神之所在。但具体言之,二者旨趣亦有明显差异,其差异在于:"康乐毋荒"之诫,今本始与归皆在"职思"之事,事具体而急迫;而简本归趣则在"终以康"之理,理抽象而思远。简本《蟋蟀》比《唐风·蟋蟀》更为原始,以乐教语说形态附着于《耆夜》,后随《耆夜》等书类文献,于楚昭王时由晋入楚。《唐风·蟋蟀》之原本乃某位黎国大夫为刺末代黎侯,变化接近简本的早期乐歌《蟋蟀》而成,黎灭国之后,流播于晋,后收入《唐风·蟋蟀》。《毛诗序》所传《蟋蟀》"刺晋禧公俭不中礼"之说当源于子夏与魏文侯说《诗》。(本文来源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牛贵琥[6](2018)在《从《诗经·唐风》看晋国文化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晋国之所以能够强大的原因,可以围绕季札观周乐时对《诗经·唐风》的评价这个核心,从《唐风》中的"勤""正""忠""预""朴"五个基本特征进行考察。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勤"为富国之本源;"正"为走向成功的保证;"忠"为事业的纽带;"预"为成功的前瞻性;"朴"为前进中的校正器。其形成的原因则在于晋国处唐尧故地,四面皆戎狄,多元文化和谐相处。(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赵仙泉[7](2018)在《《诗经》之《国风·唐风·绸缪》赏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原文】绸缪束薪,叁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绸缪束刍,叁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绸缪束楚,叁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注释】绸缪(chóu móu):犹"缠绵",紧紧捆缚的意思。诗人似以束薪缠绵比喻婚姻。《诗经》中(本文来源于《公关世界》期刊2018年23期)
左全琴[8](2018)在《乐在此山中——读《诗经·齐风·东方之日》《诗经·唐风·绸缪》》一文中研究指出《诗经》中的"国风"部分,有不少从民间收集的诗歌。正所谓民间是真正的人间,民间才有真正的风俗。诗歌可以表现一定区域的民风民俗,其中也包含着一定区域的民族心理特征。中国源远流长的"闹洞房"之风俗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人延续生命的一种方式。这在受周礼约束比较深但有一定空间的齐地和晋地有较明显的特征,而且就民族心理或者就人类共同的心理特征来看,"闹洞房"是一种交涉工具、一种娱乐,更是一种放纵。(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8年27期)
齐清仙[9](2018)在《《诗经·唐风·椒聊》诗旨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诗经·唐风·椒聊》的主旨,目前共有四类解读:一是以《毛诗序》为代表的晋与曲沃斗争类观点;二是朱熹主张的无解类观点;叁是闻一多用花椒喻多子的妇人,提出欣妇人多子说;四是今人所谓的民间恋歌与贺歌两说。第一种解读将诗置于晋国"曲沃伐翼"历史背景下,有一定道理,但张冠李戴,把讽刺对象弄错了;第二种怀疑《序》说,又未给出明确说法,于题旨解析无益;叁、四类观点完全摒弃晋国史实,虽是新解,总似无源之水,难以服人。通过文本细读并结合晋国史料,可知《椒聊》是一首高度关注现实的作品,诗中之"子"指曲沃桓叔,诗虽表面极言曲沃之强,实则深忧晋君昭侯之弱,"言在此而意在彼"。(本文来源于《平顶山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杜立明[10](2016)在《我的诗经·唐风(组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四川文学》期刊2016年12期)
诗经唐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关于《唐风·葛生》的主旨,历来主要有四类观点:《毛诗序》以为刺晋献公;郑玄不指实于晋献公,而以为是丈夫久役丧亡,妻子居家独思的一首诗;严粲提出悼亡的观点,今人多认可;还有人认为是闺怨诗。比较众说,"刺晋献公"与"闺怨"的说法,或附会、或臆测,较难服人。通过解读文本,分析诗歌的内容与结构,可知《葛生》是妻子悼念亡夫的一首诗。诗用对比、递进、并列等手法,表达了独居女子愿百年之后与丈夫同归共穴的强烈愿望,体现了"《唐风》之厚"的美好品格。其伤存悼殁最哀,对后世悼亡诗深有影响,堪称悼亡诗之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诗经唐风论文参考文献
[1].齐清仙.《诗经·唐风·葛生》赏析——兼及悼亡诗的讨论[J].名作欣赏.2019
[2].齐清仙.《诗经·唐风·葛生》诗旨辨析——兼论悼亡诗的相关问题[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9
[3].王建敏,赵敏.《诗经·唐风·绸缪》诗旨集评[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4].邱玥.《诗经·唐风·山有枢》研究[J].文学教育(上).2019
[5].张国安.《诗经·唐风·蟋蟀》来源及其《序》说新证——《蟋蟀》清华简本与今本比较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6].牛贵琥.从《诗经·唐风》看晋国文化特色[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7].赵仙泉.《诗经》之《国风·唐风·绸缪》赏析[J].公关世界.2018
[8].左全琴.乐在此山中——读《诗经·齐风·东方之日》《诗经·唐风·绸缪》[J].名作欣赏.2018
[9].齐清仙.《诗经·唐风·椒聊》诗旨辨析[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
[10].杜立明.我的诗经·唐风(组诗)[J].四川文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