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尖形变机制论文-张鲁顺,郭雅芳

裂尖形变机制论文-张鲁顺,郭雅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裂尖形变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裂尖场,镁,裂纹扩展,有限元

裂尖形变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张鲁顺,郭雅芳[1](2014)在《镁中Ⅰ型裂纹裂尖场及裂尖形变机制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ABAQUS有限元程序,运用扩展有限单元法计算了镁中五种不同取向的Ⅰ型裂纹的弹性应力场和弹性应变能密度分布,并将计算结果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相对比,从宏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裂尖场分布与裂尖微结构演化的相互关联。此外,运用弹塑性状态下以及裂纹扩展状态下镁中Ⅰ型裂纹的有限元分析,从裂纹系统整体能量变化以及裂尖应力场两个角度分析裂尖塑性变形与扩展行为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北方七省市区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4-08-01)

汤笑之,郭雅芳[2](2011)在《铁中Ⅰ型裂纹裂尖场与裂尖形变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有限元及连续介质力学计算了平面应变条件下体心立方铁中不同取向裂纹的裂尖应力场和弹性应变能密度分布,从宏微观相结合角度分析了裂尖场分布与裂尖微结构演化的相互关联。指出裂尖塑性变形的具体形式与裂尖滑移面上分切应力的大小密切相关,并从能量角度解释了裂尖相变产生的原因,最后结合相关分子动力学研究成果探讨了裂尖奇异性区域。(本文来源于《计算力学学报》期刊2011年S1期)

汤笑之,郭雅芳[3](2010)在《铁中Ⅰ型裂纹裂尖场与裂尖形变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有限元及连续介质力学计算了平面应变条件下体心立方铁中不同取向裂纹的裂尖应力场和弹性应变能密度分布,从宏微观相结合角度分析了裂尖场分布与裂尖微结构演化的相互关联。指出裂尖塑性变形的具体形式与裂尖滑移面上分切应力的大小密切相关,并从能量角度解释了裂尖相变产生的原因,最后结合相关分子动力学研究成果探讨了裂尖奇异性区域。(本文来源于《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期刊2010-08-20)

周磊[4](2010)在《体心立方铁中裂尖形变机制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材料强度及裂纹扩展行为与裂尖微结构演化过程密切相关。相关实验已观测到裂尖孪晶形成、位错发射以及相变过程的发生。本文运用原子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低温时体心立方铁中不同取向的I型张开型裂纹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裂尖形变机制和应力诱发相变行为。(本文来源于《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期刊2010-08-20)

汤笑之,郭雅芳,刘磊[5](2010)在《铁中Ⅰ型裂纹裂尖场与裂尖形变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材料的强度与裂纹扩展行为密切相关。裂纹扩展扩展过程中裂纹尖端存在着应力、应变集中,这使得裂纹尖端的局部应力、应变大于材料中其它局部区域的应力和应(本文来源于《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0-01-10)

汤笑之[6](2009)在《铁中Ⅰ型裂纹裂尖场与裂尖形变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材料的强度与裂纹扩展行为密切相关。裂纹扩展过程中裂纹尖端存在着应力、应变集中,这使得裂纹尖端的局部应力、应变大于材料中其它区域的应力和应变。因此,在裂纹扩展的过程中,其尖端将会发生微结构演化。相关实验和原子尺度模拟的结果表明:裂纹扩展过程中裂尖微结构演化有多种形式,包括位错发射、孪晶形成以及裂尖相变等。而且这些微结构演化行为又与裂尖场的分布密切相关,可能对控制裂纹的扩展起到决定性作用。本文应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平面应变条件下体心立方铁中不同取向裂纹的裂尖弹性应力场和弹性应变能密度分布。叁种不同取向的裂纹将体心立方铁的刚度矩阵转化为不同形式,导致裂尖应力场和弹性应变能密度分布不同。由此出发,从宏微观相结合角度分析了裂尖场分布与裂尖微结构演化的相互关联。研究表明:裂尖微结构演化与裂尖弹性应变能密度分布密切相关。裂尖应力集中所导致的局部弹性应变能密度增高可以由裂尖塑性变形所释放。同时,应用连续介质力学及有限元的方法验证了裂尖塑性变形的具体形式与体心立方铁晶体结构中滑移面上的分切应力大小密切相关。分切应力大则易发生相变,分切应力较小易发生孪晶或位错。并分别比较了弹性应力场和HRR裂尖应力场与有限元模拟结果,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尝试探讨了裂尖应力场的奇异性区域。此外,运用弹塑性状态下{110}<110>Ⅰ型裂纹的有限元分析,从裂纹系统整体能量变化以及裂尖应力场两个角度分析裂尖塑性变形与裂纹扩展行为的关系。研究发现,相对于单纯的裂纹扩展,裂尖塑性变形的存在更有助于降低裂纹系统整体的弹性应变能总量。在较大载荷或较快加载速率条件下,裂尖附近区域弹性应变能密度增高为马氏体相变提供了必需的驱动力。同时本文也考察了此类裂纹滑移面上分切应力随载荷的变化,指出距裂尖一定距离的滑移面上分切应力平台对应着裂尖相变产生的区域。并验证了非局部弹塑性连续体模型所确定的裂纹尖端附近应力分布,结果显示此类型裂纹裂尖应力最大值发生在距裂尖约1纳米处。(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09-12-01)

郭雅芳[7](2006)在《裂尖形变机制的分子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原子模拟方法研究低温时体心立方铁中Ⅰ型张开裂纹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裂尖结构演化行为和形变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形变孪晶和应力所致的裂尖新晶粒形核是两种主要的裂尖形变机制,并在新晶粒形成中观察到由体心立方结构到密排六方结构的相变过程。原子结构分析和相关应力及能量分析给出不同取向裂纹形变方式不同的原因,及晶粒形核和相变的微观机制。(本文来源于《2006年全国固体力学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文集》期刊2006-08-26)

裂尖形变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应用有限元及连续介质力学计算了平面应变条件下体心立方铁中不同取向裂纹的裂尖应力场和弹性应变能密度分布,从宏微观相结合角度分析了裂尖场分布与裂尖微结构演化的相互关联。指出裂尖塑性变形的具体形式与裂尖滑移面上分切应力的大小密切相关,并从能量角度解释了裂尖相变产生的原因,最后结合相关分子动力学研究成果探讨了裂尖奇异性区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裂尖形变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张鲁顺,郭雅芳.镁中Ⅰ型裂纹裂尖场及裂尖形变机制的有限元分析[C].第十五届北方七省市区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

[2].汤笑之,郭雅芳.铁中Ⅰ型裂纹裂尖场与裂尖形变机制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2011

[3].汤笑之,郭雅芳.铁中Ⅰ型裂纹裂尖场与裂尖形变机制分析[C].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2010

[4].周磊.体心立方铁中裂尖形变机制的分子动力学模拟[C].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2010

[5].汤笑之,郭雅芳,刘磊.铁中Ⅰ型裂纹裂尖场与裂尖形变机制分析[C].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

[6].汤笑之.铁中Ⅰ型裂纹裂尖场与裂尖形变机制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9

[7].郭雅芳.裂尖形变机制的分子动力学研究[C].2006年全国固体力学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文集.2006

标签:;  ;  ;  ;  

裂尖形变机制论文-张鲁顺,郭雅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